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燈籠”的詩句有哪些
關于“燈籠”的詩句:
1. 月色燈zd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唐·李商隱《觀燈樂行》
釋義:帝都,到處月光如水,花燈如山, 裝飾華麗的香艷的馬車堵塞了寬敞大道。
2.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唐·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釋義:家家戶戶把門打開,所有的燈籠都點了起來,在正月十五這一天驚動了皇帝的都城。
3.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唐·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釋義:燈光絢麗的色彩遠遠看來好像分開回了大地,繁多的燈火遠遠的點綴著天際。
4.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宋.歐陽修《生查子》
釋義:去年正月十五元宵節,花市燈光像白天一樣明亮。
5. 暫得金吾夜,通看火樹春。答——唐·王諲《十五夜觀燈》
釋義:時間急促僅僅有元宵夜這一天,一眼望去燈籠連在一起像火樹一樣。
2. 關于燈籠的好詞好詩
有關燈籠的詩詞,如下:
《臨江仙》(宋朝葛勝仲全集)
檻外奇葩江外種,嬌春未減酲紅……明朝來縱賞,應醉綺羅叢。
《鷓鴣天》(宋詞:宋代侯置全集)
萬點胭脂落日烘……朱唇翠袖休凝佇,幾許春情睡思中。
《應天長》(宋詞:宋代張矩作品)
翠迷倦舞,紅駐老妝,流鶯怕與春別……曉啼處,穩擊金狨,雙燈籠月。
《和友封題開善寺十韻》(唐朝元稹作品,選自全唐詩:卷408-11)
梁王開佛廟,云構歲時遙……便欲忘歸路,方知隱易招。
《送郤先輩歸覲華陰》(唐朝李洞作品,選自全唐詩:卷723-29)
桂枝博得鳳棲枝,歡覲家僮舞翠微……騷雅近來頹喪甚,送君傍覺有光輝。
《甘露寺》(唐代孫魴全集,選自全唐詩:卷743-1)
寒暄皆有景,孤絕畫難形……最愛僧房好,波光滿戶庭。
《夜過舒堯文戲作》(宋朝蘇東坡全集,選自蘇軾詩集 卷十)
先生堂前霜月苦,弟子讀書喧兩廡……明朝阮籍過阿戎,應作羲之羨懷祖。
《禪室》(南宋陸游作品,選自蘇軾詩集 卷十)
早夸劇飲無勍敵,晚覺安禪有宿因……勿為霜寒憶溫暖,少林立雪彼何人。
《初寒獨居戲作》(南宋陸游作品,選自蘇軾詩集 卷十)
開殼得紫栗,帶葉摘黃甘……一段無生話,燈籠可與談。
《燈籠》(南宋陸游作品,選自蘇軾詩集 卷十)
我年十六游名場,靈芝借榻棲僧廊……所嗟衰病終難勉,非復當年下五行。
《秋興夜飲》(南宋陸游作品,選自蘇軾詩集 卷十)
成都城中秋夜長,燈籠蠟紙明空堂……中年倍覺流光速,行矣西郊又見梅。
《贈拄杖》(南宋陸游全集,選自蘇軾詩集 卷十)
歷險橫空捷有神,得來元自剡溪濱……何妨更悟無生理,露柱燈籠一話新。
《答黃冕仲索煎雙井并簡揚休》(黃庭堅全集,選自蘇軾詩集 卷十)
江夏無雙乃吾宗,同舍頗似王安豐……惜無纖纖來捧椀,惟倚新詩可傳本。
《呈萬庵十章·參同》(宋詞:宋代白玉蟾作品,選自蘇軾詩集 卷十)
道人家在海之南,來訪廬山老萬庵……虀甕里魚淹未死,此香炷向活瞿曇。
《白日夢10》(北島全集,選自蘇軾詩集 卷十)
手在喘息,流蘇是呻吟,雕花的窗欞互相交錯,紙燈籠穿過游廊,在盡頭熄滅,一支箭敲響了大門……當年鎖住春光的庭院,只剩下一棵樹,他們在酒后失態,圍著樹跳舞,瘋狂是一種例外。
《答孔平仲惠蕉布二絕》(蘇轍作品,選自蘇軾詩集 卷十)
裘葛終年累已輕,薄蕉如霧氣尤清……更得雙蕉縫直掇,都人渾作道人看。
3. 描寫燈籠的詩詞
《正月十五聞京有燈恨不得觀》李商隱
月色燈光滿帝zhidao都,香車寶輦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同張將薊門觀燈》孟浩然
異俗非鄉俗,新年改故年。
薊門看火樹,疑是燭龍燃。
《十五夜觀燈》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褥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內
接漢疑名霎,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詠燈》李昪
一點分明值萬金,開時惟怕冷風侵。
主人若容也勤挑撥,敢向尊前不盡心。
《送綦毋三寺中賦得紗燈》李頎
禪室吐香燼,輕紗籠翠煙。長繩掛青竹,百尺垂紅蓮。
熠爚眾星下,玲瓏雙塔前。含光待明發,此別豈徒然。
4. 關于燈籠的詩句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 唐代:盧照鄰《十五夜觀燈》譯文:燈光絢麗的色彩遙遙看來好像分開了大地,繁多的燈火遠遠的點綴著天際。2.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
