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葵花》讀后感——痛苦中的幸福
《青銅葵花》講的是一個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了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孤單寂寞的她認識了一個不會說話的鄉村男孩青銅。
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善良的青銅家認領了她,葵花和青銅成為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
,一家人為了撫養葵花用盡了心力,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著葵花,幾乎為她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為了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的上學夢想;為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甚至在寒冷的冬天賣掉了自己腳上的蘆花鞋;為了葵花晚上寫作業,聰明的青銅捉來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為了讓葵花看馬戲,青銅頂著葵花默默地站立了一個晚上;為了避免葵花挨罵,青銅勇敢地代妹妹受過;為了葵花報幕時的美麗,青銅心靈手巧地做了一串閃亮的冰項鏈……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里,青銅一家老小相濡以沫、同心協力,艱辛卻又是快樂生活著,從容堅韌地應對著洪水、蝗災等一切苦難。
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失去妹妹的痛苦使青銅仰天大叫,他從心底高喊出了一個名字——“葵花”!喊聲震動了所有人的心靈。
他們是大麥地最貧窮的一家,卻是最幸福的一家,雖然貧窮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的困苦,但對于這些,他們總是一家人心連著心去面對,因為他們相信一切苦難都會過去,他們相信風雨后會看見彩虹。
平靜的水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生活造不出時代的偉人。
苦難幾乎是永恒的,不論是在什么樣的時代,苦難總是圍繞著人們,困苦總是讓人無奈,卻又力不從心,也許我們需要的是面對困苦時,那種處變不驚的優雅態度,就像羅曼。
羅蘭說過的那樣:“我們應當敢于正視痛苦,尊進痛苦。
歡樂固然值得贊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贊頌!這兩位是姐妹,而且都是圣者。
他們鍛煉人類開展偉大的心魂。
他們是力,是生,是神。
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即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
飯能體會他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
在五一假期的這幾天,我讀完了一本叫《青桐葵花》的純美小說,這是一個男孩和女孩的故事。
男孩叫青桐,女孩叫葵花。
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
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了她的城市。
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這份曹文軒的作品寫苦難――大苦難,將苦難寫到深刻指出;作品寫美――大美,將美寫到極致,作品寫愛――至愛,將愛寫得充滿生機和情意。
