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傳情的古詩詞
《偶相逢/訴衷情》
年代: 宋 作者: 賀鑄
彩山涌起翠樓空。簫鼓沸春風。桂娥喚回清晝,夾路寶芙蓉。 長步障,小紗籠。偶相逢。艷妝宜笑,隱語傳情,半醉醒中。
《踏莎行·柳眼傳情》
年代: 宋 作者: 曾協
柳眼傳情,花心蹙恨。春風處處關方寸。朱簾卷盡畫屏間,云鬟半亸羅衣褪。
燕語鶯啼,日長人困。魚沈雁斷無音信。琵琶聲亂篆煙斜,寸腸欲斷無人問。
《惜奴嬌·風骨蕭然》
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
風骨蕭然,稱獨立、群仙首。春江雪、一枝梅秀。小樣香檀,映朗玉、纖纖手。未久。轉新聲、泠泠山溜。 曲里傳情,更濃似、尊中酒。信傾蓋、相逢如舊。別后相思,記敏政堂前柳。知否。又拼了、一場消瘦。
《散步》傳情的句子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聽她的話一樣。
事物都是成雙成對的,把兩個方面集中在一起說,力求把句子寫得整齊一點,就可以構成這樣對稱的句子。對稱的句子有對稱美,互相映襯,很有情趣。
形容書信傳情的詩句
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
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流紅記》 唐時儒生于佑見御溝中漂一脫葉,拾起一看,上有題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心想這一定是宮人作的,因思成病。于是在另一紅葉上題了兩句: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 他將葉丟進御溝的上游,讓它流入宮中。
后于佑寄食于貴人韓泳門館,韓泳待他很好,將宮中放出的宮女韓夫人許與于佑為妻。婚后韓夫人在于佑箱中發現題詩的紅葉,大驚,說這是她題的詩。
并說,她事后也在溝中拾得一題詩的紅葉。拿出一看,正是于佑所題。
二人認為這是紅葉為媒,一時傳為佳話。
帶有“傳情”的古詩詞有哪些
《牡丹》《傷近者不見》《紅窗聽·淡薄梳妝輕結束》《踏莎行·柳眼傳情》《惜奴嬌·風骨蕭然》《牡丹》年代: 唐 作者: 薛濤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鑒賞“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別后重逢,有太多的興奮,亦有無限的情思。
面對眼前盛開的牡丹花,卻從去年與牡丹的分離落墨,把人世間的深情厚意濃縮在別后重逢的特定場景之中。“紅箋”,當指薛濤紙,是詩人創制的深紅小箋。
“淚濕紅箋”句,詩人自己進入了角色,讀來親切感人。“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化牡丹為情人,筆觸細膩而傳神。
“巫峽散”承上文的怨別離,拈來宋玉《高唐賦》中楚懷王和巫山神女夢中幽會的故事,給花人之戀抹上夢幻迷離的色彩:擔心與情人的離別會象巫山云雨那樣一散而不復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在極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難得和喜悅。
詩人把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意外地發現桃花源仙境和傳說中劉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捏合在一起(唐人把武陵和劉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聯系在一起,見《全唐詩》卷六九O王渙《惘悵詩》),給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紗,帶來了驚喜欲狂的興奮。兩句妙于用典,變化多端,曲折盡致。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兩句既以“馨香”、“不語”射牡丹花的特點,又以“傳情”、“彼此知”關照前文,行文顯而不露,含而不澀。
