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西有那些古代詩人
1、王勃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
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杰”。 2、王之渙 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薊門人,一說晉陽(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
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3、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于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
長安收復后,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4、王昌齡 王昌齡 (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后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
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
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5、盧綸 盧綸(739-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
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寶末年舉進士,遇亂不第;唐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
大歷六年,經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后由宰相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 出為陜州戶曹、河南密縣令。
之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唐德宗朝,復為昭應縣令,出任河中元帥渾瑊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
不久去世。著有《盧戶部詩集》。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山西。
二、求關于山西的古詩詞
關于山西的古詩詞有: 1、《同崔邠登鸛雀樓》 唐代:李益 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云樹共茫茫, 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 風煙并起思歸望,遠目非春亦自傷。
譯文: 鸛雀樓西邊有百尺桅檣,汀洲上高聳入云的樹木一片茫茫。 漢家樂奏猶如逝去的流水,魏國山河也已經半入夕陽。
往事過千年尚遺憾時間過得快,憂愁到來一天也覺得太長。 戰亂中更激起思念家鄉的情感,遠望樓前景色已非春天不免自我感傷。
2、《登鸛雀樓》 唐代: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 夕陽依傍著山巒漸漸下落,滔滔黃河朝著大海洶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請再登上一層高樓。
3、《過燕支寄杜位》 唐代:岑參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風吹沙卷白草。 長安遙在日光邊,憶君不見令人老。
譯文: 燕支山西面的酒泉道上,北風刮起狂沙,卷起白草。 那長安城在那遙遠的日光邊,我懷念你卻無法相見,這種相思令我衰老。
4、《山西行》 宋代:沈與求 山西健兒好身手,氣如車輪膽如斗。 十五射獵少年場,戲格黃羆同拉朽。
譯文: 山西的健兒們個個好身手,氣魄像車輪一樣,膽氣如斗一樣。 十五歲就在少年場射獵中大放光彩。
5、《古離別》 南北朝:江淹 遠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 黃云蔽千里,游子何時還。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團。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長別離。 愿一見顏色,不異瓊樹枝。
菟絲及水萍,所寄終不移。 譯文: 心愛的人要到雁門關外很遠的地方去了,我們只有無奈地道別。
天上的黃云遮蔽了千里,,到遠方去的游子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啊。 想起當時送心愛的人遠去的情景,就好像發生在昨天一樣,可如今,檐前的露已經凝結成團。
蕙草雖然凋零了,也沒有什么好可惜的,我擔憂的是遠方的愛人,不知他在外是否飽暖。 愛人遠在天涯,我們長年分別。
但愿時而看見自己的容顏,還是像瓊樹枝一樣潔麗。 但愿能像菟絲和水萍一樣,有所寄托,與愛人的感情也能始終不渝。
三、中國古代山西籍詩人及其作品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從秦白起至白居易太祖白建時止,其祖輩世居于太原。白居易雖隨曾祖父、父親曾從韓城、長安遷居到華州下邽,但一直自稱“太原人”。
《白敏中墓志銘》中“逮今為太原人也”一句可以印證。王之渙(688—742),字季陵,太原人。
“才華仰清興,功業嗟芳節”的王之渙,盡管一生僅遺詩6首,卻是代表盛唐詩風之作。尤其是描寫山西風物的五絕《登鸛雀樓》,更是“傳乎樂章,布在人口”,以致樓以詩名,詩因樓傳。
王翰,山西太原人,唐睿宗李旦景云元年(710)進士。七絕《涼州詞》為傳世佳吟。
詞語似云鋪綺麗,霞疊瑰秀;詩音如仙笙瑤瑟,妙不可言。《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昌齡(690-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
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現存一百八十多首,而絕句占了一半,七絕猶為出色。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人,唐朝詩人,外號“詩佛”。唐開云九年(721)進士。
善七五絕。 柳宗元(775-819)字子厚,山西運城人,在散文和詩歌的創作方面,有極高的造詣。
溫廷竺(812—866)本名歧,字飛卿。山西祁縣人,晚唐著名詩人,詞人。
風格清麗,大多書閨情。盧綸(748—800)山西永濟人,唐代宗大歷時,多次考進士未中,只做過一些小官。
邊塞絕句人們尤為喜歡。《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
字子安。今山西萬榮。
王勃與于龍以詩文齊名,并稱“王于”,亦稱“初唐二杰”。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四、山西籍的詩人有哪些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從秦白起至白居易太祖白建時止,其祖輩世居于太原。白居易雖隨曾祖父、父親曾從韓城、長安遷居到華州下邽,但一直自稱“太原人”。《白敏中墓志銘》中“逮今為太原人也”一句可以印證。
王之渙(688—742),字季陵,太原人。“才華仰清興,功業嗟芳節”的王之渙,盡管一生僅遺詩6首,卻是代表盛唐詩風之作。尤其是描寫山西風物的五絕《登鸛雀樓》,更是“傳乎樂章,布在人口”,以致樓以詩名,詩因樓傳。
來源:《山西郵政》報
王翰. 山西太原人,唐睿宗李旦景云元年(710)進士。七絕《涼州詞》為傳世佳吟。詞語似云鋪綺麗,霞疊瑰秀;詩音如仙笙瑤瑟,妙不可言
《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昌齡(690-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現存一百八十多首,而絕句占了一半,七絕猶為出色。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人,唐朝詩人,外號“詩佛”。唐開云九年(721)進士。善七.五絕
柳宗元(775-819)字子厚,山西運城人,在散文和詩歌的創作方面,有極高的造詣。
溫廷竺(812—866)本名歧,字飛卿。山西祁縣人,晚唐著名詩人,詞人。風格清麗,大多書閨情。
盧綸(748—800)山西永濟人,唐代宗大歷時,多次考進士未中,只做過一些小官。邊塞絕句人們尤為喜歡。
《塞下曲》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王勃 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字子安。今山西萬榮。王勃與于龍以詩文齊名,并稱“王于”,亦稱“初唐二杰”。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
唐四杰”之冠。
給我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