通過看這本書我覺得青銅一家人是那么的純樸、善良,充滿愛心。
如果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像青銅一家人那樣關心別人,那么這個世界該會多么美好呀!人不能只顧自己,只注重物質生活,更重要的是人要有奉獻愛心的精神,這比什么都重要。
擁有了愛心,就算日子過得再苦再累,心里也是充實的、幸福的。
除了感受到了這些,我感受最深的是小說里的大苦難。
苦難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它包括了自然的突然襲擊、人類野蠻本性的發作、個人心靈世界的急風暴雨等。
我們每個人都在目睹與耳聞這些苦難。
就在回味的時候,我想到了幾件令人心疼的事:當非洲難民在塵土飛場的荒原上一路倒斃一路遷徙的時候;當東南亞的海嘯在人們猝不及防的情況下,以十分短暫的時間吞噬了那么多的生命,將一個好端端的世界弄得面目全非的時候;當阿爾卑斯山發生大雪崩將人的一片歡笑頓時掩埋于雪下的時候;當中國煤礦連連發生瓦斯爆炸,一團團生命之火消滅于數萬年的黑暗之中的時候……我們難道還會以為這個世界就只有歡樂與幸福嗎?苦難幾乎是永恒的。
每一個世代,有每一個時代的苦難。
苦難絕非是從今天才開始的。
今天的孩子,用不著為之際的苦難大驚小怪,更不要以為只是從你們這里開始才有苦難與痛苦的。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苦難的歷史,而且這個歷史還將繼續延伸下去。
我們需要的是面對苦難時的那種處變部驚的優雅風度。
在這幾天,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要讀一讀(青銅葵花)這本書。
(青銅葵花)講的是一個男孩與女孩的故事。
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
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
青銅一家人為了撫養葵花用盡了心思。
葵花十二歲那年,命運又將葵花召回他的城市。
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葵花所在的地方,失去妹妹的痛苦使啞巴青銅仰天大叫,他從心底高喊出了一個名字——“葵花”!喊聲震動了所有人的心靈。
讓我最為感動的是第四章蘆花鞋、第八章紙燈籠和第九章大草垛。
路滑鞋這一章中有三個地方令我感動:哥哥青銅為了讓妹妹上學,禽獸破滅了自己的上學夢,而我們現在對上學甚至有了一種厭煩的心理,我們真應該感到慚愧;葵花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好不容易的一次照相的機會都失去了,現在,我們生日的時候,都會照相,就連平常也吵著要照相,不知道照相的錢是花爸爸媽媽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冬天,青銅到油麻鎮去賣蘆花鞋,為了多賣點錢減輕家里的負擔,把自己腳上穿的一雙蘆花鞋也賣了,雙腳赤裸著踏著積雪回了家,我們每人的棉鞋都有好幾雙,哪受過這樣的痛苦,想想自己真是太幸福了······
我們現在的生活沒有那么艱苦,也不用我們出去掙錢,但我們只要在爸媽勞累時說幾句貼心的話,端一次水,給他們洗一次腳,就會使爸爸媽媽的內心充滿了幸福。
“我擁有愛心。”說這句話的人如大海一樣,可是真正做到的卻寥寥無幾,不用我們做天大的好事,只要我們不只顧自己,擁有奉獻愛心的精神,這樣,就算過的再苦再累,心里也是充實、幸福的。
草是潮濕的,花是潮濕的,風車是潮濕的……世間萬物都還是潮濕的。
葵花穿過潮濕的空氣,不一會兒,從頭到腳都濕了。”這是著名作家曹文軒新作《青銅葵花》開頭中的一段。
《青銅葵花》保持了曹文軒一貫追求純凈、唯美的個人風格,講述了一個鄉村男孩青銅與城市女孩葵花,在充滿天災人禍的歲月里,在農村樂觀生活和從容應對洪水、蝗災等苦難的故事。
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生活在城市中的7歲孤女葵花,來到了青銅這樣一戶農家,使他們成為了以兄妹相稱的朋友,一起生活,一起長大。