——宋代:蘇軾《沁園春·孤館燈青》譯文:孤零零旅舍燈光青冷,厭聽這荒野雞鳴,收拾起旅枕殘夢。3.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唐代:李商隱《觀燈樂行》譯文:帝王之都,到處月光如水,花燈如山, 裝飾華麗的香艷的馬車堵塞了寬敞大道。4.巷陌風光縱賞時。
籠紗未出馬先嘶。——宋代:姜夔《鷓鴣天·正月十一日觀燈》譯文:街道上的風光,在縱情賞燈的時候,豪貴家的紗燈籠還未出門,門外的馬兒已在嘶吼。
5.輦路重來,仿佛燈前事。——宋代:吳文英《點絳唇·試燈夜初晴》譯文:我如今重游京華舊地,當日賞燈的情事依稀在心。
5. 關于 燈籠的詩句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褥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名霎,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同張將薊門觀燈
【唐】孟浩然
異俗非鄉俗,新年改故年。
薊門看火樹,疑是燭龍燃。
十五夜觀燈
【唐】王諲
暫得金吾夜,通看火樹春。停車傍明月,走馬入紅塵。
妓雜歌偏勝,場移舞更新。應須盡記取,說向不來人。
上元日紫極宮門觀州民然燈張樂
【唐】羊士諤
山郭通衢隘,瑤壇紫府深。燈花助春意,舞綬織歡心。
閑似淮陽臥,恭聞樂職吟。唯將圣明化,聊以達飛沉。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上元夜建元寺觀燈呈智通上人
【唐】章碣
建元看別上元燈,處處回廊斗火層。
珠玉亂拋高殿佛,綺羅深拜遠山僧。
臨風走筆思呈惠,到曉行禪合伴能。
無限喧闐留不得,月華西下露華凝。
觀燈
【唐】張蕭遠
十萬人家火燭光,門門開處見紅妝。
歌鐘喧夜更漏暗,羅綺滿街塵土香。
星宿別從天畔出,蓮花不向水中芳。
寶釵驟馬多遺落,依舊明朝在路傍。
望采納
6. 關于燈籠的詩詞與來歷與歷史
1、詩詞《同張將薊門觀燈》孟浩然 異俗非鄉俗,新年改故年。
薊門看火樹,疑是燭龍燃。《十五夜觀燈》盧照鄰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褥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名霎,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詠燈》李昪一點分明值萬金,開時惟怕冷風侵。
主人若也勤挑撥,敢向尊前不盡心。2、來歷燈籠,乃是古時燈具的一種,早在西元八世紀的唐朝就有記載使用燈籠的起由。
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后的事,有紙燈籠又可能是在東漢紙發明之后。元宵觀燈的習俗起源于漢朝初年,但也有相傳唐明皇于元宵節在上陽宮大陳燈影,是為了慶祝國泰民安,才扎結花燈,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征著“彩龍兆祥,民富國強”,花燈的風氣至今仍還廣為流行。
3、歷史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后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征。
經過歷代燈彩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從種類上有:宮燈、紗燈、吊燈等等。
從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鳥、龍鳳、魚蟲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專供人們賞玩的走馬燈。
7. 關于紅燈籠的詩句有哪些
詩句>>>《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臨江仙--晏幾道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李煜) *明滅的橙光氤氳彌漫,夜風帶過,似乎可以易然扯破,身后的幽幽深院,不知又有幾處云里。
8. 關于燈籠的古詩詞
《和友封題開善寺十韻》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梁王開佛廟,云構歲時遙。
珠綴飛閑鴿,紅泥落碎椒。 燈籠青焰短,香印白灰銷。
古匣收遺施,行廊畫本朝。 藏經沾雨爛,魔女捧花嬌。
亞樹牽藤閣抄,橫查壓石橋。 竹荒新筍細,池淺小魚跳。
