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歲月催人老的詩詞
1、《虞美人·聽雨》
宋代: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譯文: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蒙蒙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發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還是讓臺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2、《立春日感懷》
明代:于謙
年去年來白發新,匆匆馬上又逢春。關河底事空留客?歲月無情不貸人。
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孤懷激烈難消遣,漫把金盤簇五辛。
譯文:一年年過去,白頭發不斷添新,戎馬匆匆里,又一個春天來臨。為了什么事長久留我在邊塞?歲月太無情,年紀從來不饒人。念念不忘是一片忠心報祖國,想起尊親來便不禁雙淚直淋。孤獨的情懷激動得難以排遣,就湊個五辛盤,聊應新春節景。
3、《蒹葭》
唐代:杜甫
摧折不自守,秋風吹若何。暫時花戴雪,幾處葉沉波。
體弱春風早,叢長夜露多。江湖后搖落,亦恐歲蹉跎。
譯文:蒹葭面對摧殘不能夠保全自我,又被瑟瑟秋風吹著該怎么辦。只是在極短的時間里盛開花朵,很快葉子就會沉入水中。在形體柔弱的時候春風拂過都嫌來得早,在生長成密叢時夜里的寒露又多了。即使衰敗后花葉搖落,還擔心歲月虛度。
4、《題竹林寺》
唐代:朱放
歲月人間促,煙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更得幾回過!
譯文:歲月蹉跎于人間,但煙霞美景卻多多地停留在竹林寺附近,沒有因為時過境遷而消散。因為愛這番煙霞和竹林寺有了感情,但是就算心中有深情厚意也不知道今后能否再來欣賞這美景了。
5、《雜詩》
魏晉: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譯文: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生命隨風飄轉,此身歷盡了艱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
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共飲。青春一旦過去便不可能重來,一天之中永遠看不到第二次日出。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光陰流逝,并不等待人。
2.形容時光飛逝的宋詞有哪些
次韻林圣予《惜春》
晁補之
問春何苦匆匆,帶風伴雨如馳驟。幽葩細萼,小園低檻,壅培未就。吹盡繁紅,占春長久,不如垂柳。算春長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間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輕孤、芳醪經口。那知自是、桃花結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來風味,春歸時候。最樽前痛飲,狂歌似舊,情難依舊。【賞析】
此詞為惜春抒懷之作。上片惜春。“問春”二句寫春天挾風帶雨匆匆而過,而“何苦”二字卻透出一種對春天風雨“馳驟”的責問,埋怨其徒勞自苦,言外已露人之“惜春”,關鍵并非在春去匆匆。繼以芳花易凋渲染,又以垂柳差久旁襯。“算春”一轉說春愁不在春光自身。下片抒懷。正因為人不悟物理現象而多愁善感,遂鬧得“春恨十常八九”,真是春本無愁人自愁。“那知”三句,再為春光開脫,由青春到老成如“桃花結子”,出于自然。以下暗承愁出人間意脈,與人生世事扭結,將“惜春”歸攏到嘆老,從而傾吐出功業難就,歲月遲暮之感。全章在惜春中注入身世愁緒,融入人生哲思,與一般惜春詞不同。點明人情勝過物理,難逃人生愁恨的主旨,深邃而婉曲。 !謝謝
3.【抒發時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古典詩詞RT2句】
唐·崔護《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唐·趙瑕 《江樓感懷》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宋·歐陽修《生查子》 去年元月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月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唐·劉禹錫《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朱熹《偶成》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修將白發唱黃雞”-浣溪紗-蘇軾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