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揚州瘦西湖的詩句
瘦西湖 汪沆
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遣懷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解悶十二首 杜甫
商胡離別下揚州,憶上西陵故驛樓。
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游。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江都竹枝詞 起予
邗溝春水碧如油,到處春風足逗留。
二十四橋簫管歇,猶留明月滿揚州。
揚州竹枝詞 劉濤
二分明月一聲簫,半屬揚州廿四橋。
別有風情忘不得,載花載酒木欄橈。
憶揚州 徐凝
蕭娘臉薄難勝淚,柳葉眉長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二、與瘦西湖有關的詩句有哪些
1、《揚州竹枝詞》
年代:清初 作者:劉濤
二分明月一聲簫,半屬揚州廿四橋。
別有風情忘不得,載花載酒木欄橈。
2、《瘦西湖》
年代:清 作者:汪沆
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
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3、《飲湖上,初晴后雨》
年代:宋 作者: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4、《遣懷》
年代:唐 作者: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5、《憶揚州》
年代:唐 作者:徐凝
蕭娘臉薄難勝淚,柳葉眉長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6、《解悶十二首》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商胡離別下揚州,憶上西陵故驛樓。
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游。
7、《送孟浩然之廣陵》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8、《江都竹枝詞》
年代:唐 作者:起予
邗溝春水碧如油,到處春風足逗留。
二十四橋簫管歇,猶留明月滿揚州。
9、《揚州竹西樓》
年代:宋 作者:傅夢得
自從騎鶴到,船泊畫橋堤。
新酒斟花露,高樓傍竹西。
拭盤將蟹擘,拂壁把詩題。
早過瓜洲渡,秋深怕馬嘶。
10、《南歸題揚州竹西亭》
年代:宋 作者:曾幾
往歲出蕪城,飄然一客星。
又從江北路,重到竹西亭。
楚岸寬圍碧,吳山遠借青。
圣時還舊觀,歌吹月中聽。
三、關于瘦西湖的詩詞
瘦西湖的之名的由來
“瘦西湖”之名最早見于文獻記載為清初吳綺《揚州鼓吹詞序》:“城北一水通平
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吳綺(1619—1694),揚州人,字園茨,號聽翁。生于明末,為清初詞人。由書中記載可見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大概意思是因為其水道彎曲狹長,并地處揚州城的西北,故稱為“瘦西湖”。乾隆元年(1736),錢塘(杭州)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在飽覽了這里的美景后,與家鄉的西湖作比較,賦詩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詩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帶的景致與繁華,在詩人眼中,揚州和杭州一樣,市井繁榮,故稱“銷金鍋子”,并通過與杭州西湖的對比,認為瘦西湖之名確實形象而貼切。
《瘦西湖》清·汪沆
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遣懷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憶揚州 徐凝
蕭娘臉薄難勝淚,柳葉眉長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解悶十二首杜甫
商胡離別下揚州,憶上西陵故驛樓。
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游。
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江都竹枝詞起予
邗溝春水碧如油,到處春風足逗留。
二十四橋簫管歇,猶留明月滿揚州。
揚州竹枝詞 劉濤
二分明月一聲簫,半屬揚州廿四橋。
別有風情忘不得,載花載酒木欄橈。
四、形容瘦西湖的詩句
《瘦西湖》 清·汪沆
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這個絕對是,小學就學過了!!
遣懷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憶揚州 徐凝
蕭娘臉薄難勝淚,柳葉眉長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解悶十二首 杜甫
商胡離別下揚州,憶上西陵故驛樓。
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游。
五、贊美瘦西湖的詩詞
《瘦西湖》清·汪沆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
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遣懷 杜牧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憶揚州 徐凝蕭娘臉薄難勝淚,柳葉眉長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解悶十二首杜甫商胡離別下揚州,憶上西陵故驛樓。
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游。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江都竹枝詞起予邗溝春水碧如油,到處春風足逗留。
二十四橋簫管歇,猶留明月滿揚州。揚州竹枝詞 劉濤二分明月一聲簫,半屬揚州廿四橋。
別有風情忘不得,載花載酒木欄橈。
六、關于“瘦西湖”的詩詞典故有哪些
關于“瘦西湖”的詩詞典故: 《瘦西湖》(清)汪沆 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
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遣懷》(唐)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憶揚州》徐凝 蕭娘臉薄難勝淚,柳葉眉長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解悶十二首》(唐)杜甫 商胡離別下揚州,憶上西陵故驛樓。
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游。《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瘦西湖”的之名的由來: “瘦西湖”之名最早見于文獻記載為清初吳綺《揚州鼓吹詞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
由書中記載可見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大概意思是因為其水道彎曲狹長,并地處揚州城的西北,故稱為“瘦西湖”。乾隆元年(1736),錢塘(杭州)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在飽覽了這里的美景后,與家鄉的西湖作比較,賦詩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
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詩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帶的景致與繁華,在詩人眼中,揚州和杭州一樣,市井繁榮,故稱“銷金鍋子”,并通過與杭州西湖的對比,認為瘦西湖之名確實形象而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