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打基礎"的詩句有哪些
形容"打基礎"的詩句有以下九個:
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譯文:形容博覽群書,把書讀透,這樣落實到筆下,運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譯文: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臺,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
3、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二首》
譯文:這半畝方塘為什么這么清澈呢?因為有這源頭活水不斷地補充進來。
4、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王充《論衡 狀留篇》
譯文:表面意義是冰凍了三尺,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達到的效果。水滴滴穿巖石,也不是一天的功夫。
5、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警世賢文·勤奮篇》
譯文: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6、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諫逐客書》
譯文: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大海不挑揀細小的溪流,所以才能那么深。
7、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勸學》
譯文:以千里馬的一躍,卻還不到十步,而老馬走一步沒多遠,卻堅持不懈。
8、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譯文:不積累一步半步,就沒有辦法到達千里的地方;不積累小河流,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海。
9、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后止也。——荀子《勸學》
譯文:果真能持久努力不懈就能深入進去,一直到身死才可以停止學習。
二、形容夯實基礎非常重要的詩句和諺語有哪些
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荀子·勸學》
釋義:不積累每一小步,無法達到千里的距離;不積累細小的水流,無法匯聚成江海。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老子《老子》
釋義: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小的萌芽。
3、誰能九層臺,不用累土起。——宋·項安世《送妻兄任以道赴房州竹山尉四首》
釋義:誰可以筑九層高的臺子的時候,不用從一塊一塊的泥土開始的呢?
4、九層之臺,起于壘土。——老子《老子》
釋義:九層的高臺,筑起于每一堆泥土。
5、直從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唐·白居易《云居寺孤桐》
釋義:長得挺拔是從萌芽開始的,長得高是從細小的萌芽開始的。
6、還應毫末長,始見拂丹霄。——唐·張喬《興善寺貝多樹》
釋義:還應該從萌芽開始長起,才能觸碰到紅色的云霞。
7、天地一浮云,此身乃毫末。——唐·李白《贈別從甥高五》
釋義:天地的浮云,它最開始也是一點點。
8、崇臺九層,起于累土。——宋·郊廟朝會歌辭
釋義:九層的高臺,起于每一塊泥土。
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老子》
釋義: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
10、疊葉與高節,俱從毫末生。——唐·方干《方著作畫竹》
釋義:層層疊疊的葉子和高大的枝節,都是從細小的萌芽開始生長的。
1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王之渙《登鸛鵲樓》
釋義: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1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
釋義: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1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釋義: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仍是馳騁千里;壯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心也永不止息。
14、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先秦·《論語》十二章
釋義:“博覽群書并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思考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5、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西漢·戴圣《小戴禮記、小宋禮記》
釋義:意思是要博學多才,就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徹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
三、形容"打基礎"的詩句有哪些
形容"打基礎"的詩句有以下九個: 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譯文:形容博覽群書,把書讀透,這樣落實到筆下,運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譯文: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臺,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 3、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觀書有感二首》 譯文:這半畝方塘為什么這么清澈呢?因為有這源頭活水不斷地補充進來。 4、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王充《論衡 狀留篇》 譯文:表面意義是冰凍了三尺,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達到的效果。水滴滴穿巖石,也不是一天的功夫。
5、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警世賢文·勤奮篇》 譯文: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6、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諫逐客書》 譯文: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大海不挑揀細小的溪流,所以才能那么深。
7、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勸學》 譯文:以千里馬的一躍,卻還不到十步,而老馬走一步沒多遠,卻堅持不懈。
8、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譯文:不積累一步半步,就沒有辦法到達千里的地方;不積累小河流,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海。
9、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后止也。——荀子《勸學》 譯文:果真能持久努力不懈就能深入進去,一直到身死才可以停止學習。
四、表達做事要先扎好基礎的名言是什么
1.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2. 就算你是特別聰明,也要學習,從頭學起!——屠格涅夫
3. 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佚名
4. 基礎不良的好建筑是沒有的。——佚名
5. 少小而學,及壯有為;壯年而學,及老不衰;老年而學,及死不朽。——佐藤—齋
6. 要想學問大,就要多讀、多抄、多寫。要記住,一個人想要在學業上有所建樹,一定得堅持這樣做卡片、摘記。——吳晗
7. 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我認為這是學好數學的“秘訣”。——蘇步青
8. 任何業績的質變都來自于量變的積累。——佚名
9. 倘想達到最高處,就要從低處開始。——佚名
10. 學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
11. 得之在俄頃,積之在平日。——袁守侗
12. 知識像一張網,越實越牢,網住的魚就越多。——佚名
13.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莊子
14. 墻高基下,雖得必失。——范曄
15. 只有平日多學習,多積累,才有可能產生高水平的創作。——王梓坤
16. 根深而枝葉茂。——徐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