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在太行山區的農村里,有個民兵英雄劉二黑,與同村少女于小芹相愛。
但二黑的父親劉修德(人稱二孔明)反對他們的婚姻。
他說二黑與小芹命相不對,五行相克,并說小芹的母親三仙姑作風不正,名聲不好,他不能和于家結親。
小芹的娘(號稱三仙姑)是個好吃懶做的風騷半老女人,把女兒當成搖錢樹,也反對小芹與二黑的婚姻。
她貪圖金錢彩禮,暗地里與媒婆商議,把小芹許給一個六十多歲的地主。
二黑和小芹知道了父母的詭謀之后,都從家里逃出來表示抗議。
在當天的深夜,兩人在樹林里見了面,雙方互相表白了真摯的愛情和斗爭的決心,商量著到區里去報告。
這時混進村政權的壞分子金旺,為了霸占小芹不能得到手,正懷恨在心,見此機會,就帶領民兵把他二人捆了起來,誣賴小芹和二黑亂搞男女關系,要開群眾大會斗爭他倆。
村里的群眾早就受夠了金旺的欺壓,現在看到他又要陷害二黑和小芹,就連夜到區政府,把情況報告給區長。
區長接到了報告,立刻趕來,嚴肅處理了金旺,批評了雙方父母的封建思想,支持了二黑和小芹追求自由幸福的愿望,二黑和小芹終于從重重的封建壓制下得到了勝利。
擴展資料:
這種新評書體的語言也是別具一格的。
不僅具有通俗性,也具有藝術性。
在語言的運用上,《小二黑結婚》形成了一種通俗化、大眾化的特點。
比如,小說的結尾:“小二黑好學三仙姑下神時候唱‘前世姻緣由天定’,小芹好學二諸葛說‘區長恩典,命相不對’。
淘氣的孩子們去聽窗,學會了這兩句話,就給兩位神仙加了新外號:三仙姑叫‘前世姻緣’,二諸葛叫‘命象不對’。”
這是多么口語化的表達,平易風趣又富于生活氣息,但仔細品讀就會發現,這句話在承載通俗性的同時也具有藝術性,這表露出青年的一代與老一代舊觀念徹底決裂的嶄新的面貌,這個結尾是一個希望的結尾。
這種通俗性和藝術性的結合筆者認為還可以從語言藝術中的選詞技巧更集中地看出。
選詞技巧是語言特色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為這部作品的別具一格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小二黑結婚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小二黑結婚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