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描寫李清照,蘇軾,岳飛的好詞,好句,好段
1李清照 后人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
2蘇軾 黃庭堅說 人謂東坡作此文,因難以見巧,故極工。余則以為不然。
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筆皆超逸絕塵耳。(《跋東坡醉翁操》) 晁無咎: 蘇東坡詞,人謂多不諧音律。
然居士詞橫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 徐度: (柳永)詞雖極工致,然多雜以鄙語,故流俗人尤喜道之。
其后歐、蘇諸公繼出,文格一變,至為歌詞,體制高雅。(《卻掃篇》) 陸游: 世言東坡不能歌,故所作東府詞多不協。
晁以道謂:紹圣初,與東坡別于汴上,東坡酒酣,自歌《古陽關》。則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耳。
(《老學庵筆記》) 陳洵: 東坡獨崇氣格,箴規柳、秦,詞體之尊,自東坡始。(《海綃說詞》 王國維: 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歷十子之流。
(《清真先生遺事·尚論三》) “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朱依真: 天風海雨駭心神,白石清空謁后塵。
誰見東坡真面目,紛紛耳食說蘇辛。 蔡嵩云: 東坡詞,胸有萬卷,筆無點塵。
其闊大處,不在能作豪放語,而在其襟懷有涵蓋一切氣象。若徒襲其外貌,何異東施效顰。
東坡小令,清麗紆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設非胸襟高曠,焉能有此吐屬。
(《柯亭詞論》) 胡仔:“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笤溪漁隱叢話》) 3岳飛: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金使劉祹評價岳飛: 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飛,所至紀律甚嚴,秋毫無所犯。
所謂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為我擒。如飛者,無亦江南之范增乎! 金章宗評價岳飛: 翼贊之功孰與岳飛?飛之威名戰功,暴于南北。
宋孝宗評價岳飛: 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韓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忠愍謚議》中評價岳飛: 人謂中興論功行封,當居第一。 宋·湖北轉運司立廟牒評價岳飛: 去世已三十年,遺風余烈,邦人不忘,繪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
朱熹與門生論岳飛: 問(門生):“岳侯若做事,何如張、韓?” 曰(朱熹):“張、韓所不及,都是他識道理了。” 問(門生):“岳侯以上者,當時有誰?” 曰(朱熹):“次第無人。”
文天祥評價岳飛: 岳先生,我宋之呂尚也。建功樹績,載在史冊,千百世后,如見其生。
至于筆法,若云鶴游天,群鴻戲海,尤足見干城之選,而兼文學之長,當吾世誰能及之。 宋史對岳飛的評價: 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 岳飛 仁智并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
明太祖朱元璋評價岳飛: 純正不曲,書如其人。 明神宗朱翊鈞評價岳飛: 宋岳飛精忠貫日,大孝昭天。
孫中山評價岳飛: 岳飛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屠立成評價岳飛: 檢閱五千年之歷史,能有堅韌不拔之氣者,唯宋之時岳飛云耳。
急求描寫李清照,蘇軾,岳飛的好詞,好句,好段
1李清照 后人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
2蘇軾 黃庭堅說 人謂東坡作此文,因難以見巧,故極工。余則以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筆皆超逸絕塵耳。(《跋東坡醉翁操》) 晁無咎: 蘇東坡詞,人謂多不諧音律。然居士詞橫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 徐度: (柳永)詞雖極工致,然多雜以鄙語,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歐、蘇諸公繼出,文格一變,至為歌詞,體制高雅。(《卻掃篇》) 陸游: 世言東坡不能歌,故所作東府詞多不協。晁以道謂:紹圣初,與東坡別于汴上,東坡酒酣,自歌《古陽關》。則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耳。(《老學庵筆記》) 陳洵: 東坡獨崇氣格,箴規柳、秦,詞體之尊,自東坡始。(《海綃說詞》 王國維: 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歷十子之流。(《清真先生遺事·尚論三》) “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朱依真: 天風海雨駭心神,白石清空謁后塵。誰見東坡真面目,紛紛耳食說蘇辛。 蔡嵩云: 東坡詞,胸有萬卷,筆無點塵。其闊大處,不在能作豪放語,而在其襟懷有涵蓋一切氣象。若徒襲其外貌,何異東施效顰。東坡小令,清麗紆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設非胸襟高曠,焉能有此吐屬。(《柯亭詞論》) 胡仔:“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笤溪漁隱叢話》)
