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果實掛滿枝頭”用什么詩句最貼切
【標題】:兩頭纖纖
【年代】:唐
【作者】:雍裕之
【體裁】:七絕
【內容】:--------------------
兩頭纖纖八字眉,半白半黑燈影帷.
腷腷膊膊曉禽飛,磊磊落落秋果垂.
【標題】:送徐道人東游
【年代】:唐
【作者】:尚顏
【體裁】:五律
【內容】:--------------------
長安人擾擾,獨自有閑心.海上山中去,風前月下吟.
引猿秋果熟,藏鶴曉云深.易姓更名數,難教弟子尋.
2.紅紅的櫻桃掛滿枝頭.用那句詩詞形容最恰當
采桑子馮延巳小堂深靜無人到,滿院春風.惆悵墻東,一樹櫻桃帶雨紅.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語還慵.目暮疏鐘,雙燕歸棲畫閣中唐太宗《賦得櫻桃》:“朱顏含遠目,翠色影長津;喬柯囀嬌身,低枝映美人”.《一斛珠》:“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齊己的《乞櫻桃》:“去年曾賦此花詩,幾聽南園爛熟時.嚼破紅香堪換骨,摘殘丹顆欲燒枝.流鶯偷啄心應醉,行客潛窺眼亦癡.聞說張筳就珠樹,任從攀折半離披.”。
3.形容果實掛滿枝頭用什么詩句最貼切
【標題】:兩頭纖纖
【年代】:唐
【作者】:雍裕之
【體裁】:七絕
【內容】:--------------------
兩頭纖纖八字眉,半白半黑燈影帷.
腷腷膊膊曉禽飛,磊磊落落秋果垂.
【標題】:送徐道人東游
【年代】:唐
【作者】:尚顏
【體裁】:五律
【內容】:--------------------
長安人擾擾,獨自有閑心.海上山中去,風前月下吟.
引猿秋果熟,藏鶴曉云深.易姓更名數,難教弟子尋.
4.形容果實累累壓枝頭的詩句有哪些
1,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
——出自明代:楊基《天平山中》 白話文釋義:細雨蒙蒙打濕了楝花,在南風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樹的果實都慢慢變熟了。 2,腷腷膊膊曉禽飛,磊磊落落秋果垂。
——出自唐代:雍裕之《兩頭纖纖》 白話文釋義:清晨雞鳴前發出腷腷膊膊的拍翅聲,秋天的果實一大片生長的分明。 3,送了春歸雨未收,雨肥梅子滿枝頭。
——出自宋代:廖行之《鷓鴣天·送了春歸雨未收》 白話文釋義:春天已經離去了,但是雨還在不停下,這雨不停歇呀,梅子已經長滿枝頭了。 4,十里西疇熟稻香,槿花籬落竹絲長,垂垂山果掛青黃。
——出自宋代: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白話文釋義:十里平疇,稻穗已經黃了,那素凈的木槿花在農家籬笆前飄落下片片潔白的花瓣,叢叢的青竹間縷縷游絲正在秋天的麗日下閃著熠熠的金光,舉頭一望,滿樹果實累累壓在枝頭,有的還青綠未熟,有的則已經透著成熟的金黃。 5,重臺諼草初離土,百葉緗梅已滿枝。
——出自宋代:陸游《小園春思》 白話文釋義:重臺蓮和萱草剛剛長出土來,淺黃色梅花朵朵就已經開放得滿枝都是了。
5.三年級蘇軾描寫秋天果實掛滿枝頭的詩句有哪些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作品譯文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創作背景 此詩是蘇軾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時所作。
蘇軾在杭州見劉時,劉已五十八歲。經蘇軾向朝廷竭力保舉,劉才得到小小升遷。
不想只過了兩年,景文就死去了。蘇軾感劉人生坎坷遭遇,應當時景色作此詩作。
《贈劉景文》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
此詩前半首說“荷盡菊殘”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氣節,后半首通過“橙黃橘綠”來勉勵朋友困難只是一時,樂觀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發作者的廣闊胸襟和對同處窘境中友人的勸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遠。
這首詩寫的是初冬的景色。為了突出“橙黃橘綠,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詩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殘秋的圖景:那曾經碧葉接天、紅花映日的諸蓮塘荷,現在早已翠減紅衰,枯敗的莖葉再也不能舉起綠傘,遮擋風雨了;獨立疏籬的殘菊,雖然蒂有余香,卻亦枝無全葉,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風傲霜,依然勁節。
自然界千姿萬態,一年之中,花開花落,可說是季季不同,月月有異。這里,詩人卻只選擇了荷與菊這兩種分別在夏、秋獨占勝場的花,寫出它們的衰殘,來襯托橙橘的歲寒之心。
詩人的高明還在于,他不是簡單地寫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將描寫的筆觸伸向了荷葉和菊枝。這是因為,在百花中,“唯有綠荷紅菡萏”,是“此花此葉長相映”的(李商隱《贈荷花》)。
