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放牛的詩句
橫吹曲辭·隴頭(一曰隴頭水) 張籍
隴頭已斷人不行,胡騎夜入涼州城。漢家處處格斗死,
一朝盡沒隴西地。驅我邊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國養子孫,今著氈裘學胡語。誰能更使李輕車,
收取涼州屬漢家。
送薛居士和州讀書 嚴維
孤云獨鶴共悠悠,萬卷經書一葉舟,楚地巢城民舍少,
煙村社樹鷺湖秋。蒿萊織妾晨炊黍,隅落耕童夕放牛。
年少不應辭苦節,諸生若遇亦封侯。
隴頭行 張籍
隴頭路斷人不行,胡騎夜入涼州城。漢兵處處格斗死,
一朝盡沒隴西地。驅我邊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國養子孫,今著氈裘學胡語。誰能更使李輕車,
收取涼州入漢家。
山中 李涉
無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隔林呼不應,叫笑如生鹿。
欲報田舍翁,更深不歸屋。
肩輿至石堰村 陸游
偶上籃輿踏夕陽,醉魂困思兩倀倀。
澗薪旋拾供茶灶,詩稿初成寄藥囊。
村舍蓺麻驅鳥雀,牧童隨草放牛羊。
歸來徙倚衡門久,始覺中春已日長。
二、描寫牧童放牛歸來后休息情景的詩句
1、《牧童》唐 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2、《春吟四絕》宋 張榘
沙渚清泠蒲葉水,野亭和暖杏花風。
此中佳趣無人會,牛背斜陽臥牧童。
3、《渭川田家》 唐 王維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4、《田家元日》唐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5、《觀黃介夫寺丞所收丘潛畫牛》宋 梅堯臣
丘畫吳牛希戴嵩,吳牛角偃彎如弓。
老牯望{左牛右孛}犢望母,母下平坡離牧童。
牧童吹笛坡頭坐,古樹蕭騷葉戰風。
黃君買畫都城中,不惜滿貫穿青銅。
賣從誰家不肖子,傳自幾世賢卿翁。
今時貴人所尚同,競借觀玩題紙窮。
紙窮磊落見墨妙,東府西樞三四公。
應識古人丹青跡,又辨古人於物通。
一毛一尾不取次,豈以后代為盲聾。
愿推此意佐國論,況乃圣德同堯聰。
三、與放牛有關的詩句有哪些
1、隅落耕童夕放牛 唐-嚴維 《送薛居士和州讀書》
2、放牛吃我竹 唐-李涉《山中》
3、牧童隨草放牛羊 宋-陸游 《肩輿至石堰村》
4、真放牛時日已斜現代 聶-紺弩 《放牛之一》
5、不放牛羊觸 宋-蘇轍《次韻子瞻系御史獄賦獄中榆槐竹柏竹》
1.
中文名
送薛居士和州讀書
作 者
嚴維
朝 代
唐代
文學體裁
《送薛居士和州讀書》是唐代詩人嚴維所作的詩詞之一。
詩詞正文
孤云獨鶴共悠悠,萬卷經書一葉舟,楚地巢城民舍少,
煙村社樹鷺湖秋。蒿萊織妾晨炊黍,隅落耕童夕放牛。
年少不應辭苦節,諸生若遇亦封侯。
2.
中文名
山中
作 者
李涉
朝 代
唐代
詩詞正文
無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隔林呼不應,叫笑如生鹿。
欲報田舍翁,更深不歸屋。
3.
作品名稱
肩輿至石堰村
創作年代
宋代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肩輿至石堰村》是宋代詩人陸游的作品之一。
作 者
陸游
詩詞正文
偶上籃輿踏夕陽,醉魂困思兩倀倀。
澗薪旋拾供茶灶,詩稿初成寄藥囊。
村舍蓺麻驅鳥雀,牧童隨草放牛羊。
歸來徙倚衡門久,始覺中春已日長。
4.
作品名稱
放牛之一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律詩,《放牛之一》是 現代 詩人 聶紺弩所作詩詞之一。
作 者
聶紺弩
詩詞正文
生來便是放牛娃,真放牛時日已斜。
馬上戎衣天下事,牛旁稿薦牧夫家。
江山雨過牛鳴賞,人物風流奏笛夸。
蘇武牧養牛我放,共憐芳草各天涯。
5.
次韻子瞻系御史獄賦獄中榆槐竹柏·竹
古詩《次韻子瞻系御史獄賦獄中榆槐竹柏·竹》的作者宋朝詩人蘇轍,古詩精彩詩句是:故園今何有,猶有百竿竹。
作品名稱
次韻子瞻系御史獄賦獄中榆槐竹柏·竹
創作年代
宋朝
文學體裁
詩詞
作 者
蘇轍
目錄
詩詞正文
故園今何有,猶有百竿竹。
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觸。
雖無牛欄擁,不見紅塵辱。
清風時一過,交戛響鳴玉。
淵明避紛亂,歸嗅東籬菊。
嗟我獨何為,棄此北窗綠。
四、有關放牛的詩句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清明 杜 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王績 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村晚 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五、牧童牧牛詩,牧童放牛的古詩
《牧童詞》
唐代詩人 張籍
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饑鳥啄牛背,令我不得戲垅頭.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犢時向蘆中鳴.隔堤吹葉應同伴,還鼓長鞭三四聲.“牛牛食草莫相觸,官司家截爾頭上角!”
