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這一篇課文里面承上啟下的句子有哪些
總結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當文章分段時,過渡句通常歸下不歸上,與下面的一段一起 什么是過渡句 文章中用一定詞句和段落,提示前后意 思之間的聯系,使它們有機聯系起來,自 然而然地由上文轉入下文,這就是過渡。
過渡句 過渡句就是聯接上下文,由一個問題過渡 到另一個問題的句子。 這樣的句子往往出 現在段落末尾或段落開頭,有時也獨立成 一段。
內容上這個句子和上下兩段都有聯 系。所以判斷時可以根據位置,也可以根 據內容,最好還是根據內容判斷。
。常見的過渡方式有下面幾種: 用小標題過渡。
用一個句子過渡,承上啟下。 用承上啟下的過渡段落。
用關聯詞過渡。(通常是表示轉折的關聯詞為多) 用提示句過渡。
用表示時間或空間的詞語過渡。 《趙州橋》中的過渡句: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
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叫安濟橋,又叫趙州橋。 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和參加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趙州橋非常雄偉。橋長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寬,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
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礅,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三十七米多寬的河面上。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
平時,河水從大橋洞流過,發大水的時候,河水還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過。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
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橋面兩側有石欄,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
所有的龍似乎都在游動,真像活了一樣。 趙州橋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
趙州橋這一篇課文里面承上啟下的句子有哪些
總結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當文章分段時,過渡句通常歸下不歸上,與下面的一段一起 什么是過渡句 文章中用一定詞句和段落,提示前后意 思之間的聯系,使它們有機聯系起來,自 然而然地由上文轉入下文,這就是過渡. 過渡句 過渡句就是聯接上下文,由一個問題過渡 到另一個問題的句子.這樣的句子往往出 現在段落末尾或段落開頭,有時也獨立成 一段.內容上這個句子和上下兩段都有聯 系.所以判斷時可以根據位置,也可以根 據內容,最好還是根據內容判斷. .常見的過渡方式有下面幾種: 用小標題過渡. 用一個句子過渡,承上啟下. 用承上啟下的過渡段落. 用關聯詞過渡.(通常是表示轉折的關聯詞為多) 用提示句過渡. 用表示時間或空間的詞語過渡. 《趙州橋》中的過渡句: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 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叫安濟橋,又叫趙州橋.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和參加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趙州橋非常雄偉.橋長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寬,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礅,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三十七米多寬的河面上.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平時,河水從大橋洞流過,發大水的時候,河水還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過.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 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橋面兩側有石欄,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所有的龍似乎都在游動,真像活了一樣. 趙州橋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
.。
落花生、趙州橋、月光曲這幾篇課文詳寫和略寫的部分,還有前后照應
趙州橋名稱是以所我國古代石拱橋的杰出代表是舉世聞名的河北省趙 縣的趙州橋(又稱安濟橋),該橋在隋大業初年(公元605年左 右)為李春所創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圓弧形石拱橋,凈跨37m, 寬9m,拱失高度7.23m,在拱圈兩肩各設有二個跨度不等的腹 拱,這樣既能減輕橋身自重,節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 觀,趙州橋的設計構思和工藝的精巧,不僅在我國古橋是首屈一指,據世界橋梁的考證,像這樣的敞肩拱橋,歐洲到19世紀中葉才出現,比我國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趙州橋的雕 刻藝術,包括欄板、望柱和鎖口石等,其上獅象龍獸形態逼 真,琢工的精致秀麗,不愧為文物寶庫中的藝術珍品,我國 石拱橋的建造技術在明朝時曾流傳到日本等國,促進了與世 界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進了友誼在地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將安濟橋選定為第12個“國際歷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在橋北端東側建造了“國際歷史土木工程古跡”銅牌紀念碑。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宋哲宗賜名,意為“安渡濟民”),位于河北趙縣洨河上,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橋。趙州橋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橋,創造了世界之最。
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橋長50.82米,跨徑37.02米,券高7.23米,兩端寬9.6米,中間略窄,寬9米。
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不是實的,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實肩型)。橋上有很多的東西,類型眾多,豐富多彩。
唐朝的張鷟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云,長虹飲澗”。 趙州橋建于公元605年距今1300多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趙州橋地圖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特別是1966年3月8日邢臺發生7.6級地震,趙州橋距離震中只有40多公里,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3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當地的老人說,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
據記載,趙州橋自建成至今共修繕9次。 在主拱券的上邊兩端又各加設了二個小拱,一是可節省材料,二是減少橋身自重(減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橋下河水的泄流量。