歷來詩家詠荷,總少不了寫葉:如“點溪荷葉疊清錢“(杜甫《絕句漫興九首》)、“接天蓮葉無窮碧”(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留得枯荷聽雨聲”(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由此看來,終荷花之一生,荷葉都是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蘇軾深知此理,才用擎雨無蓋表明荷敗凈盡,真可謂曲筆傳神。
同樣,菊之所以被譽為霜下之杰,不僅因為它蕊寒香冷,姿懷貞秀,還因為它有挺拔勁節的枝干。花殘了,杖還能傲霜獨立,才能充分體現它孤標傲世的品格。
詩人的觀察可謂細致,詩人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亦可謂強。這兩句字面相對,內容相連,是謂“流水對”。
“已無”、“猶有”,一氣呵成,寫出二花之異。 可是,不論是先謝還是后凋,它們畢竟都過時了,不得不退出競爭,讓位于生機盎然的初冬驕子──橙和橘。
至此,詩人才滿懷喜悅地提醒人們:請記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還是在“青黃雜糅,文章爛兮”(屈原《橘頌》)的初冬時節。這里橙橘并提,實則偏重于橘。
從屈原的《橘頌》到張九齡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樹一直是詩人歌頌的“嘉樹”,橘實則“可以薦嘉客”。橘樹那“經冬猶綠林”、“自有歲寒心”的堅貞節操,豈止荷、菊不如,直欲與松柏媲美了。
“菊殘猶有傲霜枝”,后來就有人借用它比喻堅貞不屈的人。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曾將此詩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一詩相提并論。
兩詩雖構思和描寫手法相似,藝術工力悉敵,內容卻以蘇詩為勝。這是因為,韓詩雖也含有一定哲理,卻仍只是一首單純的寫景詩;蘇詩則不然,它融寫景、詠物、贊人于一體,借物喻人,贊頌劉景文的品格和節操。
韓詩所贊乃人人心目中皆中皆以為好的早春;蘇詩卻把那些“悲秋傷春”的詩人眼中最為蕭條的初冬寫得富有生意和詩意,于此也可見他曠達開朗、不同尋常的性情和胸襟。真是淺語遙情,耐人尋味。
蘇軾這首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初冬景物,了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這似乎不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于將對劉氏品格和節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
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于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操。
因此如果以情韻與理趣來看,蘇詩卻似略勝一籌于韓詩。
6.關于獨掛枝頭的詩句
**枝頭生曉寒**枝頭生曉寒,人生莫放酒杯干。
風前橫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
舞裙歌板盡清歡。黃花白發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
出自:《鷓鴣天》 年代:宋 作者: 黃庭堅 黃庭堅詩詞全集 只要黃庭堅的結果還上枝頭東風吹碧草。年華換、行客老滄州。
見梅吐舊英,柳搖新綠,惱人春色。還上枝頭,寸心亂、北隨云黯黯。
東逐水悠悠。斜日半山,暝煙兩岸。
數聲橫笛,一葉扁舟。 青門同攜手。
前歡記、渾似夢里揚州。誰念斷腸南陌,回首西樓。
算天長地久,有時有盡,奈何綿綿,此恨難休。擬待倩人說與,生怕人愁。
出自:《風流子》 年代:宋 作者: 秦觀 秦觀詩詞全集 只要秦觀的結果紅杏枝頭春意鬧東城漸覺風光好,彀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
出自:《玉樓春》 年代:宋 作者: 宋祁 宋祁詩詞全集 只要宋祁的結果春在枝頭已十分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云。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出自:《某尼悟道詩》 年代:宋 作者: 無名尼 無名尼詩詞全集 只要無名尼的結果殘杏枝頭花幾許欲減羅衣寒未去,不卷珠簾,人在深深處。
殘杏枝頭花幾許,紅恨清明雨。盡日沉香煙一縷,宿酒醒遲,惱破春情緒。
遠信還因歸燕誤,小屏風上西江路。 。
出自:《蝶戀花》 年代:宋 作者: 晏幾道 晏幾道詩詞全集 只要晏幾道的結果月墮枝頭歡意淺淺馀寒春半,雪消蕙草初長。
煙迷柳岸舊池塘。風吹梅蕊鬧,雨細杏花香。
月墮枝頭歡意,從前虛夢高唐。覺來何處放思量。
如今不是夢,真個到伊行。 。
出自:《臨江仙》 年代:宋 作者: 晏幾道 晏幾道詩詞全集 只要晏幾道的結果綴枝頭。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形容枝頭掛滿果實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