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有那些俗語
1、各花入各眼(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情人眼里出西施)。
2、手板眼見工夫(比喻工作范圍小,一眼可見)。
3、有風駛盡利(比喻在得勢的時候仗勢凌人,不留情面)。
4、有頭威冇尾陣(虎頭蛇尾)。
5、跌落地都要楋翻揸沙(比喻失敗了不認失敗,硬撐著)。
6、楋手唔成勢(手忙腳亂,措手不及)。
7、有碗話碗,有碟話碟(說話直率,有什么說什么)。
8、食咗人只車咩(想要人家的老命嗎)。
9、食碗面反碗底(比喻忘恩負義)。
10、好心著雷劈(不領情,好心反被當惡意)。
11、豬仔得食墟墟冚(小人得志而忘形)。
12、崩口人忌崩口碗(有缺陷的人忌諱到類似的事物)。
擴展資料
粵語的由來:
一說源自嶺南古蒼梧(廣信)。
另有一說源自北方中原(即河南一帶)雅語,經過較長時間的語言交流融合與調適,在唐代睜昌日趨成熟,發展到宋代,與現燃旅代的粵語相差不遠。“粵語”之名,來源于中國古代嶺南地區悉段扒的“南越”(《漢書》作“南粵”)。
“越”是一個泛稱,古代“越”和“粵”是通假字,在秦漢古籍中,對于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部族,常統稱為“越”,文獻上稱之為百越、百粵、諸越,包括“吳越”(蘇南、浙北一帶)、“閩越”(福建一帶)、“揚越”(長江中下游、江淮之間)等。
隋唐以后“越”、“粵”兩個字的含義開始有所區別,前者多用于江浙吳語地區,后者多用于嶺南兩廣,并長期作為嶺南地區的統稱。粵語,兩廣民間俗稱“白話”,海內外稱為“廣東話”、“廣府話”等,在美洲華埠則被稱為“唐話”。
粵語中有哪些有趣的諺語?
1 呃鬼食豆腐——騙人。
2 扮鬼扮馬——裝模作樣。
3 放飛機——失約。
4 樹大有枯枝——族大有乞兒。
5 床下底散蔽吹喇叭——鍵掘帶低聲下氣。
6 上山捉蟹——難上加難。
7 鬼揞(遮)眼——鬼迷心竅。
8 有錢使得鬼推磨。
9 鬼畫符 ——字跡潦草,讓人看不明。
10 鬼拍后尾枕——不打自招。
11 多個香爐多只鬼——多件事就多份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12 佛都有火——平日心慈手軟的人被激怒。
13 老貓燒須——老師傅也有失手之時。
14 拉牛上樹——難以辦到的事情。
15 豬乸會上樹——太陽從西邊升起。
16 開籠雀——好唱口(說個不停)。
17 兩頭蛇——兩面派墻頭草。
18 床下底破柴——撞板(碰壁)。
19 玻璃夾萬——有得睇冇得使(只能看不能用)。
20 上面蒸松糕,下面賣涼粉——上半身穿得厚實,而稿蘆下半身卻著得單薄。
21 掛羊頭賣狗肉。
22 大石砸死蟹——以權勢壓人。
23 倒瀉籮蟹——亂七八糟。難以收拾。
24 賣魚佬洗身——冇曬腥(聲)氣。(沒了音信或沒有希望)。
25 煲電話粥——長時間地打電話。
26 冬瓜豆腐——三長兩短。
27 吊沙煲——窮到冇米。(斷糧)。
28 十個沙煲九個蓋——拆了東墻補西墻。
29 刀仔據大樹——以小博大。
30 賊佬試沙煲——投石問路。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粵語看淡的諺語怎么說,粵語有那些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