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猶憐慣去國,疑是夢還家。
—— 盧僎《歲晚還京臺望城闕成口號先...》
2. 燈火紙窗修竹里,讀書聲。
—— 陳繼儒《浣溪沙·初夏夜飲歸》
3. 待罪居東國,泣涕常流連。
—— 曹植《怨歌行》
4. 咸言上國繁華,豈謂帝城羈旅。
—— 子蘭《秋日思舊山》
5. 路斷飛潛,霧隨騰沸,長圍高卷。
—— 元好問《水龍吟·從商帥國器獵于南...》
6. 天與三臺座,人當萬里城。
—— 張九齡《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7. 城月迢迢鼓角,夜如何,軍中高宴,江淮草木,中原狐兔,先聲自遠。
—— 元好問《水龍吟·從商帥國器獵于南...》
8. 清談可以飽,夢想接無由。
—— 韓愈《洞庭湖阻風贈張十一署·時...》
9. 漢天子,方鼎盛,四百州。
—— 黃庭堅《水調歌頭·落日塞垣路》
10. 春思遠,誰嘆賞、國香風味。
—— 周密《繡鸞鳳花犯·賦水仙》
11. 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縮?讀書小窗前,不見青矗矗。
—— 環山樵《薛寶釵·雪竹》
12. 龍虎方交爭,七國并抗衡。
—— 張華《游俠篇》
13. 山甫歸應疾,留侯功復成。
—— 張九齡《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14. 歌鐘旋可望,衽席豈難行。
—— 張九齡《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15. 四牡何時入,吾君憶履聲。
—— 張九齡《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16. 忍拋得,淚如線。
—— 梁啟超《金縷曲·丁未五月歸國旋復...》
17. 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
—— 張元干《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
18. 今宵求夢想,難到青樓上。
—— 牛嶠《菩薩蠻·柳花飛處鶯聲急》
19. 蓋世韓彭,可能只辦,尋常鷹犬。
—— 元好問《水龍吟·從商帥國器獵于南...》
20. 望上國,山呼鰲抃,遙爇爐香。
—— 柳永《送征衣·過韶陽》
21. 故國如塵,故人如夢,登高還懶。
—— 詹玉《醉蓬萊·歸故山》
22. 故國傷心,新亭淚眼,更酒瀟瀟雨。
—— 王瀾《念奴嬌·避地溢江書于新亭》
23. 相州晝錦堂廚醞,衛國淇川岸竹萌。
—— 姜特立《雅志小飲適寬仲送相州法醞...》
24. 欲訴奇愁無可訴,算興亡、已慣司空見。
—— 梁啟超《金縷曲·丁未五月歸國旋復...》
25. 寵錫從仙禁,光華出漢京。
—— 張九齡《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26. 夫差舊國,香徑沒、徒有荒丘。
—— 柳永《雙聲子·晚天蕭索》
27. 十二闌干,故國三千里。
—— 王庭筠《鳳棲梧·衰柳疏疏苔滿地》
28.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顏真卿《勸學詩》
29.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 顏真卿《勸學詩》
30.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31.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32.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 徐錫麟《出塞》
33.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 杜牧《泊秦淮》
34.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于戍卒宜。
—— 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轉自*檸檬美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