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樂府詩主要存在于樂府詩集的什么
《樂府詩集》中保存兩漢樂府民歌最多的是相和歌辭。
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 ,把漢至唐的樂府詩搜集在一起,共分為12類: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 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 辭、雜歌謠辭、新樂府辭。兩漢樂府詩主要保存在郊廟歌辭、鼓吹曲辭、相和歌 辭和雜歌謠辭中,而以相和歌辭數量最多。
“樂府詩”的名稱是怎樣來的?簡述漢樂府的成立及其采集民歌的情況
兩漢樂府詩是指由朝廷樂府系統或相當于樂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關搜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
樂府在西漢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設的音樂管理部門,行政長官是樂府令,隸屬于少府,是少府所管轄的十六令丞之一。樂府執掌天子及朝廷平時所用的樂章,他不是傳統古樂,而是以楚聲為主的流行曲調。樂府的職能在武帝時進一步強化,他除了組織文人創作朝廷所用的詩歌外,還廣泛搜集各地民謠。許多民間歌謠在樂府演唱,得以流傳下來。
至東漢,由承華令掌管的黃門鼓吹署為天子饗宴群臣提供詩歌,實際上發揮著西漢樂府的作用,東漢的樂府詩歌主要是由黃門鼓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
魏晉時期,舊的樂府歌辭有的還在繼續沿用,有相當數量的兩漢樂府詩流傳于朝廷內外。六朝有些總集專門收錄樂府古辭,其中主要是兩漢樂府詩。
賦、樂府詩.是什么?
賦,是由楚辭衍化出來的,也繼承了《詩經》諷刺的傳統。關于詩和賦的區別,晉代文學家陸機在《文賦》里曾說: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也就是說,詩是用來抒發主觀感情的,要寫得華麗而細膩;賦是用來描繪客觀事物的,要寫得爽朗而通暢。陸機是晉代人,他的話說出了晉代以前的詩和賦的主要特點,但不能作機械的理解,詩也要描寫事物,賦也有抒發感情的成分,特別是到南北朝時代抒情小賦發達起來,賦從內容到形式都起了變化。
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配置樂曲、訓練樂工和采集民歌的專門官署,漢樂府指由漢時樂府機關所采制的詩歌。這些詩,原本在民間流傳,經由樂府保存下來,漢人叫做“歌詩”,魏晉時始稱“樂府”或“漢樂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亦稱“樂府詩”。
兩漢樂府詩主要存在于樂府詩集的什么
《樂府詩集》中保存兩漢樂府民歌最多的是相和歌辭。
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 ,把漢至唐的樂府詩搜鬧搭集在一起,共分為12類: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 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坦塵代曲 辭、雜歌謠辭、新樂府辭。兩漢樂府詩主要保存在郊廟歌辭、鼓吹曲辭、相和歌 辭和雜讓彎禪歌謠辭中,而以相和歌辭數量最多。
兩漢樂府詩藝術特色
兩漢樂府詩是指由朝廷樂府系統或相當于樂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關搜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它是繼《詩經》、《楚辭》之后的中國古代詩歌史上又一壯麗的景觀,是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匯集。它開創了詩歌現實主義新風,貼近生活,語言通俗,由雜言漸趨向五言,多采用敘事手法,刻畫人物細致,個性鮮明,故事情節較為完整,獨具特色。
而漢樂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藝術特色猜嫌是它的敘事性。這一特色是由它的“緣事而發”的內容所決定的。
漢樂府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來表現人物性格。有的采用對話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羅敷和使君的對話,《東門行》中那個妻子和丈夫的對話,都能表現出人物機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除對話外,也有采用獨白的,往往用第一人稱讓人物直接說話,如《孤兒行》、《白頭吟》、《上邪》等。漢樂府注重人物行動和細節的刻劃。如《艷歌行》“斜柯西北眄”寫那個“夫婿”的猜疑;《婦病行》用“不知淚下一何翩翩”寫那個將死的病婦的母愛,寫的有聲有色,人物形象生動。
