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不是簡單地表揚加鼓勵。而是賞識孩子的行為結果,以強化孩子的行為;是賞識孩子的行為過程,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動機;創造環境,以指明孩子發展方向;適當提醒,增強孩子的心理體驗,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賞識教育糾正了以往教育中的誤區:打罵能糾正孩子的錯誤。相反的,賞識教育提倡讓孩子自己做行為抉擇,家長只是在側面給予相應的刺激。
什么是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不單單是您認為的表揚加鼓勵,而是一種賞識孩子的行為結果,從而強化孩子的行為,創造環境,以指明孩子發展方向;適當提醒,增強孩子的心理體驗,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等多部分構成的教育。在了解賞識教育之前,我們為您推薦一個小故事,當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學校校長時,一天,他看到一名學生用磚頭砸同學,遂將其制止,并責令他到校長室等候。陶先生回到辦公室,見男生正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塊糖遞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按時到了。”接著又掏出一塊糖遞給他:“這也是獎勵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很尊重我。”男生疑惑地接過糖果。陶先生又說:“據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陶先生遂又掏出第三塊糖給他。這時男生哭了:“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塊糖說:“你已認錯,再獎你一塊,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這一故事當中可以為大家生動的體現一個道理,那就是訓斥的效果往往哺乳賞識來的更奏效,贊揚對孩子起著一種導向作用,它往往能激發孩子有益的行為。在贊揚過程中,無形地轉達了教育者的價值觀、是非觀和美丑觀,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這些觀點的內涵,便會逐漸遵循這些內涵去指導自己的具體行為。賞識教育就是這樣的一種獨特教育方法,他備受當代家長的愛戴也是因為其倡導充滿愛和人情的教育理念
。比起打罵孩子的家長,賞識教育給孩子的內心很大撫慰,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壞孩子越來越壞。賞識教育是讓家長和孩子覺醒,讓孩子的生命狀態得以舒展!
人之初,性本善。
賞識教育的概念
對于教師來說,賞識教育就是要善于發現學生優點,對學生多加鼓勵,從而使學生產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強化學習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的教育。那么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時應注意什么呢?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寬容、尊重和理解學生
寬容就是接納,面對現實,承認差異,允許失敗,只有這樣,才能心平氣和;尊重意味著平等,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同樣,要理解學生所做的一切。學生還處于兒童階段,是孩子就難免犯錯誤,這與他的年齡、個性還有成長環境有關,教師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
2、 了解學生,關愛學生
教師要想搞好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學生,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健康和幸福。要深入學生的心靈,細心地體察他們微妙的內心世界,關心他們的所思所想。另外要“蹲下來看學生,以學生的眼光去看學生,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關心學生,用愛心去感染學生。沒有愛就沒有賞識,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賞識,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仿佛都是為了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的。所以教師要關愛學生,有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
3、 語言要有藝術性
“這次考得好不等于以后考得好。”“雖然這次取得了進步,但離目標還差得遠呢。”當學生取得成績時,如果教師采用這樣的教育方法會造成學生很壓抑。若改成:“祝賀你這次取得了好成績,按這樣的發展趨勢,你的目標馬上就能實現。”這樣不僅能保持學生的積極性,還能起到鼓勵作用。
4、賞識教育要真誠,但不能過度、過虛。
只有真心真意的賞識,才能得到學生積極的響應。反之,過度賞識,會導致孩子自滿自傲、任性,有些老師的表揚太濫,就會給學生造成一種假象,認為老師太虛,為了討好學生而惺惺作態。所以不能為了夸獎而夸獎,不僅不會產生激勵作用,相反還會使孩子產生反感和厭惡的負面影響。因此,在夸獎孩子時,要善于捕捉和挖掘孩子的“閃光點”,注意細心觀察,這樣的賞識才能有的放矢,才會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另外在對待學生的進步問題上,一定要做到準確地表揚學生,讓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為什么受到表揚,該受到什么樣的表揚,以幫助他們持續不斷的提高自己。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什么是賞識教育,什么是“賞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