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group id="r9hwm"></optgroup><nav id="r9hwm"><label id="r9hwm"></label></nav>

    <tt id="r9hwm"><tr id="r9hwm"></tr></tt>
  1. 
    
  2.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dl id="r9hwm"></dl></samp></optgroup>

  3.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dl id="r9hwm"></dl></samp></optgroup>

        1. <listing id="r9hwm"></listing>
          <delect id="r9hwm"></delect>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ol id="r9hwm"></ol></samp></optgroup>

          忽必烈廣東歇后語,初一下學期歷史知識點

          初一下學期歷史知識點

          第1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
          一、隋朝的統一
          1、隋朝建立: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隋朝統一南北:589年,隋朝滅陳,統一南北。
          3、隋朝經濟的繁榮:
          (1)原因:隋文帝在位時,改革制度,發展生產,注重吏治,國家出現統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負擔較輕,社會經濟繁榮。
          (2)表現:人口激增,糧倉豐實(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
          二、大運河的開通
          1、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2、時間、人物: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3、中心、起始點: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
          4、長度及地位: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四個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6、連接五條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7、開通的作用: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三、隋的滅亡: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殺,隋朝滅亡。
          第2課 “貞觀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李淵就是唐高祖。
          唐高祖傳位于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號“貞觀”。
          二、“貞觀之治”
          1、唐太宗從農民戰爭中認識到:
          隋亡的教訓,人民的偉大,不可過分壓榨農民;政府要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皇帝要勤于政事,善聽正確意見;大臣要廉潔奉公。這樣才能鞏固。
          2、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
          ① 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役。
          ② 崇尚節儉,節制享受欲望。
          ③ 合并州縣,整頓吏治,革除民少吏多弊政,減輕人民負擔。
          ④ 任用賢才、虛心納諫:“房(玄齡)謀杜(如晦)斷”;魏征是最著名的諫臣。
          3、效果:
          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三、女皇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1、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2、政績: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碧姿強。人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第3課 “開元盛世”
          一、“開元之治”
          唐玄宗即位以后:①任用賢才(姚崇);②重視地方吏治;③注意節儉。這些改革措施,使得開元年間的政局為之一新,史稱“開元之治”。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方面:
          ① 興修多處大型水利工程。
          ② 農耕技術提高:水稻廣泛采用育秧移植。江南地區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地。
          ③ 從西域傳鎮悔入蔬菜新品種
          ④ 茶葉生產的發展:茶葉生產在江南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飲茶之風盛興全國。
          ⑤ 生產工具的改進:曲轅犁;新灌溉工具──筒車。
          2、 手工業方面:
          ①絲織業:絲織技術高超。
          ②陶瓷業:越窯青瓷(“類玉”“類冰”)、
          邢窯白瓷(“類雪”“類銀”)
          唐三彩(陶器、世界工藝的珍品)。
          3、 商業繁榮:
          ①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
          ②長安城: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區,市為繁華的商業區。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分類
          盛世經濟的繁榮的表現
          農業
          水利
          共修建了四十多處大型水利工程。
          技術
          育秧移植栽培水稻
          新品種
          蔬菜有許多新品種,從西域傳入。
          作物種植
          江南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地;茶葉在江南農業中占重要地位。
          新工具
          曲轅犁、筒車。
          手工業
          絲織業
          花色品種多,絲織技術高。
          陶瓷業
          越窯──青瓷;邢窯──白瓷;
          唐三彩
          商業
          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成都。長安是國際性的大都市。
          4、“開元盛世”
          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第4課 科舉制度的創立
          一、科舉制的誕生
          1、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
          2、隋煬帝時,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二、科舉制的完善
          1、唐朝科舉制逐漸完善,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最重要。
          2、唐朝完善科舉制度的關鍵人物是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
          (1)唐太宗:
          重視人才的培御慧正養和選拔:進士科參考人數多;錄取極嚴,第一名稱狀元。
          (2)武則天:
          大力提倡科舉,親自出題面試,首創殿試和武舉。
          (3)唐玄宗:
          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曾八次面試科舉應試者。
          小結
          人物
          貢獻