花以馨香傳情,人以信義見著。花與人相通,人與花同感,所以“不語還應彼此知。”
以上六句寫盡詩人與牡丹的戀情,末兩句,將詩情推向高潮:“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安枕席”于欄邊,如對故人抵足而臥,情同山海。
深夜說相思,見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這兩句想得新奇,寫得透徹。
此詩將牡丹擬人化,用向情人傾訴衷腸的口吻來寫,新穎別致,親切感人,自有一種醉人的藝術魅力。薛濤薛濤(約768~832年),唐代女詩人,字洪度。
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因父親薛鄖做官而來到蜀地,父親死后薛濤居于成都。
居成都時,成都的最高地方軍政長官劍南西川節度使前后更換十一屆,大多與薛濤有詩文往來。韋皋任節度使時,擬奏請唐德宗授薛濤以秘書省校書郎官銜,但因格于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卻稱之為“女校書”。
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園)上,制作桃紅色小箋寫詩,后人仿制,稱“薛濤箋”。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傷近者不見》年代: 唐 作者: 王建離人隔中庭,幸不為遠征。雕梁下有壁,聞語亦聞行。
天涯尚寄信,此處不傳情。君能并照水,形影自分明。
紅窗聽·淡薄梳妝輕結束[ 宋 ] 晏殊原文淡薄梳妝輕結束。天意與、臉紅眉綠。
斷環書素傳情久,許雙飛同宿。一餉無端分比目。
誰知道、風前月底,相看未足。此心終擬,覓鸞弦重續。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
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踏莎行·柳眼傳情》年代: 宋 作者: 曾協柳眼傳情,花心蹙恨。
春風處處關方寸。朱簾卷盡畫屏間,云鬟半亸羅衣褪。
燕語鶯啼,日長人困。魚沈雁斷無音信。
琵琶聲亂篆煙斜,寸腸欲斷無人問。曾協(?-1173)字同季,號云莊。
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南宋詩人。
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孫。
曾鞏之侄孫。 宋紹興年間,舉進士不第,以蔭授長興、遷嵊縣丞,繼為鎮江、臨安通判。
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撫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一之五四、五五),終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
善詩文。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
《惜奴嬌·風骨蕭然》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風骨蕭然,稱獨立、群仙首。春江雪、一枝梅秀。
小樣香檀,映朗玉、纖纖手。未久。
轉新聲、泠泠山溜。 曲里傳情,更濃似、尊中酒。
信傾蓋、相逢如舊。別后相思,記敏政堂前柳。
知否。又拼了、一場消瘦。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
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作品集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芍藥傳情的詩句~】
