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簡介
李賀(790-816)唐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仕途偃蹇,僅曾官奉禮郎 。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韓愈曾為之作《諱辯》。和沈亞之友善。其詩長于樂府,多表現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對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現實,也有所揭露、諷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頓,詩中于世事滄桑、生死榮枯,感觸尤多。善于熔鑄詞采,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在詩史上獨樹一幟,嚴羽《滄浪詩話》稱為"李長吉體"。但也有房間雕琢之病。有《昌谷集》。
五年級課文李賀的資料
李賀
一、作者生平
李賀(790~816),字長吉,昌谷人,抱負遠大,自視甚高。因父名“晉肅”之“晉”與“進士”之“進”同音,“肅”與“士”音近,李賀便以有諱父名而被人議論攻擊,不得參加進士考試,理想抱負被無情現實擊得粉碎,備嘗人生苦澀,卒于故里,年僅27歲。有《李長吉歌詩》,存詩二百五十余首。其中《李憑箜篌引》為高考必背篇目,《秋來》、《將進酒》、《雁門太守行》、《馬詩二十三首》、《昌谷北園新筍四首》、《金銅仙人辭漢歌》等皆著名,尤以《金銅仙人辭漢歌》為最,其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為千古麗言,感人肺腑。
二、藝術風格
李賀深受屈原、李白及漢樂府民歌的影響,多以樂府詩題材馳騁想象,具有極度浪漫主義的色彩。他的詩造語奇特,想象怪異,意象虛幻巧妙,意境幽奇冷艷。在遣詞造句、修辭設色方面的慘淡經營,來創造視覺、聽覺、與味覺互通的藝術效果,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李賀是唐代最后一位樂府詩,李賀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