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首拜倫的詩和它的評價
當初我倆分離時
拜倫
當初我倆分離時,
默默無言淚滿面,
離愁絞得心半碎--
一別將是若干年;
你的臉蒼白冰涼,
你的吻冷而又冷;
真的就是那個時光,
預示了今日悲恨!
那天的黎明露水
冷冷凝在我眉頭,
象預先讓我體會
我這如今的感受。
你把前盟都拋棄,
你把名聲也輕丟--
聽人提你的名字,
連我也感到害羞。
人家當我面談你--
聽來象喪鐘一陣;
我感到全身戰栗--
我怎會對你鐘情?
我對你了解太深--
可人家并不知道:
你給我無窮遺恨,
深得已沒法相告。
我們曾幽期密約,
如今我默默哀傷:
你的心竟能忘卻,
你的靈魂竟欺誑。
經過了多年離別,
你我如再次相見,
我拿什么迎接你?--
默默無言淚滿面。
表達了憂郁的情懷與白舍的思念,是詩人一首著名的抒情詩歌
2.拜倫的名詩名句有哪些
1、愛情對于男人不過是身外之物,對于女人卻是整個生命 2、呵,樂趣,盡管有人肯定會因你而倒霉,但你畢竟是如此令人快慰??拜倫的詩 3、假使我又遇見了你 隔著悠長的歲月 我如何致意 以沉默 以眼淚 4、戀愛是艱苦的,不能期待它象美夢一樣出來。
5、趨炎附勢的人,不可與其共患難。 6、我對你的愛就是對人類的恨,因為愛上了人類便不能專心愛你。
7、沒有方法能使時釧為我敲已過去了的鐘點。??拜倫的詩 8、逆境是到達真理的一條道路。
9、為偉大的事業捐軀,從來就不能算作是失敗 10、她以絕美之姿行來,猶如夜晚, 晴空無云,繁星燦爛; 那最絕妙的光明與黑暗, 均匯聚于她的豐姿與眼底, 交織成如許溫柔光輝, 是濃艷的白晝所無緣看見。 11、沒有青春的愛情有何滋味?沒有愛情的青春有何意義? 12、我如今隨遇而安,善于混日子。
盡管這種種從未使我喜歡,縱然世上的樂趣都已飛逝,有什么悲哀能再使我心酸。給我拿酒來吧,給我擺上筵席,人本來不適于孤獨的生存。
我將做一個無心的浪蕩子弟,隨大家歡笑,不要和人共悲慟。 ??拜倫的詩 13、要使婚姻長久,就需克服自我中心意識。
14、愛國英雄給民族帶來光榮,專制暴君給民族帶來災難 15、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條道路。 16、不管先人是多么富貴,一個敗家子就足以損壞門楣 17、若我會見到你,事隔經年。
我如何和你招呼,以眼淚,以沉默。??拜倫的詩 18、趨炎附勢的小人,不可共患難 ! 19、To make a lasting marriage we have to overcome self-centeredness。
要使婚姻長久,就需克服自我中心意識。 20、所有的悲劇以死亡結束,所有的喜劇以結婚告終。
3.人們如何評價拜倫
拜倫在誹謗雪萊事件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并扣下了瑪麗雪萊的書信,是有違朋友道義的,他對雪萊的友誼我毫不懷疑,但我們也要正視他們各自的缺點,正是這些缺點讓他倆顯得那么可愛。
再說說倆人的詩歌,拜倫的詩歌充滿了諷刺、激情和憤怒,感情充沛有力,抒情敘事都打上了他的人格魅力。但就思想的深度和藝術的精巧性是無法與雪萊比的。現在的西方,學者們對雪萊是英國偉大的抒情詩人已沒有太大的爭議,對他的詩歌評價已趨于一致,就連對雪萊不怎么喜歡的艾略特也提出雪萊的遺作《生命的凱旋》是偉大的作品。但是對于拜倫的文學地位的評價正在降低。拜倫現在似乎只作為一種性格特色為人們熟知……
在生前,兩人的聲名不能相提并論,拜倫的名聲之大,使雪萊望塵莫及。雪萊在生前除了罵名,什么也沒有。但是,藝術上的精益求精卻是拜倫不具備的,雪萊的詩歌很難翻譯,和拜倫剛剛相反。他的頭韻、行內韻真的可以說與詩境配合的相當好,他是少有的音樂詩人。他的思想體系雖不能說成熟完備,但他確是一個博學深思的人,他的閱讀之嚴謹、廣泛,很少有人能與他比肩。他本人也是一個出色的譯詩家
