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愛情長久的詩句
1、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2、天長地久有時盡,次恨綿綿無絕期。
3、死生契約,與子成悅。
4、山無棱,江水為竭,東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決。
5、若有情,天涯也咫尺, 若無情,咫尺也天涯。
6、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7、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8、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9、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10、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11、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12、山無棱,江水為竭,東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決
13、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14、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15、請君翻來反復看,橫也是“思”豎也“絲”。
16、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17、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
18、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二、形容愛情長久的古詩詞有哪些
1、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翻譯: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音訊渺茫,克制自己不去思念吧,卻本來難忘。
2、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翻譯: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若除了巫山,別處的云便不稱其為云。
3、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溫庭筠《南歌子詞二首 / 新添聲楊柳枝詞》。
翻譯:那種制造精巧的骰子上的顆顆紅點,有如最為相思的紅豆,而且深入骨中,表達著我對你深
入骨髓的相思,你知道嗎?
4、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翻譯: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會辜負了我一番癡戀情意。
5、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翻譯:生下來以后還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了相思。
6、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 邁陂塘》 。
翻譯:敢問這世間情是何物,竟能讓人以生死相許!
7、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翻譯:身上無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內心卻像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
8、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佚名《擊鼓》。
翻譯:拉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三、形容長久的詩句有哪些
1、天長地久有時盡,次恨綿綿無絕期。
--《長恨歌》【唐】白居易2、死生契約,與子成悅。--《詩經·邶風·擊鼓》3、山無陵,江水為竭,東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決。
--《上邪》4、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鵲橋仙·纖云弄巧》【宋】秦觀5、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宋】蘇軾1、《長恨歌》是中國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是其代表作之一,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回旋宛轉的動人故事,并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詩的主題是“長恨”。此外還有我國著名音樂家黃自創作的同名等。
該詩對后世諸多文學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原文: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令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節選)2、原文: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執子之手,與子共著。執子之手,與子同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執子之手,夫復何求?賞析:這里有一個很有趣的話題,“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一句,毛《傳》訓“契闊”為“勤苦”,鄭(鄭玄)《箋》則發揮其意,謂“從軍之士,與其伍約:‘死也、生也,相與處勤苦之中,我與子成相說愛之恩’(沙場上軍士之間相互勉勵約定相互救助的盟約。
不管遇到什么危難,我們都不要獨自跑掉而不顧對方)。”錢鍾書在《管錐編》中評價說:“《箋》甚迂謬”,又指責其“穿穴密微”,并很幽默的將“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等句,比較《水滸傳》第八回林沖刺配滄州臨行云“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身去不穩”語,斷為“情境略近”。
3、《上邪》出自于漢樂府民歌。是一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貞愛情的自誓之詞。
女主人公“山無陵”以下連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來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愛,深情奇想。《上邪》情感真摯,氣勢豪放,被譽為“短章中神品”,表達欲突破封建禮教的女性的真實情感。
原文: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4、《 鵲橋仙·纖云弄巧》是宋代詞人 秦觀的作品。
這是一曲純情的愛情頌歌,上片寫 牛郎 織女聚會,下片寫他們的離別。全詞哀樂交織,熔抒情與議論于一爐,融天上人間為一體,優美的形象與深沉的感情結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美好的愛情。
此詞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余味無窮,尤其是末二句,使詞的思想境界升華到一個嶄新的高度,成為詞中警句。原文:鵲橋仙 纖云弄巧 ,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 。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5、《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 宋代大文學家 蘇軾公元1076年( 宋神宗熙寧九年) 中秋在密州時所作。
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其弟 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詞作上片問天反映執著人生,下片問月表現善處人生。
