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帶有余溫二字的詩詞
這類詩詞有許多,舉例如下:
1、送慈侍者寧親(宋·釋守卓)
生緣斷處參吾道,孝義敦時念倚門。要得一槌收兩當,別余歸去省寒溫。
2、恭和圣制夏日與輔臣同游 其二(明·方獻夫)
傳宣西指御林中,清馥余溫挹帝沖。何幸憂農降清問,一歌云漢瀉愚悰。
3、曬舊衣感賦(清·周壽昌)
卅載綈袍檢尚存,領襟雖破卻余溫。重縫不忍輕移拆,上有慈親舊線痕。
4、微云(宋·張耒)
微云霮?弄余春,清曉微寒尚著人。重理夾衣溫卯酒,綠陰啼鳥閉衡門。
2.帶余溫二字怎么造成語
重溫舊夢 比喻再經歷一次過去的光景。
冬溫夏凊 凊:涼。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本指人子孝道。現亦泛稱冬暖夏涼。
軟玉溫香 軟:柔和;溫:溫和;玉、香:女子的代稱。舊小說形容女子的身體。
扇枕溫被 形容對父母十分盡心。
水軟山溫 形容景色幽雅。
溫故知新 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溫良恭儉讓 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這五種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現也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斗。
溫情脈脈 脈脈: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表達情意。形容飽含溫和的感情,很想表露出來的樣子。
溫柔敦厚 溫柔:溫和柔順;敦厚:厚道。原指態度溫和,樸實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溫和寬厚。
溫潤而澤 比喻人的態度、言語溫和柔順。
溫文爾雅 溫文:態度溫和,有禮貌;爾雅:文雅。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現有時也指缺乏斗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
重溫舊業 指再做以前曾做的事。
冬溫夏清 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稱冬暖夏涼。
即溫聽厲 后以之稱面受尊者的教誨。
款語溫言 指誠懇而溫和的言辭。
軟香溫玉 形容年輕女子身體潔白柔軟,散發著溫馨的青春氣息。
軟語溫言 溫和的話語。
扇席溫枕 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溫席”。
3.尋古詩兩句分別含安寧二字
白居易 送王處士 寧歸白云外, 白居易 和答詩十首-和《思歸樂》 寧為寵辱驚? 白居易 道州民 寧若斯? 白居易 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 寧辭浪跡遠, 白居易 天竺寺送堅上人歸廬山 寧勞動別容。
白居易 宿杜曲花下 寧愁日漸晡。 白居易 酬鄭侍御多雨春空過詩三十韻-次用本韻 寧暇惜年芳。
白居易 玉泉寺南三里澗下多深紅躑躅繁艷殊常感惜題詩以示游者 寧辭辛苦行三里, 鮑照 代東武吟 寧歲猶七奔。 鮑照 擬行路難十八首其一 寧聞古時清吹音。
鮑照 擬行路難十八首其三 寧作野中之雙鳧。 鮑照 擬行路難十八首其十一 寧及得與時人爭。
鮑照 擬行路難十八首其十三 寧知我家在南城。 鮑照 擬行路難十八首其十四 寧見妻子難。
鮑照 學陶彭澤體詩 寧復滯風波。 鮑照 觀圃人藝植詩 寧知俗翻覆。
鮑照 賣玉器者詩 寧能與爾曹。 鮑照 冬日詩 寧得已偏媚。
曹植 責躬 寧濟四方。 曹植 妬詩 寧彼冶容。
