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湖的詩句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舟貪利涉,暗里渡湘川。
露氣聞芳杜,歌聲識采蓮。
榜人投岸火,漁子宿潭煙。
行侶時相問,潯陽何處邊。
問淮水 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擾擾在人間。
何事長淮水,東流亦不閑?
淥水曲 李白
淥水明秋日。
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
愁殺蕩舟人。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復舊痕。朝來沒沙尾,碧色動柴門。
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已添無數鳥,爭浴故相喧。
詩中水
1.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2.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5.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6.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7.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8.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9.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10.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2.形容盛世的詩句
1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2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3 三月三日空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4 暗聞歌吹聲,知是長安路
5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
6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7 渭水收暮雨,處處多新澤.宮苑傍山明,云林帶天碧
8 風舞槐花落御溝,終南山色入城秋
9 長安大道連狹邪,青牛白馬七香車(盧照鄰《長安古意》)
10 長安雪后似春歸,積素凝華連曙輝(岑參《和祠部王員外雪后早朝即事》)
11 沽酒長安陌,一旦起樓高百尺(韋應物《酒肆行》)
12 長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皇甫冉《長安路》)
13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
3.形容湖泊的詩句
描寫湖泊的詩句
1、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
2、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
3、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臨洞庭湖贈章丞相》
4、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5、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唐·劉禹錫《望洞庭》
6、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范仲淹《岳陽樓記》
7、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
8、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9、舟如空里泛,人似鏡中行。()——釋惠標《詠水》
10、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雍陶《題君山》
11、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云。
12、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里《小池》
13、楊柳滿長堤,花明路不迷。畫船人未起,側枕聽鶯啼。——張寧
14、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陽樓》
15、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16、南匯群崖水,北注何奔放。--韓愈《登岳陽樓》
17、洞庭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18、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19、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20、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4.寫湖的古詩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注釋]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諧,這里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水面無風 ,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兩說均可。
4.白銀盤: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婦女用以畫眉。 這里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譯]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
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賞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于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風景綺麗。全詩先寫“晴”,次寫“雨”,最后兩句結合起來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語贊美西湖無時不美的迷人景色。
將西湖喻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論。湖因詩而名“西子湖”,可證也。
然而明人唐宜久,有一文,謂“昔人以西湖比西子,人皆知其為譽西子也。而西湖之病,則寓乎其間乎?可見古人比類之工,寓諷之隱:不言西湖無有丈夫氣,但借其聲稱以譽天下之殊色,而人自不察耳。”(《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轉色,褒、貶易位,他從詩里看到的是“西湖無有丈夫氣”。
莫非此公讀詩,喜歡頭朝下、腳朝上“拿大頂”,何以其所見翻了個兒?
因喜“山色空
5.描寫湖的詩句有那些
1、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 唐 ·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釋義:最喜愛湖東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一條白沙堤。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 宋 ·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釋義: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3、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 唐 · 劉禹錫《望洞庭》 釋義:風靜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銅鏡,平滑光亮。 4、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 唐 · 鄭谷《鷓鴣》 釋義:天空陰沉雨水淋漓的時候,從巴丘湖,洞庭湖東南湖邊的青草地上經過;黃陵廟花瓣飄落,只聽鷓鴣的啼叫聲音。 5、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 宋 · 林升《題臨安邸》 釋義:青山無盡樓閣連綿望不見頭,西湖上的歌舞幾時才能停休?。
6.描寫西湖的詩句
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 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裝濃抹總相宜。 望湖樓醉書 蘇 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柳 浪 聞 鶯 【明】 萬達甫 柳陰深靄玉壺清, 碧浪搖空舞袖輕。
林外鶯聲啼不盡, 畫船何處又吹笙。 蘇 堤 春 曉 【元】 尹廷高 翰苑詩人去不還, 長留遺跡重湖山。
一銫殘月鶯呼夢, 詩在煙光柳色間。 花 港 觀 魚 【明】 吳從先 余紅水面惜殘春, 不辨桃花與錦鱗。
莫向東風吹細浪, 鴛鴦驚起冷香茵。
7.描寫洞庭湖的古詩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翻譯: 八月洞庭湖水盛漲與岸齊平,水天含混迷迷接連天空。
云夢二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與槳,圣明時代閑居委實羞愧難容。
閑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別人得魚成功。 擴展資料: 張丞相即張九齡,也是著名的詩人,官至中書令,為人正直。
孟浩然想進入政界,實現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給予引薦。他在入京應試之前寫這首詩給張九齡,就含有這層意思。
詩的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后四句是借此抒發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 開頭兩句交代了時間,寫出了浩瀚的湖水。
湖水和天空渾然一體,景象是闊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
“虛”,指高空。高空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
“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
這兩句是寫站在湖邊,遠眺湖面的景色。 三四兩句繼續寫湖的廣闊,但目光又由遠而近,從湖面寫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籠罩在湖上的水氣蒸騰,吞沒了云、夢二澤,“云、夢”是古代兩個湖澤的名稱,據說云澤在江北,夢澤在江南,后來大部分都淤成陸地。
“撼”,搖動(動詞,生動形象)。“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北岸,即今湖南岳陽市。
西南風起時,波濤奔騰,涌向東北岸,好像要搖動岳陽城似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有的版本作“氣吞云夢澤”),讀到這里很自然地會聯想起王維的詩句:“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整個城市都飄浮在水面上,微風吹起層層波瀾,遙遠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動。它們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8.描寫湖的詩句有哪些
望洞庭
【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代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作者】張說 【朝代】唐代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
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
登岳陽樓
【作者】陳與義 【朝代】宋代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湖上
【作者】徐元杰 【朝代】宋代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