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果實成熟的詩句有哪些
1、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
出自:唐·張籍《成都曲》。
譯文:錦江西面煙波浩瀚水碧綠,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經成熟。
2、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
出自:明·楊基《天平山中》。
譯文:細雨蒙蒙打濕了楝花,在南風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樹的果實都慢慢變熟了。
3、引猿秋果熟,藏鶴曉云深。
出自:唐·尚顏《送徐道人東游》。
譯文:秋果成熟引猿猴戲耍,曉云深深難以尋找仙鶴的蹤影。
4、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出自:宋·戴復古《初夏游張園》。
譯文:在這宜人的天氣里,邀約一些朋友,載酒宴游了東園又游西園。風景如畫,心情格外舒暢,盡情豪飲,有人已經醉醺醺了。園子里的枇杷果實累累,像金子一樣垂掛在樹上,正好都摘下來供酒后品嘗。
5、兩岸荔枝紅,萬家煙雨中。
出自:宋·李師中《菩薩蠻·子規啼破城樓月》。
譯文:江水清澈,兩岸的荔枝,嬌紅欲滴,蒙蒙的細雨,籠罩萬家。
二、形容果子成熟的詞語
【草衣木食】:編草為衣,以樹木果實為食.形容生活清苦.
【成陰結子】:綠葉成蔭,結滿果實,樹已長成.比喻早先結識的女子已經結婚且有了孩子.
【果熟蒂落】:指果實成熟,果蒂自然脫落.也比喻時機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花多子少】:花雖開得很多,但果實卻很少.多比喻婦人孕多而不育.
【華而不實】:華:開花.花開得好看,但不結果實.比喻外表好看,內容空虛.
【華而失實】:華:通“花”,開花;實:果實,結果.花開得好看,但不結果實.比喻外表好看,內容空虛.
【開華結實】:生出花朵,結成果實.比喻工作、學習等有進展,并取得了成果.
【秋收冬藏】:秋季為農作物收獲季節,冬季則貯藏果實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農事.
【碩果累累】:碩果:大的果實;累累:形容積累很多.指結的大的果實特別多.也比喻取得的優異成績相當多.
三、形容還沒成熟的果實應該用什么成語
半生半熟
bàn shēng bàn shú
【解釋】沒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練。
【出處】元·元懷《拊掌錄》:“北都有妓女美色,而舉止生梗,土人謂之生張八……野(魏野)贈之詩曰:‘君為北道生張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無笑語,半生半熟未相諳。’座客大發一噱。”
【結構】聯合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沒成熟
【近義詞】半生不熟
【反義詞】滾瓜爛熟
【例句】孫犁《鄉里舊聞》:“就是半生半熟的高粱,也都沖倒在地里,被泥水浸泡著。”
四、形容果子成熟的詞有哪些
1. 草衣木食
2. 果熟蒂落
3. 華而不實
4. 開華結實
5. 秋收冬藏
6. 碩果累累
草衣木食
拼音: cǎo yī mù shí 簡拼: cyms
反義詞: 錦衣玉食
解釋: 木:樹。編草為衣,以樹木果實為食。形容衣食簡單,生活清苦
出處: 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這出家無過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1. 果熟蒂落
拼音: guǒ shú dì luò 簡拼: gsdl
解釋: 謂果實成熟,果蒂自然脫落。亦以比喻時機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2. 華而不實
拼音: huá ér bù shí 簡拼: hebs
近義詞: 金玉其表、虛有其表、敗絮其中 反義詞: 表里如一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解釋: 華:開花。花開得好看,但不結果實。比喻外表好看,內容空虛。
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文公五年》:“且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
例子: 做工作要扎扎實實,講求實效,不要~,夸夸其談。
3. 開華結實
拼音:kāi huá jiē shi
解釋:生出花朵,結成果實.比喻工作、學習等有進展,并取得了成果.
