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光明正大的詞
形容光明正大的詞:
光明正大——原指明白不偏邪。現多指心懷坦白,言行正派。
正大光明——心懷坦白,言行正派。
光明磊落——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懷坦白,正大光明。
磊落光明——襟懷坦白,光明正大。
襟懷坦白——襟懷:胸懷;坦白:正直無私。形容心地純潔,光明正大。
磊落奇偉——磊落:形容胸懷坦白;奇偉:奇特偉大。形容人襟懷坦白,品德卓絕。
堂堂正正——原形容強大整齊的樣子,現也形容光明正大。
開誠布公——開誠:敞開胸懷,顯示誠意。指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
推誠布公——指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
洞見肺腑——很清楚地看見人的內心。形容襟懷坦白,待人誠懇。
抑塞磊落——形容心地抑郁,有志未伸,為人卻胸懷坦白。
披襟解帶——比喻敞開胸懷,心地坦白。
二、形容光明正大的成語
不愧不作 愧、怍:慚愧。
光明正大,問心無愧。出處:《孟子·盡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
不愧不怍 愧、怍:慚愧。形容光明正大,問心無愧。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盡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光明正大 原指明白不偏邪。
現多指心懷坦白,言行正派。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七三:“圣人所說底話,光明正大,須是先理會光明正大底綱領條目。”
鬼鬼祟祟 祟:古人想象中的鬼怪或鬼怪出而禍人。指行動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一回:“別叫我替你們害臊了,你們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瞞不過我去。”鬼頭鬼腦 鬼:形容人陰險狡詐。
形容行為舉止詭秘,不光明正大。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巢氏有兄弟巢大郎,是一個鬼頭鬼腦的人,奉承的姊夫姊姊好。”
鬼頭滑腦 形容行為舉止詭秘,不光明正大。同“鬼頭鬼腦”。
出處:馬云鵬《雁塞游擊隊》第十七章:“馮福合是做小買賣的,有些鬼頭滑腦,對他的話不能全信。”襟懷磊落 襟懷:胸懷;磊落:光明正大。
心懷坦蕩,光明磊落。出處:宋·胡夢昱《竹林愚隱集·象州祭弟利用行十八文》:“弟之襟懷磊落,交游敬之。”
襟懷灑落 襟懷:胸懷;灑落:灑脫。心情坦率,光明正大。
出處:宋·周必大《益公題跋·三·跋唐子西貼》:“不妄與人交,而襟懷灑落,人自受之。”襟懷坦白 襟懷:胸懷;坦白:正直無私。
形容心地純潔,光明正大。出處:宋·黃干《黃勉齋文集·七·祭李貫之》:“貫之性質粹美,襟懷坦夷,凝靜有常。”
磊落光明 襟懷坦白,光明正大。出處:《明史·王恕馬文升劉大夏傳贊》:“綢繆庶務,數進讜言,跡其居心行已,磊落光明,剛言鯁亮,有古大臣節概。”
日月經天 日月每天都經過天空。比喻光明正大,歷久不衰。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馮衍傳上》:“其事昭昭,日月經天,河海帶地,不足以比。”堂堂正正 堂堂:盛大的樣子;正正:整齊的樣子。
原形容強大整齊的樣子,現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儀表出眾。
出處:《孫子·軍爭》:“無要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胸懷磊落 心地光明正大。
賊頭狗腦 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樣子。同“賊頭鼠腦”。
出處:《再生緣》第一回:“今天樓上家中老少和一班女眷都在看,劉奎璧對著樓上賊頭狗腦,以致第三箭失手。”賊頭鬼腦 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樣子。
同“賊頭鼠腦”。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太太,這個外國人賊頭鬼腦,我總疑著他。”
賊頭鼠腦 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樣子。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一回:“八戒道:‘哥啊,我曉得。
你賊頭鼠腦的,一定又變作個甚么東西兒跟著我聽的。’”賊頭賊腦 形容舉動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四回:“他們大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總是賊頭賊腦,躲躲藏藏,背人而食。”。
三、關于真誠的詩句大全
●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
《禮記·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離婁上》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談。物:實際內容。
行:行為。恒:恒心。
君子說話有根據,做事有恒心。●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君子用行動來說話,小人則光說不做。●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
明·薛瑄《讀書錄》 衡量自己,服膺上級,領導下屬,都應當一概以真誠為準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
唐·韓愈《原道》正心、誠意:使心思純正,意念真誠。將:打算。
有為:有所作為。想有所作為,必須真心誠意。
●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文士以德行為修養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
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札子》 懷著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發生變化。●至誠則金石為開。
《西京雜記》卷五 至誠:極大的真誠。 金石為開:象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被感動了。
謂真誠最能感染人。●精誠所加,金石為虧。
漢·王充《論衡·感虛》 精誠:真誠。 虧:虧蝕。
只要真心誠意從事,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誠之所感,觸處皆通。
宋·吳處厚《青廂雜記》 誠:真誠。 感:感觸。