落筆瀟灑,舒卷自如,情與景融,境與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滿哲理,是 蘇軾詞的典范之作。原文: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 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 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 嬋娟。
四、有哪些詩句所表達的情感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樣呢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詩人好像怕人識破借問月而泄出的憤慨,剛剛把心靈深處的真實感情略加發泄,便立刻用理智把他辯倒.雖然沒有說自己心中的不滿是不應該的,但卻明明地表示:月的殘缺,人的悲離都是不可避免的.既然知道是難全,為什么還發出“何事長向別時圓”的疑問?一個失意的人,孤零零的冷冷清清的在異鄉暗度良宵佳節,其寂寞的感情想用理智來克服,總是有些勉強的吧.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既指嫦娥而代月,又暗喻美好之全.感情必須用感情來戰勝,把感情付諸理智來判斷,不是暫時的自我安慰,就是長遠的預后不良.為了不讓佳節的離愁來窒息人,詩人于是把揪心的寂寞寄托在愿望上.愿望是美好而熱烈的.但人真能長久嗎?千里他鄉的明月真能光輝燦爛嗎?希望這樣,但愿如此.而真誠熱烈的希望,往往是戰勝不行,走向光明的第一個起點. 這段寫骨肉離情的文章,體現出全和缺的觀念.既沒有走向“不完全寧愿無”的絕境,也避開了“抱殘守缺”的死胡同.從“轉朱閣”到“共嬋娟”,由恨不全,而承認難全,由承認難全,而把全寄托在愿望上.詩情螺旋式的發展著-既不一味的懷恨,也不一味的悲觀. 詩人借中秋明月抒發出來的矛盾精神,借骨肉離情體現出來的全缺觀念,是互為表里的.全是理想境界的現象.缺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可貴的是在詩情起伏過程中,詩人是中能以高昂旺盛的樂觀主義來對待殘缺的現實,并堅持完美的理想.一輪光輝燦爛的明月,從篇始照到篇終,從現實生活照到理想世界.作者雖有猶豫,并無悲哀;雖有怨恨,并無頹唐;雖然沒有良宵佳節的歡樂,但對未來生活也還沒有失掉希望.。
五、古詩詞中表達愛國思鄉眷戀親友感情的詩句很多請寫出連續的兩句
01.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李白 02.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 03. 日幕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孟浩然 04.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 05.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王勃 06.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07.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 08.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王維 09.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 ——柳宗元 10.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李商隱 11.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 12. 不知何處吹蘆菅,一夜征人盡望鄉. ——李益 1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4. 悠悠兮離別,無因兮敘懷. ——徐淑 15. 本知人心不似樹,何意人別似花離. ——蕭子顯 16.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李商隱 17.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李白 18.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晏殊 19. 別后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 ——歐陽修 20.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周紫芝 21. 惆悵曉鶯殘月,相別.從此隔音塵. ——韋莊 22.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柳永 23.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柳永 24. 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瀠瀠. ——張先 25.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歐陽修 26. 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 ——周邦彥 27.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李清照 28.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 29. 馬上離魂衣上淚,真自個、供憔悴. ——程垓 30.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吳文英 31. 今夜雨,定應化作相思樹. ——劉基 32. 離人無語消魂,細雨斜風掩門. ——楊慎 33.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李清照 34. 因思人事苦索繞,離愁別恨,無限何時了? ——柳永 35.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 36.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蘇軾 37.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白居易 38.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王建 39.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 40.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 41.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甬 42.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 43.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 44.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王昌齡 45. 這次弟,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 46.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 47.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 48.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 49.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范仲淹 50.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 51.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范仲淹 52. 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53.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懷. ——白居易 54.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 55. 