3岳飛: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金使劉祹評價岳飛: 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飛,所至紀律甚嚴,秋毫無所犯。所謂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為我擒。如飛者,無亦江南之范增乎! 金章宗評價岳飛: 翼贊之功孰與岳飛?飛之威名戰功,暴于南北。 宋孝宗評價岳飛: 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韓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忠愍謚議》中評價岳飛: 人謂中興論功行封,當居第一。 宋·湖北轉運司立廟牒評價岳飛: 去世已三十年,遺風余烈,邦人不忘,繪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 朱熹與門生論岳飛: 問(門生):“岳侯若做事,何如張、韓?” 曰(朱熹):“張、韓所不及,都是他識道理了。” 問(門生):“岳侯以上者,當時有誰?” 曰(朱熹):“次第無人。” 文天祥評價岳飛: 岳先生,我宋之呂尚也。建功樹績,載在史冊,千百世后,如見其生。至于筆法,若云鶴游天,群鴻戲海,尤足見干城之選,而兼文學之長,當吾世誰能及之。 宋史對岳飛的評價: 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
岳飛
仁智并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 明太祖朱元璋評價岳飛: 純正不曲,書如其人。 明神宗朱翊鈞評價岳飛: 宋岳飛精忠貫日,大孝昭天。 孫中山評價岳飛: 岳飛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屠立成評價岳飛: 檢閱五千年之歷史,能有堅韌不拔之氣者,唯宋之時岳飛云耳
岳飛的詩《滿江紅》、李清照《一剪梅》
《滿江紅》 詞:岳飛 歌:輪回樂隊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蕈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緊急
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跟岳飛有什么交集呢
1,李清照是宋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
李清照(1084-1155), 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
出生大家閨秀,且嫁豪門,早期生活優裕。金兵入據中原后,清照家破夫亡,流落南方,歷盡艱辛,境遇凄涼。
于是,其詞前期多詠唱悠閑,后期則多悲嘆憤傷。 清照作詞,善用白描,語言清麗,注重格律,崇尚典雅。
岳飛是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岳飛(1103-1142)字鵬舉,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抗金名將。
岳飛農家出生,文武雙全。在文學上,堪稱宋代著名詞家。
其詞數量雖少,但皆屬中國古典詩詞之精品而傳世。其中,其《滿江紅》詞慷慨激昂,令我中華志士千秋吟誦,是中華迄今為止最著名的愛國詞之一。
如以詞之大類來分,岳飛當屬豪放派詞人。李清照比岳飛大19歲,李清照19歲時岳飛剛剛出生。
李清照比岳飛大,卻比岳飛晚去世,他們有39年時間是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的同一個國家。李清照1101年嫁給趙明誠,在她出嫁前,岳飛還沒有出生,不存在是否認識的問題。
李清照出嫁以后的幾年,岳飛還是小孩,又不生活在同一個地方,他們認識的可能性很小。從1107年開始,李清照與丈夫一起在青州“屏居十年”。
后來幾年,趙明誠到萊州做官,有一種說法是李清照隨同前往,還有一種說法是李清照仍留在青州。不管是何種情況,屏居青州起的這十多年間,李清照與岳飛相識的可能性也不大。
從史料記載來看,他們的實際人生軌跡沒有發生過任何交集。2,建炎四年(1130)春,李清照追隨宋高宗的行蹤流徙浙東。
她在《金石錄后序》中介紹了自己的這段經歷:“到臺,守已遁。之剡,出睦,又棄衣被。
走黃巖,雇舟入海,奔行朝。時駐蹕章安,從御舟海道之溫,又之越。”
紹興元年(1131)三月,李清照赴越州(今浙江紹興),期間居土民鐘氏家,書畫被盜。紹興二年(1132),李清照到達杭州,以后除了紹興四年、五年這兩年去金華避難,基本上是在杭州度過余生。
岳飛1122年參軍,后來歸入宗澤軍中。從1128年遇到宗澤,到1140年的十多年間,他率領岳家軍同金軍浴血奮戰,所向披靡。
1140年,完顏兀術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后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離開封只有45里的朱仙鎮。宋高宗決意求和,連發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孤立無援被迫班師。
在這段時間,岳飛總體上是在打仗,不大可能遇到已到了江南的李清照。3,在宋朝與金朝議和的過程中,岳飛被奪去兵權,于1141年到杭州任樞密副使,八月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被免去樞密副使職務,十月被捕投入大理寺獄中。
