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尋找意境淡然的宋詞
蘇軾——《卜算子》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賀鑄——《天香》
煙絡橫林,山沉遠照,迤邐黃昏鐘鼓。
燭映簾櫳,蛩催機杼,共苦清秋風露。
天眠思婦,齊應和、幾聲砧杵。
驚動天涯倦宦,骎骎歲華行暮。
當年酒狂風自負,謂東君、以春相信。
流浪征驂北道,客檣南浦,幽恨無人晤語。
賴明月曾知舊游處,好伴云來,還將夢去。
念奴嬌 過洞庭 --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
更無一點風色。
玉鑒瓊田三萬頃,
著我扁舟一葉。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
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短發蕭騷襟袖冷,
穩泛滄溟空闊。
盡挹西江,細斟北斗,
萬象為賓客。
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2. 表達壯志難酬的詩句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別董大 (其二) 高適 六翮飄飖私自憐, 一離京洛十余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 今日相逢無酒錢。
登幽州臺歌 年代:【唐】 作者:【陳子昂】 體裁:【七古】 類別:【懷古】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日齊山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牧】 體裁:【七律】 類別:【記時】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秋宿湘江遇雨 年代:【唐】 作者:【譚用之】 體裁:【七律】 類別:【羈旅】 江上陰云鎖夢魂,江邊深夜舞劉琨。 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
鄉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誰肯重王孫。 漁人相見不相問,長笛一聲歸島門。
書憤 年代:【宋】 作者:【陸游】 體裁:【七律】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賈生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隱】 體裁:【七絕】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宿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律】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登岳陽樓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律】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將進酒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謫仙怨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體裁:【詞】 晴川落日初低,惆悵孤舟解攜。 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
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 獨恨長沙謫去,江潭春草萋萋。
縣西郊秋寄贈馬造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排】 紫閣峰西清渭東,野煙深處夕陽中。 風荷老葉蕭條綠,水蓼殘花寂寞紅。
我厭宦游君失意,可憐秋思兩心同。 送杜審言 年代:【唐】 作者:【宋之問】 體裁:【五律】 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
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 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
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 不見(近無李白消息)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律】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沁園春 年代:【宋】 作者:【蘇軾】 體裁:【詞】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
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云山摛錦,朝露清清。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
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當時共客長安。
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