          隋文帝
          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
          誕生階段
          (隋朝)
          隋煬帝
          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
          唐太宗
          擴充國學的規模
          完善階段
          (唐朝)
          武則天
          開創殿試、武舉
          唐玄宗
          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
          三、科舉制的影響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以憑才學做官;。
          2、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用功讀書風氣盛行;
          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有利于唐詩的繁榮。
          四、科舉制度在我國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廢除。
          第5課 “和同為一家”
          唐與吐蕃的交往
          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
          2、7世紀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3、 8世紀時,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贊普尺帶珠丹上書唐朝皇帝,稱唐蕃已 “和同為一家”,唐與吐蕃的關系日益密切。
          第6課 對外友好往來
          一、唐與日本的關系──遣唐使和鑒真東渡
          1、遣唐使
          (1)唐朝從貞觀年間開始,日本有很多遣唐使來唐朝學習文化,兩國進行貿易。
          (2)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①遣唐使以唐朝的制度為模式,進行政治改革,
          ②參照漢字創制了日本文字,
          ③社會生活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風尚。
          2、鑒真東渡日本
          (1)唐朝赴日本的使節和僧人中,最有影響的是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在日本傳播唐朝文化。
          (2)鑒真設計的唐招提寺,至今猶存,被日本視為藝術明珠。
          二、唐與天竺的關系──玄奘西游
          1、時間:唐太宗時期
          2、經過:
          貞觀初年,玄奘從長安出發,前往天竺游學,成為著名的佛學大師。在天竺講學時,受到尊敬。回國后,專心翻譯佛經,還寫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記》。
          3、影響:
          《大唐西域記》這部書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第7、8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
          一、科學技術
          1、建筑:
          隋朝李春設計并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七百多年后,歐洲人才建成類似的橋。
          2、印刷術:
          ①隋唐時期,我國人民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②唐朝印刷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二、文學:詩歌
          1、唐朝是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
          2、代表詩人:
          ①李白──“詩仙”(《早發白帝城》、《蜀道難》)
          ②杜甫──“詩圣”(“三吏”“三別”)
          ③白居易──《秦中吟》《新樂府》,同情人民,通俗易通,反映現實生活。
          三、書法:“顏筋柳骨”
          1、顏真卿:“顏體”,是繼王羲之之后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代表作為《顏氏家廟碑》
          2、柳公權: “柳體”,代表作為《玄秘塔碑》。
          四、繪畫
          1、(唐朝)閻立本:代表作為《步輦圖》。
          2、(唐朝)吳道子:“畫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圖》。
          五、雕塑
          甘肅敦煌莫高窟,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以上內容用表格可簡化歸納為:
          一、科技方面
          類別
          朝代
          設計者
          成就
          建筑
          隋朝
          李春
          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雕版印刷術
          唐朝

          《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二、文學方面(詩歌)
          代表人物
          生活時期
          代表著作
          人稱
          李白
          盛唐時期
          《早發白帝城》《蜀道難》
          “詩仙”
          杜甫
          由盛轉衰
          “三吏”、“三別”
          “詩圣”
          白居易
          唐朝中期
          《秦中吟》《新樂府》

          書法、繪畫和石窟藝術
          類別
          代表人物
          著作
          成就
          書法
          顏真卿
          《顏氏家廟碑》
          創立了新書體“顏體”,是繼王羲之后,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
          柳公權
          《玄秘塔碑》
          自成“柳體”
          繪畫
          閻立本
          《步輦圖》

