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宋詞的賞析演講稿,大概三分鐘,要有字詞的賞析和手法的賞析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工詩詞,雖留傳極少,但這首滿江紅英勇而悲壯,深為人們所喜愛,它真實、充分地反映了岳飛精忠報國、一腔熱血的英雄氣概。這首的上片,“怒發沖冠,……空悲切”。意思說,我滿腔熱血,報國之情,再也壓不住了,感到怒發沖冠,在庭院的欄桿邊,望著瀟瀟秋雨下到停止。抬頭遠望,又對天長嘯,急切盼望實現自己的志愿。三十多歲的人了,功名還未立,但是我也不在乎,功名好比塵土一樣,都是不足所求的。我渴望的是什么東西呢?渴望是八千里路的征戰,我要不停的去戰斗,只要這征途上的白云和明月作伴侶。不能等了,讓少年頭輕易地變白了,到那時只空有悲憤。
這一段表現了岳飛急于立功報國的宏愿。
下片,“靖康恥,……朝天闕。”靖康二年的國恥還沒有洗雪,臣子的恨什么時候才能夠消除呢?我要駕乘著戰車踏破敵人的巢穴,肚子餓了,我要吃敵人的肉;口渴了;我要喝敵人的血。我有雄心壯志,我相信笑談之間就可以做到這些。等待收復了山河的時候,再向朝庭皇帝報功吧!
這一段表現了岳飛對“還我河山”的決心和信心。
這首詞,代表了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表現出一種浩然正氣、英雄氣質,表現了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侍從頭、收拾舊山河”。把收復山河的宏愿,把艱苦的征戰,以一種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來,讀了這首詞,使人體會,只有胸懷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寫出感人的詞句。在岳飛的這首詞中,詞里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充分表現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
從“怒發沖冠”到“仰天長嘯”,先是寫在家里庭院中的情況,他憑觀欄雨,按說這是一種很愜意的生活,可是卻按不住心頭之恨而怒發沖冠。一句“仰天長嘯”,道出了精忠報國的急切心情。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說明了岳飛高尚的人生觀,兩句話把作者的愛與恨,追求與厭惡,說得清清楚楚。岳飛在這里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塵與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觀點,既形象又很有詩意。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兩句話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著上面表達出的壯烈胸懷,急切期望早日為國家收復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頭,那悲傷都來不及了。它有力地結束詞的上片所表達的作者心情。
下片一開始就是,“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把全詩的中心突出來,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懷壯志,就因為靖康之恥,幾句話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具體化了。
從“駕長車”到“笑談渴飲匈奴血”都以夸張的手法表達了對兇殘敵人的憤恨之情,同時表現了英勇的信心和無畏的樂觀精神。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以此收尾,既表達要勝利的信心,也說了對朝庭和皇帝的忠誠。岳飛在這里不直接說凱旋、勝利等,而用了“收拾舊山河”,顯得有詩意又形象。
2.能朗讀2,3分鐘的唐詩宋詞
多麗 詠白菊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
恨瀟瀟、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 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
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 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醿。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 似愁凝、漢阜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
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
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李清照的,夠婉約了吧..我空間有她的專集《漱玉集》,還有納蘭性德的《側帽集》《飲水詞》,要的話我給你。
3.幫我弄個講3分鐘左右的古詩詞鑒賞
我講時是找了個長詩講的,這樣講不就是時間上了么,加上鑒賞和自己的一些想法是最好的了 也可也找有歌的詩,可以渲染一下效果。
。 李白是我們知道的最瀟灑的古代文人,這三篇七言絕句,分別為留別詩《贈汪倫》,寄遠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和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雖然題材不盡相同,但是卻表達了李白對朋友的一片赤子心腸。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登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實在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中國的詩人成千上萬,又有幾個能在詩歌的一開頭就提筆寫出自己的大號呢?因為這首詩所要記述是一段摯樸的情感,所以李白也就全沒了客套禮節。
