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與“美”有關的詩句,名言
王安石《黃河》 派出昆侖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州. 吹沙走浪幾千里,轉側屋閭無處求. 孟浩然《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杜甫《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劉禹錫《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王維山水田園詩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送張五歸山 送君盡惆悵,復送何人歸. 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 東山有茅屋,幸為掃荊扉. 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 杜甫《黃河二首》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 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 黃河西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 愿驅眾庶戴君王,混一車書棄金玉. 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頭. 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 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 夜坐空林( 一作村) 寂,松風直似秋. 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胡曾《詠史詩·黃河》 博望沉埋不復旋,黃河依舊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語,只得靈槎送上天.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 一作只) 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謝靈運《泰山吟》 泰宗秀維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觸石輒遷綿. 登封瘞崇壇,降禪藏肅然. 石聞何噸藹,明堂秘靈篇. 李白《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李白《早發白帝城》 早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白居易《題天柱峰》 太微星斗拱瓊臺,圣祖琳宮鎮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云雷. 玉光白橘相爭秀,金翠佳蓮蕊斗開. 時訪左慈高隱處,紫清仙鶴認巢來. 劉禹錫《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知,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王維《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蘇軾《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李白《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2.求與美 有關的名言, 古文, 詩句
一、“五色令人目盲”: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主要 是依據他的樸素辯證理論,一般地討論作為藝術美鑒賞對象的“五色”、“五音”, 如果變成了過分的感官享受和毫無節制的滿足,就會失去鑒賞藝術美的初衷,甚至 會失去其審美價值,而成為一種事與愿違、傷害身心的精神負擔和審美“災害”。
老子的美學觀,與其哲學觀中“道”的學說和政治觀中的“無為”思想有著直接的關系。他認為凡是那種“服文采、帶利劍”(五十三章)之美,就和一切有為的東西一樣,只能對人有害,所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十二章),都是說“有為”之美必然損害人的本性。在老子看來,真正的美不在聲色、富貴等外在的東西,而只能是自然本身,從“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十九章)之道才能體現。這樣的美,就表現為“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四十一章)。即是說,最完美的音樂是從沒有聲音處聽到的,最美好的形象是從沒有形象處顯現的;一旦有了具體的聲音、形象,反而破壞了自然的完美。這就是合乎“道”的美。老子的這些見解,接觸到審美的境界問題,揭示出審美活動中一種超越對藝術的簡單感知的審美體驗,開了中國古代美學追求“自然”、“真美”、“意在言外”、“全聲之美”等理論的先聲,也奠定了與儒家美學雙峰對峙的道家美學的基礎。
二、“樂由心生”:
《樂記》中對音樂的本質有著精辟的論述,肯定音樂是表達情感的藝術,它認為:
“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
荀子有《樂論》一書,可相印證。
以上都是可以各看到一個系統的,下面是些散句:
1、見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史記·吳太伯世家》“
2、美,甘也。——《說文》
3、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龔自珍《病梅館記》
4、“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論語·八佾》
5、鐘嶸的《詩品》也從詩的角度系統地論述美。他反對人為的聲律,提倡自然聲律,保持詩歌的自然美。其“自然英旨”指的是自然精美,也就是真美。
3.求與“美”有關的詩句,名言
王安石《黃河》 派出昆侖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州。
吹沙走浪幾千里,轉側屋閭無處求。 孟浩然《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杜甫《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劉禹錫《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王維山水田園詩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送張五歸山 送君盡惆悵,復送何人歸。 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
東山有茅屋,幸為掃荊扉。 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
杜甫《黃河二首》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 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
黃河西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 愿驅眾庶戴君王,混一車書棄金玉。
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頭。 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
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 夜坐空林( 一作村) 寂,松風直似秋。
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胡曾《詠史詩·黃河》 博望沉埋不復旋,黃河依舊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語,只得靈槎送上天。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 一作只) 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謝靈運《泰山吟》 泰宗秀維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觸石輒遷綿。
登封瘞崇壇,降禪藏肅然。 石聞何噸藹,明堂秘靈篇。
李白《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李白《早發白帝城》 早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白居易《題天柱峰》 太微星斗拱瓊臺,圣祖琳宮鎮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云雷。
玉光白橘相爭秀,金翠佳蓮蕊斗開。 時訪左慈高隱處,紫清仙鶴認巢來。
劉禹錫《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知,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王維《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蘇軾《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李白《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4.和美麗有關的詩句、
中國古文學中詩詞是重要的一個方面,不管是唐詩還是宋詞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尤其其中很多辭藻優美,意境更美的詩詞更是經典,舉例如下:
1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
2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佚名《詩經邶風擊鼓》-
-3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
4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佚名《鳳求凰琴歌》-