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 56. 一葉浮萍歸大海,為人何處不相逢! 57.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58. 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 59.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 60.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歐陽修 61. 同來玩月人何處?風景依然似去年. ——趙嘏 62.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63. 天長地久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64. 幾時杯重把,昨夜明月行. ——杜甫 65.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杜甫 66.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李白 67. 家在萬里云外,有沙鷗相識. ——陸游 68.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 69. 身居異土兮心內傷,愿為黃鵠兮歸故鄉. ——劉細君 70.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王實甫 71. 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 ——王實甫 72.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 73.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高適 74. 春欲暮,思無窮,舊歡如夢中. ——溫庭筠 75.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 ——白居易 76.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白居易 77. 如今俱是異鄉人,相見更無因. ——韋莊 78. 一曲離歌兩行淚,不知何處再逢君! ——韋莊 79.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 ——曹雪芹 80. 今夕為何夕,他鄉說故鄉. ——袁凱 81. 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蘇軾 82. 我思君處君思我. ——蘇軾 83.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顧復 84.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李煜 85. 直道相思了無道,未妨惆悵是清狂! ——李商隱 86.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隱 87.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李覯 88.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范仲淹 89. 萬里經年別,孤燈此夜情.——白居易 90. 蒼茫去鄉回,無事不傷情. ——吳敬梓 91. 淚中為寫相思字,寫到相思淚轉多. ——蒲松齡 92. 傷往事,寫新詞,客愁鄉夢亂如絲. ——孔尚任 93. 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94. 日日思君君不見,共飲長江水. ——李之儀 95.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馀黃鶴樓. ——崔顥 96.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崔顥 97.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
六、【寫月亮的詩句和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印象中古人的中秋詩詞似乎總與月亮有關的,而月亮情結應該也是中國古文化中對中秋的一個直接體現了.而說到明月,首先想到的總是李白的那一輪思鄉之月,就是那首《靜夜思》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老實說,這首詩的意境并不算高,但是千百年來的人們總是喜歡吟這首詩,究其原因,可能也就是因為它闡述了人們在中秋時節最原始的思鄉情感,而且通俗易懂,讀起來也朗朗上口,所以讓人喜歡.據說,曾經有媒體通過投票的方式來選出中國古代的十首最著名的古詩,這一首《靜夜思》便在其中,可見其魅力. 李白還有好幾首關于明月的詩是非常有名的,比如那首《月下獨酌》(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還有另一首《關山月》(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這兩首詩都在孤獨中寫就,正因為孤獨,所以只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了,這種孤獨也讓許多遠在異鄉的人們心中有著很大的共鳴,所以也一向受人喜歡. 除了李白,張九齡的那首《望月懷遠》也是很不錯的一首中秋詩,尤其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更是讓千載之下的人讀來心為之動,真正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王建有一首《十五夜望月》,在我覺來其水平也是蠻高的,絕不在李白之下,詩云: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于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涼,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 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 唐詩體現了中國古代詩歌的最高水平,所以唐詩中有關中秋明月的詩中,真正是佳作不斷,幾乎每個著名的詩人都寫過這個主題的,可見中秋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杜甫的名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月下有懷》)等,都道出了幾分惆悵或者思鄉之情. 當然同是望月,有的人想的角度就不同,比如李商隱他想到的就是《嫦娥》: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別人都是一出來就看見了好端端的一輪圓月,陸龜蒙卻要《中秋待月》: “轉缺霜輸上轉遲,好風偏似送佳期.簾斜樹隔情無限,燭暗香殘坐不辭.最愛笙調聞北里,漸看星瀠失南箕.何人為校清涼力,欲減初圓及午時.” 而說到中秋與明月的詞,就不能不說東坡的那首著名的《水調歌頭》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的流傳程度,可以用“膾炙人口”來形容了.胡仔《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歷代選蘇軾詞的也總選到這一首. 這首詞是東坡懷念弟****由時寫的,這在序中有說.這首詞雖然包含人生哲學,然后它是通過一個完美的文學意境來表現的.我們首先感覺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體會到的是作者豐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說教.同時,詞里雖有出生與入世的矛盾,情與理的矛盾,但最后還是以理遣情不脫離現實,沒有悲觀失望的消極思想,情緒是健康的.同時,這首詞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所以它成為千百年來人們所贊美的名作. 其他有關中秋的詩詞實在是很多的,因為中秋與明月是屬于天下人所共有,不拘限于一個地方或者一個時代,每個時代或者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共同擁有這輪明月與思念的.正所謂“千里共嬋娟”嘛.大家有興趣可以多找些出來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