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醫學創新的有點作文
《醫學思維與創新》
醫學是一門綜合的學科,從醫學診斷到治療,無不包含著醫學與眾多學科的緊密聯系。作為一個剛剛踏入大學校門的新生,我也已經切身感受到這點。比如物理上的氣體栓塞和我們醫學上血栓,再比如化學中的銀鏡反應就是我們檢測糖尿病的基礎··種種例子數不勝數。伴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學科進步迅猛,而醫學的發展之快也是令人驚嘆不已的。在《時代》評出的2009年度“十大醫學突破”中,在美國掀起軒然大波的“**X光造影檢查新規定”居首,中國科學家利用成年老鼠的皮膚組織成功克隆出小老鼠也榜上有名。
一個學科的發展,不僅局限在有賴于對已有知識的學習,更是深深根植于創新之中。在這次的選修課中,我們學習了關于醫學思維創新的理論知識,各位老師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向我們闡述了什么是醫學思維,如何去創新,為什么要創新等等問題。
醫學的思維是嚴謹的,是盡可能的做到面面俱到。病的癥狀相似,但是病因卻因人而異。作為醫生,需要對每一個小細節有敏銳的洞察力,快速的確定幾種可能的原因以及快速確定病因,提出最有效最經濟的治療方案,盡快幫助病人脫離病痛之苦。診斷是看病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診斷的學問不只是一套已成的流程,而是綜合經驗,考驗分析思變的能力。在診斷中,也時常會有創新的表現蘊含其中。老師總結了自己在診斷方面的心得,我認為就很好的體現了創新的精神。并不是說他們的方法有多么與眾不同,而是體現在診斷時的小細節中。例如,他們在多年的經驗中逐步摸索出如何藝術性的詢問病史的一種方法,既能夠簡潔明了的表達意思,也能夠在醫生與患者之間產生良好的契合,防止醫患關系惡化,使患者更加的配合,達到雙贏的效果。這種藝術性的問難道不是一種創新么?
對于急于想要培養醫學思維的我們,老師給我們介紹了他自己的方法。這些都是他多年行醫所總結的精華,讓我明白了這不是一個急于求成就可以養成的,而是需要年齡經驗的積累。首先,臨床的基本知識要扎實,同時對于與醫學有關系的學科也要有一定的掌握。然后要吸取學習中遇到的正反方面的經驗教訓。一個醫生要從總結各種錯誤和失敗教訓中成長。學習期間,咬住總教訓,對病人身上潛伏著的問題要重視觀察,緊追不放。而且要定期巡訪,參與與病人診斷有關的一切工作。老師說,我們現在就可以收集藥物說明書,我想也是想讓我們對藥物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將來做鋪墊。我們要多從病人身上學習,因為能夠留下最深印象的往往是病人和病例,而不是某本教科書。要學會歸納總結,學會借鑒別人的經驗,翻閱一些病例,帶著病人的問題有目的的學習,才會是自身的技術有立竿見影的提高。而且醫生不能太依賴于高科技,要學會合理的使用,最好是能夠憑借醫生自身來診斷,人總是比機器更加有診斷能力,高科技只是輔助手段,而且增加病人的經濟負擔,要能夠去偽存真,高科技產品也常常會出錯,醫生應該親自檢查與病人的身體情況是否相符。剛開始提到了“藝術性的問”,臨床醫生的表達能力的確是相當的重要。小小的新華字典和英漢小詞典竟然陪伴了著名的張孝騫教授一生。我們更要重視起語言表達能力,語文和書法水平也要提高,不能忽略的是外語能力,有相當多的權威醫學書籍都是以英文撰寫的。老師還建議我們廣泛的閱讀攻讀集中權威書籍雜志,掌握醫學界的最新動態。而且還要養成醫海拾零的好習慣。另外,研究性學習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部分,而且成為越來越重要的部分了,它可以培養我們的探索能力,挖掘我們的興趣,而且很可能小小研究會成為醫學進步的踏腳石。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醫療發展典型案例范文,有關醫學創新的有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