1142年1月27日,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云、部將張憲一起被殺害。時年39歲。
從他們的經歷來看,有約不到一年的時間,即1141年岳飛到杭州任樞密副使直到遇害,李清照與岳飛都在杭州,而此時他們兩人的名氣都已不小。在抗金的問題上,他們政見相似,后人夏承燾有詩認為“易安心事岳王知”。
雖然在這大約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岳飛約有4個月是被關在大牢里;雖然他們一文一武、經歷不同,但他們在同一城市的某一場合相識或邂逅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4,李清照曾放下“詞別是一家”的偏見,出奇地一反其婉約風格而采用豪放詞風,在自己的詞作《漁家傲.天接》中以一種極其隱晦的方式,盛贊了抗金名將岳飛(岳鵬舉)!論據是:查李清照年譜和岳飛年譜,發現它們之間有著看似巧合的聯系——該詞創作于1130年(建炎四年),而當年正是岳飛抗擊金兵取得牛頭山大捷,英名遠播,大鼓南宋軍民士氣之年! 這也許是一個重要發現。
請看: 《漁家傲.記夢》(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仿佛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正是對岳飛(岳鵬舉)抗擊金兵節節勝利的頌揚、欣慰和期望之句么? 如果細品岳飛和李清照之描寫內心憂傷之詞作,并將之作比較,就會又陡然而有趣地發現:盡管他們的內心所具有的豪放情懷風格有別,但是他們內心所具有的柔情情懷卻具有著相同風格!請看岳飛的《小重山》和李清照的《一剪梅》: 《小重山》 岳飛 昨夜寒蟄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覃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比較上兩詞可見,岳飛與李清照內心中的柔情世界,是何其相識乃爾!。
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辛棄疾的宋詞各兩首,岳飛,李清照的宋詞個
蝶戀花
【宋】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
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浣溪沙
【宋】歐陽修
堤上游人逐畫船
拍堤春水四垂天
綠楊樓外出秋千
白發戴花君莫笑
六幺摧拍盞頻傳
人生何處似樽前
五絕·梅花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七絕·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定風波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清平樂 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浣溪沙
辛棄疾
花向今朝粉面勻,
柳因何事翠眉顰?
東風吹雨細于塵。
自笑好山如好色,
只今懷樹更懷人。
閑愁閑恨一番新。
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岳飛
號令風霆迅,天聲動北陬。
長驅渡河洛,直搗向燕幽。
馬蹀閼氏血,旗梟可汗頭。
歸來報明主,恢復舊神州。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寫的《一剪梅》與岳飛的《滿江紅》有什么區別
婉約派與豪放派詞風比較 宋代,是詞的“黃金時代”。
這一時期,聳立著爭雄對峙、相映生輝的兩座奇峰;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為旗幟的婉約派和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派。顧名思義,婉約派和豪放派顯然代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詞風。
那么,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之處?這里,我覺得應該注意歷代評論家、作家概括豪放派的開拓者和主要代表蘇軾的詞的創作特色時常用的一句話,即“以詩為詞”(見《后山詩話》等)。評價蘇軾的褒貶雙方都眾口一詞,可見此說是有道理的。
對于這句話的理解,我很贊同中國科學院編《中國文學史》的說法:“詞的詩化,并不是取消詞作為獨立文學樣式的體制和格律,而是意味著詞的題材的擴大,作家個性更鮮明的呈現和語言的革新。”我想基于此還加上音律的突破一條,從題材、形式(包括音律、語言)和表現手法等方面,試對婉約派和豪放派的不同詞風作一粗淺的分析比較。
至于兩派詞人各自身世經歷、才學性情等對其詞風形成的影響,限于篇幅,略去不談。 一、題材:“樽前”“花間”與“塞外”“江天” 題材的廣闊和狹窄是豪放派與婉約派最顯著的區別。
縱觀從婉約派的開山鼻祖溫庭筠到后來的吳文英、王沂孫這三百余年間所謂“以婉約清麗為宗”的詞人作品,數量浩繁而題材狹窄,絕大部分是寫傷離送別、男女戀情、酣飲醉歌、惜春賞花之類。雖其間柳永、李清照等有所開拓,但畢竟難脫桎梏。
而豪放派則完全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藩籬。蘇軾以一個革新者的勇氣,把詞從“娛賓遣興”的工具改造發展為獨立的抒情藝術;把詞從“樽前”“花間”推向較為廣闊的社會人生。
“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劉載熙《藝概》),山川景物、記游詠物、農舍風光以及吊古感舊、說理抒懷等都大量寫入詞中。如《念奴嬌》(“大江東去”)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最能體現這一特色的不朽名作。