4. 秋收冬藏
拼音: qiū shōu dōng cáng 簡拼: qsdc
解釋: 秋季為農作物收獲季節,冬季則貯藏果實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農事。
5. 碩果累累shuò guǒ lěi lěi:碩果:大的果實;累累:形容積累很多.指結的大的果實特別多.也比喻取得的優異成績相當多.
五、形容果實累累壓枝頭的詩句有哪些
1,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
——出自明代:楊基《天平山中》 白話文釋義:細雨蒙蒙打濕了楝花,在南風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樹的果實都慢慢變熟了。 2,腷腷膊膊曉禽飛,磊磊落落秋果垂。
——出自唐代:雍裕之《兩頭纖纖》 白話文釋義:清晨雞鳴前發出腷腷膊膊的拍翅聲,秋天的果實一大片生長的分明。 3,送了春歸雨未收,雨肥梅子滿枝頭。
——出自宋代:廖行之《鷓鴣天·送了春歸雨未收》 白話文釋義:春天已經離去了,但是雨還在不停下,這雨不停歇呀,梅子已經長滿枝頭了。 4,十里西疇熟稻香,槿花籬落竹絲長,垂垂山果掛青黃。
——出自宋代: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白話文釋義:十里平疇,稻穗已經黃了,那素凈的木槿花在農家籬笆前飄落下片片潔白的花瓣,叢叢的青竹間縷縷游絲正在秋天的麗日下閃著熠熠的金光,舉頭一望,滿樹果實累累壓在枝頭,有的還青綠未熟,有的則已經透著成熟的金黃。 5,重臺諼草初離土,百葉緗梅已滿枝。
——出自宋代:陸游《小園春思》 白話文釋義:重臺蓮和萱草剛剛長出土來,淺黃色梅花朵朵就已經開放得滿枝都是了。
六、描寫秋天果子成熟的詞語,句子
柿子樹上的葉子全都落了,可黃澄澄的柿子還掛在指頭,像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橘黃燈籠。有紅彤彤的石榴、那粒粒兒就像紅瑪瑙,晶瑩透亮!還有那一串患葡萄,紫瑩瑩,鮮嫩嫩!像是倒掛的串串寶石!還有黃澄澄的梨兒,就像一個個大大的葫蘆。秋天的果實真多呀:有蘋果、有香蕉、有桔子、有梨子、有石榴、還有柚子……
紅彤彤的蘋果像一個害羞小姑娘,黃黃的香蕉像一艘艘小船,桔子像一個個乒乓球,梨子像一個黃澄澄的小燈籠,石榴是一個高興的小女孩,它總笑,柚子像一個胖胖的臉。蘋果很脆。香蕉很甜,桔子很酸,梨子很甜,石榴也很甜,柚子很酸 。
你看,山下面是什么,是一排排成熟的果實,是一個是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的果實.。家鄉的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桃樹上結起了大桃子,梨樹上結起了大梨子,橘樹上結起碩大的橘子,田野里的水稻也成熟了等許許多多的可以吃的果實都成熟了。秋天在果園里,果園里的蘋果、桔子、香蕉等果實都成熟了。叔叔阿姨們拿著籃子,把果子一個一個地摘了下來。那些沒有摘下的果子,好像在說:“快把我們摘下來吧!那些要買水果的人們等著我們呢!” 果園里,蘋果樹上結著又大又紅的蘋果,咬上一口,那酸酸甜甜的蘋果,保證你要吃一棵樹的蘋果還不夠!梨樹上結了燈籠似的大梨子,一陣風吹來,梨樹上的梨子散發出迷人的香味!石榴樹上,一個個的大石榴飽滿地裂開“笑口”,那些粒粒兒就像紅瑪瑙,晶瑩透亮…… 秋天的水果是五顏六色。有紅彤彤的石榴、那粒粒兒就像紅瑪瑙,晶瑩透亮!還有那一串患葡萄,紫瑩瑩,鮮嫩嫩!像是倒掛的串串寶石!還有黃澄澄的梨兒,就像一個個大大的葫蘆。
七、贊美果實的詩句有哪些
贊美果實的詩句有:
1、《櫻桃》
宋·陳與義
四月江南黃鳥肥,櫻桃滿市粲朝暉。
赤瑛盤里雖殊遇,何似筠籠相發揮。
2、《和裴杰秀才新櫻桃》
唐·杜牧
新果真瓊液,未應宴紫蘭。
圓疑竊龍頷,色已奪雞冠。
遠火微微辨,繁星歷歷看。
茂先知味好,曼倩恨偷難。
忍用烹騂酪,從將玩玉盤。
流年如可駐,何必九華丹。
3、《石榴》
唐·無名氏
蟬嘯秋云槐葉齊,石榴香老庭枝低。
流霞色染紫罌粟,黃蠟紙苞紅瓠犀。
玉刻冰壺含露濕,斒斑似帶湘娥泣。
