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懷念已故母親的詩句
懷念過世母親的句子 1、清明,這一天,叫我如何不淚流滿面;這一天,雙膝跪地、雙手合攏,讓我祝愿遠方的父母長安息、幸福! 2、親人的容貌依稀還在眼前,親人的笑聲宛如還在耳邊,空氣里似乎還彌漫著熟悉的氣息,但親人的生命卻已遠離,化作了塵土,化作了我們一腔濃濃的思念!有多少遺憾存于心頭,有多少愿望還來不及實現?生命不能重來,生命也沒有第二次。
親人的離去,讓我們懂得珍惜!珍惜自己、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 3、金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輩子最重要的是親情!是前世幾輩子修來的福,才成為了一家人,可是,我在干什么!姨姨,我對不起你!所有的哭泣,悲傷,痛心,都已無用,都無法挽回你逝去的生命! 4、清明時節,如若沒有雨的陪襯,自是少了那份理所應當的凄涼與清冷。聽,那淅淅瀝瀝惱人的雨聲,把整個世界,都織進了無邊無盡的迷蒙和惆悵之中。
這個季節的雨,應是屬于思念的雨。被冬凍結了一季的心,便隨雨敲窗欞的節奏,輕拂沾染一身的塵埃,走進歲月悠長的小巷,讓一些孤獨的思念,在文字里綻開芬芳的花蕾。
5、人常說好人一生平安,而我的和善,純樸,與人無爭的親人們卻總是與磨難相隨,命運為什么老和我們開這天大的玩笑?叔叔的眼里的無望、痛苦、渴求,深深地剌痛著我,我的心是在滴血。 6、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人離去,而每一個人的離去,都會帶給親人無限的悲痛和懷念!在今天,你不能不懷念某個人,也不能不想起某一個人。
曾經,這個人和你朝夕相處;曾經,這個人和你促膝談心;曾經,這個人陪伴你走過一段難以忘懷的歲月;曾經,這個人給了你無法抹去的溫暖和愛! 7、雨,紛紛揚揚,還在不停地飄過夜的窗臺。不知道,在這樣的雨夜,又將有多少的生命,帶著美好或遺憾,會在某一終點戛然而止。
而我,不也正是奔赴在這條生命終結的路上嗎?我,不也正是在朝著有您的天堂,漸漸靠近嗎? 8、只是可惜,那些毽子早已不知了去向,唯留下這樣一個昏暗的場景,讓我在以后的歲月里,將思念的痛苦輾轉反側。 9、一到清明,便不由得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或許是老天爺和人間的凡人一樣,在這一天也要寄托自己的哀思吧!淅瀝的小雨,總是適時的降臨。雨水給這個世界蒙上了一層淡淡的顏色。
這顏色,是灰色的,是晦暗的! 10、忘卻,往深處想還真是一種美德,與其日日為舊人放一雙筷子,哀痛得不能自拔,還不如與逝者相忘于生活。 11、在我們的生命和人生中,一些人注定很重要,一些人注定在我們的心中有著很重要的位置。
我懷念我的父母,懷念和他(她)們在一起的時光!。
二、懷念去世母親的詩句
歲暮到家
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釋義:愛子之心是沒有止盡的,最高興的事莫過于游子及時歸來。她正在為我縫棉衣,針針線線縫得密,我寄的家書剛收到,墨跡還新。
看見兒子瘦了母親心疼,連聲問我在外苦不苦?母親啊,兒子已經愧對您了,不忍心對您訴說漂泊在外的境況。
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譯文:小路可真是細長!高橋不用倚扶嗎?遠方山上的楓葉色淡淡朦朧,麥田邊的小屋顯得更加的孤獨。
野草隨風在一夜之間生長出來,剛過去一年的時間小路就已經消失了。清明后梨花會生長,到這個季節我很思念您。
三、懷念逝去母親的古詩
嘗見里人稱母壽,抆淚即思我慈母.慈母謝世值饑年,棺衾草草何曾厚!我昔抱疴母在時,千里就醫不相離.謂兒形容一何瘦?涕洟落入手中糜.只今災荒生計拙,茅檐臥病對風雪.昔日食中母淚多,今日病里晨炊絕.嗚呼!二歌兮歌辛酸,孤身無倚海天寬.七歌之二(悼母) 鄭燮我生三歲我母無,叮嚀難割襁中孤.登床索乳抱母臥,不知母歿還相呼.兒昔夜啼啼不已,阿母扶病隨啼起.婉轉噢撫兒熟眠,燈昏母咳寒窗里.嗚呼!二歌兮夜欲半,鴉棲不穩庭槐斷.紀念母親詩詞專輯 祭母詩詞 (母親仙逝心中悲痛無以為托只以拙作寄托哀思 女近慧叩首泣拈) 夢中不見母音容,夜半醒來放悲聲。
再無慈母門前盼,淚灑歸途履如封。 思母 靈前泣別天地隔, 思緒恍惚無著落。
春來枝頭抽新綠, 心寒臥衾夢回昨。 慈母候兒門前坐, 見兒執手笑問多。
相挽回房絮絮語, 夜夜并臥心語說。 鳥鳴枝間喚夢人, 惱怒急趕鳥無著。
再回榻上夢難續, 此情不再淚如梭。 念母 臨行坐母空床前, 撫像泣語淚漣漣。
昔別蹣跚依依送, 今無母牽去影單。 祭母 柏翠風緩天碧藍, 心灰神淡意黯然。
三七將至淚難止, 泣問慈母今可安? 憶母 凝望母慈顏, 驟然心驚駭。 何堪母已去, 泣祈是夢哉。
夢醒母安在, 見兒笑顏開。 問從何處來, 喚翁置飯菜。
黃昏榻上坐, 沐足水已開。 欲孝親不在, 悲傷溢滿懷。
傷別離 憶母 春雨細綿綿, 清風亦悵然。 蒼天垂清淚, 送母離人間。