          吳道子
          《送子天王圖》
          被稱為“畫圣”
          石窟藝術

          甘肅西部的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第9課 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
          一、契丹的興起和陳橋兵變
          1、遼的建立:10世紀初,契丹首領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史稱遼),占領了幽云十六州。
          2、北宋
          (1)陳橋兵變
          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史稱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2)北宋實現局部統一
          北宋建立后,結束了分裂局面,但與遼、西夏并立。
          1127年,北宋被金所滅。
          二、遼、宋、夏的和戰
          1、宋與遼──澶淵之盟
          (1)背景:北宋建立后,對遼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統治時,澶州之戰,寇準力主宋真宗親征,宋軍擊退遼軍。
          (2)內容:遼宋議和,遼朝退兵,宋給遼歲幣。
          (3)意義:遼宋之間保持了很長時間的和平局面。
          2、宋與夏和戰
          (1)11世紀前期,黨項族首領元昊建國,史稱西夏。
          (2)元昊稱帝后,連年與宋交戰,后來議和:宋給西夏歲幣。
          (3)此后宋夏貿易興旺。西夏設太學,積極吸取中原文化
          三、金和南宋的對峙
          1、金的建立
          (1)金的建立
          12世紀初期,女真杰出首領阿骨打建立金。
          (2)金滅遼,又于1127年滅北宋。
          2、南宋的建立
          1127年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
          3、金和南宋的對峙
          (1)抗金名將——岳飛
          南宋初年,金軍南下,抗金名將岳飛收復建康,后在郾城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
          宋高宗和秦檜害怕抗金力量壯大,威脅其統治,就令岳飛班師,解除兵權,并以“謀反”罪名殺害了岳飛。
          (2)宋金和議:
          宋金達成和議,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3)金遷都燕京,改名為中都(今北京)。
          政權
          建立民族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契丹(遼)
          契丹
          10世紀初
          阿保機

          宋(北宋)
          漢族
          960年
          宋太祖趙匡胤
          東京
          大夏(西夏)
          黨項
          11世紀前期
          元昊


          女真
          12世紀初期
          阿骨打
          后遷都到中都
          宋(南宋)
          漢族
          1127年
          宋高宗趙構
          臨安
          第10課 經濟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農業的發展
          1、原因:
          ①南方戰亂少,南遷的中原人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勞動力;
          ②自然條件的變化,江南地區的農業發展較快,逐漸超過北方。
          2、表現:①從越南引進占城稻在江南推廣。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的糧倉,民間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
          ②棉花的種植,由兩廣、福建擴展到長江流域。
          ③茶樹的栽培有很大發展,江南的丘陵地區新辟許多茶園。
          二、南方手工業的興旺
          1、紡織業和棉織業:
          北宋南方絲織業大發展,蜀地的絲織品“號為冠天下”。江浙絲綢產量高,朝廷用絲綢多來自江浙。
          從海南島興起的棉織業,南宋已發展到東南沿海地區。
          2、制瓷業:
          宋代是中國瓷器史上的輝煌時代。
          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
          浙江哥窯燒制的冰裂紋瓷器,給人別致美感。
          北宋興起的景德鎮,發展成瓷都。
          3、造船業: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廣州、泉州造船業發達。
          三、南方商業的繁榮
          1、商業都市:
          宋代商業繁榮超過前代,南方商業尤為發達。開封、杭州是最大的商業都市。
          南宋時最大的商業都市是臨安,其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①人口多達百萬;②出現早市、夜市;③小販貨郎走街串巷叫賣;④市場上商品琳瑯滿目,客商往來不絕。
          2.海外貿易:
          宋朝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
          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國商船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
          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3.最早的紙幣——交子
          (1)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2)南宋時,紙幣發展形成與銅錢并行的貨幣。
          類別
          發展成就
          農業的發展
          糧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進與推廣;蘇湖成為糧倉;水稻產量居糧食首位
          經濟作物
          棉花、茶樹的種植和栽培得到推廣
          手工業的發展
          紡織業
          南方絲織業勝過北方;棉織業發展到東南沿海地區
          制瓷業
          江南地區成為制瓷業重心;浙江哥窯燒制冰裂紋瓷;景德鎮成為瓷都
          造船業
          居世界首位,廣州、泉州造船業發達
          商業的繁榮
          商業都市
          杭州是南宋時最大的商業都市
          對外貿易
          在當時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廣州、泉州是大商港;對外貿易范圍擴大;外貿收入是朝廷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貨幣
          四川地區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
          一、蒙古的興起
          鐵木真統一蒙古,1206年尊稱為成吉思汗,蒙古國建立。
          二、元朝的建立
          1、元朝的建立和統一
          (1)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1276年元軍占領臨安,南宋滅亡。(“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文天祥。)后來統一全國。
          2、元世祖時期的經濟發展
          (1)重視發展農業,禁止圈占農田做牧場;治理黃河,推廣棉花種植;
          (2)為了便利南糧北運,開鑿兩段新運河,使糧船從杭州直通大都;還開辟規模空前的海運,糧食運輸逐步以海運為主。
          (3)商業繁榮——大都
          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
          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元世祖時來華,在《馬可·波羅行紀》中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三、行省制度
          1、目的: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
          2、內容: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元朝。
          3、加強對西藏的管轄:中央設宣政院,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
          4、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
          四、民族融合的發展表現
          (1)漢族人民開發邊疆;
          (2)邊疆各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等雜居相處;
          (3)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與漢族長期共同生活,已同漢族沒有什么差別。(4)回族(信奉伊斯蘭教)開始形成;
          (5)元朝境內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民族經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第13、14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
          一、科學技術的發明
          類別
          發明者
          朝代
          成就
          活字印刷術
          畢升
          北宋
          經濟、省時,大大促進文化傳播。比歐洲早約四百年。
          指南針
          戰國時期
          人們根據磁石指示南北特性,制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
          宋時期
          北宋時,制成了指南針,并開始用于航海事業;
          南宋時,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事業,還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火藥