粗茶淡飯中,一家人為了撫養葵花,用盡心力,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著葵花。
為葵花能照相,他冒風雪站街頭賣蘆花鞋;為葵花夜讀書,他點亮螢火蟲南瓜燈;為葵花看馬戲,他把妹妹馱在自己的肩膀上;為葵花補營養,他在水泊蹲守整天捕野鴨;為葵花在舞臺上更奪目,他制作了能發出美麗、純凈、神秘而華貴光亮的冰項鏈。
而他們所在的村子里,也是一處和諧的家園。
鄉親們都理解因啞巴而古怪的少年青銅,也都憐愛乖巧而聰敏的孤女葵花。
故事中,青銅葵花們會遭遇火災、水災、蝗災的摧殘,但他們仍在風雪、嚴寒、饑餓的折磨中挺立。
在饑荒最危急的時候,村長集合村民高 唱雄壯的歌,號召大家“把腰桿挺直,挺成一棵樹”以渡過難關。
災難過后,葵花12歲那年,命運卻又使她回到原來所在的城市。
失去妹妹的痛苦使青銅仰天大叫,自從火災后就再沒能開口說過話的他突然從心底高喊出了一個名字——“葵花”!這喊聲震動了所有人的心靈。
歲月維艱,愛彌珍貴,正是至愛成為支撐人們戰勝苦難的力量。
小說的主人公,便是青銅。
火災使他不再說話,在無言的成長中,他對人對事對生活對自然,心領神會,聰明絕頂。
不聾卻啞的殘疾,更磨練了他正直善良、堅韌剛強、天真坦蕩的品質和個性。
這個獨特形象,是作者以愛心和精心塑造的體現愛的典型。
懷著美麗的夢,翻開曹老師的純美小說《青銅葵花》。
逐漸,左邊的頁數多了起來,只覺得一股濃濃的味道鉆進我心坎里,敲擊著心靈。
你看:葵花在流淚。
她從小和爸爸相依為命,突然在一天卻得到了爸爸死亡的消息。
那天爸爸落水了,很多人都在水底搜尋落水者。
葵花一眼就看到了在水面上漂動的畫稿。
她知道那是爸爸的畫,落水的一定是他。
她哭著,拼命的哭,兩只胳膊在空中胡亂地揮舞個不停。
她號啕大哭,像是落淚的天空,眼淚嘩的一下全都倒下來。
不過她最終還是堅強的活了下去,她快樂了,和青銅一起面向美好的世界。
此時在我眼里,青銅葵花正歡笑著指著前方。
你看:原先青銅是不會說話的,這是因為那場火。
那天,他眼看著熊熊的火焰無情地燃燒著,燒走了一切的一切,帶來了絕望與痛苦。
打從那次以后,他變得不會開口說話了,變成了一個啞巴!在堅強地忍受了一切苦難與痛苦之后,他張開嘴巴,用盡平生力氣,大喊了一聲:“葵——花!”,和普通人一樣,他會說話了!此時在我心中,花朵一下子齊刷刷的綻放著。
……
《陽光總在風雨后》這首歌里有幾句話:難免曾經跌倒和等候,要勇敢的抬頭。
陽光總在風雨后,烏云上有睛空。
的確,我們不能常躲在避風的港口,我們應當要正視困難;我們不要害怕與躲避,我們有一雙堅強的翅膀,它引領著我們向困難發出挑戰;我們不要害怕與躲避,我們有一雙堅強的翅膀,它引導著人們擺脫困境,“殺”出一條光明大道來!它可以給遇到挫折的人繼續前進的力量:也可以使柔弱的人變得堅強,從而使他們在與艱難困苦的拼搏中顯示出無窮的智慧和力量。
我們應該要插上堅強的翅膀,打敗我們的敵人——痛苦!我們應該要讓堅強的毛毛蟲爬滿全身,才能撥開迷霧和荊棘,使得我們繞開上帝制造的障礙!在堅強的領導下,我們要走向光輝燦爛的明天!
在外婆身上,我才深切體會到,這種堅強有神奇的魔力。
外公逝世那年,她做在凳子上號啕大哭,哭得聲音很響,哭得直跺腳,手不停的亂揮,任憑身旁的人怎么勸也無濟于事。
她的心已經被自己鎖住了。
她很傷心,傷心到每根骨頭都隨著她哭泣!幾年以后,胃病奪去了舅舅的生命,大舅舅也逝世了。
她又是一番號啕大哭。
在尸體運往車上時,她死死拽住舅舅的身體不放,眼淚都已經弄濕了衣服的一大塊!她哭到暈過去了,迷迷糊糊中她眼角流出了淚水。
地上圓圓的一滴水```````短短的十年時間了,她是靠著自己一個人,快樂的生活下來了。
她抗拒了那痛苦的心理嗎?沒有,她沒有。
是一股魔力逐漸讓她活著,一步一個腳印的走過來,那就是堅強。
簡簡單單的2個字而已,或許能辦到的人是寥寥無幾。
我要和外婆說:“外婆你堅強了,在黑暗的道路上看到了燦爛的光芒!”
走到書盡頭,我靜聽他們的歡笑與淚水,感覺他們的幸福與痛苦,閱讀那優美的詩句,懂得堅強的那股魔力。
一直一直,這書這字就是一條小溪,永遠的流淌在我心里。
這是前幾章 自己挑一些自然段吧!
