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傳統節日是什么?
苗族民間的傳統節日較多,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于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后舉行。節日早晨,人們將做好的美味佳肴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對其辛苦勞作一年的酬謝。盛裝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老撾、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苗族民間的傳統節日較多,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于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后舉行。節日早晨,人們將做好的美味佳肴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對其辛苦勞作一年的酬謝。盛裝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除了歷史性的節日外,絕大多數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之前的農閑季節舉行。但由于自然因素、社會和宗族差異的影響,苗族傳統節日具有明顯的地域性,表現出不同的特性。
四月八: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是貴州省的貴陽、黃平、松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傳統節日。該節是由紀念苗族英雄亞宜發展而來的。每逢節期,苗族同胞要蒸制花糍米飯,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對唱情歌。在北京的苗族也過四月八節。
龍船節是苗族的一種水面劃船比賽的傳統節日,流行于貴州的臺江、施秉兩縣交界處的清水江兩岸,和注入這段河的臺江巴拉河兩岸,黔東苗語稱為“哈仰勇”(qab niangx vongx)。在這里的平寨、廖洞等六七十個苗族村寨,每家都有一至兩條劃船比賽用的龍船。每年的農歷五月五日,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這五天,居住在河兩岸的苗族群眾輪流舉行盛大而隆重的龍舟競賽。在湖南湘西的鳳凰、瀘溪、吉首、保靖、花垣等地,也流行劃龍船,而且分男隊、女隊、男女混合隊比賽,場面非常熱鬧。苗族的龍船節,雖是以賽龍船為主要內容的節日,但同時也是民族文化娛樂和青年男女進行社交活動,中老年人探親訪友、交談年景和生產經驗的節日。
吃新節主要流行于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廣西融水苗自治縣地區。每年農歷六七月間,當田里稻谷抽穗的時候,苗族村寨家家戶戶在卯日(有的在午日或辰日)歡度“吃新節”。到時,每家都煮好糯米飯、一碗魚,一碗肉等,都擺在地上(也有的擺在桌上),并在自己的稻田里采摘7—9根稻苞來放在糯米飯碗邊上,然后燒香、紙,由長者掐一丁點魚肉和糯米飯拋在地上,并滴幾滴酒,以表示敬祭和祈禱豐收,然后把摘來的稻苞撕開,掛兩根在神龕上,其余給小孩撕開來吃,全家人就高高興興地共進美餐。第二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幼者紛紛穿著新衣來觀看蘆笙會,參加跳蘆笙會,參加跳蘆笙舞;有的拉馬來跑馬場賽馬,有的牽水牯牛來斗牛場斗牛,節期一般2天。
趕秋節流行于湖南湘西和貴州松桃一帶的苗族地區,每年的立秋之日舉行,為期一天。開始為每年農歷“立秋”,青年男女聚集村寨、山場,唱歌跳舞,尋求伴侶。首先,由穿著古老民族服裝的一男一女扮成“秋公秋婆”,在人們的歡呼聲中,分別擎著一個飽滿的玉米棒和一把金黃的稻穗,來到秋千架下,向人們報告一年的收成,祝賀莊稼獲得豐收。接著,青年人爭先恐后地涌上秋千。秋千架有10多米高,呈紡車形狀,有相互錯開的八架車輻,每架可坐一人。送秋人用力推動,秋千旋轉起來,越轉越快,人們發出陣陣歡呼。突然,送秋人用力頂住秋千橫木,秋千戛然而止,上面的人紛紛往下跳。按習慣,最后被停在秋千上的人要高聲唱歌。有的青年人有意停在上面,趁機用歌聲向戀人吐露心曲。
苗族有什么傳統節日?
苗家人能歌善舞,苗家的歌或高亢激昂,或清越婉轉,人不見面歌見面,人人會歌,以歌問候,用歌敘事,憑歌寄情。歌,是苗族人寸步不離的影子,還是青年男女傳情達意、互通心聲的大媒人。婚禮時,更離不了歌,主人要對客人唱謝客歌,對媒人唱謝媒歌,大家要對新婚夫婦唱祝福歌,親朋好友要相互賽歌、對歌、盤歌,連唱三天三夜。
“趕秋”是苗族人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立秋這天,山寨的苗家人,換上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涌向秋場,場上鑼鼓喧天、歌聲縈繞,打秋千、上刀梯、舞獅子、玩龍燈、跳猴兒鼓舞、歌臺賽歌,熱鬧異常。青年男女利用“趕秋”物色情侶,歌郎歌娘大展歌喉。
此外,苗族的節日,還有“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七”、“過苗節”和“羊馬節”等
該答案來自南北游旅行網官方網站
苗族的民風民俗有哪些呢???????????????
文化藝術
苗族的種類很多,主要有三種:一是衣服、胸圍鑲邊用的錦邊,苗語稱為“耕”。二
是錦帶,寬2至3厘米,用作褲帶、袋帶、背帶等,青年男女戀愛時,姑娘多以自己精心
織的錦帶贈送給情哥。三是錦幅,苗語稱為“倫”。錦幅多用作背面、背帶兜等。
蠟染,也是苗族著名的傳統工藝。苗族染的圖案是苗族婦女的天才創作,是她們現
實生活的反映,代表著她們的美好心愿和對生活的追求。在苗家看來,蠟染藝術是美的
象征,也是愛的表示,不僅自己要發揚,而且樂意傳授給別人。蠟染藝術漂洋過海,傳
到國外,或許就是這個原因。
蘆笙,是苗、瑤、侗民族最主要的傳統樂器,其中以苗族使用最多。苗族在重要的
傳統節日都要吹蘆笙,伴以舞蹈,規模龐大,氣勢磅礴,并因此而聞名于各民族。
民風民俗
苗族有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如苗年、拉鼓節、蘆笙節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內容最
豐富的就是苗年。
過苗年的時間,各地并不相同。融水、三江、龍勝一帶的苗年一般在農歷十一月的
亥日。苗年隆重熱烈,除祭祖、飲宴之外,還舉行各種活動。新年來臨,全家守歲。吃
了“過地餐”(這是苗家人與在陰間的祖先共進的團圓餐),拜過年,人們就開展各種
活動。祭龍潭、祭田神、吹笙伴舞,熱鬧非凡,是苗年最隆重的場面。祈神求豐收,是
苗年活動的一個大主題。
苗族過年,食品也多種多樣,有米飯、糯米粑、肉(酸肉)、魚(酸魚)等,還有
一種特殊的食品叫“辣椒骨”,它味香而辣,可增進食欲,驅風御寒,防治感冒,是苗
家常備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佳品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苗族有什么風俗節日,苗族的傳統節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