《牧童》
唐代詩人 劉駕
牧童見客拜,山果懷中落.晝日驅牛歸,前溪風雨惡.
《牧童》
唐代詩人 盧肇
誰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橫眠秋聽深.時復往來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山中》
唐代詩人 李涉
無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隔林呼不應,叫笑如生鹿.欲報田舍翁,更深不歸屋.
《牧童》
宋代
詩人 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村晚》
宋代詩人 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牧童》
宋代詩人 白玉蟾
楊柳陰初合,村童睡正迷.一牛貪草嫩,吃過斷橋西.
六、描寫放牛的詩句
橫吹曲辭·隴頭(一曰隴頭水) 張籍 隴頭已斷人不行,胡騎夜入涼州城。
漢家處處格斗死,一朝盡沒隴西地。驅我邊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國養子孫,今著氈裘學胡語。誰能更使李輕車,收取涼州屬漢家。
送薛居士和州讀書 嚴維 孤云獨鶴共悠悠,萬卷經書一葉舟,楚地巢城民舍少,煙村社樹鷺湖秋。蒿萊織妾晨炊黍,隅落耕童夕放牛。
年少不應辭苦節,諸生若遇亦封侯。隴頭行 張籍 隴頭路斷人不行,胡騎夜入涼州城。
漢兵處處格斗死,一朝盡沒隴西地。驅我邊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國養子孫,今著氈裘學胡語。誰能更使李輕車,收取涼州入漢家。
山中 李涉 無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隔林呼不應,叫笑如生鹿。
欲報田舍翁,更深不歸屋。肩輿至石堰村 陸游 偶上籃輿踏夕陽,醉魂困思兩倀倀。
澗薪旋拾供茶灶,詩稿初成寄藥囊。村舍蓺麻驅鳥雀,牧童隨草放牛羊。
歸來徙倚衡門久,始覺中春已日長。
七、形容回頭的詩句
1.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點絳唇·蹴罷秋千》宋代.李清照
2.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青玉案·元夕》宋代.辛棄疾
3.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宋代.蘇軾
4.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輞川集.欹湖》唐代.王維
5.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長恨歌》唐代.白居易
1.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點絳唇·蹴罷秋千》宋代.李清照
釋義:突然進來一位客人,她慌得顧不上穿鞋,只穿著襪子抽身就走,連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下來。她含羞跑開,倚靠門回頭看,又聞了一陣青梅的花香。
賞析: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下片寫少女乍見來客的情態。她蕩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動彈,突然花園里闖進來一個陌生人。“見客入來”,她感到驚詫,來不及整理衣裝,急忙回避。“襪刬”,指來不及穿鞋子,僅僅穿著襪子走路。“金釵溜”,是說頭發松散,金釵下滑墜地,寫匆忙惶遽時的表情。詞中雖未正面描寫這位突然來到的客人是誰,但從詞人的反應中可以印證,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時此刻的內心感情和外部動作作了精確的描繪。“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極精湛的筆墨描繪了這位少女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這一細節掩飾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幾眼。下片以動作寫心理,幾個動作層次分明,曲折多變,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劃出來。
2.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青玉案·元夕》宋代.辛棄疾
釋義: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賞析:“眾里尋他千百度”:(這人)對著眾多走過的女人一一辨認(但沒有一個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偶一回頭,卻發現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處。“燈火闌珊”勿作“良夜將逝”解,“燈火闌珊”雖然是燈火漸漸散盡的意思,但這兒說的是天空飄灑下來的禮花,快接近地面時早已熄滅散盡,所以即使頭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卻是昏暗的。
3.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宋代.蘇軾
釋義: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吧,對我來說,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賞析:結拍“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風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4.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輞川集.欹湖》唐代.王維
5.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長恨歌》唐代.白居易
釋義:她回眸一笑時,千姿百態、嬌媚橫生;六宮妃嬪,一個個都黯然失色。
賞析:詩人用極其省儉的語言,敘述了安史之亂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終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描寫了楊貴妃的美貌、嬌媚。
八、描寫牧童放牛歸來后休息情景的詩句
1、《牧童》唐 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2、《春吟四絕》宋 張榘 沙渚清泠蒲葉水,野亭和暖杏花風。
此中佳趣無人會,牛背斜陽臥牧童。 3、《渭川田家》 唐 王維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4、《田家元日》唐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5、《觀黃介夫寺丞所收丘潛畫牛》宋 梅堯臣 丘畫吳牛希戴嵩,吳牛角偃彎如弓。 老牯望{左牛右孛}犢望母,母下平坡離牧童。
牧童吹笛坡頭坐,古樹蕭騷葉戰風。 黃君買畫都城中,不惜滿貫穿青銅。
賣從誰家不肖子,傳自幾世賢卿翁。 今時貴人所尚同,競借觀玩題紙窮。
紙窮磊落見墨妙,東府西樞三四公。 應識古人丹青跡,又辨古人於物通。
一毛一尾不取次,豈以后代為盲聾。 愿推此意佐國論,況乃圣德同堯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