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游卒歲,且斗尊前。
卜算子 秋晚集杜句賈傅 年代:【宋】 作者:【楊冠卿】 體裁:【詞】 蒼生喘未蘇,賈筆論孤憤。文采風流今尚存,毫發無遺恨。
凄惻近長沙,地僻秋將盡。長使英雄淚滿襟,天意高難問。
滿江紅 書懷 年代:【宋】 作者:【史達祖】 體裁:【詞】 好領青衫,全不向、詩書中得。還也費、區區造物,許多心力。
未暇買田清潁尾,尚須索米長安陌。有當時、黃卷滿前頭,多慚德。
思往事,嗟兒劇。憐牛后,懷雞肋。
奈棱棱虎豹,九重九隔。三徑就荒秋自好,一錢不直貧相逼。
對黃花、常待不吟詩,詩成癖。 沁園春 夢孚若 年代:【宋】 作者:【劉克莊】 體裁:【詞】 何處相逢,登寶釵樓,訪銅雀臺。
喚廚人斫就,東溟鯨膾,圉人呈罷,西極龍媒。天下英雄,使君與操,馀子誰堪共酒杯。
車千兩,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才。飲酣畫鼓如雷。
誰信被晨雞輕喚回。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
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涼感舊,慷慨生哀。
哭李商隱 年代:【唐】 作者:【崔玨】 體裁:【七律】 成紀星郎字義山,適歸高壤抱長嘆。詞林枝葉三春盡, 學海波瀾一夜干。
風雨已吹燈燭滅,姓名長在齒牙寒。 只應物外攀琪樹,便著霓裳上絳壇。
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鳥啼花落人何在。
3. 表達世事艱難的詩句有那些啊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①。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②。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③。
注釋注釋 [注釋] ①三人:指作者自己、明月、身影。 ②將:偕,和。
③無情:忘情,盡情。相期:指相約。
邈:遙遠。云漢:天河,此處指天上。
賞析賞析 [賞析] 我歌唱時月亮徘徊,我起舞時影子零亂。清醒之時一起歡聚,酒醉以后各自分散。
李白描寫了一個以月影為伴的人酣飲歌舞的奇特場面。詩人化無生命的自然物為有生命有情的人,和它們一同飲酒、唱歌、起舞,并且還要和月亮結成親密無間的好友,由于月不解飲,影徒隨身越發顯出了詩人的孤獨。
也抒發了作者清高、狂放不羈的情懷。這是一個具有遠大抱負的人不能施展才能,終生不得志的痛苦心情的流露。
全詩以動寫靜,以熱鬧寫孤獨,取得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關山月①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②。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③。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⑤。
高樓當此夜,漢息未應閑⑥。 注釋注釋 [注釋] ①關山月:古樂府詩題,多抒離別哀傷之情。
②天山:指祁連山,今青海、甘肅兩省交界。 ③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東北。匈奴曾困劉邦于此。
胡:此指吐蕃。窺:有所企圖。
⑤戍客:指戍邊的兵士。 ⑥高樓:古詩中多以高樓指閨閣,這里指戍邊兵士的妻子。
賞析賞析 [賞析] 古樂府《關山月》傳統的主題就是寫征戍或遠別之苦。李白此詩即嘆息前方戰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婦的愁苦。
詩一開始以天山明月出沒于蒼茫云海起興,由萬里長風把人們帶到遙遠的邊塞,接著寫征戰的激烈和戰爭的嚴酷。然后寫戍客思歸,閨婦懷遠。
后四句,和他在《春思》中的“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有異曲同工之妙。詩的主題是反戰,表現了詩人對征戍戰士及其家屬的無限同情。
全詩氣勢雄渾,意境蒼茫、悲慨,感人至深。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①。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②。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③。 注釋注釋 [注釋] ①共此時:在這個時刻都在賞月。
②竟夕:終夜。 ③不堪:不能。
盈手:滿握。夢佳期:希望能在夢中相見。
賞析賞析 [賞析] 這是抒寫懷念遠方之人的詩作。月夜獨處,最易牽動對遠方之人的思念。
詩歌從“天涯共此時”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贈”的明月,以明月作媒介,寄托了對遠人的思念。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千古傳誦之句,背景闊大,感情深摯,意境幽遠含蓄。
全句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令人回味無窮。一對遠隔天涯的情人,對月相思久不成寐,只覺長夜漫漫,三四兩句,以“怨”字為中心,以“竟夕”呼應“遙夜”,上承開頭兩句。
終夜相思不能入睡,于是滅燭披衣,步出門庭,這皎潔的明月是這樣撩人心緒,使人更難以入睡。夜已深,露已降,衣服已被潤濕了。
一個“滋”字不僅有潤濕之意,還有愁思滋生不已的意思。灑遍天涯的月光啊,有我滿腔的情意,卻又無法傳送,睡吧,睡吧,讓我在夢中與你相見。