匠正琉璃瓦,僧鋤芍藥苗。 旋蒸茶嫩葉,偏把柳長條。
便欲忘歸路,方知隱易招。 《送郤先輩歸覲華陰》 年代: 唐 作者: 李洞 桂枝博得鳳棲枝,歡覲家僮舞翠微。
僧向瀑泉聲里賀,鳥穿仙掌指間飛。 休停硯筆吟荒廟,永別燈籠赴鎖闈。
騷雅近來頹喪甚,送君傍覺有光輝。 《甘露寺》 年代: 唐 作者: 孫魴 寒暄皆有景,孤絕畫難形。
地拱千尋嶮,天垂四面青。 晝燈籠雁塔,夜磬徹漁汀。
最愛僧房好,波光滿戶庭。 《苦學涪翁夜過其家戲作》 年代: 宋 作者: 舒煥 先生堂前雪月苦,弟子讀書喧兩廡。
撞門入室書縱橫,蠟紙燈籠似云母。 《百合》 年代: 宋 作者: 舒岳祥 收合千戲不上枝,綠莖丹萼稱施為。
zhidao 燈籠翠干從高揭,火繖流蘇直下垂。 文豹翻身騰彩仗,赤龍雷爪擺朱旗。
莫疑衰老多夸語,漬蜜蒸根潤上池。 。
9. 有關燈籠的古詩詞
有關燈籠的古詩詞《和友封題開善寺十韻》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梁王開佛廟,云構歲時遙。
珠綴飛閑鴿,紅泥落碎椒。 燈籠青焰短,香印白灰銷。
古匣收遺施,行廊畫本朝。 藏經沾雨爛,魔女捧花嬌。
亞樹牽藤閣,橫查壓石橋。 竹荒新筍細,池淺小魚跳。
匠正琉璃瓦,僧鋤芍藥苗。 旋蒸茶嫩葉,偏把柳長條。
便欲忘歸路,方知隱易招。 《送郤先輩歸覲華陰》 年代: 唐 作者: 李洞 桂枝博得鳳棲枝,歡覲家僮舞翠微。
僧向瀑泉聲里賀,鳥穿仙掌指間飛。 休停硯筆吟荒廟,永別燈籠赴鎖闈。
騷雅近來頹喪甚,送君傍覺有光輝。 《甘露寺》 年代: 唐 作者: 孫魴 寒暄皆有景,孤絕畫難形。
地拱千尋嶮,天垂四面青。 晝燈籠雁塔,夜磬徹漁汀。
最愛僧房好,波光滿戶庭。《苦學涪翁夜過其家戲作》 年代: 宋 作者: 舒煥 先生堂前雪月苦,弟子讀書喧兩廡。
撞門入室書縱橫,蠟紙燈籠似云母。 《百合》 年代: 宋 作者: 舒岳祥 收合千戲不上枝,綠莖丹萼稱施為。
燈籠翠干從高揭,火繖流蘇直下垂。 文豹翻身騰彩仗,赤龍雷爪擺朱旗。
莫疑衰老多夸語,漬蜜蒸根潤上池。 《夜過舒堯文戲作》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先生堂前霜月苦,弟子讀書喧兩廡。
推門入室書縱橫,蠟紙燈籠晃云母。 先生骨清少眠臥,長夜默坐數更鼓。
耐寒石硯欲生冰,得火銅瓶如過雨。 郎君欲出先自贊,坐客斂衽誰敢侮。
明朝阮籍過阿戎,應作羲之羨懷祖。 《禪室》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早夸劇飲無勍敵,晚覺安禪有宿因。
赫赫心光誰障礙,綿綿鼻息自輕勻。 蒲龕紙帳藏身穩,香碗燈籠作夢新。
勿為霜寒憶溫暖,少林立雪彼何人。 《初寒獨居戲作》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開殼得紫栗,帶葉摘黃甘。
獨臥維摩室,誰同彌勒龕? 宗文樹雞柵,靈照挈蔬籃。 一段無生話,燈籠可與談。
《燈籠》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我年十六游名場,靈芝借榻棲僧廊。 鐘聲才定履聲集,弟子堂上分兩廂。
燈籠一樣薄臘紙,瑩如云母含清光。 還家欲學竟未暇,歲月已似奔車忙。
書生白首故習在,顛倒簡牘紛朱黃。 短檠雖復作老伴,目力眩晃不可常。
平生所好忽入手,摩挲把挈喜欲狂。 蘭膏瀲灩支達旦,秋雨蕭瑟輸新涼。
討論廢忘正涂乙,遂欲盡發萬卷藏。 所嗟衰病終難勉,非復當年下五行。
《夜過舒堯文戲作》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先生堂上霜月苦,弟子讀書喧兩廡。 推門入室書縱橫,蠟紙燈籠晃云母。
先生骨清少眠臥,長夜默坐數更鼓。 耐寒石硯欲生冰,得火銅瓶如過雨。
郎君欲出先自贊,坐客斂衽誰敢侮。 明朝阮籍過阿戎,應作羲之羨懷祖。
《雜題上元竹枝詞三首》 年代: 明 作者: 王彥泓 繡佛前頭結好因,上元香火肅凌晨。 懸幡一色燈籠錦,名氏較書善女人。
《琉璃炮燈》 年代: 宋 作者: 葉茵 體制先天太極圖,燈籠真是水晶無。 遠看玉免光中魄,近得驪龍頷下珠。
一焰空明疑火燧,寸波靜定即冰壺。 游魚且作沈潛計,鱗甲成時入五湖 。
《過鶯斗湖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楊萬里 忽聞江上四驩呼,知近吳江鶯斗湖。 火炬燈籠不須辨,使家行住按程涂。
《化無盡歷》 年代: 宋 作者: 釋印肅 化城立有誰知意,普雨調和潤萬機。 大根枝節全體露,何殊彌勒降生時。
石兒拍掌連云指,木女含笙和水吹。 試問燈籠誰解舞,知無我者快拈錘。
《與符侍者》 年代: 宋 作者: 釋慧空 秀峰三圣堂中,符也曾職其事。 節制火箸香匙,使得燈籠露柱。
圣僧頸上下來,天臺山中入去。 通玄不是人間,忽雨忽晴忽霧。
出門且莫匆匆,道取末后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