母在心中暖, 母去心黯然。 驀然回首望, 至愛深無邊。
十八入家門, 尊長孝行專。 二十迎長子, 雖貧喜盎然。
二三子臨世, 生活日益艱。 避雨宿菜園, 雷吼電鳴閃。
擁子入懷中, 默默祈平安。 兒喊腹中饑, 母痛在心間。
飯食盡留子, 饑寒獨自擔。 來年又得女, 呵護更倍添。
晝夜勤勞作, 兒女衣食安。 三更尚未眠, 五更起身先。
眾兒鞋和衣, 母親夜間趕。 眾兒食和餐, 盡由母身兼。
長兒癡于畫, 母疼言兒癲。 二兒下鄉去, 母嘗不心酸。
三兒參軍走, 母送淚不干。 大女受夫氣, 母心難以安。
二女無所依, 至死母心牽。 小女路途遠, 叮嚀掛心間。
中年家境緩, 子娶女嫁酣。 上有父母奉, 下有兒孫添。
家眾難統領, 母親盡海涵。 晚年家日豐, 病魔襲來先。
長年苦勞作, 疾患早時添。 針藥日相伴, 母苦心亦煎。
子慚不知孝, 未常伴身邊。 細雨綿綿日, 母撒手人寰。
母在根基在, 母去心茫然。 無根浮萍飄, 無系絮漫天。
再無母牽念, 灑淚亦枉然。 不知在何時, 再得母相見! (哭母長詩一首寄托哀思,愿母親安息) 子慚 母親孤獨撒人寰, 憶母悲傷愧難安。
母親嚴冬受熬煎, 子慚未接母避寒。 母親體弱飲食欠, 子慚未輪侍飯安。
母親孤單張目盼, 子慚未多陪聊天。 母親口淡少滋味, 子慚未將小食添。
母親思兒心中念, 子慚未多返鄉還。 母親統家已艱難, 子慚尚將母親怨。
雖有六子孤寂走, 子慚無濟于母前。 縱有萬千情由辯, 子慚心知為己安。
而今母去再難回, 子慚欲孝已枉然。 思母 兄妹思親夢魂牽, 母子天隔淚潸潸。
夜深月冷千緒涌, 追昔撫今更悔慚。 風搖樹動影婆娑, 恍如與母復續緣。
焚香泣跪寄哀思, 慈恩恤子靜釋然。 祭母詩詞 (長子近生、二女近智叩首泣拈) 慈親駕鶴痛傷春, 節近清明淚更涔; 泉壤有臺埋玉骨, 棘心無計醒芳魂; 人間垂范千秋在, 耳畔遺言萬古存; 未報恩情長愧悔, 斷腸泣血夜深沉。
長子 近生泣拈 噩耗驚雨寒風臨, 泣血悲雪慰母魂。 靈前吞聲慚為子, 千縷憂思夢中尋。
夜半守靈雪飄臨, 哀思悠悠喚母親。 避雷雨庵為護子, 如海恩情何處尋。
( 哭母詩二首 長子近生泣祭母親 ) 次韻和吾妹 花開瑤池惠芳藍, 慈親仙約已釋然。 賢妹心哀淚應止, 三七香繞母乃安。
愚兄近生 答吾妹“子慚” 讀妹子慚吾更慚, 字字纏心行行淚。 哀思通篇追夢境, 慈親若知自欣慰。
愚兄近生 三月驚蟄雪又臨, 飄飄揚揚祭母魂。 為兒不堪細回首, 淚灑靈前喚千尋。
( 哭母詩一首 二女近智泣祭母親 )。
四、紀念逝去親人的詩句
**:祭文·祭母文(1919年)嗚呼吾母,遽然而死。
壽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東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三男。育吾兄弟,艱辛備歷。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間萬萬,皆傷心史。
不忍卒書,待徐溫吐。今則欲言,只有兩端。
一則盛德,一則恨偏。吾母高風,首推博愛。
遠近親疏,一皆覆載。愷惻慈祥,感動庶匯。
愛力所及,原本真誠。不作誑言,不存欺心。
整飭成性,一絲不詭。手澤所經,皆有條理。
頭腦精密,劈理分情。事無遺算,物無遁形。
潔凈之風,傳遍戚里。不染一塵,身心表里。
五德犖犖,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三綱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獲。
精神痛苦,以此為卓。天乎人歟?傾地一角。
次則兒輩,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黃。
病時攬手,酸心結腸。但呼兒輩,各務為良。
又次所懷,好親至愛。或屬素恩,或多勞瘁。
大小親疏,均待報賚。總茲所述,盛德所輝。
以秉悃忱,則效不違。致于所恨,必補遺缺。
念茲在茲,此心不越。養育深恩,春暉朝靄。
報之何時?精禽大海。嗚呼吾母,母終未死。
軀殼雖隳,靈則萬古。有生一日,皆報恩時。
有生一日,皆伴親時。今也言長,時則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淺。此時家奠,盡此一觴。
后有言陳,與日俱長。尚饗!祭妹文 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嗚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離吾鄉七百里矣;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落;雖命之所存,天實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嘗非予之過也。