他本來已經上船,馬上就要離開桃花潭了,在朋友們依依的惜別聲中,忽然從岸上傳來一陣歡快的歌聲,大家在詫異之時,回頭一看,沒想到原來是汪倫,他竟然一邊唱著歡快的歌,一邊又蹦又跳地趕來給李白送行了。也許按照常理,朋友分別,都應該感到傷心,忙著互道珍重,可是這個人卻一反常態,又唱又跳的,像什么樣子?誰知他這看上去有點不近情理的舉動,卻正和了李白的心思,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就真誠地相處,如果一旦分手,那也就痛痛快快地分手,大家在一起悲悲切切的又有什么意思?可是當著眾人的面,李白又不能掃了大家的興,所以他就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彎子,說“哪怕桃花潭的水有一千尺深,也趕不上汪倫送我的這番情意呀!”李白的言外之意,其實并不是說大家千叮嚀萬囑咐的道別是對我李白不好,只是在委婉地勸大家沒有必要在分手時過于傷感、沉重而已。
這樣的表白既不會涼了眾人的心,又使得送行的氣氛活躍起來,李白也就在這一片踏歌聲中,心情愉快地與大家揮手告別,離開了這個給他留下了美好回憶的桃花潭了。這首小詩也成就了一段佳話,使得桃花潭一帶留下了不少令人遐想的遺跡,如在潭東岸邊,就有一處題有“踏歌古岸”的踏歌岸閣。
這首詩的語言非常淺顯易懂,但是卻有一種耐人回味的藝術效果。乾隆皇帝對此詩的評價是,“語近情遙,有手揮五弦,目送飛鴻之妙。”
手揮五弦,目送飛鴻,是六朝名士嵇康的詩中的名句,那一份看似漫不經心、其實瀟灑無限的神態不知使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心悅誠服而自嘆不如呀。另外,詩歌的三、四兩句,是用“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為參照物,來衡量汪倫送行的情意。
李白把一種抽象的感情用形象的事物來比附,又使人不局限于具體的物象之中,而讓讀者自己去心領神會。清人沈德潛非常欣賞這兩句,他指出:“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
所以說“不及”兩字,也是頗具匠心的,不是直接將深千尺來比喻,而只說是不及,那么到底有多深呢?任何人都可能根據自己對生活的感受而得出各自的結論,而在這種再創造的過程中,這首小詩也就深深地印在讀者的腦海中了。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比起李白許多眾口流傳的詩歌來說,這首七言絕句詩的題目就顯得比較陌生了,左遷,其實是被貶官的意思,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
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據《新唐書·文藝傳》記載,王昌齡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今天所說的不拘小節,被貶為龍標縣尉。
而對于自己的人格,王昌齡本人是非常自信的。他那首著名的《芙蓉樓送辛漸》詩,也是用七絕寫的,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
全詩是這樣的,“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他把自己比作一片冰心,可見其冰清玉潔之心,并不因為飛來橫禍而稍加改變。李白作為他的朋友,在聽說了王昌齡本人的不幸遭遇之后,特地寫了這首詩寄給遠在龍標的他,以表達自己對友人的無限關心與同情之心。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詩的開篇并不單純是描寫李白當時眼見之景和耳聽之聲,而是頗有“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的比興風韻,“楊花”這一景物在詩詞中歷來就有一種叫人飄忽不定的感覺,而叫著“不如歸去”的啼血杜鵑,更給人一種凄涼哀怨的聯想。
子規就是杜鵑。在暮春無數明媚的景致中,李白單獨挑選了“楊花落”和“子規啼”這兩樣來點明時令,其飄零之感、流離之恨,躍然紙上,令人悲從中來,而且,這楊花已經“落盡”,被吹入水中,被踩入泥土,簡直是慘不忍睹了。
為什么詩人會面對暮春如此傷感呢,“聞道龍標過五溪”是個中原因。李白是因為聽說了王昌齡被貶官,古時信息不通,等到李白知道了消息,掐指一算,大概王昌齡早已動身,此時多半已經在奔赴貶所的路上了吧。
五溪均在湖南省西部,是雄溪、■(man 音蠻)溪、酉溪、■(wu 音五)溪、辰溪的總稱。詩的前半首只說看見楊花落盡,只說聽見子規啼血,只說想像王昌齡顛沛流離在湘西的荒山惡水之中,全不下一悲痛之詞,而悲痛之情已見。
在前面的鋪墊之后,后面兩句直抒胸臆,“我送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夜郎在今湖南。
4.求中華經典詩詞,要3分鐘能讀完的,要好的,快快快