七歲女孩葵花走向大河邊時,雨季已經結束,多日不見的陽光,正像清澈的流水一樣,嘩啦啦漫瀉于天空。
一直低垂而陰沉的天空,忽然飄飄然扶搖直上,變得高遠而明亮。
草是潮濕的,花是潮濕的,風車是潮濕的,房屋是潮濕的,牛是潮濕的,鳥是潮濕的……世界萬物都還是潮濕的。
葵花穿過潮濕的空氣,不一會兒,從頭到腳都潮濕了。
她的頭發本來就不濃密,潮濕后,薄薄地粘在頭皮上,人顯得更清瘦,而那張有點兒蒼白的小臉,卻因為潮濕,倒顯得比往日要有生氣。
一路的草,葉葉掛著水珠。
她的褲管很快就被打濕了。
路很泥濘,她的鞋幾次被粘住后,索性脫下,一手抓了一只,光著腳丫子,走在涼絲絲的爛泥里。
經過一棵楓樹下,正有一陣輕風吹過,搖落許多水珠,有幾顆落進她的脖子里,她一激靈,不禁縮起脖子,然后仰起面孔,朝頭上的枝葉望去,只見那葉子,一片片皆被連日的雨水洗得一塵不染,油亮亮的,讓人心里很喜歡。
不遠處的大河,正用流水聲吸引著她。
她離開那棵楓樹,向河邊跑去。
她幾乎天天要跑到大河邊,因為河那邊有一個村莊。
那個村莊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大麥地。
大河這邊,就葵花一個孩子。
葵花很孤獨,是那種一只鳥擁有萬里天空而卻看不見另外任何一只鳥的孤獨。
這只鳥在空闊的天空下飛翔著,只聽見翅膀劃過氣流時發出的寂寞聲。
蒼蒼茫茫,無邊無際。
各種形狀的云彩,浮動在它的四周。
有時,天空干脆光光溜溜,沒有一絲痕跡,像巨大的青石板。
實在寂寞時,它偶爾會鳴叫一聲,但這鳴叫聲,直襯得天空更加的空闊,它的心更加的孤寂。
大河這邊,原是一望無際的蘆葦,現在也還是一望無際的蘆葦。
那年的春天,一群白鷺受了驚動,從安靜了無數個世紀的蘆葦叢中呼啦啦飛起,然后在蘆蕩的上空盤旋,直盤旋到大麥地的上空,嘎嘎鳴叫,仿佛在告訴大麥地人什么。
它們沒有再從它們飛起的地方落下去,因為那里有人——許多人。
許多陌生人,他們一個個看上去,與大麥地人有明顯的區別。
他們是城里人。
他們要在這里蓋房子、開荒種地、挖塘養魚。
他們唱著歌,唱著城里人唱的歌,用城里的唱法唱。
歌聲嘹亮,唱得大麥地人一個個豎起耳朵來聽。
幾個月過去,七八排青磚紅瓦的房子,鮮鮮亮亮地出現在了蘆蕩里。
不久豎起一根高高的旗桿,那天早晨,一面紅旗升上天空,猶如一團火,靜靜地燃燒在蘆蕩的上空。
這些人與大麥地人似乎有聯系,似乎又沒有聯系,像另外一個品種的鳥群,不知從什么地方落腳到這里。
他們用陌生而好奇的目光看大麥地人,大麥地人也用陌生而好奇的目光看他們。
他們有自己的活動范圍,有自己的話,有自己的活,干什么都有自己的一套。
白天干活,夜晚開會。
都到深夜了,大麥地人還能遠遠地看到這里依然亮著燈光。
四周一片黑暗,這些燈光星星點點,像江上、海上的漁火,很神秘。
這是一個相對獨立的世界。
不久,大麥地的人對它就有了稱呼:五七干校。
后來,他們就“干校干校”地叫著:“你們家那群鴨子,游到干校那邊了。”“你家的牛,吃了人家干校的莊稼,被人家扣了。”“干校魚塘里的魚,已長到斤把重了。”“今晚上,干校放電影。”……
那時,在這片方圓三百里的蘆蕩地區,有好幾所干校。