予幼從先生受經,汝差肩而坐,愛聽古人節義事,一旦長成,遽躬蹈之。嗚呼!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艱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今予殮汝葬汝,而當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予九歲,憩書齌,汝梳只髻,披單縑來,溫緇衣一章。適先生?L戶入,聞兩童子音瑯瑯然,不覺莞爾,連迷則則;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
予弱冠粵行,汝掎裳悲慟。逾二年,予披宮錦還家,汝從東廂扶案出,一家瞠視而笑,不記語從何起;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
凡此瑣瑣,雖為陳跡,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能忘。舊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歷歷,逼取便逝。
悔當時不將??鑾樽矗蘼萍痛媯蝗歡暌巡輝諶?間,則雖年光倒流,兒時可再,而亦無與為證印者矣。 汝之義絕高氏而歸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時;家中文墨,順汝辦治。
嘗謂女流中最少明經義、諳雅故者;汝嫂非不婉??,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歸后,雖為汝悲,實為予喜。
予又長汝四歲,或人間長者先亡,可將身后?汝;而不謂汝之先予以去世。 前年予病,汝終宵刺探,減一分則喜,增一分則憂。
后雖小差,猶尚??炸,無所娛遣。汝來床前,為說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資一歡。
嗚呼!今而后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醫言無害,遠吊揚州。汝又慮戚吾心,阻人走報。
及至□?芬鴨£⒛?問望兄歸否,強應曰諾已。予先一日夢汝來訣,心知不祥,飛舟渡江,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四支猶溫,一目未瞑,蓋猶忍死待予也。
嗚呼痛哉!早知訣汝,則予豈肯遠游;即游,亦尚有幾許心中言,要汝知聞,共汝籌畫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當無見期。
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見汝;而死后之有知無知,與得見不得見,又卒難明也。然則抱此無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詩,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傳;惟汝之窀穸,尚未謀耳。
先塋在杭,江廣河深,勢難歸葬,故請母命而寧汝于斯,便祭掃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兩冢:一為阿爺侍者朱氏,一為阿兄侍者陶氏。
羊山曠渺,南望原隰,西望棲霞,風雨晨昏,羈魂有伴,當不孤寂。所憐者,吾自戊寅年讀汝哭侄詩后,至今無男,兩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耳。
予雖親在,未敢言老;而齒危發禿,暗里自知,知在人間,尚復幾日!阿品遠官河南,亦無子女,九族無可繼者。汝死我葬,吾死誰埋,汝倘有靈,可能告我?朔風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
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五、有哪些懷念已故母親的詩句
1. 娘眠古息山,子落岳陽田。千里兩相望,無時不淚漣。----袁戈《懷念母親詩詞十首》
2.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白居易《母別子》釋義:母別子,子別母,白天的陽光似乎都因為悲傷而失去了光彩,哭聲中無限凄苦。一家人住在關西長安,丈夫身居大將軍的高位,去年立了戰功,又被加封了爵土。
3.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蔣士銓《歲暮到家》釋義:過年回家,母親正在縫著為我新做的衣服,我之前寫回家的信,墨跡還新。一見面,母親就憐愛地說,孩子,瘦了,在外面,很辛苦吧。而在母親面前,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我又怎么能說、怎么敢說辛苦呢,因此只是輕松地笑著說,母親,不辛苦,我在外面,一切都安好,您盡管放心!
4.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詩經》釋義:看那莪蒿長得高,卻非莪蒿是散蒿。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辛勞
