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勸人不要妄自菲薄的名言有哪些
勸人不要妄自菲薄的名言有:
1. 人應尊敬他自己,并應自視能配得上最高尚的東西。 ——黑格爾
2. 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諸葛亮
3. 楚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窮困而變節。——子 路
4. 應該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強者。——雨果
5. 一個人能夠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備自尊心與自信心兩個條件。——蘇格拉底?
6. 假如你認為能夠,你便能夠;假如你認為不能夠;你便不能夠。——戴維斯
7.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8.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愛迪生
9. 哀莫大于心死。——《莊子》
10.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陰郁的日子需要鎮定。相信吧,那快樂的日子即將來臨。——普希金
11. “不可能”這個字,只在愚人的字典中找得到。——拿破侖
12. 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播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籽;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小孩;商人或手藝人不會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馬丁·路德
13. 在真實的生命里,每樁偉業都由信心開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奧格斯特·馮·史勒格
14. 目標的堅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沒有它,天才也會在矛盾無定的迷徑中,徒勞無功。——查士德斐爾爵士
15. 先相信自己,然后別人才會相信你。——羅曼·羅蘭
二、“不可妄自菲薄”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釋義:不應當隨便看輕自己,說一些不恰當的話,以致堵塞人們向您竭誠進諫的道路。 1.妄自菲薄:過于看輕自己;妄:過分;菲薄:小看,輕視。
2.引喻失義:講話不恰當。 3.引喻:稱引、譬喻;喻:比如;義:適宜、恰當。
4.以:以致;塞:阻塞;諫:勸諫。 出自:諸葛亮《出師表》 原文: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諸葛亮為丞相。
223年,劉備病死,將劉禪托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
為了實現全國統一,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后,于227年決定北上伐魏,擬奪取魏的長安,臨行之前上書后主,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后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 《出師表》是諸葛亮出師臨行伐魏前寫給后主劉禪的奏章,文中以懇切的言辭,勸說了后主要繼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賞罰分明,親賢遠佞,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達了諸葛亮對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的決心以及效忠劉氏父子的忠心。
《出師表》傳世有二,為《前出師表》,另有《后出師表》。因建興六年諸葛亮率軍出散關前,給劉禪又上一表,即為《后出師表》。
三、勸人不自卑的詩句或諺語
勸人不要自卑就是要自信,相關的詩句如下:
1、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 李白
2、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邦《大風歌》
3、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 唐 黃 巢
4、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5、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 陶淵明
6、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 唐 王 翰
7、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8、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流三千里。--**
9、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 陸游
10、直將云夢吞如芥,不信君山鏟不平。--曾國藩
11、遠路不須愁日暮,老年終自望河清。--顧炎武
1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
13、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 -- 清 石玉昆
14、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李鴻章
15、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
16、燕雀戲藩柴,安識鴻鵠游。 -- 曹植
17、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李白
1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唐。李白《將進酒》
19、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黃巢
20、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辭》
21、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賈島《劍客》
22、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李清照
23、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 王勃
24、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
25、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龔自珍
26、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27、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 -- 呂坤
2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唐 劉禹錫
29、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
30、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蘇 軾《赤壁懷古》
3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 唐 杜甫
32、好風憑借力,助我上青云。--曹雪芹
33、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林則徐
3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 蘇軾
35、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李白
四、閱讀《出師表》,翻譯下列句子
1、不應當隨便看輕自己,說一些不恰當的話,以致堵塞人們向您竭誠進諫的道路。
2、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異。
3、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以及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應該交給主管的官,判定他們受罰或受賞。
4、一定能夠使軍隊團結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5、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達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傾覆衰敗的原因。
6、因此我很感激,于是答應先帝愿意為他奔走效勞。
7、陛下也應自行謀劃,以詢問(治國的)好道理,考察,采納正確的意見。
五、也不要妄自菲薄的成語
妄自菲薄wàng zì fěi bó[釋義] 過分看輕自己;形容自卑。
妄:過分地;菲薄:小看;輕視。[語出] 三國·諸葛亮《出師表》:“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正音] 菲;不能讀作“fēi”;薄;不能讀作“báo”。[辨形] 妄;不能寫作“忘”。
[近義] 自慚形穢 自輕自賤[反義] 目中無人 目空一切[用法] 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偏正式。[辨析] ~和“自暴自棄”都含有過分看輕自己的意思。
但~重在不切實際地過分看輕自己;多指心理狀態;語意比較輕;“自暴自棄”重在不知自愛;甘于墮落或落后;既可指心理狀態;精神面貌;也指行動表現;語意比較重。[例句] 我們必須正確地看待自己;既不要~;也不要妄自尊大。
自慚形穢zì cán xíng huì[釋義] 因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形容自愧不如別人。慚:慚愧;形:形體;穢:丑;骯臟;差。
[語出] 南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珠玉在側;覺我形穢。”[正音] 穢;不能讀作“suì”。
[辨形] 形;不能寫作“刑”;“慚”不能寫作“漸”;穢不能寫作“晦”。[近義] 妄自菲薄 自暴自棄 自愧不如[反義] 妄自尊大 自高自大 夜郎自大 自命不凡 目空一切 唯我獨尊[用法] 常表示自卑并帶有感慨的意味。
一般作謂語、補語。[結構] 主謂式。
[例句] 你不要因為成績差而~。[英譯] feel ashamed of one's poverty stricken 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