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交流中或現代漢語中名詞活作動詞的詞語有哪些?高手幫幫忙啦…
1. 語言:從結構上說,語言是一種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從功能上說,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
構成語言的要素有語音、詞匯、語法。它有口語和書面語兩種不同的形式。
2. 現代漢語:狹義上是指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言——普通話,廣義上的現代漢語兼指現代漢民族使用的普通話和方言。3. 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經典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普通話”4. 方言:方言俗稱地方話,它是民族語言的地方分支,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區的人民使用的語言。
5. 音質:又叫“音色”,指聲音的特色。它是與語言中用來區別意義的最重要的要素。
造成不同音色的條件主要有三:發音體不同;發音方式不同;發音時共鳴器不同。6. 音素:是從音質的角度劃分出來的最小語言單位。
它是構成音節的最小單位。可分為輔音和元音兩類。
7. 音節:是語音結構的基本單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語音片段。一般來說,一個音節對應一個漢字,兒化除外。
8. 聲調:指音節中具有區別意義作用的音高的變化。漢語就是一種有聲調的語言。
9. 調值:指音節高低升降曲直長短的變化形式,也就是聲調的實際讀法。語音特點有二:調值主要由音高構成,音的高低決定于頻率的高低;構成音調的相對音高在讀音上是連續的、漸變的,中間沒有停uyan的音類。
10. 調位;從聲調中歸納出來的音位,叫“聲調音位”,簡稱“調位”。漢語普通話中有四個調位,即/55/(陰平) 、/35/(陽平)、/214/(上聲)、/51/(去聲)。
11. 重位:由音重構成的音位叫做“重位”,也叫“勢位”。12. 時位:由音長構成音位叫做“時位”。
13. 音高:語音四要素之一。是指聲音的高低,決定于發音體在一定時間內顫動次數的多少,即頻率。
在一定時間內振動快、次數多,頻率就高,聲音就高;反之則低。語音的高低與聲帶的長短、厚薄、松緊有關。
14. 零聲母:普通話里大部分音節都以輔音聲母開頭,但是也有一些音節的開頭不是輔音而是元音,這就是說,它們的聲母是“零”,習慣上叫“零聲母”。15. 韻母:指音節中聲母后面的部分。
按照傳統分析方法,韻母又分為韻頭、韻腹、韻尾三部分。16. 調值:指音節高低升降區直長短變化形式,也就是聲調的實際讀法。
用五度標記法把這種相對音高變化表示出來,就是這些音節的調值了。17. 輕聲:普通話里的每一個音節都有它的聲調,可是在詞或句子里許多音節常常失去原來的聲調而讀成一個較輕、較短的調子,就是“輕聲”。
18. 兒化:指的是普通話里有些音節的韻母發音時加上一個卷舌的動作,使這個韻母帶上卷舌音“兒”(er)的音色的特殊音變現象。19. 音變:指一種語言或方言中,具有區別意義作用的最小的語音單位。
它是按語音的辨義作用歸納出來的音類。20. 調類:是聲調的種類,就是某種語言或方言把調值相同的的字歸納在一起所建立的類。
即/55/(陰平) 、/35/(陽平)、/214/(上聲)、/51/(去聲)。21. 音位:指一種語言或方言中,具有區別意義作用的最小的語音單位。
它是按語言辨義作用歸納出來的音類。22. 四呼:按韻母開頭的元音發音口形分,可把韻母分為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四類,簡稱“四呼”。
23. 音位自由變體:凡是無條件的,即不受環境的限制,可以自由替換而不影響意義的音位變體叫做“自由變體”。24. 非音質音位:也叫“超音段音位”。
在語音中,除了音質以外,音高、音重、音長也能區別語言單位的語音形式,從而起區別意義的作用,因此也能構成音位。25. 筆畫:是構成漢字字形的最小連筆單位。
26.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世界上的文字可以分為兩大類: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27. 部件:又偏旁,是由筆畫組成的具有組配漢字功能的構字單位。28. 象形字:就是描繪事物形狀的造字法,用這種方法造的字就是象形字。
29. 指事字:就是用象征性的符號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號來表示某個詞的造字法,用這種方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30. 會意字: 就是用兩個或幾個部件合成一個字,把這些部件的意義合成新字的意義,這種方法造的字就是會意字。
31. 形聲字:就是由表示字義類屬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組成新字,這種造字法叫“形聲字”。32. 亦聲字:就是會意字兼形聲字。
33. 多音同義字:是指表示同一意義的詞中的字有不止一個讀音。34. 多音多義字:是一個字的字音不同字義也不同。
