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瑤臨死之前寫的詩詞
1、王均瑤臨死之前寫的詩詞
【采桑子】
憑高滿面東風淚,獨立江亭。流水歌聲,銷盡年涯不暫停。
歸來自掩香屏臥,殘月新鶯。夢好須驚,知是傷春第幾生?
【謁金門三首】
其一
行不得!黦地衰楊愁折。霜裂馬聲寒特特,雁飛關月黑。
目斷浮云西北,不忍思君顏色。昨日主人今日客,青山非故國。
其二
留不得!腸斷故宮秋色。瑤殿瓊樓波影直,夕陽人獨立。
雖說長安如奕,不忍問君蹤跡。水驛山郵都未識,夢回何處覓。
其三
歸不得!一夜林烏頭白。落月關山何處笛?馬嘶還向北。
魚雁沉沉江國,不忍聞君消息。恨不奮飛生六翼,亂云愁似冪。
2、王均瑤(1966年9月15日-2004年11月7日),男, 出生在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大漁鎮,企業家。曾創辦溫州均瑤乳品公司。
柳的詩詞,段落,句子
無心插柳柳成蔭。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無自昵焉。 俾予靖之,后予極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無自瘵焉。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
楊柳亂成絲, 攀折上春時。 葉密鳥飛礙, 風輕花落遲。
遙看孟津河,楊柳郁婆娑。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一春惆悵殘三日,醉問周郎憶得無。
柳絮送人鶯勸酒,去年今日別東都。風吹楊柳出墻枝,憶得同歡共醉時。
每到集賢坊地過,不曾一度不低眉野狐泉上柳花飛,逐水東流便不歸。 花水悠悠兩無意,因風吹落偶相依。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山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遺泫然。
李 白 《憶 秦 娥》 蕭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溫 庭 筠 《更 漏 子》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 歐 陽 修 《蝶 戀 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生 查 子》 去年元夜是,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結構 賀 鋳 《踏 莎 行》 楊柳回塘,鴛鴦別浦,綠萍漲斷蓮舟路。 《 沅 溪 沙》 樓角初消一縷霞,淡黃楊柳暗棲鴉,玉人和月摘梅花。
仲 殊 《南 柯 子》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 劉 永 《雨 霖 鈴》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晏 幾 道 《清 平 樂》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
此后錦書休寄,畫樓云雨無憑。楊柳亂成絲, 攀折上春時。
葉密鳥飛礙, 風輕花落遲。 城高短簫發, 林空書角悲。
曲中無別意, 并是為相思。折楊柳歌辭【南北朝】無名 遙看孟津河,楊柳郁婆娑。
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春賦【北周】庾信宜春苑中春已歸,披香樓里作春衣。
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隋】無名氏詩: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青門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三月二十八日贈周判官【唐】 白居易一春惆悵殘三日,醉問周郎憶得無。
