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為什么被除名?
冥王星穿過了海王星的軌道,附近也有著和它大小相近的其他天體。根據行星的最新定義,行星必須清除軌道附近區域,公轉軌道范圍內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體。因而,冥王星從九大行星中除名,并被降為矮行星。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冥王星,冥王星由于距離太遙遠,在發現初期,所以人們對它幾乎是一無所知。即使是在最大型的天文望遠鏡中,它也僅僅是一個光點。人們只知道它大約250年繞太陽一周,具估計其大小比地球略小一點。當時錯估了冥王星的質量,以為冥王星比地球還大,所以命名為大行星。
然而,經過近30年的進一步觀測,發現它的直徑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還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確認,“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寫入教科書,以后也就將錯就錯了。冥王星是目前太陽系中最遠的行星,其軌道最扁,以致最近20年間冥王星離太陽比海王星還近。從發現它到現在,人們只看到它在軌道上走了不到四分之一圈,因此過去對其知之甚少。
而且冥王星的質量遠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衛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冥王星的表面溫度很低,因而它上面絕大多數物質只能是固態或液態,即其冰幔特別厚,只有氫、氦、氖可能保持氣態,如果上面有大氣的話也只能由這三種元素組成。
1978年,美國天文學家發現的冥王星有衛星。這一發現使得科學家有理由相信,冥王星的實際大小比原來估計的要小的多,它甚至比月球還要小。由于它的質量過小,所以冥王星沒有吸引它的衛星圍繞著冥王星本身在運轉,而是冥王星和它的衛星在圍繞著兩者中間的一個公共點在運轉。
在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立下了行星的新定義:一顆行星首先要是一個天體,它滿足(a)圍繞太陽運轉,(b)有足夠大的質量來克服固體應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近于圓球)形狀,同時(c)清空了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根據新的行星的定義,冥王星不符合定義二,即它的質量不是足夠大;而且它也不符合定義三,因為冥王星軌道與海王星的軌道交叉,如果把冥王星當成行星的話,那么海王星就不能是行星了。
所以國際天文聯合會決定,將冥王星和歸納為矮行星!從大行星中降級!這樣,太陽系只有八顆行星,而不是原來的九顆。
冥王星為什么被開除出九大行星了?
行星”指的是圍繞太陽運轉、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剛體力而使天體呈圓球狀、并且能夠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這些天體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們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發現的。而同樣具有足夠質量、呈圓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稱為“矮行星”,冥王星是一顆“矮行星”所以被開除
為什么冥王星被開除了??
最近,科學家一直在研究冥王星,發現冥王星的體積甚小,是月球的三分之二大,而且冥王星附近也有行星,還有就是它的軌道偏差,沒有引力,所以經過科學研究大會決定,將冥王星開除太陽系,將他命為"矮行星"類的代表星球.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冥王星為什么被除名?科學家給出了原因,冥王星為什么被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