到南宋辛棄疾,又有了新的發展。在此不贅言。
婉約派那么多詞人,那么多詞集,詞作總數達數千首之巨,但即使是統統加起來,就其所反映的社會生活面以及題材范圍而言,恐怕還遠不及蘇軾一個人的三百多首詞之廣闊! 二、形式:削足適履與革新突破 在詞的形式上,婉約派與豪放派也走著兩條不同的路子。 婉約派詞人一般都更注重詞的形式。
視音律上的規則(如“五音”、“六律”)為法度,視語言上的清規戒律(如“珠圓玉潤”、“無一字無來處”等)為法寶。如前所述,本來他們的作品內容就陳舊貧乏,題材狹窄單調,便更是醉心于諧音合律,刻意于雕章鑿句,以華麗的形式掩蓋其空虛的內容。
甚至寧愿削足適履,也不肯越雷池一步。就拿婉約派中成就最著的李清照來說吧,明明面對著國破家亡、窮愁潦倒的嚴酷現實,卻抱定“詞別是一家”的藝術偏見,生怕在詞作中流露出一絲半點。
盡是“凄凄慘慘戚戚”,雖催人淚下,但缺乏一種激人奮起的力量。這樣就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義。
而她同期的詩作(如“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等)卻由于豪放雄健而為人所稱道。 就是這樣,內容限定了形式,形式又反過來框住了內容,婉約派詞人們牢牢捆住了自己的手腳。
在這一點上,以周邦彥、賀鑄為代表的“格律詞派”更是登峰造極。 而豪放派則不是為形式所羈,而是充分調動形式為表現內容服務。
最突出的是蘇軾。為了反映廣闊的生活面,蘇軾打破了“詞必協律”的陳套,使詞從音樂的奴隸的地位解放出來。
但蘇軾并不是完全不顧或不懂音律,而是由于他“橫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見《復齋漫錄》引晁補之語),又“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見《歷代詩余》引陸游語)。蘇軾充分發揮詞這種獨特語言文學樣式的長處,利用長短句的錯落形式,造成節奏的舒卷變化,用詞造句也力求鏗鏘響亮;從而達到了形式與內容與情感和諧統一的藝術境界。
陸游是南宋杰出的詩人,精通音律,詩詞俱佳,他曾“試取東坡諸詞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見《歷代詩余》引),足以證明蘇軾的成功。 語言上,蘇東坡也打破了婉約派的清規戒律,多方面吸收陶淵明、李白、杜甫、韓愈等人的詩句入詞,偶爾也運用口語,只要是能恰當的表達他的思想感情,任何詞語他都敢用,從而形成了一種體現東坡個性的清新樸素、明快暢達的語言風格。
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蝶戀花》)等等,都明白如話,自然清新,生動準確。 可以說,正是因了蘇軾的大膽革新,才使詞脫離了音樂的羽翼而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
三、表現手法:“回環吞吐”與“沖口而出” 談到這一點,不妨引一段故事: 秦少游自會稽入京------(東坡)又問別作何詞,秦舉“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坡云:“十三字只說得一個人騎馬樓前過。”秦問先生近著,坡云:“亦有一詞,說樓上事。”
乃舉“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晁無咎在座云:“三句說盡張建樹封燕子樓一段事,奇哉!”(據《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引)這個故事很能說明蘇軾與秦觀,亦可推及豪放婉約兩派在創作上的不同特色。
婉約。
李清照,辛棄疾,范仲淹,晏殊,柳永,晏己道,賀鑄,岳飛的身平和
李清照:李清照她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和哥們李奕柯是當時的禮部員外郎,母親王氏也是當時能詩能文的才女(《宋史·李格非傳》中提到)李清照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后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
1127年,靖康之變后,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藏書。后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
她的《聲聲慢》就創作在此時,所以詩中,從開頭的幾對復詞,可以看出她的悲傷.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她早年曾做《詞論》,主張「詞,別具一家」。
注重詞體協音律、重鋪敘、有情致的特點,并批評了從蘇軾到秦觀、黃庭堅等詞家的不足。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參考資料:http://**view/* 辛棄疾:http://**view/* 范仲淹:http://**view/* 晏殊:http://**view/*柳永:http://**view/* 晏幾道(約1040-約1112):北宋詞人。
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晏殊第七子。
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
其詞多感傷情調。 臨江仙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賀鑄:http://**view/* 岳飛:http://**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