詩至高潮戛然而止,只覺余音裊裊,不絕如縷。全詩委婉曲折,情致盎然,表現了張九齡詩歌渾成自然的風格。
贈衛八處士① 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②。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③。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④。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⑤。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⑥。 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⑦。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⑧。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⑨。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⑩。 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注釋注釋 [注釋] ①衛八:名不詳。八是其中兄弟中的排行。
處士:隱居不仕的人。 ②動:往往。
參(shēn)與商:二星名,東西相對,此出彼沒,故不相見。 ③蒼:鬢發斑白。
④熱中腸:內心激動。 ⑤君子:指衛八處士。
⑥父執:父親真摯的朋友。 ⑦驅:差遣。
羅:張羅,擺設。 ⑧黃粱:黃小米。
⑨累:接連。觴(shāng):酒杯。
十觴:十杯,極言主人之殷勤。 ⑩故意:故交的情意。
賞析賞析 [賞析] 朋友之間的相聚,就像參星和商星,往往實在難有機會。今夜是什么良辰吉日,讓我們共同享有一盞燈燭之光。
青春年華能有幾時?看歲月催人已經白發蒼蒼了。曾記得分別時你還未成婚,現在已經兒女滿堂了。
他們彬彬有禮地招待父親的朋友,親切的問我來自什么地方。沒有說盡所有的往事,孩子們已殷勤地擺好了酒菜。
夜色中剪來的青鮮的韭菜,散發著撲鼻的清香,又呈上新煮的黃米飯讓我品嘗。主人稱道我們會面多么艱難,一觴觴地敬酒接連敬了十觴。
酒逢知己千杯少。我一連喝了十杯也無醉意,感謝你待故友情深意長。
明日分別后,我們將被華山阻隔。相見的日期喲,又變得多么渺茫。
宗乾元元年(758),杜甫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冬末赴洛陽。次年春又從洛陽返華州,途中遇衛八處士。
當時正值安史之亂,局勢動蕩不安,。
4. 表達壯志難酬的詩句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三國,諸葛亮)
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唐,杜甫)
愿的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唐,戴叔倫)
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清,)
誰憐愛國千行淚,說道胡塵意不平。(梁啟超)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王翰)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唐,李白)
健兒寧可死,壯士恥為生。(唐,杜甫)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洲(唐,李賀)
5. 關于一句宋詞
元好問——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全詞抄錄)
摸魚兒-雁邱詞
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這首詞的首句大家一定很熟悉。不過全詞未必了解,今天特將其錄下,并講一講其中的故事。當年,元好問去并州赴試,途中遇到一個捕雁者。這個捕雁者告訴元好問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設網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脫網而逃。豈料脫網之雁并不飛走,而是在他上空盤旋一陣,然后投地而死。元好問看看捕雁者手中的兩只雁,一時心緒難平。便花錢買下這兩只雁,接著把它們葬在汾河岸邊,壘上石頭做為記號,號曰“雁邱”,并作《雁邱詞》。
早就知道那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但直到現在才讀到全篇,才了解其中的故事也才真正讀懂了它。后來一直很喜歡,常常默默念著那一句句刻骨銘心之語。
這是一首詠物詞。在詞前有小序說“太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地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邱。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邱詞》。”
這就是說,大雁殉情的事強烈的震撼了他,所以在詞的開篇,便陡發奇問,破空而來。作者本要詠雁,卻從“世間”落筆,以人擬雁,賦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義,想象極為新奇。也為下文寫雁的殉情預做張本;古人認為,情至極處,“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許”是何等極致的深情!