1.《感芍藥花寄正一上人》唐.白居易 今日階前紅芍藥,幾花欲老幾花新. 開時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空門此去幾多地?欲把殘花問上人. 2.《故王維右丞堂前芍藥花開,凄然感懷》唐.錢起 芍藥花開出舊欄,春衫掩淚再來看. 主人不在花長在,更勝青松守歲寒. 3.《芍藥歌》唐.韓愈 丈人庭中開好花,更無凡木爭春華.翠莖紅蕊天力與, 此恩不屬黃鐘家.溫馨熟美鮮香起,似笑無言習君子. 霜刀翦汝天女勞,何事低頭學桃李.嬌癡婢子無靈性, 競挽春衫來此并.欲將雙頰一睎紅,綠窗磨遍青銅鏡. 一尊春酒甘若飴,丈人此樂無人知.花前醉倒歌者誰, 楚狂小子韓退之. 4.《戲題階前芍藥》唐.柳宗元 凡卉與時謝,妍華麗茲晨.欹紅醉濃露,窈窕留馀春. 孤賞白日暮,暄風動搖頻.夜窗藹芳氣,幽臥知相親. 愿致溱洧贈,悠悠南國人. 5.《草詞畢遇芍藥初開》唐.白居易 罷草紫泥詔,起吟紅藥詩.詞頭封送后,花口拆開時. 坐對鉤簾久,行觀步履遲.兩三叢爛熳,十二葉參差. 背日房微斂,當階朵旋欹.釵葶抽碧股,粉蕊撲黃絲. 動蕩情無限,低斜力不支.周回看未足,比諭語難為. 勾漏丹砂里,僬僥火焰旗.彤云剩根蒂,絳幘欠纓緌. 況有晴風度,仍兼宿露垂.疑香薰罨畫,似淚著胭脂. 有意留連我,無言怨思誰.應愁明日落,如恨隔年期. 菡萏泥連萼,玫瑰刺繞枝.等量無勝者,唯眼與心知. 6.《芍藥》唐.張泌 香清粉澹怨殘春,蝶翅蜂須戀蕊塵.閑倚晚風生悵望, 靜留遲日學因循.休將薜荔為青瑣,好與玫瑰作近鄰. 零落若教隨暮雨,又應愁殺別離人. 7.《清平樂張秀實芍藥詞》元.劉敏中 牡丹花落.夢里東風惡. 見說君家紅芍藥.盡把春愁忘卻. 隔墻百步香來.數叢為我全開. 拼向彩云堆里,醉時同臥蒼苔. 8.《次韻許子大李丞相宅牡丹芍藥詩》宋.洪炎 山丹麗質冠年華,復有余容殿百花. 看取三春如轉影,折來一笑是生涯. 綺羅不妒傾城色,蜂蝶難窺上相家. 京國十年昏病眼,可憐風雨落朝霞. 9.《紅芍藥》元.王哲 這王哲知明,見菊花堅操.便將重陽子為號. 正好相倚靠.每常卻要,綴作詩詞,筆無停自然來到. 心香起、印出仙經,便貫通顛倒.便貫通顛倒. 早得得良因,速推推深奧.玄玄妙妙任窮考. 又更餐芝草.白氣致使,上下盈盈,金丹結、練成珍寶. 憑時節、永處長生,住十洲三島. 10.《紅芍藥》唐.元稹 芍藥綻紅綃,巴籬織青瑣.繁絲蹙金蕊,高焰當爐火. 翦刻彤云片,開張赤霞裹.煙輕琉璃葉,風亞珊瑚朵. 受露色低迷,向人嬌婀娜.酡顏醉后泣,小女妝成坐. 艷艷錦不如,夭夭桃未可.晴霞畏欲散,晚日愁將墮. 結植本為誰,賞心期在我.采之諒多思,幽贈何由果. 其他: 芍藥丁香手里栽,臨行一日繞千回. 外人應怪難辭別,總是山中自取來. 芍藥打團紅,萱草成窩綠.簾卷疏風燕子歸,依舊盧仝屋.貧放麴生疏,聞到青奴熟.掃地焚香伴老仙,人勝連環玉. 芍藥斗新妝,楊柳飛輕雪.著意留連不放春,已向東皇說.況是謫仙家,自有長生訣.方士呼來借玉蟾,要吸杯中月. 芍藥開殘春已盡.紅淺香乾,蝶子迷花陣.陣是清和人正困.行云散后空留恨.小字金書頻與問.意曲心誠,未必他能信.千結柔腸愁寸寸.鈿釵幾日重相近. 今日階前紅芍藥,幾花欲老幾花新. 開時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空門此去幾多地?欲把殘花問上人. 芍藥花開出舊欄,春衫掩淚再來看. 主人不在花長在,更勝青松守歲寒. 芍藥斬新栽,當庭數朵開.東風與拘束,留待細君來. 芍藥綻紅綃,巴籬織青瑣.繁絲蹙金蕊,高焰當爐火. 翦刻彤云片,開張赤霞裹.煙輕琉璃葉,風亞珊瑚朵. 受露色低迷,向人嬌婀娜.酡顏醉后泣,小女妝成坐. 艷艷錦不如,夭夭桃未可.晴霞畏欲散,晚日愁將墮. 結植本為誰,賞心期在我.采之諒多思,幽贈何由果. 閑吟芍藥詩,悵望久顰眉. 盼眄回眸遠,纖衫整髻遲. 重尋春晝夢,笑把淺花枝. 小市長陵住,非郎誰得知? 芍藥小紗窗.唾碧茸長.粉香猶涴舊時妝.玉佩丁東仙步遠,好處難忘.草草賦高唐.終是荒涼.涼蟾飛入合歡床.爭得花陰重邂逅,才不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