柳絮送人鶯勸酒,去年今日別東都。過裴令公宅二絕句【唐】 白居易 風吹楊柳出墻枝,憶得同歡共醉時。
每到集賢坊地過,不曾一度不低眉。狐泉店前作【唐】 白居易 野狐泉上柳花飛,逐水東流便不歸。
花水悠悠兩無意,因風吹落偶相依。曲江早春【唐】 白居易 曲江柳條漸無力,杏園伯勞初有聲。
可憐春淺游人少,好傍池邊下馬行。長安春【唐】白居易 青門柳枝軟無力,東風吹作黃金色。
街東酒薄醉易醒,滿眼春愁銷不得。楊柳枝【唐】白居易依依裊裊復青春, 勾引春風無限情。
白雪花繁空撲地, 綠絲條弱不勝鶯。長安新柳 【唐】陳光 九陌云初霽,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邊春。 色淺微含露,絲輕未惹塵。
一枝方欲折,歸去及茲晨。橫吹曲辭·折楊柳 【唐】崔湜 二月風光半,三邊戍不還。
年華妾自惜,楊柳為君攀。 落絮緣衫袖,垂條拂髻鬟。
那堪音信斷,流涕望陽關。臨川見新柳 【唐】崔櫓 不見江頭三四日,橋邊楊柳老金絲。
岸南岸北往來渡,帶雨帶煙深淺枝。 何處故鄉牽夢想,兩回他國見榮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殺遠人人不知。柳 【唐】崔櫓 風慢日遲遲,拖煙拂水時。
惹將千萬恨,系在短長枝。 骨軟張郎瘦,腰輕楚女饑。
故園歸未得,多少斷腸思。題柳 【唐】狄煥 天南與天北,此處影婆娑。
翠色折不盡,離情生更多。 雨余籠灞岸,煙暝夾隋河。
自有佳名在,秦松繼得么。絕句漫興九首【唐】 杜甫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奉答岑參補闕見贈【唐】杜甫 窈窕清禁闥,罷朝歸不同。
君隨丞相后,我往日華東。 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紅。
故人得佳句,獨贈白頭翁。有感【唐】 杜牧宛溪垂柳最長枝,曾被春風盡日吹。
不堪攀折猶堪看,陌上少年來自遲。新柳 【唐】杜牧 無力搖風曉色新,細腰爭妒看來頻。
綠蔭未覆長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幾處傷心懷遠路,一枝和雨送行塵。
東門門外多離別,愁殺朝朝暮暮人。柳 【唐】方干 搖曳惹風吹,臨堤軟勝絲。
態濃誰為識,力弱自難持。 學舞枝翻袖,呈妝葉展眉。
如何一攀折,懷友又題詩。章臺柳【唐】韓翃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楊柳枝,芳菲節。所恨年年贈離別。
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柳氏晚春【唐】 韓愈 誰收春色將歸去,慢綠妖紅半不存。 榆莢只能隨柳絮,等閑撩亂走空園。
初春小雨 【唐】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寒食 【唐】韓翎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柳 【唐】韓偓 一籠金線拂彎橋,幾被兒童損細腰。 無奈靈和標格在,春來依舊褭長條。
詠柳 【唐】韓偓 褭雨拖風不自持,全身無力向人垂。 玉纖折得遙相贈,便似觀音手里時。
柳 【唐】韓琮 折柳歌中得翠條,遠移金殿種青霄。 上陽宮女含聲送,不忿先。
奴字的漂亮詩句
天香 吳文英
蟫葉黏霜,蠅苞綴凍,生香遠帶風峭。嶺上寒多,溪頭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情,先占立、墻陰春早。初試宮黃澹薄,偷分壽陽纖巧。銀燭淚深未曉。酒鍾慳、貯愁多少。記得短亭歸馬,暮衙蜂鬧。豆蔻釵梁恨裊。但悵望、天涯歲華老。遠信難,吳云雁杳。
謁金門 趙崇嶓
春意泄。香重一枝梅雪。寒透玉壺冰暗結。玉奴情更劣。似語還羞奇絕。妒白憐紅時節。酒力未醒雙眼纈。一簾風弄月。
山中雨,云中雨.山云對望淚相盈,怎奈一世情?君有情,奴有情.山雨欲來化風中,但見天已晴.
