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作孽不可活,下一句是什么
這句話沒有下一句,只有上一句:“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釋義:假如是命運的懲弄,那么還可以憑借自身的意志與行動去違抗,假如是自己招來的罪孽或災禍是逃脫不了的。 出處:《尚書·太甲》 作者:先秦諸子 創作年代:周 原文: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此之謂也。 翻譯:太甲說:“假如是上天懲罰的災禍那么還可以憑借一己之力違抗,假如是自己招來的罪孽就逃脫不了。”
這句話就是這個道理啊。 造句:古話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她這就是自己把自己葬送了。
擴展資料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淪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 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此之謂也。”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 作者:孟子 創作年代:春秋 釋義:孟子說:“不仁義的人難道可以和他商議嗎?他們對別人的危險心安理得,從別人的災難中牟利,把導致家破國亡的事當作樂趣。
不仁的人如果可以和他商議,那怎么會有國亡家破的事發生呢? 從前有首兒歌唱道:‘滄浪的水清呀,可以洗我的帽纓;滄浪的水濁呀,可以洗我的雙腳。’ 孔子聽了說:‘弟子們聽好了啊!水清就用來洗帽纓,水濁就用來洗雙腳,這都是因為水自己造成的。
’ 所以,一個人總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一個家庭總是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一個國家總是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 《尚書·太甲》說:‘上天降下的災害還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無處可逃了。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二、自作孽不可活的上一句是什么
天作孽,猶可 違;自作孽,不可活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孟 子 曰 :“ 仁 則 榮 , 不 仁 則 辱 。 今 惡 辱 而 居 不 仁 , 是 猶 惡 濕 而 居 下 也 。 如 惡 之 , 莫 如 貴 德 而 尊 士 , 賢 者 在 位 , 能 者 在 職 。 國 家 間 暇 , 及 是 時 明 其 政 刑 , 雖 大 國 必 畏 之 矣 。《詩》 云 :‘迨 天 之 未 陰 雨 , 徹 彼 桑 土 , 綢 繆 牖 戶 。 今 此 下 民 , 或 敢 侮 予 ?’ 孔 子 曰 :‘ 為 此 詩 者 , 其 知 道 乎 ?’ 能 治 其 國 家 , 誰 敢 侮 之 , 今 國 家 間 暇 , 及 是 時 , 般 樂 怠 敖 , 是 自 求 禍 也 。 禍 福 無 不 自 己 求 之 者 。 《詩》 云 :‘ 永 言 配 命 , 自 求 多 福 。’ 《太 甲》 曰 :‘ 天 作 孽 , 猶 可 違 。 自 作 孽 , 不 可 活 。’ 此 之 謂 也 。”(《孟子·公孫丑上》)
【譯文】 孟子說:“〔諸侯卿相〕如果實行仁政,就會得到榮耀;如果實行不仁之政,就會遭受屈辱。如今這些人,非常厭惡屈辱,但仍然處于不仁之境地,這正好比一方面厭惡潮濕,一方面又自處于低洼之地一樣。假若真的厭惡屈辱,最好是以德為貴而尊敬士人,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當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擔任一定的職務;國家無內憂外患,趁這個時候修明政治、法典,縱使強大的鄰國也一定會畏服它了。《詩經·豳風·鴟鸮》上說:‘趁著雨沒下來云沒起,桑樹根上剝些皮,門兒窗兒都得修理。下面的人們,誰敢把我欺!’孔子說:‘做這篇詩的懂得道理呀!能夠治理他的國家,誰敢侮辱他呢?’如今國家沒有內憂外患,人們追求享樂,怠惰游玩,這等于自找禍害。禍害或者幸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詩經·大雅·文王》上又說:‘我們永遠要與天命相配行事,則福祿就會自己來。’《太甲》上也說過:‘天降的災害還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正是這個意思。
寫了那么多,給我吧
三、古人感嘆人生的詩句有哪些
古代感嘆人生的詩句
1、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2、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3、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4、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5、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6、策馬前途需努力 莫學龍終須嘆息。
7、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化扇。
8、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9、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10、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1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小雅·車轄)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詩經·小雅)
14、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詩經·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1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大雅·蕩)
17、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大雅·抑)
18、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19、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
四、描寫修養的詩句
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2、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風相鼠)3、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大序)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5、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大雅抑)6、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7、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8、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9、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10、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11、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