4.拜倫的詩的特點
拜倫的諷刺才能: 他把諷刺、敘事、抒情三者融為一體,更是他獨特才能的突出表現。
早年他的處女作《懶散的時刻》受到《愛丁堡評論》的挖苦嘲弄時,他就寫出了長篇諷刺詩《英格蘭詩人和蘇格蘭評論家》,對整個英國文壇報以全盤攻擊,展現了詩人的膽魄和作為一個諷刺詩人的才華。他的政治諷刺詩《審判的幻想》中淋漓盡致的表現,使此詩被評為英國文學史上最為成熟和完整的政治諷刺詩之一。
在詩中,他對騷塞令人作嘔的歌頌喬治三世的同名詩篇進行了無情嘲笑和辛辣諷刺,鋒芒直指英國國王和一切反動力量。《唐??璜》更是一部未完成的長篇諷刺敘事詩,詩人以一種嘲諷和批判姿態,對廣泛涉及的社會現狀、政治制度、道德風尚、生活習慣以及英國社會施以最深刻的評論。
拜倫最顯著的藝術特點是辛辣的諷刺,它密布在作品各個角落的鋒芒,指向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廣闊的社會人生。成為一部“諷刺百科全書”而從不失去尖刻和精辟特性的諷刺也從一般的嘲諷上升到政治諷刺的高度。
5.詩人拜倫的詩歌有什么特點
1788年1月22日,拜倫出生于倫敦一個沒落貴族家庭。
他天生跛一足,并對此很敏感。在10歲時,拜倫家族的世襲爵位及產業(紐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為拜倫第六世勛爵。
哈羅公學畢業后,1805 —1808年在劍橋大學學文學及歷史,他是個不刻苦的學生,很少聽課,卻廣泛閱讀了歐洲和英國的文學、哲學和歷史著作,同時也從事射擊、賭博、飲酒、打獵、游泳、拳擊等各種活動。 1809年 3月,他作為世襲貴族進入了貴族院,他出席議院和發言的次數不多,但這些發言都鮮明地表示了拜倫的自由主義的進步立場。
劍橋大學畢業。曾任上議院議員。
學生時代即深受啟蒙思想影響。18〇9?1811 年游歷西班牙、希臘、土耳其等國,受各國人民反侵略、反壓迫斗爭鼓舞,創作《恰爾德?哈羅德游記》(1809?1818 )。
其代表作品有《恰爾德?哈羅德游記》、《唐璜》(1818 ~ 1823)等。在他的詩歌里塑造了一批“拜倫式英雄”。
他們孤傲、狂熱、浪漫,卻充滿了反抗精神。他們內心充滿了孤獨與苦悶,卻又蔑視群小。
恰爾德?哈羅德是拜倫詩歌中第一個“拜倫式英雄”。拜倫詩中最具有代表性、戰斗性,也是最輝煌的作品是他的長詩《唐璜》,詩中描繪了西班牙貴族子弟唐璜的游歷、戀愛及冒險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會中黑暗、丑惡、虛偽的一面,奏響了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爭的戰歌。
拜倫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個為理想戰斗一生的勇士;他積極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參加了希臘民族解放運動,并成為領導人之一。從1809 —1811,拜倫出國作東方的旅行,是為了要“看看人類,而不是只在書本上讀到他們”,還為了掃除“一個島民懷著狹隘的偏見守在家門的有害后果”。
在旅途中,他開始寫作《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和其他詩篇,并在心中醞釀未來的東方故事詩。《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的第一、二章在1812年2月問世,轟動了文壇,使拜倫一躍成為倫敦社交界的明星。
然而這并沒有使他和英國的貴族資產階級妥協。他自早年就知道這個社會及其統治階級的頑固、虛偽、邪惡及偏見,他的詩一直是對這一切的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