35. 四定:是漢字標準化的內容,即對漢字定性(1)定量:是指規定現代漢語用字的數量 (2)定形:是指規定現代漢語用字的標準字形。(3)定音:是指規定現代漢語用字的標準讀音。
(4)定序:是指規定現代漢語用字的排列順序。36. 異體字:是字音字義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組字。
37. 詞匯:又稱語匯,是一種語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圍的)詞和固定短語的總和。詞匯是詞的集合體,是語言的建筑材料。
38. 語素:語素是語言中最小的有音又有義的語言單位。39. 詞:詞是由語素構成,比語素高一級的語言中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
40. 固定短語:是詞跟詞的固定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減。
澠池之會中名詞做動詞的句子
1 舍相如廣成傳舍(舍: 安置住宿)
2 左右欲刃相如(刃: 用刀殺)
3 乃使從者衣褐(衣: 穿)
4 懷其璧 (懷: 懷揣著)
5 藺相如前曰 (前: 走上前)
6 臣乃敢上璧 (上: 獻上)
7 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壽: 向人敬酒或獻禮)
8 臣語曰(語: 告訴)
9 于是相如前進缻(前:走上前)
10 趙王鼓瑟(鼓:彈奏)
11 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嘻:苦笑聲)
語文的語法大全,比如名詞做動詞這類的,完整點
漢語語法知識匯總 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 → 教學文摘 → 漢語語法知識匯總 2011-04-08 → 手機版 語素 定義:漢語言中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
分類:(1)單音節語素:如:山、水、燈(獨立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2)雙音節語素:一種是古代遺留下來的連綿詞,如:蜻蜓、琵琶、(拆開就不表達完整的意思); 另一種是音譯外來詞,如:坦克、沙發、吉普(拆開也不表達完整的意思,或者說表達的意思與詞語本身要表達的意思不一致) (3)多音節語素:如,馬鈴薯;多是音譯外來詞,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 練習: 思考:一個漢字就是一個語素嗎?舉例說明 思考:兩個漢字肯定是兩個語素嗎?舉例說明 漢字 定義:亦稱中文字、中國字、國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屬于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是書寫基本單元,傳說是倉頡所創造的。
漢字的演變:其使用始于商代,歷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體、仿宋、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狂草、行楷、行草等諸般書體變化。 漢字的分類:漢字根據其構成方式可分為六種,即六書。
六書是漢字構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禮》中就提到了六書,只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
到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構造原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象形:這種造字法是依照物體的外貌特征來描繪出來,所謂“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個字,最早就是描繪日、月、山、水之圖案,后來逐漸演化變成現在的造型。 瓜是一個象形字。
“瓜”字中,兩撇表示藤,中間豎鉤表示瓜,捺表示葉。“葫蘆科植物的統稱”就是“瓜”的本義。
“形狀像瓜”,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種;“瓜皮船”是船的一種。“像切瓜一樣”,瓜的命運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義。
人們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又指若干強國聯合起來分割弱小或不發達國家的土地。
“傻瓜”,表示不聰明,這一詞來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時期生活在瓜州(甘肅敦煌一帶)姜姓人被稱為“瓜子族”,他們十分勤勞,受人雇傭時總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們這種老實的習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 指事:這是指表現抽象事情的方法,用象征的符號,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號來表示某個詞。
