一、求一首描寫農民的原創詩歌
唐代李紳《憫農二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觀刈麥》
作者 白居易
全文如下: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二、關于農民的古詩
關于農民的古詩包括: 1、東晉陶淵明《勸農》 原文: 熙熙令德,猗猗原陸。
卉木繁榮,和風清穆。 紛紛士女,趨時競逐。
桑婦宵興,農夫野宿。 譯文: 先民和樂美德崇,田園鋤禾郁蔥蔥。
花草樹木皆茂盛,于時清平送和風。 男男女女趁農時,你追我趕忙不停。
養蠶農婦夜半起,農夫耕作宿田中。 2、南宋陸游《農家嘆》 原文: 有山皆種麥,有水皆種秔。
牛領瘡見骨,叱叱猶夜耕。 竭力事本業,所愿樂太平。
門前誰剝啄?縣吏征租聲。 一身入縣庭,日夜窮笞搒。
人孰不憚死?自計無由生。 還家欲具說,恐傷父母情。
老人儻得食,妻子鴻毛輕。 譯文: 所有的山坡都種上了麥啊,所有的水田都種上了稻。
唉,牛兒磨爛了頸脖,露出了瘦骨啊,還不停地吆喝它連夜把土地耕刨。 唉,用盡心力,在田地上耕作啊,只想要過上一天太平日子樂陶陶。
門前誰在把門敲,唉,又是縣吏一聲聲逼著把租稅交。 我被抓進了縣府衙門,唉,那日日夜夜無休止的拷打哪里受得了。
普天下的種田人,有誰不怕被打死?暗想我一定也生命難保。 放還家中想向家人一一說明,又怕刺傷雙親的心腸。
唉!要是老人們能得到溫飽,妻子兒女的生命只好視作鴻毛,再也顧不了。 3、南宋范成大《田舍》 原文: 呼喚攜鋤至,安排筑圃忙。
兒童眠落葉,鳥雀噪斜陽。 煙火村聲遠,林菁野氣香。
樂哉今歲事,天末稻云黃。 譯文: 大家呼喚著扛著鋤頭出了村莊,匆匆忙忙地修筑著打谷場。
小孩子歡快地躺在落葉堆里玩耍,斜陽中一群群鳥雀喳喳叫得忙。 遠遠的村中傳來陣陣笑語,炊煙裊裊;田野上林木與野草散發著迷人的芳香。
今年真是個高興的年頭,一望無際的稻田已是一片金黃。 4、唐代李紳《憫農二首(其二)》 原文: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5、唐代王建《田家行》 原文: 男聲欣欣女顏悅,人家不怨言語別。
五月雖熱麥風清,檐頭索索繰車鳴。 野蠶作繭人不取,葉間撲撲秋蛾生。
麥收上場絹在軸,的知輸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復上身,且免向城賣黃犢。
田家衣食無厚薄,不見縣門身即樂。 譯文: 看著眼前豐收的景象,男人們的話語里充滿了喜悅,女人們的臉上也洋溢著笑容,家家戶戶再也沒有怨言,說的話也和往常不一樣了。
雖然五月天氣炎熱,此時的麥風卻給人以清涼的感覺。在村中的屋檐下,婦女們正忙著用繰車繅絲,繰車上發出一陣陣傾細的聲音。
家蠶豐收,野蠶做的繭再也沒有人來收取,于是這些繭在樹上就變成了秋蛾,在樹葉間撲撲地飛舞著。麥子收割以后一筐一筐地堆放在麥場上,絹布織成后一匹一匹地纏在軸上,農民們可以確認今年的收成已足夠繳納官府的賦稅了。
不指望還有入口的糧食,也不指望還有絹布剩下來做件衣服穿在身上,只是暫且可以免除去前往城中賣掉自己的小黃牛了。農民家庭的衣食實在談不上什么好與壞,只要家里人不被捉進縣衙門,便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情了。
6、唐代崔道融《田上》 原文: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
譯文: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連高處的田里也存滿了一片白茫茫的水,為了搶種,農民披著蓑衣冒著雨,半夜就來田里耕作。 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盡的時候,天還遠遠未亮呢。
7、唐代張籍《野老歌》 原文: 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
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長食肉。
