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請你寫一段話,發表對“英雄”的看法
英雄者,有凌云之壯志,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義,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懸.“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的辯證道理,其本旨離不開“國”“民”兩字.《載敬堂集·民說》:“國之興,盜賊隨英雄立功;國之敗,官吏同無賴輕法.”文旨關涉著這種精神.英雄者,擁有藐視一切之能力,傲視群雄之氣勢,世人對其不但敬畏,且難以捉摸.古今中外,英雄如天上星群,多不勝數.然最為特別者,皆寥寥可數,而終極完美者則放眼望去皆無,皆因沒人達到上述之要求,即使宇宙再大,皆無長生不滅者.然若果有此人,皆生命之總和,方能達到長盛不衰.在國家出現危難之時,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為國效力,這樣的人,稱為英雄.“竹林七賢”之一的阮藉,一次登上廣武山參觀楚漢戰爭遺址后,曾感嘆:“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事實上,沒有誰天生就是英雄,英雄都來自小人物.他們之所以能成為英雄,是因為他們趕得巧,既不早一步,也不遲一步,他們恰好踩著時代最需要的步點,在最恰當的時候及時出現了。
二、有關英雄的詩
1、《絕句》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2、《出塞》 (選一)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3、《獄中題壁》清·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4、《過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從軍行》 (選一) 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6.三垂岡
清 · 嚴遂成
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
風云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
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7.《春望》
唐代: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8、《望闕臺》
明代:戚繼光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鑾。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9、《橫吹曲辭·出塞》
唐代:王維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
暮云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雕。
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
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
10.臨江王節士歌
唐代:李白
洞庭白波木葉稀,燕鴻始入吳云飛。
吳云寒,燕鴻苦。
風號沙宿瀟湘浦,節士悲秋淚如雨。
白日當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
壯士憤,雄風生。
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
三、【對英雄的見解作文】
有一些人,他們總是隱姓埋名,從不在別人面前夸耀自己。
有一些人,他們總是那么勇敢,在別人困難時去伸手幫一把。這些人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一類人。
女媧造人時,將人分成了幾個類別:男性和女性。我想:還有另外一類人。
這一類人使我們贊頌,使我們崇拜,是我們尊敬,我們給了他們一個總稱——英雄。什么是英雄?英雄就是在別人困難時挺身而出,不顧自己的安危,去幫助別人。
也許他們會受一點皮肉之苦,但他們去不以為然。他們生來就覺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
還有一類“英雄”,他們在幫助別人一點點的時候,就索取巨大的回報。他們總希望別人向他們俯首稱臣。
這一類的偽英雄是讓人們唾棄的。我素不住他們怎么想。
也許他們的腦子里有一些洗不掉的污點,和一些掃不干凈的垃圾。他們使純潔的像一張白紙的美好社會,變得污跡斑斑。
這一類人,我們也給了他們一個統稱——小人。英雄好像一棵堅強的小草,沖破一切阻撓,獲得陽光和雨露。
他們意志堅強,不怕困難,也不怕阻撓,他們是真正會生活的人。他們總會在自己痛苦時安慰自己,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后用充滿陽光的笑臉去幫助別人。
這樣,換來的是更多的陽光,使英雄那充滿創傷的心,得以安慰。每個人都是英雄。
在自己失利時,安慰自己,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那你就是自己的英雄。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挫折與困難,其實挫折與困難沒什么大不了,只要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并努力思考如何解決問題,那你就能克服困那、越過挫折,成為自己的英雄。
當自己成為自己的英雄時,那你一定要自豪。因為不管是什么英雄,只要是英雄,那就值得贊揚,值得崇拜,值得尊敬。
英雄并非只是某一個人的專利,其實人人都是英雄,或沒有英雄。這句話非常深奧,兩我都分析了幾天,揣摩了好幾日,才實際懂得了其中的道理:每個人都是英雄,只是你身上英雄的潛力沒有被發掘出來,只要努力,那就必定是英雄,但前提是努力和奮斗。
英雄不止一個,只要為人民服務,不管種族還是膚色,人們都會尊敬你、敬仰你,但這要看你本身的努力付出了沒有。只要付出,必有收獲。
請記住:其實人人都是英雄,或沒有英雄!。
四、贊美英雄的句子
1:中華大地瑞氣存,喜迎建黨九秩臨;回眸赫赫先烈業,三旬歷程圣賢勛;鯤鵬展翅英雄志,駿馬奮蹄壯士膺;鳳舞藍天歌盛世,龍騰虎躍再長征。
2:8.8日祝福你的第一個榜樣“父親”,8.8日祝福教會你堅強的“父親”,8.8日祝福讓你懂得擔當的“父親”,8.8日祝福你認識的第一個英雄“父親”,8.8日祝福你的爸爸健康平安。
3:保家衛國好榜樣,抗震救災沖在前;錚錚鐵骨真英雄,亮劍精神示軍魂;科技建軍強國防,軍功赫赫美名揚。八一建軍節,愿人民軍隊興旺強大,再立新功!
4: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為他大公無私,是因為他有一顆為祖國為人民的赤膽忠心。
5:守衛邊疆盡心力,保家衛國真英雄;搶險抗災沖在前,勇擔重任建功勛;全國人民齊愛戴,軍民魚水一家親贊美英雄的句子 60句贊美英雄的句子 60句。八一建軍節,愿人民子弟兵身強體健,軍功赫赫!