所謂“各指其事以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寫作“上”,人在其下寫作“下”,“刃”,在刀口上加一點,表示這里最鋒利,這就是刀刃,等等。
形聲:就是文字內以特定形狀(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
這個字也可為一個字根,結合不同的屬性字根,可合成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樣的發音(也有的只有聲母一樣),表達不同的事物。形聲是漢字里造字最多的方法和神韻,自大一點就是“臭”,“富”有田的人,“窮”靠用“力”打工,“賤”的繁體是“賤”,右邊兩個“戈”,為錢而爭斗,自然是“賤”。
形聲字的形旁和聲旁有三種組合方式: 左形右聲:指、詩、估、格 左聲右形:救、歉、劍、欽 上形下聲:空、露、花、嶄 上聲下形:盂、貨、娶、基 內形外聲:聞、問、悶、瓣、辮、辯 內聲外形:園、囤、病、衷、閣、匣 聲占一角:氈、遠、逃、邏 形占一角: 有些形聲字,隨著漢字的改革表音部分的讀音有了變化,已經不起表音的作用了,如果再讀半邊就要鬧笑話。現在“秀才識字讀半邊”又成了對“秀才”們讀錯字的諷刺。
會意:這種造字法,是用兩個或幾個字組成一個字,把這幾個字的意義合成一個意義。 如“日”和“月”組起來,就是日光加月光變成“明”。
“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過去所言有信,就是這個人很遵守自己說過的話, “休”,“人”和“木”合在一起,一個人靠在樹上,表示休息。 有些會意字是兩個或幾個同樣的字重疊組成的。
二字重疊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結構,三字重疊的多是塔型的上下結構,看起來像體操活動中的疊羅漢。例如三個“人”組成“眾”;三個“火”組成“焱”;三個“木”組成“森”;三個“日”組成“晶”;三個“直”組成“矗”;三個“水”組成“淼”;三個“口”組成“品”等。
會意字由于字形的變化太大,現在已看不出它們的字源了。例如婦女的婦字,為什么在女旁加個歪山呢?正確的字源分析只能從繁體字“婦”中才能看出。
這個“婦”字左邊的“女”旁指婦女,女旁的“帚”是掃帚,前后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婦女拿著掃帚在家里勞動。“女、帚為婦”和“力、田為男”是符合當時的“女內男外”、“男耕女織”的社會情況的。
這類不容易看出字源的字相當多,人們叫作“破體字”。 “她”是現代漢語里常用的一個人稱代詞,專指第三者的女性。
我國古代沒有這個字,只是到了19世紀20年代才出現了它。 轉注:這是用于兩個字互為注釋,彼此同義而不同形,漢代許慎解釋道:“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這怎么說呢?此二字,古時“考”可作“長壽”講,“老”、“考”相通,意義一致,即所謂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詩經·大雅?棫樸》亦云:“周王壽考”。
假借:此法簡言之。
什么是動詞,它在句子中做什么成分?什么是名詞,它在句子中做什么
動詞是一類詞性,一般就是用來表示動作或狀態的詞匯。
在英語中,動詞按作用和功能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謂語動詞,另一類是非謂語動詞。中文語法中表示人或事物的動作或一種動態變化,一般出現在名詞主語或主句后面。
名詞,英文是Noun,簡稱n.,是詞類的一種,屬于實詞。名詞表示人、事物、地點或抽象概念的名稱,名詞同時也分為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
名詞格的種類:英語名詞有三個格,即主格、賓格和所有格。其中個體名詞表示某類人或東西中的個體,如girl(女孩)等;集體名詞表示若干個個體組成的集合體,如audience(觀眾,聽眾)等;物質名詞表示無法分為個體的實物,如water水等;抽象名詞表示動作、狀態、品質、感情等抽象概念。
擴展資料: 名詞又可分為可數名詞(Countable Nouns)和不可數名詞(Uncountable Nouns) 1、 不可數名詞 不可數名詞是指不能以數目來計算,不可以分成個體的概念、狀態、品質、感情或表示物質材料的東西;它一般沒有復數形式,只有單數形式,它的前面不能用不定冠詞a / an。抽象名詞,物質名詞和專有名詞一般是不可數名詞。
如 milk(牛奶),bread(面包),coffee(咖啡)等。 2、可數名詞 可數名詞是指能以數目來計算,可以分成個體的人或東西,因此它有復數形式。
如cup(杯子),cat(貓)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名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動詞。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生活中名詞作動詞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