譯文: 老農家中貧困在深山中居住,在山上開墾了田地有三四畝。苗少稅多家人什么也吃不到,糧食都被收入官府腐爛成土。
年終鋤犁停放在空空的房間,呼喚兒子上山去拾橡子果實。西江商人有珍貴的珠寶無數,他們船上養的狗都常常吃肉! 8、唐代韋應物《觀田家》 原文: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譯文: 一場微細的春雨百草充滿生機,一聲隆隆的春雷驚蟄節令來臨。 種田人家一年能有幾天空閑,田中勞作從驚蟄便開始忙碌起來。
年輕力壯的都去田野耕地,場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來了。 從田中歸來常是太陽落山以后,還要牽上牛犢到西邊山澗去飲水。
挨餓辛勞農夫們從不叫苦,一場貴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們充滿了喜悅。 糧倉中早已沒了往日的存糧,但官府的派差卻還無盡無休。
看到農民這樣,我這不耕者深感慚愧,我所得的俸祿可都出自這些種田百姓。 9、唐代顏仁郁《農家》 原文: 夜半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
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 譯文: 半夜里就喊起孩子們,趁著天剛破曉,趕緊到田里去犁土,瘦弱的老牛有氣無力,正拉著犁在田里艱難地走著,越走越慢,累得幾乎拖不動犁具了。
一般人不知道種田人的辛苦,竟說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長成的。 10、元代馮子振《鸚鵡曲·農夫渴雨》 原文: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惱殺農父。
稻苗肥恰待抽。
三、求一首描寫農民的原創詩歌
唐代李紳《憫農二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觀刈麥》作者 白居易 全文如下: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四、農民這首詩有關于學習自編的古詩句嗎
春,是開啟夢的精靈
輕輕的,悄悄的
伴隨著第一場雨的飛舞
翩然而至
帶來綠的新意
生命的氣息
夏,是感受希望的天使
旖旎而神奇
和著白花的綻放
蝴蝶的纏綿
輕快的歡唱著
好似人間的天堂
秋,是轉換自然氣息的魔法師
絢爛多變的個性
是秋最美的符號
每一片飄零的落葉
都是大自然的奇跡
生命的贊歌
冬,是妖嬈嫵媚的雪女
純凈中透著清新
紛紛的雪花
是雪女輕舞的彩綾
是浪漫的飛絮
是新生命即將到來的曙光
五、關于土地的自創詩歌
再一次的走進田野
土地仍舊沉默地質問
南下的風
風聲依然在響
旋起了我的自白
我是一個農民
我擁有月亮的節日
那些同樣屬于土地與河渠的
對星星的崇拜
迷信 貧窮
空蕩的堂屋只供得下遙遠的姓氏
夢里的海鷗在田野飛過
紅帆船在屋后的池塘變成紙糊的鴨子
這是天線告訴我的
我告知了腳背上的螞璜
世界很大
愿望很小
粗糙的煙絲和草堆
或許還有鄰鎮的公共汽車
呵呵 吃得飽了飯
只是未來 只是差距
知足長樂也許是場陰謀
隔壁的看門狗啞巴了
路燈下的人不再恐怖
紅色的燈光卻不讓疲憊的眼合上
我沿著田間縱橫的路走進了城市
但我深深的知道
我是個農民
我仍然迷信 仍然堅持
守衛土地的
不是城市與稻草人
而是農民 -
六、描寫農民的詩詞
李紳 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 憫農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宋 張俞 蠶婦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北宋 梅堯臣 陶者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唐 曹鄴 官倉鼠
官倉老鼠大如斗,
見人開倉亦不走.
健兒無糧百姓饑,
誰遣朝朝人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