蕭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萬粒。
4、《宴山亭·賦楊梅》
元·張雨
鶴頂朱圓,豐肌粟聚,寶葉揉藍初洗。
親翦翠柯,遠贈筠籠,脈脈紅泉流齒。
骨換丹砂,笑尚帶、儒酸風味。
誰記.曾問譜西泠,綠陰青子。
君家幾度尊前,摘天上繁星,伴人同醉。
纖手素盤,歷亂殷紅,浮沉半壺脂水。
珍果同時,惟醉寫、來禽青李.爭似.為越女、吳姬染指。
5、《或遺木瓜有雙實者香甚戲作》
宋·陸游
宣城繡瓜有奇香,偶得并蔕置枕傍。
六根互用亦何常?我以鼻嗅代舌嘗。
釋義
果實[guǒ shí]:植物體的一部分,花受精后,子房逐漸長大,成為果實。有些果實可供食用。
造句
1、果園里花蕾滿枝,預示著秋天果實累累。
2、秋天到了,果園里果實累累,惹人喜愛。
3、珍惜農民的勞動果實,不要浪費糧食。
4、秋天的果園,累累的果實散發出陣陣芳香。
5、大路上車水馬龍,人們忙著把豐收的果實運往城市。
八、果實成熟的詩句有那些
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酦醅。
——唐代:李白《襄陽歌》 譯文:遙看漢水像鴨頭的顏色一樣綠,好像是剛剛釀好還未曾濾過的綠葡萄酒。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宋代:蘇軾《惠州一絕 / 食荔枝》 譯文: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愿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顛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龍眼來。
——宋代:蘇軾《荔枝嘆》 譯文:路旁坑谷中摔死的人交雜重疊,百姓都知道,這是荔枝龍眼經過。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唐代: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譯文:一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一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鮮果來。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
——唐代:張籍《成都曲》 譯文:錦江西面煙波浩瀚水碧綠,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經成熟。兩岸荔枝紅,萬家煙雨中。
——宋代:李師中《菩薩蠻·子規啼破城樓月》 譯文:江水清澈,兩岸的荔枝,嬌紅欲滴;蒙蒙的細雨,籠罩萬家。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
——明代:楊基《天平山中》 譯文:細雨蒙蒙打濕了楝花,在南風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樹的果實都慢慢變熟了。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宋代:戴復古《初夏游張園》 譯文:在這宜人的天氣里,邀約一些朋友,載酒宴游了東園又游西園。風景如畫,心情格外舒暢,盡情豪飲,有人已經醉醺醺了。
園子里的枇杷果實累累,像金子一樣垂掛在樹上,正好都摘下來供酒后品嘗。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
——唐代: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 譯文:在萬里橋畔住著一位很有才華的歌妓,枇杷花環繞著她的住宅,在那枇杷花叢中,她閉門深居。幾共查梨到雪霜,一經題品便生光,木奴何處避雌黃。
——宋代:蘇軾《浣溪沙·幾共查梨到雪霜》 譯文:橘樹何時與山楂、山梨一起長到雪霜來時?一旦經過品評之后,便增添光彩。橘子能在什么地方避開人們的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