          火藥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
          唐末
          火藥開始應用于軍事上
          宋元時期
          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
          13、14世紀
          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加上造紙術,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
          重要科技成就
          發明或改進過程
          意義或地位
          活字印刷
          北**民畢升發明,比歐洲早約400年
          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指南針
          戰國時制成司南,
          北宋制成指南針,開始運用于航海事業,南宋時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廣泛應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后來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
          火藥
          唐朝中期的書籍里有配方記載,唐朝末年開始應用于軍事,
          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
          13、14世紀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火藥和火器傳到歐洲,不僅使他們的作戰方法發生了變化,而且還對資產階級戰勝封建主起了一定作用。
          二、史學、文學和藝術方面
          史學上的“兩司馬”
          史學家
          年代
          著作
          體例
          敘事范圍
          司馬遷
          西漢
          《史記》
          紀傳體通史
          黃帝到漢武帝時期
          司馬光
          北宋
          《資治通鑒》
          編年體通史
          戰國到五代
          2、文學:
          類別
          朝代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特點(或內容)
          宋詞
          北宋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豪放派”
          兩宋之交
          李清照

          “婉約派”
          南宋
          辛棄疾

          豪放派
          3、繪畫:
          朝代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特點(或內容)
          宋朝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描繪北宋東京汴河沿岸風光和繁華景象
          元朝
          趙孟頫

          他的作品被稱為“神品”
          書法:
          階段
          姓名
          代表作
          備注
          東漢末年: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

          東晉
          王羲之
          《蘭亭序》
          “天下第一行書”;“書圣”。
          隋唐時期
          顏真卿、
          柳公權
          《顏氏家廟碑》
          《玄秘塔碑》
          “顏勁柳骨”
          宋元時期
          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宋四家”
          第15課 明朝君權的加強
          一、明朝建立
          1368年初,朱元璋以應天為都城,改稱南京,稱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同年秋天,明軍攻占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
          二、明朝加強君權的措施
          1、明太祖朱元璋
          ① 在中央,廢除丞相,由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
          在地方,廢除行省,設直屬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獄和軍政;
          ② 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兼管對臣民的監視、偵查。錦衣衛由皇帝直接指揮。
          ③ 在思想文化上,實行“八股取士”
          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考生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答卷的文體必須是 “八股文”。
          許多讀書人為了中試,只顧埋頭攻讀經書,不講究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后,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
          2、建文帝
          看到藩王勢力日益膨脹嚴重威脅自己的統治,建文帝下令削藩。
          3、明成祖朱棣
          ① 進一步強化君權,繼續執行削藩政策;
          ② 增設特務機構東廠,由宦官統領,加強對臣民的監視和偵查。
          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置,是明朝君主專制高度強化的一種表現。
          第16課 中外交往與沖突
          一、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的條件有哪些?答:①明初國力強盛,社會安定。②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只和航海技術,③船上有航海圖和羅盤針
          1、目的:為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派遣鄭和下西洋。
          2、時間:1405──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
          3、到達地區: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4、意義:
          (1)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2)鄭和下西洋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了半個多世紀,他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的偉大航海家。
          二、戚繼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
          2、背景:明朝中期,倭寇入侵中國東南沿海,燒殺搶掠,明政府派遣戚繼光等抗倭。
          3、過程
          戚繼光組建“戚家軍”,在臺州九戰九捷,蕩平浙江倭寇;后又率部剿滅了福建、廣東的倭寇;東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了。
          4、戚繼光是我國的民族英雄。
          第17課 君主集權的強化
          一、滿洲的興起和清朝的建立
          時間
          族名
          政權
          建立者
          1616年
          女真
          后金
          努爾哈赤
          1636年
          滿洲