你好、我來為你解答:《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我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照你在歷史的隧洞里蝸行摸索我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灘上的駁船把纖繩深深勒進你的肩膊,—— 祖國啊!我是貧窮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輩輩痛苦的希望啊,是“飛天”袖間千百年來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國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窩;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是緋紅的黎明正在噴薄,—— 祖國啊!我是你十億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你以傷痕累累的**喂養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去取得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我朗誦過,感覺很好。
5.下大家,中華經典詩詞朗誦,可以達到三分鐘的詩詞有哪
你好、我來為你解答: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
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我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
照你在歷史的隧洞里蝸行摸索
我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灘上的駁船
把纖繩深深
勒進你的肩膊,
—— 祖國啊!
我是貧窮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輩輩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飛天”袖間
千百年來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國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窩;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是緋紅的黎明
正在噴薄,
—— 祖國啊!
我是你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
喂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我朗誦過,感覺很好
6.課前3分鐘需要賞析一首古詩詞,誰能幫我
詩題:在 獄 詠 蟬 作者: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呤。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這首詩作于高宗儀鳳三年(678)。當時駱賓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后,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
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對偶句,在作法上則用起興的手法,以蟬聲來逗起客思,詩一開始即點出秋蟬高唱,觸耳驚心。接下來就點出詩人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
三、四兩句,一句說蟬,一句說自己,用“不堪”和“來對”構成流水對,把物我聯系在一起。詩人幾次諷諫武則天,以至下獄。
大好的青春,經歷了政治上的種種折磨已經消逝,頭上增添了星星白發。在獄中看到這高唱的秋蟬,還是兩鬢烏玄,兩兩對照,不禁自傷老大,同時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時代,也何嘗不如秋蟬的高唱,而今一事無成,甚至入獄。
就在這十個字中,詩人動作比興的方法,把這分凄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達了出來。同時,白頭吟又是樂府曲名。
相傳西漢時司馬相如對卓文君愛情不專后,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傷。其詩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須啼,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見《西京雜記》)這里,詩人巧妙地動作了這一典故,進一步比喻執政者辜負了詩人對國家一片忠有之忱。“白頭吟”三字于此起了雙關的作用,比愿意更深入一層。
十字之中,什么悲呀愁呀這一類明點的字眼一個不用,意在言外,充分顯示了詩的含蓄之美。 接下來五六兩句,純用“比”體。
兩句中無一字不在說蟬,也無一字不在說自己。“露重”“風多”比喻環境的壓力,“飛難進”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響易沉”比喻言論上的受壓制。
蟬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詠物詩寫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遙深”。
詩人在寫這首詩時,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雖在將近結束之時,還是力有余勁。第七句再接再厲,仍用比體。
秋蟬高居樹上,餐風飲露,有誰相信它不食人間煙火呢?這句詩人喻高潔的品性,不為時人所了解,相反地還被誣陷入獄,“無人信高潔”之語,也是對坐贓的辯白。然而正如戰國時楚敢原《離騷》中所說:“世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那一個來替詩人雪冤呢?“卿須憐我我憐卿”,只有蟬能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為蟬而長吟。末句用問句的方式,蟬與詩人又渾然一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