漢樂府民歌的語言一般都是口語化的,語言的樸素自然而帶感情。同時還飽含著感情,飽含著人民的愛憎,即使是敘事詩,也是敘事與抒情相結合,因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漢樂府民歌一方面由于所敘之事大都是人民自己之事,詩的作者往往就是詩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和他所描寫的人物有著共同的命運、共同的生活體驗,所以敘事和抒情便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淺而能深”。如《孤兒行》對孤兒的痛苦沒有作空洞的叫喊,而著重于具體描繪,用白描手法寫出了孤兒的身心疾苦,甚至是生不如死,其中滋味自然意會得來。同時也反映出了作者對人民生活疾苦的同情。
漢樂府詩的篇幅有長有短,最長的達三百五十多句, 短的則數句。如最長的《孔雀東南飛》,有三百五十多句,短的《雜曲 枯魚過河泣》只四句,而《江南可采蓮》只有七句。 漢樂府詩押韻靈活 。民歌押韻自由, 靈活多變,有句句押韻的,如《平陵東》“平陵東,松柏桐,不知何人劫義公”(ong),“ 心中惻, 血出漉, 歸告我家賣黃犢”(u),也有有隔句押韻的, 如《東門行》、《燕歌行》等; 還有隔兩句和三句押韻的, 如《陌上桑》的“日出東南隅”和“自名為羅敷”相隔兩句押韻, 又“照我秦氏樓」”和“桂枝為籠鉤”更隔五句押韻。這都顯出押韻的變化多端,增加了詩的生動性,讀起來朗朗上口。 漢樂府詩還善于運用比興、擬人、夸張、鋪陳和烘托手法。如《白頭吟》以“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比喻女子的愛情純潔;《陌上桑》以鋪陳手法表現羅敷的美麗等。漢樂府詩多用對話或獨白敘事。詩歌巧妙用對話刻劃人物,有生有情, 讓人游兆培聞其聲如見其人。如《上山采蘼蕪》幾乎全是棄婦同故夫的問答, 表現出妻子的善良性格;也有全篇采用獨白的, 如《孤兒行》中用獨白寫出孤兒所受的痛苦。 雖然漢樂府是以現實主義為主導的,但也不缺乏浪漫主義的色彩。如《上邪》的那如山洪爆發似的激情和極度的夸張,寫出了女子對戀人愛得真摯熱烈,對愛情毫不掩飾;《烏生》中烏鴉的魂魄向人們申訴;《枯魚過河泣》中腐臭了的魚會哭泣、會寫信等。還有寫神靈的,像《練時日》寫靈之游、靈安留等漸漸向自己靠近及與神交接的歡喜,想象著自己能飛上天成仙。這些浪漫的想象,這些豐富奇特的幻想,都顯示了漢樂府詩的浪漫主義的特色。漢樂府詩的排偶句較多 ,如《陌上桑》中“頭上倭角髻神唯, 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 紫羅為上襦”。 回環往復,音韻和諧也可以是漢樂府詩歌的一個特色。如《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寫魚在荷葉下面來回的游嬉,暗寫采蓮人們的歡樂。此詩回環往復,形象鮮明,音韻和諧,文字活潑,語言自然流暢,意境含蓄。.
因為漢樂府詩是“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所以在敘事上,有敘事也有抒情。大體詳于敘事略于抒情,如《孔雀東南飛》除了末篇有些抒情外大都是敘事;鋪陳場面,詳寫中間過程而略寫首尾始末,如《孔雀東南飛》的開頭結尾就是略寫中間詳寫;詳寫服飾儀仗而略寫容貌形體,如《孔雀東南飛》對劉蘭芝的外貌描寫,《孤兒行》的襤褸衣衫。
另外,漢樂府還有寓言詩。寓言詩也是漢樂府敘事詩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寓言的形式敘事,成為兩漢樂府詩的一個特點。兩漢樂府寓言詩可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假托動物之口進行自述,鼓吹曲辭《雉子班》,相和歌辭《烏生》、《豫章行》,都是屬于這種類型。另一類寓言則是植物和人的對話,詩中出現兩個角色。宋子侯的《董妖嬈》虛擬桃李樹和洛陽女子的對話,訴說折枝花落的不平,責備人為力量使青春早夭。這些寓言詩多有奇特的想象,魚鳥花木也會作人言,而且出人意表。
漢樂府詩歌,在我國詩歌史上,是繼《詩經》、《楚辭》之后出現的第三個重要發展階段。以其匠心獨運的立題命意,高超熟練的敘事技巧,靈活多樣的體制,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真實地反映了漢代廣闊的社會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漢樂府的現實主義的優秀傳統對后世的許多詩人起過示范性的作用,它的以五言和雜言為主的形式,推動了詩體的發展。時至今日,依舊有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為人們所熟知傳唱,漢樂府的藝術魅力也將隨歲月流逝而日漸濃郁。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兩漢樂府詩的流傳及保存,兩漢樂府詩主要存在于樂府詩集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