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就是力量”,這是英國著名學者培根說的。
誠然,知識對于年青一代何等重要。
而知識并非生來就有、隨意就生的,最主要的獲取途徑是靠讀書。
在讀書中,有“甘”也有“苦”。
“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簡潔而極富哲理地概括了人生的意義。
雖說讀書如逆水行舟,困難重重,苦不堪言;但是,若將它當作一種樂趣,沒有負擔,像是策馬于原野之上,泛舟于西湖之間,盡歡于游戲之中。
這樣,讀書才津津有味、妙不可言。
由此,讀書帶來的“甘甜”自然而然浮出水面,只等著你采擷了。
讀書,若只埋首于“書海”中,長此以往,精神得不到適當地調節,“懨倦”的情緒彌滿腦際,到終來不知所云,索然無味。
這種“苦”是因人造成的,無可厚非。
還有一種人思想上存在著問題,認為讀書無關緊要,苦得難熬,活受罪。
迷途的羔羊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等待死亡;另一種能回頭是岸,前程似錦。
怕苦的人是無所作為的,只能導致畏葸不前;能吃苦的人則不然,在他(她)的心中樹立著一個信念,一個鍥而不舍、刨根究底、奮發圖強的信念。
往往讀書之苦弄得人焦頭爛額,我們更應該有信心,不因嘗到讀書的痛苦,而放棄享受讀書的甘甜的權利。
讀書,也只有讀書,才是唯一通向輝煌的出路。
一位名人說過;“含淚播種,必歡笑收割”。
抹掉嘴角的一絲苦味,架起讀書的風帆,駛向遠方的彼岸。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小學生讀書筆記的家長評語怎么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