真誠能感動一切。●人之操履無若誠實。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操履:操守。誠實是人的最高品德。
●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說》 實行并保存真誠的心,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行動美好的根本。
●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宋·朱熹《四書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的關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
●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薰蒸之。明·洪自誠《菜根譚》 遇到欺騙狡詐的人,用真誠之心感動他,遇到粗暴、乖張的人,用和藹的態度感化他。
●金有一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一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 喻私心雜念影響人之德行的精純。
●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清·曾國藩《復賀耦庚中丞》竊:謙指個人的意見。
我以為天地的運轉不息,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業的發揚和持久,關鍵在于真誠。●百慮輸一忘,百巧輸一誠。
清·顧圖河《任運》 考慮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敗,技藝再精巧若缺乏真誠也無法成功。●神莫神于至誠。
宋·張商英《素書》 沒有比完美的真誠更神圣的了。●誠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頤《通書》真誠,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業興旺的源泉。行(háng):職業,事務。
●君子乾乾不息于誠。宋·周敦頤《通書·乾坤益動》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強不息。
君子為達到至誠而自強不息。●感人以誠不以偽。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誠:真誠。偽:虛假。
以真誠而不是以虛偽感動別人。●修身處世,一誠之外更無余事。
明·朱之瑜《誠誠二首》 修養自身品性,處理好人之間的關系,唯一靠的真誠。●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
《荀子·不茍》 圣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君子養心,莫善于誠。
《荀子·修身》 培養個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個人的真誠。●至誠無息。
《禮記·中庸》 真誠是沒有止境的。永遠以真誠自勉。
●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為事不以誠,則事敗。宋·晁說之《晁氏客語》 修學:研討學問。
雜:雜亂。為事:干事情。
●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賣沒郎獨占花魁》 刻薄:冷酷無情,不厚道。
為人忠厚不吃虧,為人刻薄無好處。●作事必須踏實地,為人切莫務虛名。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踏實地:比喻做事踏實、認真。虛名:空頭的名聲。
做事要踏實認真,不可追求空頭的名聲。●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瀾《古謠諺》 有道德的人不損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廉者憎貪,信者疾偽。
《新唐書·陳子昂傳》廉:清廉。 貪:貪污。
信:誠實。疾偽:痛恨虛偽的行為。
疾:憎恨,厭惡。清廉的人憎恨貪婪,誠實的人厭惡虛偽。
●天不容偽。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 虛偽的言行,天道不容。
●巧偽不如拙誠。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篇》巧妙的虛偽不如守拙的真誠。
●華而不實,虛而無用。《韓非子·難言》 只有華美的外表而缺乏實際的內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實用。
●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漢·荀悅《申鑒·俗嫌》 不聽動聽的話語,不相信不切實際的方法,不謀取浮華的名聲,不作虛偽的事。
●大人不華,君子務實。漢·王符《潛夫論·敘錄》卓越的人不追求虛有其表,有修養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實際。
●。
四、形容光明正大的詞語
不愧不作: 愧、怍:慚愧。光明正大,問心無愧。 出處:《孟子·盡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
光明正大:原指明白不偏邪。現多指心懷坦白,言行正派。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七三:“圣人所說底話,光明正大,須是先理會光明正大底綱領條目。”
襟懷磊落: 襟懷:胸懷;磊落:光明正大。心懷坦蕩,光明磊落。 出處:宋·胡夢昱《竹林愚隱集·象州祭弟利用行十八文》:“弟之襟懷磊落,交游敬之。”
襟懷灑落: 襟懷:胸懷;灑落:灑脫。心情坦率,光明正大。 出處:宋·周必大《益公題跋·三·跋唐子西貼》:“不妄與人交,而襟懷灑落,人自受之。”
襟懷坦白: 襟懷:胸懷;坦白:正直無私。形容心地純潔,光明正大。 出處:宋·黃干《黃勉齋文集·七·祭李貫之》:“貫之性質粹美,襟懷坦夷,凝靜有常。”
磊落光明: 襟懷坦白,光明正大。 出處:《明史·王恕馬文升劉大夏傳贊》:“綢繆庶務,數進讜言,跡其居心行已,磊落光明,剛言鯁亮,有古大臣節概。”
日月經天: 日月每天都經過天空。比喻光明正大,歷久不衰。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馮衍傳上》:“其事昭昭,日月經天,河海帶地,不足以比。”
堂堂正正: 堂堂:盛大的樣子;正正:整齊的樣子。原形容強大整齊的樣子,現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儀表出眾。 出處:《孫子·軍爭》:“無要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胸懷磊落: 心地光明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