晁補之 飲酒二十首同蘇翰林先生次韻追和陶淵明一。 寧當不恤緯, 晁補之 即事一首次韻祝朝奉十一丈 寧復當論價, 晁補之 謁岱祠即事 寧知六鰲死, 晁補之 游信州南巖 寧知老逾拙, 晁補之 用無斁八弟永城相迎韻寄懷 寧羞九年謫, 晁補之 次韻閻甥伯溫池上八首 寧知老田里, 晁補之 綴古詩語送無斁弟赴舉 寧不我顧, 晁補之 同楊希仲吳子進李希孝張景良北關納涼晚過大安寺 寧有食頃坐閑燕, 晁補之 行路難和鮮于大夫子駿 寧聞衰落尚專房, 晁補之 芳儀怨 寧知翻手明朝事, 晁補之 揚州被召著作佐郎自金山回阻冰效退之陸渾山火句法 寧三月暖猶流凘, 晁補之 鄭彥能求擬江亭詩 寧非逐楚憔悴身, 晁補之 次韻魯直謝李右丞送茶 寧憶睡余雙井香, 晁補之 對雪和王仲至 寧知夜半寒歌客, 晁說之 和資道讀賀知章傳 寧向水底眠, 晁說之 望山作 寧忍被鷗猜。
晁說之 秋來庭下雜花盛開對之感懷作 寧謝兒女賞, 晁說之 和澗上丈人石淙作依元韻 寧論八 晁說之 送公望 寧用文墨期。 晁說之 秋晚 寧煩賦不遇。
晁說之 風 寧暇小物謀。 晁說之 三川言十數年前嘗有一短帽騎驢之士半醉徘徊原上久之曰三川非昔時比矣恍惚失其人所在有收杜老醉游圖者物色之知為杜之再來也予獨鄙之作詩二首(之一) 寧論家室三川里。
晁說之 今年暑氣甚劇六月二十八日初伏之末風雨甚橫既而便晴有感作 寧知不亹亹, 晁說之 枕上作 寧論白發催。 晁說之 枕上作 寧論白發催。
晁說之 因誦張司業無事焚香坐有時尋竹行之句擬其體作 寧論今世疏。 晁說之 即事 寧慚掘筆書。
晁說之 寄恂公 寧知塞漠風。 晁說之 寄恂公 寧知塞漠風。
晁說之 枕上和圓機絕句梅花十有四首(之十四) 寧論鮑照梅花恨, 晁說之 山行微雨對花覺秦少游山路雨添花之語為佳因有感于斯人 寧知用短難鳴者, 晁說之 書事酬新興元使君邵大兄邵與圓機有舊因以奉呈 寧乖洛水田園計, 晁說之 夜聞烏啼(之二) 寧論賊退關東西。 晁說之 四顧 寧使衰容添白發, 晁說之 故資政殿學士特贈光祿大夫曾公挽辭二首(之二) 寧復問乾坤。
陳師道 巨野 寧復有青齊。 陳師道 送外舅郭大夫夔路提點刑獄 寧須意外憂。
陳師道 送路糾歸老丹陽 寧聞有余論, 陳師道 次韻蘇公西湖徙魚三首(之二) 寧容網目漏吞舟, 陳師道 次韻蘇公勸酒與詩 寧能一朝具。 陳師道 寄答王直方 寧作青紫楦。
陳師道 次韻無斁偶作二首(之二) 寧須溺死灰。 陳師道 古墨行 寧知玉碗人間見。
陳師道 贈魏衍三首(之二) 寧須萬戶權輕重, 陳師道 和黃預感秋 寧為溝中斷, 陳師道 捕狼 寧知射生手, 陳師道 次韻德麟植檜 寧問萬牛費。 陳師道 次韻德麟植檜 寧須大廈才, 陳師道 次韻德麟吳越山水 寧懷斗升粟, 陳師道 寄潭州張蕓叟二首(之二) 寧知賈宋留。
陳師道 秋懷四首(之一) 寧如喘吳牛。 陳師道 秋懷四首(之四) 寧須一網盡, 陳師道 送馮翊宋令 寧為雞口官無小, 陳師道 咸平讀書堂 寧復要詩書。
陳師道 咸平讀書堂 寧書下下考, 陳師道 歸雁二首(之一) 寧為寶箏柱, 陳師道 歸雁二首(之一) 寧復網羅憂。 陳師道 除官 寧辭乳媼譏。
陳師道 和秦太虛湖上野步 寧論白黑人間世, 陳師道 簡令由司理 寧堪更類汝南評。 陳子昂 答洛陽主人 寧隨當代子。
陳子昂 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 寧嗟蜀道行。 陳子昂 同王員外雨后登開元寺南樓因酬暉上人獨坐山亭有贈 寧知人世里。
陳子昂 詠主人壁上畫鶴寄喬主簿崔著作 寧憶故池群。 陳子昂 宿空舲峽青樹村浦 寧知九逝魂。
陳子昂 和陸明府贈將軍重出塞 寧知班定遠。 陳子昂 江上暫別蕭四劉三旋欣接遇 寧期此相遇。
陳子昂 臥病家園 寧知白社客。 陳子昂 還至張掖古城聞東軍告捷贈韋五虛已 寧知玉門道。
陳子昂 初入峽苦風寄故鄉親友 寧知巴峽路。 崔顥 晚入汴水 寧復畏潮波。
大雅 瞻昂 寧自今矣。 杜甫 贈比部蕭郎中十兄 寧紆長者轍, 杜甫 畫鶻行 寧為眾禽沒。
杜甫 酬孟云卿 寧辭酒盞空? 杜甫 搗衣 寧辭搗衣倦, 杜甫 除架 寧辭青蔓除。 杜甫 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 寧聞倚門夕, 杜牧 題桐葉 寧向閑人道所之。
杜牧 寄李播評事 寧無好舟楫, 杜牧 后池泛舟送王十秀才 寧復緩離愁。 杜審言 送和西蕃使 寧獨錫和戎, 杜審言 贈崔融二十韻 寧唯入后堂。
杜摯 贈毋丘儉詩 寧戚對牛嘆。 范成大 次韻唐子光教授河豚 寧肯滑甘隨芥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