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 勵志的演講稿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勵志》.
成功學的創始人拿破侖·希爾說:“自信,是人類運用和駕馭宇宙無窮大智的唯一管道,是所有‘奇跡’的根基,是所有科學法則無法分析的玄妙神跡的發源地。”奧里森·馬登也說過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話:“如果我們分析一下那些卓越人物的人格物質,就會看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在開始做事前,總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排除一切艱難險阻,直到勝利!”
自信的確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一個人的成功,從不少人的創業史上我們都可見一斑。自信可以從困境中把人解救出來,可以使人在黑暗中看到成功的光芒,可以賦予人奮斗的動力。或許可以這么說:“擁有自信,就擁有了成功的一半。”
同樣兩個努力工作的人,自信的人在工作時總會以一種更輕松的方式度過:當很好地完成了任務時,會認為這是因為自己有實力,當遇到實在無法完成的任務時,則認為也許任務本身實在太難。而缺少自信的人則會把成功歸功于好的運氣,把失敗看成是自己本領不到家。只是由于這小小的心理差異,雖然二人花的時間,精力都差不多,但往往較為自信的那一方的收獲要大得多。
國內外多少科學家,尤其是發明家,哪一位不是對自己所攻克的項目充滿信心呢?一次又一次地失敗只會一次又一次地激發起他們的斗志——他們認為:失敗越多,距離成功也就越近了。但自信不是平白無故地就會附著在人身上的,首先人要有真才實學,接著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自信,并把它作為一種極其有用的動力。空有滿腹自信,那只說得上是自以為是罷了。這種所謂的“自信”,不但不能推動人前進,反而害人不淺網絡評論人王小山說過:“沒有真東西,只有信心的話,前途只有一條——死,而且死得很難看。”這句話聽起來有些過火,但事實上如果僅有自信的話確實是十分危險的。
同樣,在我們的學習中,僅有自信也是不夠的,自信應該與努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時常見到有部分同學在考試之際,沒有一絲緊張,滿懷自信地步入考場。但考試過后,這部分同學中有的分數挺高,有的分數卻是羞于見人的。這看似不可理喻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這部分同學中一種是既自信,又刻苦認真學習的;一種是單有自信,卻未付出努力的。這兩類同學看上去都是充滿著信心去應試,但由于平時知識的積累不一樣,后果就截然不同。
所以說,我們做人,就應當先做一個滿腹經書,然后才充滿自信的人。因為自信只是一種虛無的力量,想要成功,就得讓自信附著于“實干”這一燃燒自信的機械上,以使自信發揮出它應有的力量。
適合初中生的演講稿,不要太大眾化,有內容更好,篇幅短些。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老師的寬容
秋葉流金,夕陽正好。
十幾年了,這里依然如故。一位青年站在高處的山路上,俯視著腳下的那一片田野村莊。
到了,就是這里了。他站住,想起了老師的那句話:“孩子,不用敲門核告,我的門永遠在為你敞開。”
“老師,您還記得我嗎 ?”青年一邊說,一邊從衣兜里摸出個 精美的盒子。他輕輕地打開盒蓋,里面躺著一支破舊老式的鋼筆。
“老師,還記得十多年前您被偷走的那支鋼筆嗎?我必須向您承認,當年那個小偷就是我。總之,當年,我乘著課間休息,從您的桌子上偷走了它。結果一上課,您就發現它的不翼而飛。另一位老師非常氣憤,因為那支鋼筆是您已故愛人留下的唯一紀念,并提出搜查全班同學。同學們都義憤填膺,紛紛舉手表示贊同。當時,恐懼已活埋了我......”青年自言自語道。
也許老師記不清下面的情景了,可對于青年,它終生難忘:
老師當時擺了擺手,說不想用這種方式得到答案,只希望那個偷走鋼筆的孩子能夠好好愛護它。并且終有一天會承認自己的錯誤。老師還說,孩子,不用敲門,我的門永遠都在為你敞開。
輕輕的一個擺手,拯救了一位學生,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文章中老師寬容、無私的品質,正是對“老師”二字含義最為深刻的詮釋。老師的寬容,帶給了學生新的希望。寬容是一種愛,一種溫畢氏念暖,寬容是對心靈的幫助。老師,就像一支粉筆,在黑板上寫下知識、道理的同時,也一手困點一滴失去自己的青春;老師就像一盞明燈,那熬了自己的生命,也更給人以啟迪,給人以振奮,給人以光明和希望的,永不會在我們心頭熄滅的燈。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時,許多老師用自己的血肉身軀,保護了一個個朝氣蓬勃的學生,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大概三分鐘,你演講時可以稍微慢一些。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中學生勵志演講稿范文,關于 勵志的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