6:俗語說:英雄無用武之地;俗語又說;天生我才必有用 !命運人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嘆英雄末路,唯信我才謀社稷,筑建生命輝煌美麗,愿生活積極、樂觀、自信、幸福永接力,生生不息,美滿如意。
7:與劉胡蘭對照一下,我覺得自己十分渺小。平時碰到一點點困難,遇到一點點挫折就會垂頭喪氣,叫苦叫累贊美英雄的句子 60句文章贊美英雄的句子 60句出自
五、結合古代文學作品談談對英雄的看法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合下,白首太玄經。 李白《俠客行》- - 太白先生這首《俠客行》,每次都讓我看得熱血沸騰。
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的是無數個千古俠客的影子。中國是個講究行俠仗義的國度,英雄俠義文化在幾千年的文化底蘊里隱約可見,歷代文人都曾為俠客揮筆潑墨。
多少的文學作品中都會有一個個瀟灑豪爽的英雄形象出現,泱泱古國,歷史悠久,在國人的心中,英雄是他們的驕傲,更有文人墨客為英雄們歌功頌德。 “亂世出英雄”,不錯的,比如曹操。
曹操任用了許多有才之士,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都卓有建樹,可以算得上是一位英雄(雖然曹操也不乏奸詐的一面)。更何況,曹操文韜武略,卓爾不凡,著有《觀滄海》這樣磅礴大氣的詩作;心態積極向上,不像劉備那般哭哭啼啼。
這樣一位英雄,怎能不讓人心折! 《水滸傳》里的一百單八將,也是英雄。他們生于亂世,能夠起來反抗不合理的種種事物,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稱金銀;悲壯地作戰,最后又一個個悲壯地死去。
雖然他們有一些匪氣,但我覺得他們身上更多地體現了一種悲涼之氣,英雄之氣。 比之水滸三國,我更想把《史記》譽之為悲劇英雄畫廊,西楚霸王項羽則是悲劇群像中的絕代典型,“項羽之死”這個片斷便是這部曠世悲劇的最后一幕。
“喑惡叱咤,千人皆廢”的英雄死了,留在人間的是歷史長河中曾經“卷起千堆雪”的浪花,群山萬壑中殷殷不絕的回響,兩千年來無數讀者掩卷而思,拍案而起的嘆息。 這最后一幕,由垓下之圍、東城快戰、烏江自刎三場組成,其中包含了楚歌夜警、虞兮悲唱、陰陵失道、東城快戰、拒渡贈馬、賜頭故人等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情節和細節。
司馬遷懷著滿腔激情,運用史實、傳說和想象,傳寫了項羽的窮途末路,不斷豐富、發展了他的性格,讓這位英雄死在歌泣言笑之中,取得了可歌可泣的藝術效果。 第一場:垓下之圍。
大幕剛啟,夜空中傳來若斷若續、如泣如訴的四面楚歌之聲,先奏起背景音樂;然后唱出變徵之音的“虞兮”主調:一起便哀音滿耳,感人至深。“時不利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結尾三虛字反復唱嘆,曼聲蒼涼。
正如《史記評林》引吳賢齊說的那樣:“一腔怨憤,萬種低徊,地厚天高,托身無所,寫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極矣!”這支歌由項羽主唱,美人和之,更顯得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以至這位從不曾流過淚的西楚霸王也不禁“泣數行下”;他的部屬更是“左右皆泣,莫能仰視”,一片嗚咽。這里唱出的不僅是個人在命運面前無可奈何的悲哀,也包含了連所寵愛的美人都無法保護的悲哀;這里流出的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英雄犯了錯誤之后的悲哀的眼淚,也是一位偉大的英雄面對最終失敗的懺悔與慚愧的眼淚。
司馬遷不愧是偉大的傳記文學家,他對音樂的感發作用有著深邃的理解,在《刺客列傳》中,他曾用“易水之歌”寫荊軻的壯士之別,令“士皆垂淚涕泣”;在《留侯世家》中,他用“鴻鵠之歌”寫劉邦晚年不得立如意為太子的痛苦心態,使戚夫人“噓唏流涕”;現在,他又用“虞兮之歌”作為項羽之死這最后一幕的序曲,讓悲愴的氣氛籠罩全篇,把讀者引進蒼茫遼遠、四顧寂寥的境界,噙著淚水一字一字地往下讀,一讀則欲罷不能。 接下來是第二場——東城快戰。
當項羽“自度不得脫”之后,連連說:“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寫后面的“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互為呼應,三復斯言;明知必死,意猶未平。錢鐘書說:“信輸而不服氣,故言之不足,再三言之。”
。“不服氣”,正顯示了他的平生意氣,說明了他自負、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責。
快戰之前,田父把他指向絕路,看似偶然,其實必然。這是他過去“所過無不殘滅”,喪失人心的結果。
“田父紿之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
人家騙他,指向左邊,他便不加思索地馳向左邊,表現了他從來不慣騙人,也從來不相信別人敢騙他的直率、粗獷的性格。 寫陰陵迷道,目的在揭示這位末路英雄喪失人心;寫東城潰圍、斬將、刈旗,則著意于進一步展開他拔山蓋世的意氣和個人英雄主義的性格。
此刻,他絲毫不存幸勝突圍之心,只圖打一個痛快仗給追隨他的殘部看看,確證他的失敗是“天之亡我”。在這位英雄心目中,死,從來就是不可怕的;英名受侮,承認自己失敗,那才可怕。
要死也死個痛快,死在勝利之中。這種心態,可笑而又可悲。
“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赤泉侯……追項王,項王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這里,仍用虛筆,集中寫他的聲音。
一呼則漢軍披靡,一叱則不僅人驚,連馬也嚇得后退數里,這是何等的聲威力量!他像一尊凜然不可犯的天神,一只被獵犬激怒了的猛虎,須眉畢張,咆哮威武,誰也不敢靠近他一步。特別是他“復聚其騎”后,“乃謂其騎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