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打燈籠歇后語的下一句有哪些?
照(舅)舊
外甥打燈籠的下一句歇后語是照(舅)舊。這個歇后語的出處,跟一個歷史上著名皇帝的一段趣事相關。這個皇帝就是明朝的開國帝王、明太祖朱元璋。
外甥打燈籠的下一句歇后語是照(舅)舊。朱元璋跟姐夫比武時,不小心重傷了姐夫。姐夫因為會看相,在生命垂危之際,就讓兒子李文忠挑起燈籠照著朱元璋,要在臨死前給朱元璋相相面,一看之下,認定朱元璋是帝王之相,就請求朱元璋將來登基當了皇帝之后,要給外甥封個官。
等到后來朱元璋真的當上了皇帝,果然兌現了當初的承諾,他仍然讓外甥李文忠挑起燈籠,然后鄭重宣布:封李文忠為十王千歲。這件事很快就傳遍開來,于是就有了后來的這句歇后語:外甥打燈籠——照(舅)舊。
古代人不分家,舅舅和外公外婆是一家的,外公外婆年老,走路不便,便由舅舅提著燈籠送到外甥家。而“照舊(舅)”的歇后語就是后人為了表達“按照以前的辦法”,取“舅”的諧音創造的。
外甥打燈籠的歇后語是什么?
外甥打燈籠的下一句歇后語是照(舅)舊。取自諧音。舅”和“舊”同音,“舊”是它的要表達意思,說明事情還和原來一樣,沒有變化。這是一句民間的歇后語,說的就是一切按照原來的樣子進行。
外甥打燈籠的下一句歇后語是照(舅)舊。取自諧音。舅”和“舊”同音,“舊”是它的要表達意思,說明事情還和原來一樣,沒有變化。歇后語是漢語語匯里為群眾在生活實踐中所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
歇后語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后語。
漢文明源遠流長。歷史滄桑的沉淀、淬煉、凝聚成絕妙的漢語言藝術。其中歇后語以其獨特的表現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語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外甥打籠的歇后語,外甥打燈籠歇后語的下一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