遙想雙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歸,“幾回寒暑”中雙宿雙飛,相依為命,一往情深。既有歡樂的團聚,又有離別的辛酸,但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們分開。而“網羅驚破雙棲夢”后,愛侶已逝,安能獨活!于是“脫網者”痛下決心追隨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過片以后,作者又借助周圍景物襯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在孤雁長眠之處,當年漢武帝渡汾河祀汾陰的時候,簫鼓喧鬧,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煙如織,簫鼓聲絕,一派蕭索。古與今,人與雁,更加感到鴻雁殉情的凄烈。但是死者不能復生,招魂無濟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鳴,在這里,作者把寫景與寫情融為一體,更增加了悲劇氣氛。
詞的最后,是作者對殉情鴻雁的禮贊,他說鴻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會嫉妒,雖不能說重于泰山,也不能跟鶯兒燕子之死一樣同歸黃土了事。它的美名將“千秋萬古”,被后來的騷人歌詠傳頌。
全詞行文并不復雜,而行文騰挪多變,用事實回答了什么是至情,寄人生哲理于淡悟之外。《神雕俠侶》中李莫愁的狂歌當哭,雌雄雙雕的先后投水而死,更增加了本文的意境。想當初綾子初見此詞就已經被深深吸引住了
6. 求經典唐詩宋詞
一,《江城子》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點評:這是蘇東坡的愛妾王朝云死后,有一天他夢見亡妾之后寫的感懷詩。
樸素真摯的深情,沉痛的生離死別,每讀一次就更為其中的深情所感動。陰陽相隔,重逢只能期于夢中,蘇東坡用了十年都舍棄不下的,是那種相濡以沫的親情。
他受不了的不是沒有了轟轟烈烈的愛情,而是失去了伴侶后孤單相吊的寂寞。"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在夢里能夠看見的,也全是逝去親人往日生活里的瑣碎片斷。
因為在那些瑣碎里,凝結著化不去的親情。在紅塵中愛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執子之手是一種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種境界,生死相許也是一種境界。
在這世上有一種最為凝重、最為渾厚的愛叫相依為命。那是天長日久的滲透,是一種融入了彼此之間生命中的溫暖。
二,《卜算子》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點評:李之儀的這首小令僅四十五字,卻言短情長。全詞圍繞著長江水,表達男女相愛的思念和分離的怨愁。
開頭寫兩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難,見相思之深。末句寫"共飲",以水貫通兩地,溝通兩心;融情于水,以水喻情,情意同樣綿長不絕,表達了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追求與熱切的期望。
全詞處處是情,層層遞進而又回環往復,短短數句卻感情起伏。 三,《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點評:這首詩表達了長年行役于外的將兵思念家鄉和妻子的心情。其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句,傾倒了無數身陷愛河,渴望美滿愛情的人,成為山盟海誓的最好代言。生生死死悲歡離合,我曾對你說過,我會牽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這是愛的最高境界,愛的最高境界就是經的起平淡的流年。 四,《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點評:出自于漢樂府民歌。這是一首情歌,是主人公自誓之詞:海枯石爛,愛情仍然堅貞不變,是一位癡情女子對愛人的熱烈表白。
詩的主人公在呼天為誓,直率地表示了"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的愿望之后,轉而從"與君絕"的角度落墨,"山無陵"以下連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來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愛,深情奇想根本不可能發生。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愛情強調得無以復加。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點評:這是一首在東漢末年動蕩歲月中的相思亂離之歌。盡管在流傳過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讀之使人悲感無端,反復低徊,為女主人公真摯痛苦的愛情呼喚所感動。
詩中淳樸清新的民歌風格,內在節奏上重疊反復的形式,表現出東方女性熱戀相思的心理特點。 六,《鵲橋仙》 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點評:《鵲橋仙》原是為詠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創作的樂曲。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最后一句對牛郎織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這一驚世駭俗、震聾發聵之筆,使全詞升華到新的思想高度。
作者否定的是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的是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 七,《雁邱詞》 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點評:當年,元好問去并州赴試,途中遇到一個捕雁者。
這個捕雁者告訴元好問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設網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脫網而逃。豈料脫網之雁并不飛走,而是在他上空盤旋一陣,然后投地而死。
元好問看看捕雁者手中的兩只雁,一時心緒難平。便花錢買下這兩只雁,接著把它們葬在汾河岸邊,壘上石頭做為記號,叫作"雁邱",并寫下了這首《雁邱詞》。
遙想雙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歸,"幾回寒暑"中雙宿雙飛,相依為命,一往情深。既有歡樂的團聚,又有離別的辛酸,但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們分開。
而"網羅驚破雙棲夢"后,愛侶已逝,安能獨活!于是"脫網者"痛下決心追隨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古人認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