6這次我離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擺一擺手,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鄭愁予《賦別》-
5.誰有關于“美”的詩句
描寫鄉村秀麗景色的詩句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描寫冬天景色的詩句 1。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杜甫:《兵車行》) 2。
秋月楊明惲,冬嶺秀寒松。(陶淵明:《四時》) 3。
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 4。
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董思恭:《守歲》) 5。
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王微:《四氣詩》) 6。
隆冬到來時,百花即已絕。(陳毅:《梅》) 7。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張謂:《早梅》) 8。
兒童冬雪鬧比鄰,據岸愚儒卻子珍。 (陸游:《秋日郊居》) 9。
邯鄲驛里逢冬至,報膝燈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小至》)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孟浩然:《春曉》》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王維:《相思)) 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6.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李紳:《憫農》) 7.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己亥雜詩》) 9.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詠柳》) 10.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葉紹翁:《游園不值》) 詩中夏 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白居易:《觀刈麥)) 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李商隱:(晚晴)) 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杜甫:《夏夜嘆》) 5.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復古:《大熱》) 6.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
(李昂:《夏日聯句》) 7.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8.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
(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詩中秋 1.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李嶠:《風》)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4.常恐秋節至,?j黃華葉衰。
(《漢樂府?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劉禹錫:《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劉禹錫:《秋詞》) 8.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
6.與美有關的詞語
美艷、美好、秀美、美妙、美麗
一、美艷
美麗而光彩照人:姿容~。
引證解釋:魯迅《雪》:“……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艷之至了……”
二、美好
好(多用于生活、前途、愿望等抽象事物):~的愿望。~的未來。
引證解釋:**《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祖國的更加美好的將來,正擺在我們的面前。”
三、秀美
清秀美麗:儀容~。山川~。
引證解釋:鄒韜奮 《萍蹤寄語》十七:“這個小國的風景秀美絕倫,人民都衣冠整潔。”
四、美妙
美好,奇妙:~的歌喉。~的詩句。
引證解釋:宋之的《草地頌歌》:“在這一嚴寒的高原地帶,誰知竟盛產各種各樣美妙的水果。”
五、美麗
使人看了產生快感的;好看:~的花朵。祖國的山河是多么莊嚴~!
引證解釋: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7.有關“美”的名言
麗質只可以自己欣賞;優美才使人無法抵抗。 —— 歌德
外貌美只能取悅一時,內心美才能經久不衰。 —— 歌德
如果迫使人進入社會的是需要,在人心里培植社會原則的是理性,賦予人以社會性格的卻只有美。只有審美的趣味才能導致社會的和諧,因為它在個體身上奠定和諧。 —— 席勒
美麗是到處都受歡迎的客人。 —— 歌德
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會團結,因為它關系到一切人都共同擁有的東西。 —— 席勒
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 —— 羅丹
從美的事物中找到美,這就是審美教育的任務。 —— 席勒
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 羅丹
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發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沒有內心的美,我們常常會厭惡他漂亮的外表。 —— 奧斯特洛夫斯基
一個人的美不在外表,而在才華、氣質和品格。 —— 馬雅可夫斯基
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種材料——也就是聲調、色彩和語言的一種結合體,它賦予藝人的創作制造品——以一種能影響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就是一種力量,能使人對自己的創造才能感到驚奇、驕傲和快樂。 —— 高爾基
照天性來說,人都是藝術家。他無論在什么地方,總是希望把“美”帶到他的生活中去。 —— 高爾基
只有美的人,才能唱得好。我說的美的人,就是愛生活的人……那些不會生活的人,就會睡覺,而喜歡生活的人就唱歌。 —— 高爾基
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麗的:面貌、衣裳、心靈、思想。 —— 契訶夫
教育兒童通過周圍世界的美,人的關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誠實,并在此基礎上在自己身上確立美的品質。 —— 蘇霍姆林斯基
用勞動來創造美的時候,美才能使人的情操更為高尚。 —— 蘇霍姆林斯基
對周圍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他們變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惡丑行。 —— 蘇霍姆林斯基
美似乎在打開人們對世界的看法。經過長期的美的陶冶,會在不知不覺中感到不良的、丑惡的東西是不可容忍的。 —— 蘇霍姆林斯基
在關于人的美的觀念中,我們把精神美——忠于信念、有人性、對惡的毫不妥協置于首要的地位。 —— 蘇霍姆林斯基
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的精神正直、心地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 —— 蘇霍姆林斯基
美是一面鏡子,你在這面鏡子里可以照見你自己,從而對自己采取這樣或那樣的態度。 —— 蘇霍姆林斯基
8.形容人美的詩
我覺得外表美,以寫楊貴妃的此句為最妙,雖未寫具體容貌,卻見字而知其美!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 ——《長恨歌》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如: "手如柔夷,膚如凝脂"——《詩經》 "美目盼兮,倩笑巧兮。"--> 說實話,描寫心靈美的詩還真是不好找.雖然古人都愛詠物言志,但大多是表現自己高潔之類的,說自己心靈美的真是難找. 不知道愛蓮說算不算呢?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詩人此描寫蓮花實寓自己高潔之品性. 不知道樓主有沒有更好的.。
9.關于寫美人的詩句或詞句
李白依唐明皇之命,寫詩贊揚貴妃美貌。
《清平調詞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李白依唐明皇之命,寫詩贊揚貴妃美貌。
《清平調詞三首》
其二
一枝農艷露凝香, ( 【禾農】一作紅 )
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李白依唐明皇之命,寫詩贊揚貴妃美貌。
《清平調詞三首》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沈香亭北倚欄干。
宋詞
《卜算子》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膚如凝脂,面如白玉
沉魚落雁,羞花閉月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贈別·其一》 作者:杜牧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襛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
_____曹植的洛神賦!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敗,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天生麗質難自棄,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芙蓉如面柳如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