5.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釋義: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6. 非癡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韓愈《誰氏子》釋義:滿頭白發的老母親掩門而啼。拉斷了衣袖也留不住。
7.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黃仲則《別老母》釋義:把帷帳撩起,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仃,眼淚也流干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孝敬與母親團敘,從而開了這凄慘的分離的柴門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8.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征兵。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張謂《代北州老翁答》
9. 一間茅屋何所值,父母之鄉去不得。我愿此水作平田,長使水夫不怨天。----王建《水夫謠》
10. 胡風吹代馬,北擁魯陽關。吳兵照海雪,西討何時還。半渡上遼津,黃云慘無顏。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 ----李白《豫章行》
11.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詩經》釋義:父母生我養我,拉扯我長大,呵護備至。我想好好報答,但父母的恩情如天一般,大而無窮,怎么報答得完呢!
12.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臺。----《格言集錦》
13.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呂得勝《小兒語》
六、用一首詩來懷念已經去世的媽媽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愿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于汝。.。
七、思念去世的母親的詩句有哪些
1、吾母高風,首推博愛。
遐邇親疏,一皆覆載。愷惻慈祥,感動庶匯。
愛力所致,原本真誠。不作誑言,不存欺心。
整飭成性,一絲不詭。手澤所經,皆有條理。
頭腦精密,劈理分情。事無遺算,物無遁形。
潔凈之風,傳遍戚里。 出自**的《祭母文》。
白話譯文為:我的母親高風亮節,最突出的就是很博愛。無論是遠近親疏,都一視同仁。
平易近人平生慈祥,就算是鄰居都為她感動。這些本是因為愛,但也是因為她的本性真誠。
從不說大話,沒有欺人害人之心。 勞碌打理家務習慣了,做什么事情都是一絲不茍。
只要是她經手的事情,都打理得井井有條。她的思緒縝密,明白事理。
把什么事情都考慮在內,什么東西都安排得妥當。這樣愛干凈整潔的作風,親戚鄰里之間都傳遍了。
2、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出自清代詩人黃仲則的《別老母》 白話譯文:把帷帳撩起,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仃,眼淚也流干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孝敬與母親團敘,從而開了這凄慘的分離的柴門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3、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慈烏夜啼》 白話譯文:慈烏失去了它的母親,哀傷的一直啞啞啼哭。早晚守著舊樹林,整年都不肯飛離。
借以表達對亡故母親的思念之情。 4、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母別子》 白話譯文:母別子,子別母,白天的陽光似乎都因為悲傷而失去了光彩,哭聲中無限凄苦。
一家人住在關西長安,丈夫身居大將軍的高位,去年立了戰功,又被加封了爵土。 5、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出自宋代與恭的《思母》。 白話譯文:看到秋天的霜把蘆花打得滿天飄飛,自己落下了傷心的淚水,滿頭白發的老母親已經離世,再也不會到門口倚靠者柴門盼望我、看望我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悼念剛去世母親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