參考資料: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到你
柳的詩句及賞析 學習古文的方法
詠柳⑴ 【唐】 賀知章 碧玉⑵妝⑶成一樹⑷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⑸。
不知細葉誰裁⑹出, 二月⑺春風似剪刀。 【注釋】 ⑴ 柳:柳樹,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子狹長,種類很多。
本詩描寫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綠色的玉。
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綠的柳葉。 ⑶ 妝:裝飾,打扮。
⑷ 一樹:滿樹。一,滿,全。
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絳:用絲編成的繩帶。絲絳: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狀物體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農歷二月,正是仲春時節。
⑻ 似:好像,如同。 【譯文】 柳樹像碧玉裝扮成的美女一樣,千萬枝柳條像她那綠色的絲帶。
知道這細嫩的柳葉是誰剪裁的嗎?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風啊! 【題解】 這是一首詠物詩,通過贊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賞析】 詩的前三句都是描寫柳樹的。
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
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絳”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柔美。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巧細致的形態美。
三句詩分寫柳樹的各部位,句句有特點。而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成一個設問句。
“不知細葉誰裁出?”——自問;“二月春風似剪刀。”——自答。
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說裁出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創造力的象征。這首詩就是通過贊美柳樹,進而贊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造力。
李商隱的《柳》是借詠柳自傷遲暮、傾訴隱衷的一首七絕。詩寫的是秋日之柳,但詩人不從眼前寫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來。
句句寫柳,而全篇不著一個“柳”字;句句是景;句句詠物,而又句句寫人,抒發對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嘆之情。詩中經歷今昔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正是詩人自嘆身世的生動寫照。
贈柳 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體裁:【五律】 類別:【未知】 章臺從掩映, 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 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 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 青樓撲酒旗。
【注釋】: 《贈柳》,其實就是詠柳。詠而贈之,故題曰“贈”。
前人認為此詩有本事,馮浩并認為系為洛陽歌妓柳枝作。由于年代久遠,別無旁證,真實情況,已難考知。
李商隱對柳很有感情,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這一首同他別的那些詠柳詩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處,而是非常廣闊的地域。
“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首聯就從京城長安到大江之濱的江陵,寫柳從北到南,無處不在,“掩映”“參差”,秀色千里。
“掩映”、“參差”,是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點出時間是在春天。由“從”(任從)到“更”的變化,把柳的蓬勃生機,渲染得更加強烈。
次聯“風流”、“婀娜”,則是寫柳的體態輕盈。柔長的柳枝,千枝萬縷,春風吹拂,宛若妙齡女郎,翩躚起舞,姿態是非常動人的。
“見說”是聽見別人說,包括古今之人對柳的贊賞。“來當”句是說自己見到眼前之柳的時候,正當其婀娜多姿之時,表現出詩人的欣喜之情。
上面四句,從廣闊的背景上,對春柳作了生動具體的描繪,寫出了她嫵媚可愛的風姿。 下面接寫柳色綿延不斷。
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籠煙罩霧,蔥蘢翠綠,望之令人心醉。詩人的目光,正是被這迷人的柳色所牽引,向前移去,直到橋邊,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斷,可是跨過橋去,向旁一彎,卻又順著長堤,向前延伸,最后雖然眼中已望不見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見到青青的柳色向遠方伸去。
“行”作“行蹤”、“蹤跡”解。“意相隨”既指春柳傍隨長堤而去,也指詩人的心為柳所系,緊隨不舍,最后直至青樓酒旗、柳花似雪之處。
“青樓”、“酒旗”是人間繁華之地;飛花似雪是春柳盛極之時。“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詩人的痛惜之情。
花飛似雪,固然美極盛極,然而繁華已極,就意味著離凋謝不遠。兩句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也把人的愛惜之情寫到極點。
紀昀評此詩云:“五、六句空外傳神,極為得髓。結亦情致可思。”
(《李義山詩集輯評》)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盡,很耐人尋味。 清代王士禛說:“詠物之作,須如禪家所謂不粘不脫,不即不離,乃為上乘。”
(《帶經堂詩話》)此詩全篇八句,純用白描,篇中不著一個“柳”字,卻句句寫柳。而且,仔細玩味,又會發覺它們既是寫柳,又象是在寫人,字里行間,仿佛晃動著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風流韻致,婀娜多情,非常逗人喜愛。
她也許是詩人的友人,也許就是詩人的情人,由于某種原因,他們分離了。詠柳即詠人,對柳之愛憐不舍,即對其所愛之人的依戀與思念。
似彼似此,亦彼亦此,不即不離,正是此詩藝術表現的巧妙之處。馮浩說此詩“全是借詠所思”(《玉溪生詩集箋注》),大旨是不錯的。
李商隱的《柳》大致寫于大中五年(851)。詩人借詠柳自傷遲暮,傾訴隱衷。
先寫春日之柳、春風蕩漾,百花爭艷,樂游苑上,士女如。
你能說出一些古人詠柳的詩詞名句嗎?人們對柳的不同感受是由什么決
1.名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出自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2.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詩句出自唐代詩人韓翃的《寒食》,譯文:暮春時候長安處處飄絮又飛花,寒食節日風吹皇家花園柳枝斜。《寒食》的全詩是:
寒食
作者:韓翃 年代:唐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3. 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南宋詩人陸游的《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4. 名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出自宋代詩人志南的《絕句》
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5. 名句“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6.名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出自杜甫的《絕句》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7.名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出自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
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8.“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出自唐代詩人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9.名句“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
對柳的感受不同是因為心境情感的不同。
年奴橋赤壁懷古常考的詩句
宋·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liao),雄姿英(yīng)發.
