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倒伏的原因有哪些
小麥倒伏的原因有:(1) 品種選用不當。
在高肥水的田塊種植了植株高、莖稈 細弱、缺乏彈性和不耐肥水的品種。(2) 施肥不當。
底肥施用少,追肥多;磷鉀肥少,氮肥用 量過大,導致麥苗旺長,分蘗過多,葉面積太大,植株生長失去平衡。(3) 種植密度過大。
導致通風透光不良,個體發育不好, 莖基部第一、二節間細弱。(4) 排水不當。
田間溝廂不配套,排水不暢,土壤濕度過 大,植株根系發育不良,導致抗倒能力差。(5) 耕層淺。
旋耕、少(免)耕等耕作方式耕層較淺,根系 人土淺,基礎不牢固,容易倒伏。
小麥倒伏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小麥倒伏的防治方法有:(1) 控制肥水對有倒伏可能的麥田不要追N肥,而追P、 K肥,對長勢平衡的麥田在拔節至抽穗揚花期,噴磷酸二氫 鉀,濃度為0.3%-0.4%,葉面噴施2-3次。
(2) 適度深鋤切斷部分根系,控制對肥水的吸收,控制 分蘗基部節間伸長,增強抗倒能力。(3) 疏密去弱對密度大、長勢旺的麥田應疏苗,或用橫 耙摟耙1-2次,去掉部分苗。
(4) 化控多效唑有壯稈防倒,控制旺長的作用。一是噴藥適期在返青拔節期。
在此期噴藥對基部第1、2節間的抑制效果好,如拔節后噴會使上部節間變短,引起 晚熟。二是噴藥濃度。
旺長麥田用30-40克磷酸二氫鉀兌水 15-20千克噴霧。
發生小麥春季倒伏的原因有哪些
發生小麥春季倒伏的原因:① 氣候因素在冬季溫度較高、早春溫度回升早、回升快、 墑情好的年份,小麥拔節早而快,植株高度增加,基部節間過長。
在小麥灌漿末期,由于先陰雨、后伴隨陣風或大風,可使小麥大面 積發生倒伏。② 由于常年旋耕整地不深耕,耕作層太淺,小麥根人土較淺, 根系發育不良。
③ 播量偏大、播期偏早、基本苗過多、春季肥水過早,造成 中后期群體過大,田間郁閉,個體發育不良。④ 中后期灌水量過大,土壤濕軟,灌水后不久遇大風。
⑤ 病蟲害為害尤其是近年來小麥紋枯病等病害,發生早、 范圍廣,防治晚或未防治,苗期基部節間感病,中后期基部節間損 傷或壞死。⑥ 施肥不合理重氮輕磷不施鉀,早春追氮量過大,拔節早、 兩級分化慢、結束晚,大小蘗齊頭生長,植株細軟。
⑦ 與品種特性有關品種間抗倒伏能力有一定差異,有些品 種植株較高,莖稈較細,彈性較差,自身抗倒性差,易倒伏。一般 矮稈抗倒伏,高桿易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