那些人,都來自于一些大城市。
有些大城市甚至離這里很遠。
也不全都是干部,還有作家、藝術家。
他們主要是勞動。
大麥地人對什么叫干校、為什么要有干校,一知半解。
他們不想弄明白,也弄不明白。
這些人的到來,似乎并沒有給大麥地帶來什么不利的東西,倒使大麥地的生活變得有意思了。
干校的人,有時到大麥地來走一走,孩子們見了,就紛紛跑過來,或站在巷子里傻呆呆地看著,或跟著這些人。
人家回頭朝他們笑笑,他們就會忽地躲到草垛后面或大樹后面。
干校的人覺得大麥地的孩子很有趣,也很可愛,就招招手,讓他們過來。
膽大的就走出來,走上前去。
干校的人,就會伸出手,撫摸一下這個孩子的腦袋。
有時,干校的人還會從口袋里掏出糖果來。
那是大城市里的糖果,有很好看的糖紙。
孩子們吃完糖,舍不得將這些糖紙扔掉,抹平了,寶貝似的夾在課本里。
干校的人,有時還會從大麥地買走瓜果、蔬菜或是咸鴨蛋什么的。
大麥地的人,也去河那邊轉轉,看看那邊的人在繁殖魚苗。
大麥地四周到處是水,有水就有魚。
大麥地人不缺魚。
他們當然不會想起去繁殖魚苗。
他們也不會繁殖。
可是這些文文靜靜的城里人,卻會繁殖魚苗。
他們給魚打針,打了針的魚就很興奮,在水池里撒歡一般鬧騰。
雄魚和雌魚糾纏在一起,弄得水池里浪花飛濺。
等它們安靜下來了,他們用網將雌魚捉住。
那雌魚已一肚子籽,肚皮圓鼓鼓的。
他們就用手輕輕地捋它的肚子。
那雌魚好像肚子脹得受不了了,覺得捋得很舒服,就乖乖地由他們捋去。
捋出的籽放到一個翻著浪花的大水缸里。
先是無數亮晶晶的白點,在浪花里翻騰著翻騰著,就變成了無數亮晶晶的黑點。
過了幾天,那亮晶晶的黑點,就變成了一尾一尾的小小的魚苗。
這景象讓大麥地的大人小孩看得目瞪口呆。
在大麥地人的心目中,干校的人是一些懂魔法的人。
干校讓大麥地的孩子們感到好奇,還因為干校有一個小女孩。
他們全都知道她的名字:葵花。
這是一個鄉下女孩的名字。
大麥地的孩子們不能理解:一個城里的女孩,怎么起了一個鄉下女孩才會起的名字?
這是一個長得干干凈凈的女孩。
這是一個文靜而瘦弱的女孩。
這個女孩沒有媽媽。
她媽媽兩年前得病死了。
爸爸要到干校,只好將她帶在身邊,一同
從城市來到大麥地。
除了爸爸,她甚至沒有一個親戚,因為她的父母都是孤兒。
爸爸無論走到哪,都得將她帶在身邊。
葵花還小,她不會去想像未來會有什么命運在等待著她、她與對岸的大麥地又會發生什么聯系。
剛來的那些日子,她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
好大一個蘆葦蕩啊!
好像全部世界就是一個蘆葦蕩。
她個子矮,看不到遠處,就張開雙臂,要求爸爸將她抱起來。
爸爸彎腰將她抱起,舉得高高的:“看看,有邊嗎?”
一眼望不到邊。
那是初夏,蘆葦已經長出長劍一般的葉子,滿眼的綠。
爸爸曾經帶她去看過大海。
她現在見到了另一片大海,一片翻動著綠色波濤的大海。
這片大海散發著好聞的清香。
她在城里吃過由蘆葦葉裹的粽子,她記得這種清香。
但那清香只是淡淡的,哪里比得上她現在所聞到的。
清香帶著水的濕氣,包裹著她,她用鼻子用力嗅著。
“有邊嗎?”