          皇太極
          2、1644,清軍入關,遷都北京,清朝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二、君主集權的強化
          1、背景:
          清初,一切軍國大事都要經過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一經決定,連皇帝也不能更改。。
          2、清朝前期君主集權的強化
          (1)設立軍機處——雍正時期
          為了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軍國大事完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能跪記,然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執行。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到乾隆帝時撤銷。
          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
          2、大興“文字獄”——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
          (1)目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
          (2)時期: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最盛
          (3)危害
          清朝的文字獄,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中央集權作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一項重要制度,最早建立于何時?何時發展到頂峰?試比較秦朝、漢朝、明朝、清朝加強專制制度在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上采取的措施有何相似之處?
          答:中央集權制度最早建立于秦朝。明清時期發展到頂峰。
          政治
          都注重皇權,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其制度、措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秦朝時規定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在中央設“三公”,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
          漢武帝頒布“推恩令”,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解除王國對中央的威脅。
          明朝時,撤中書省,廢丞相,權分六部;廢行省,設三司。六部和三司長官直接聽命于皇帝。設立衛廠等特務機構,實行恐怖統治。
          清朝時,設軍機處,軍國大事由皇帝裁決。
          思想文化
          都推行文化專制統治,加強思想控制。
          秦朝時焚書坑儒,實行文化專制。
          西漢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思想統治工具。
          明朝時實行八股取士,禁止發揮個人觀點。
          清朝時大興文字獄,壓制反清思想。
          
          參考資料: 百度文庫http://**view/*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忽必烈廣東歇后語,初一下學期歷史知識點

          國學

          男人沒有錢歇后語,漢字歇后語有哪些?

          閱讀(165)

          漢字歇后語有哪些?1、肚子里撐船――內行(航)2、龜蓋量米――什么聲(升)3、飯鍋里冒煙――迷(米)糊了4、床底下點蚊香――沒下文(蚊)5、凍豆腐――難辦(拌)6、冷鍋炒熱豆子――越吵(炒)越

          國學

          東北話雀黑的歇后語,東北話中的歇后語

          閱讀(227)

          東北話中的歇后語駱駝生驢子---怪種 種地不出苗---壞種 天落饅頭---狗造化 閻王出告示---鬼話連篇 菩薩的胸懷---沒有心肝 病重不吃藥―――等死 看衣服行事---狗眼看人 看

          國學

          繞口令最難1002無標題,最難的繞口令是什么?

          閱讀(151)

          最難的繞口令是什么?1、量窗量床又量墻,跳上床量窗,靠往墻量床,墻比張床長,床又比窗長,窗長不過床,床又長不過墻,所以墻比床比窗長。2、牛郎戀劉娘,劉娘念牛郎,牛郎年年戀劉娘,劉娘年年

          國學

          繞口令是施氏食獅,求史上最難繞口令

          閱讀(160)

          求史上最難繞口令世界上最難的繞口令是: 施氏食獅史 《施氏食獅史》是一篇由趙元任所寫的設限文章。全文共九十一字(連標題九十六字),每字的普通話發音都是shi。《施氏食獅史》

          國學

          阿牛放牛繞口令圖文,繞口令七個字

          閱讀(155)

          繞口令七個字7個字的繞口令   1.班干部管班干部   2.黑化肥易會揮發 超難繞口令   1、初入江湖:化肥會揮發   2、小有名氣:黑化肥發灰,灰化肥發黑   3、名動一方:黑化

          <optgroup id="r9hwm"></optgroup><nav id="r9hwm"><label id="r9hwm"></label></nav>

            <tt id="r9hwm"><tr id="r9hwm"></tr></tt>
          1. 
            
          2.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dl id="r9hwm"></dl></samp></optgroup>

          3.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dl id="r9hwm"></dl></samp></optgroup>

                1. <listing id="r9hwm"></listing>
                  <delect id="r9hwm"></delect>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ol id="r9hwm"></ol></samp></optgroup>
                  亚洲丰满少妇xxxxx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