羽扇綸(guān)巾,談笑間,檣櫓(也作強虜,人教版為櫓,語文版為虜.)(qiáng lǔ)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huá)發(fà).
人生如夢,一樽(zūn)還(huán)酹(lèi)江月.
作品注釋
⑴大江:指今天的長江.
⑵淘:沖洗,沖刷.
⑶故壘:黃州古老的城堡,推測可能是古戰場的陳跡.過去遺留下來的營壘.
⑷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東漢末年東吳名將,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稱.周瑜精通軍事,又精于音律,江東向來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在周瑜的指揮下,于赤壁以火攻擊敗曹操的軍隊,此戰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僅36歲.(安徽廬江有其周瑜墓.)
⑸雪:比喻浪花.
⑹遙想:形容想得很遠; 回憶.
⑺小喬:喬公的小女兒,生的閉月羞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喬為孫策之妻,有沉魚落雁、傾國傾城之貌.
⑻英發:英俊勃發.
⑼羽扇綸巾:手搖動羽扇,頭戴綸巾.這是古代儒將的裝束,詞中形容周瑜從容嫻雅.綸巾:古代配有青絲帶的頭巾.
⑽強虜:強大之敵,指曹軍(檣櫓:這里代指曹操的水軍戰船.檣,掛帆的桅桿.櫓,一種搖船的槳).
⑾故國:這里指舊地,當年的赤壁戰場.指古戰場.指假戰場黃州.
⑿華發:花白的頭發.
⒁尊:通“樽”,酒杯.
⒂酹:(古人祭奠)以酒澆在地上祭奠.這里指灑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摘自百度網友,謝謝。
找一些感傷的詩詞句
宋 柳永
【原文】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②都門帳飲無緒,③留戀處,④蘭舟催發。⑤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⑥念去去千里煙波,⑦暮靄沉沉楚天闊。⑧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⑨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⑩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上下闋,一百零三字,仄韻。
②驟雨:陣雨。
③都門帳飲:在京都郊外搭起帳幕設宴餞行。無緒;沒有情緒,無精打采。
④留戀處:一作“方留亦處”。
⑤蘭舟:據《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后用作船的美稱。
⑥凝噎:悲痛氣塞,說不出話來。即是“凝咽”。
⑦去去:分手后越來越遠。
⑧暮靄:傍晚的云氣。沉沉:深厚的樣子。楚天:南天。古時長江下游地區屬楚國,故稱。
⑨經年:經過一年或多年。
⑩風情:男女戀情。
【譯文】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樣地凄涼悲切,面對著和亭,正是傍晚時候,一陣急雨剛停住。在汴京城門外餞行的帳篷里喝著酒,沒有好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冷落凄涼的秋天,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就縱然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鑒賞】
柳永多作慢詞,長于鋪敘。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這與同樣表現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時柳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詞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系。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后情景。劉熙載《藝概》卷四:“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為名句,不僅在于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造出一個凄清冷落的懷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經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回環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
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為“俗曲”。此詞上片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于秦樓楚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堪稱俗不傷雅,雅不避俗。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柳停留學一年奴除這樣的詩詞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