她搖搖頭。
起風了,蘆葦蕩好像忽然變成了戰場,成千上萬的武士,揮舞著綠色的長劍,在天空下有板有眼地劈殺起來,四下里發出沙拉沙拉的聲音。
一群水鳥驚恐地飛上了天空。
葵花害怕了,雙手摟緊了爸爸的脖子。
大蘆葦蕩,既吸引著葵花,也使她感到莫名的恐懼。
她總是一步不離地跟隨著爸爸,生怕自己被蘆葦蕩吃掉似的,特別是大風天,四周的蘆葦波濤洶涌地涌向天邊,又從天邊涌向干校時,她就會用手死死地抓住爸爸的手或是他的衣角,兩只烏黑的眼睛,滿是緊張。
然而,爸爸不能總陪著她。
爸爸到這里,是勞動的,并且要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
爸爸要割蘆葦,要與很多人一起,將葦地變成良田,變成一方方魚塘。
天蒙蒙亮,蘆葦蕩里就會響起起床的號聲。
那時,葵花還在夢中。
爸爸知道,當她醒來看不到他時,她一定會害怕,一定會哭泣。
但,爸爸又舍不得將她從睡夢中叫醒。
爸爸會用因勞動而變得粗糙的手,輕輕撫摸著她細嫩而溫暖的面頰,然后嘆息一聲,拿著工具,輕輕將門關上,在朦朧的曙色中,一邊在心里惦著女兒,一邊與很多人一起,走向工地。
晚上收工,常常已是月光灑滿蘆蕩時。
在這整整一天的時間里,葵花只能獨自走動。
她去魚塘邊看魚,去食堂看炊事員燒飯,從這一排房子走到另一排房子。
大部分的門都鎖著,偶爾有幾扇門開著——或許是有人生病了,或許是有人干活的地點就在干校的院子里。
那時,她就會走到門口,朝里張望著。
也許,屋里會有一個無力卻又親切的聲音招呼她:“葵花,進來吧。”葵花站在門口,搖搖頭。
站了一陣,她又走向另外的地方。
有人看到,葵花常常在與一朵金黃的野菊花說話,在與一只落在樹上的烏鴉說話,在與葉子上幾只美麗的瓢蟲說話……
晚上,昏暗的燈光下,當爸爸終于與她會合時,爸爸的心里會感到酸溜溜的。
一起吃完晚飯后,爸爸又常常不得不將她一人撇在屋子里——他要去開會,總是開會。
葵花搞不明白,這些大人白天都累了一天了,晚上為什么還要開會。
如果不去開會,爸爸就會與她睡在一起,讓她枕在他的胳膊上,給她講故事。
那時,屋子外面,要么是寂靜無聲,要么就是蘆葦被風所吹,沙沙作響。
離開爸爸,已經一天了,她會情不自禁地往爸爸身上貼去。
爸爸就會不時地用力摟抱一下她,這使她感到十分的愜意。
熄了燈,父女倆說著話,這是一天里最溫馨美好的時光。
然而,過不一會兒,疲倦就會沉重地襲來,爸爸含糊了幾句,終于不敵疲倦,打著呼嚕睡著了,而那時的葵花,還在等著爸爸將故事講下去。
她是一個乖巧的女孩。
她不生爸爸的氣,就那樣骨碌著眼睛,安靜地枕在爸爸的胳膊上,聞著他身上的汗味,等著瞌睡蟲向她飛來。
在這個等待的過程中,她會伸出小手,在爸爸胡子拉碴的臉上輕輕撫摸著。
遠處,隱隱約約地有狗叫,似乎是從大河對岸的大麥地傳來的,又像是從遠處的油麻地或是更遠處的稻香渡傳來的。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地流淌著。
接下來的日子里,葵花最喜歡的一個去處就是大河邊。
一天的時間里,她將大部分時間用在了對大麥地村的眺望上。
大麥地是一個很大的村莊,四周也是蘆葦。
