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嫉妒的詩句
1.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運命論》三國時期 李康
2. 眾女疾余之蛾眉兮, 謠諑謂余以善淫.。——《離騷》——戰國時期 屈原
3. 曲罷曾教善才服 ,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唐·白居易
4. 妒人之能,幸人之失。——《罵尸蟲文》唐·柳宗元
5. 眾女疾余之蛾眉兮, 謠諑謂余以善淫.——屈原《離騷》
6. 寵極愛憐初,憎生妒忌余。隔花聞鳳吹,卷幔望鸞輿。夜月閑金屋,秋塵暗綺疏。悲愁誰解賦,惟有馬相如。——《長門怨》——明 鄒亮
7. 蘭花芳華靜, 林溪竹心空. 塵起云波動, 誰憐隨風香. 且聽風聲里, 猶帶空訴聲.
8. 小人無節,棄本逐末. 喜思其與,怒思其奪.
9.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運命論》
10. 寵極愛憐初,憎生妒忌余。隔花聞鳳吹,卷幔望鸞輿——《長門怨》明·鄒亮
讀音:【jí dù 】
釋義:因人勝過自己而產生的忌恨心理。
造句:
1. 心胸狹隘的王后總是嫉妒那位美麗的公主。
2. 嫉妒是把雙刃劍,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
3. 我這么求全責備,完全是暗藏嫉妒之心。
4. 鋒芒畢露之人總是招人嫉妒。
5. 有朝一日,我要所有鄙視我的人羨慕嫉妒恨去吧!
6. 你應該靠自己的努力去做出成績,而不要嫉妒別人的成功。
7. 她有時讓我嫉妒,有時讓我嫌棄。
8. 你別嫉妒他在官場扶搖直上,這可是他多年努力的結果。
9. 對別人的失誤幸災樂禍是缺乏修養的表現,對別人的成功嫉妒挑剔是缺才少德的暴露。
10. 鋒芒畢露之人總是招人嫉妒。
二、我國古代有沒有專門嘲諷“嫉妒心”的詩詞
關于最出名的“嫉妒心”的詩,就是蘇軾的這首,“河東獅吼”這個成語就緣于此詩。
北宋的時候,有一太常少卿、工部尚書陳希亮,亮有一兒子叫陳慥,此人狂放不羈,傲視世間,視榮華富貴為糞土,盡管是官宦之后,不坐車,不載官帽,和我們今天愛擺架子,擺譜的人不一樣。隱居龍丘。
當地人不知道他的來歷,就叫他“方山子”。元豐三年(1080年),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不期遇上陳慥,兩人系成為好友。
陳慥在龍丘的房子叫濯錦池,寬敞華麗,家里養著一群歌妓,客人來了,就以歌舞宴客,就有點象我們現在招待客人進歌廳的意思差不多。而陳慥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兇妒,每當陳歡歌宴舞之時,就醋性大發(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
拿著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墻壁(當然她不敢打陳慥,否則就會遭到休妻的懲罰)弄得陳慥很是尷尬。蘇東坡就寫了一首詩取笑陳慥: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三、帶有妒字的詩句
《雜曲歌辭?妾薄命》李白
漢帝重阿嬌,貯之黃金屋。
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
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卻疏。
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
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
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妾薄命》李白
漢帝寵阿嬌,貯之黃金屋。
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
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卻疏。
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
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
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四、詩句中的賊首和虞侯分別指的是
賊首指原梁山首領王倫;血洗神廟喪虞侯,虞候指陸虞候陸遷。
涉及的兩個情節:
1、火并王倫
火并王倫是《水滸傳》第十八回:林沖水寨大并火晁蓋梁山小奪泊 王倫目光短淺,是個忌賢妒能的小人。林沖有能力,自上山就得不到重用,而且一直受其壓制排擠。適逢晁蓋上山投靠,王倫看對方名聲實力都遠勝于己,所以百般推辭,加上吳用吹吹風,林沖抓住機會,直斥王倫的小人之心,并干掉王倫推晁蓋為王!可以說為了自己,為了梁山前途,也為了以后能靠梁山實力一雪前恥。
2、風雪山神廟
《水滸傳》中的第十個章回,作者施耐庵。該章回講的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刺配后,幾經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場的工作。因大雪壓塌住處,無奈來到一個破舊的山神廟暫住一宿。正因此才湊巧聽見門外陸謙和富安的談話,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點被害死。惱怒中,林沖終于爆發,提槍戳死兩人。可以說,正是這次事件,才使得林沖對官場的僅存的美好愿景化為泡影,不得已只得投靠梁山。作者通過林沖的人生遭遇,讓讀者看到那個社會的政治狀況,黑暗、腐敗,認識到封建社會人民群眾奮起反抗統治者的必然性。這兩句詩也是出自水滸:
題水滸梁山之豹子頭林沖(其一)
燕頷虎須豹子頭,梨花鐵槍冷月鉤。
朝朝隱忍蒙冤孽,夜夜思量睹憂愁。
火拼梁山擒賊首,血洗神廟喪虞侯。
功成身居六和寺,閑云野鶴萬事休。
五、正史上周瑜真的是忌賢妒能的小人嗎
按《三國志》記載,周瑜除膽略兼人、雅量高致外,還氣度恢宏,雍容恢廓。
陳壽在《周瑜志》中提到的“曲有誤,周郎顧”,則成為文學作品中一個常用典故。
周瑜(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出生在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東漢末年東吳集團將領,杰出的軍事家。漢族。美姿容,精音律,長壯有姿貌,多謀善斷,心胸寬廣。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中打敗曹軍,奠定三分天下基礎。后圖進中原,不幸因病早逝,年僅36歲。
配偶:小喬
連襟:孫策
子女:兩子(周循、周胤)一女(嫁與太子孫登)
六、三國演義誰的忌賢妒能
周瑜 - 東漢末年名將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廬江舒縣人 。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后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陽),年僅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