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窮苦百姓著想”的詩句有哪些
1. 《山坡羊·潼關懷古》
(元代)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2. 《掩耳盜鈴》
先秦)呂不韋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
3. 《官倉鼠》
(唐代)曹鄴
官倉老鼠大如斗,見人開倉亦不走。
健兒無糧百姓饑,誰遣朝朝入君口。
4. 《贈華州鄭大夫》
(唐代)王建
此官出入鳳池頭,通化門前第一州。少華山云當驛起,
小敷溪水入城流。空閑地內人初滿,詞訟牌前草漸稠。
報狀拆開知足雨,赦書宣過喜無囚。自來不說雙旌貴,
恐替長教百姓愁。公退晚涼無一事,步行攜客上南樓。
5. 《醉題廣州使院》
(唐代)鄭愚
數年百姓受饑荒,太守貪殘似虎狼。
今日海隅魚米賤,大須慚愧石榴黃。
2.蘇軾表達他為百姓著想的詩詞
《浣溪沙·萬頃風濤不記蘇》作者為宋朝文學家蘇軾。其全文如下:
萬頃風濤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
翠袖倚風縈柳絮,絳唇得酒爛櫻珠。樽前呵手鑷霜須。
【前言】
《浣溪沙·萬頃風濤不記蘇》此詞作于元豐五年(1082)冬。詞的上片描寫雪景和作者由此而想象的來年豐收景象,以及因人民有希望獲豐收、飽暖而喜悅的心情,下片回敘前一日酒筵間的情景,抒發了詞人對于民生疾苦的深刻憂思。
【注釋】
⑴蘇:即江蘇蘇州市。舊注云:“公有薄田在蘇,今歲為風濤蕩盡。“這句是指自己在蘇州的田地被風潮掃蕩但卻并不介意。
⑵這兩句想象黃州一帶由于大雪而第二年將獲得“麥千車”的大豐收,而“人飽”將使“我愁”消除;說明自己的“愁”是對國計民生的憂念。
⑶翠袖:指穿翠綠衣裳的歌女。絳唇:紅唇。櫻珠:櫻桃。這兩句是說歌女的舞袖上縈繞著隨風飄來如同柳絮般的雪花,當她舉杯飲酒時雙唇好似爛熟的紅櫻桃。
⑷鑷:拔除。霜須:白須。
【譯文】
只記得昨夜風聲一片,卻不記得何時醒來,看江上大雪紛飛,想這瑞年,明年麥子定能豐收,只要百姓吃飽我就不愁了。歌女林臨風而立,身邊飛舞的雪花如柳絮,喝下美酒的紅唇,如櫻桃絢爛,我則在酒杯前吁氣措手,摸著白胡須。
【鑒賞】
整首詞境界鮮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作者以樂景表憂思,以艷麗襯愁情,巧妙地運用相反相成的藝術手法,極大地增強了藝術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詞的首句,若據傅引舊注,則“萬頃風濤不記蘇”的“蘇”,當指蘇州,舊注中的“公”,當指蘇軾。這一句說的是蘇軾未把蘇州為風災蕩盡的田產記掛心上。
但據現有資料,蘇軾被貶黃州時無田產蘇州,只熙寧七年(1074)曾于堂州宜興置田產。從詞前小序得知,蘇軾此詞乃徐君猷過訪的第二天酒醒之后見大雪紛飛時所作。聯系前一首寫的“半夜銀山上積蘇”與“濤江煙渚一時無”的景象來看,又知徐君猷離去的當天夜晚,即由白天的“微雪”轉為大雪。這樣,“萬頃風濤不記蘇”,應為實寫十二月二日夜酒醉后依稀聽見風雪大作及蘇醒時的情景,“蘇”,似宜作蘇醒解。依此可知,詞上片寫詞人酒醉之后依稀聽見風聲大作,已記不清何時蘇醒過來,待到天明,已是一片銀裝世界。詞人立刻從雪兆豐年的聯想中,想象到麥千車的豐收景象,而為人民能夠飽食感到慶幸。下片回敘前一天徐君猷過訪時酒筵間的情景。歌伎的翠袖柳絮般潔白、輕盈的雪花縈繞中曳,她那紅潤的嘴唇酒后更加鮮艷,就像熟透了的櫻桃。而詞人卻酒筵歌席間,呵著發凍的手,捋著已經變白了的胡須,思緒萬端。
值得一提的是,詞人攝取“呵手鑷霜須”這一富有典型特征的動作,極大地增強了藝術的形象性和含蓄性,深刻地揭示了抒情主人公謫貶的特定環境中的憂思。這一憂思的形象,襯以白雪縈繞翠袖和鮮艷的絳唇對比強烈,含蘊更豐。
總體來看,上片比較明快,下片更顯得深婉,而上片的情思抒發,恰好為下片的無聲形象作提示。上下兩片的重點是最末的無聲形象。它們彼此呼應,互為表里,表現了詞人一個晝夜的活動和心境。遣詞、用字的準確形象,也是這首詞的特點。如“不記”二字,看來無足輕重,但它卻切詞序“酒醒”而表現了醉中的朦朧。“但令”一詞,確切地表達了由實景引起的聯想中產生的美好愿望。“爛櫻珠”,著一“爛”字,活畫出酒后朱唇的紅潤欲滴。
3.“為窮苦百姓著想”的詩句有哪些
《山坡羊·潼關懷古》 (元代)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掩耳盜鈴》 先秦)呂不韋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官倉鼠》 (唐代)曹鄴 官倉老鼠大如斗,見人開倉亦不走。 健兒無糧百姓饑,誰遣朝朝入君口。
《贈華州鄭大夫》 (唐代)王建 此官出入鳳池頭,通化門前第一州。少華山云當驛起, 小敷溪水入城流。
空閑地內人初滿,詞訟牌前草漸稠。 報狀拆開知足雨,赦書宣過喜無囚。
自來不說雙旌貴, 恐替長教百姓愁。公退晚涼無一事,步行攜客上南樓。
《醉題廣州使院》 (唐代)鄭愚 數年百姓受饑荒,太守貪殘似虎狼。 今日海隅魚米賤,大須慚愧石榴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