炊煙、牛鳴狗叫、歡樂的號子聲……所有這一切,對小姑娘葵花而言,都有不可抵擋的魅力,尤其是孩子們的身影與他們的歡笑聲,更使她著迷。
這是一個歡樂的、沒有孤獨與寂寞的世界。
大河,一條不見頭尾的大河。
流水不知從哪里流過來,也不知流向哪里去。
晝夜流淌,水清得發藍。
兩岸都是蘆葦,它們護送著流水,由西向東,一路流去。
流水的嘩嘩聲與蘆葦的沙沙聲,仿佛是情意綿綿的絮語。
流水在蘆葦間流動著,一副耳鬢廝磨的樣子。
但最終還是流走了——前面的流走了,后面的又流來了,沒完沒了。
蘆葦被流水搖動著,顫抖的葉子,仿佛被水調皮地胳肢了。
天天、月月、年年,水與蘆葦就這樣互不厭煩地嬉鬧著。
葵花很喜歡這條大河。
她望著它,看它的流動,看它的波紋與浪花,看它將幾只野鴨或是幾片樹葉帶走,看大小不一的船在它的胸膛上駛過,看中午的陽光將它染成金色,看傍晚的夕陽將它染成胭脂色,看無窮多的雨點落在它上面,濺起點點銀色的水花,看魚從它的綠波中躍起,在藍色的天空,畫出一道優美的弧,然后跌落下去……
河那邊是大麥地。
葵花坐在大河邊的一棵老榆樹下,靜靜地眺望著。
過路的船上,有人看到那么一條長長的岸上,坐了一個小小的女孩,心里就會覺得天太大了,地太大了,太大的天與太大的地之間太空了……
葵花走到了大河邊。
大麥地像一艘巨大的船,停泊在對岸的蘆葦叢里。
她看到了高高的草垛,它們像小山,東一座西一座。
她看到了楝樹。
楝樹正在開放著淡藍色的小花。
她看不清花,只能看見一團團的淡藍色,它們像云輕輕籠罩在樹冠上。
她看見
了炊煙,乳白色的炊煙,東一家西一家的炊煙,或濃或淡,飄入天空,漸漸匯合在了一起,在蘆葦上空飄動著。
狗在村巷里跑著。
一只公雞飛到了桑樹上,打著鳴。
到處是孩子們咯咯的笑聲。
葵花想見到大麥地。
老榆樹上拴著一條小船。
葵花一到河邊時,就已經看到它。
它在水面上輕輕晃動著,仿佛是要讓葵花注意到它。
葵花的眼睛不再看大河與大麥地,只看船。
心中長出一個念頭,就像潮濕的土地上長出一根小草。
小草在春風里搖擺著,一個勁地在長,在長。
一個念頭占滿了葵花的心:我要上船,我要去大麥地!
她不敢,可又那么的渴望。
她回頭看了看被遠遠拋在身后的干校,然后緊張地但又很興奮地向小船靠攏過去。
沒有碼頭,只有陡峭但也不算特別陡峭的堤坡。
她不知道是面朝大河還是面朝堤坡滑溜到水邊。
躊躇了一陣,最后選擇了面朝堤坡。
她用雙手抓住岸上的草,試探著將雙腳蹬到坡上。
坡上也長著草,她想:我可以抓著草,一點兒一點兒地滑溜到水邊。
她的動作很慢,但還算順利,不一會兒,她的腦袋就低于河岸了。
有船從河面上行過,船上的人見到這番情景,有點兒擔憂。
但只是遠遠地望著,一邊在心里擔憂著,一邊任由船隨風漂去。
她慢慢滑溜到堤坡中間地方,這時,她已渾身是汗。
流水嘩嘩,就在腳下。
她害怕了,一雙小手死死揪住堤坡上的草。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青銅葵花》讀后感800字以上+10個自然段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