三,使橋身更加美觀。 1979年5月,由中國科學院自然史組等四個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對趙州橋的橋基進行了調查,自重為2800噸的趙州橋,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層石條砌成高1.55米的橋臺,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這么淺的橋基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時還認為這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墻,而不是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他在報告中寫道: “為要實測券基,我們在北面券腳下發掘,但在現在河床下約70-80厘米,即發現承在券 李春像下平置的石壁。
石共五層,共高1.58米,每層較上—層稍出臺,下面并無堅實的基礎,分明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墻,而非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見水,所以除非大規模的發掘,實無法進達我們據學理推測的大座橋基的位置。”
為了保護趙州橋,上世紀末在趙州橋東100米處新建的橋梁,其結構還是沿襲趙州橋,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數量增加到一邊5個,橋上有車輪印,膝蓋印。 上海小學四年級有一篇課文叫《趙州橋》,講的就是趙州橋的三絕。
中國橋梁學家茅以升的《中國石拱橋》中也提到。 建筑景觀照(二)(18張)命名的。
閱讀課文中的語段,回答問題
1.A;2.大拱;3.A;4.C;5.C;6.趙州橋高超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7.加粗詞語“在當時”準確說明了趙州橋“是世界上最長的橋”的時間范圍,表示趙州橋只是在一段時間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橋”。
加粗詞語“各”表示大拱兩邊“分別”有兩個小拱,準確地說明了橋的結構;8.運用的說明方法有:列數字、引資料、打比方、分類別,“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這句話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形象地說明了橋洞的形狀,使讀者更有感性認識。
趙州橋這篇文章一公共有4段,每段的段意是
河北省趙縣的洨(xiáo)河上,有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叫安濟橋,又叫趙州橋。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和參加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趙州橋非常雄偉。橋長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寬,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礅,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三十七米多寬的河面上。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平時,河水從大橋洞流過,發大水的時候,河水還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過。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
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橋面兩側有石欄,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里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天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所有的龍似乎都在游動,真像活了一樣。
趙州橋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
三年級上冊語文好詞好句
第一課:我們的民族小學同義詞:飄揚---飄蕩 絢麗---壯麗 反義詞:鮮艷---素凈 安靜---喧鬧 古老---年輕 粗壯---孱弱好句子:1. 那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
2. 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水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3. 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
4. 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貍也趕來看熱鬧。第二課:金色的草地同義詞:假裝——偽裝 觀察——察看反義詞:仔細——馬虎 可愛——可恨形近字:瓣——辯——辮好句子:1.花朵張開時,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
2.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它和勻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
第三課:爬天都峰同義詞:汲取——吸取 鼓舞——鼓勵 紀念——懷念好句子:1.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的石階,石階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2.我奮力向峰頂爬坡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上,一會兒手腳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第四課:槐鄉的孩子同義詞:清香——幽香 甜蜜——甜美反義詞:散發——收集 清香——惡臭 勤勞——懶惰 滿載而歸——空手而回好句子:1.八月,天氣熱。雞熱的耷拉著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著“知了,知了。”
2.男孩常常是爬到樹上,用長長的鉤刀一下又一下地削著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來了。
女孩有的彎下腰撿著,兩條辮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飛舞著;有的往籃里塞著槐米,頭一點一點的,像覓食的小鴨子。第五課:灰雀同義詞: 誠實——老實反義詞: 誠實——虛偽好句子:1.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枝 ,樹上有三只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
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2.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3.第二天,列寧來到白樺樹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歡蹦亂跳地在枝頭歌唱。4.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第六課:小攝影師同義詞:打量——端詳 吩咐——囑咐反義詞:經常——偶爾 明媚——陰晦好句子:1.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高爾基正在讀書,突然,一個小紙團從窗外飛到了桌子上。
2.他仔細打量著高爾基,咧開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發,說:“請您坐在這兒看報紙。”3.“孩子,回來!我給你膠卷,我這兒有很多膠卷。”
4.“是個小男孩嗎?”高爾基問。第七課:奇怪的大石頭同義詞:恐怕——大概(可能) 平整——平坦(平展)反義詞:巨大——細小(微小) 平整——崎嶇好句子:1.“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2.“是誰把它放在那兒的呢?”3.“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應該把草地砸一個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為什么沒臥進土里去呢?”4.這塊突兀的大石頭到底是怎么來的?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沒有一塊石頭呢?5.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
第八課:我不能失信同義詞:特別——特殊 奇怪——古怪反義詞:忘記——惦記 失信——守信好句子:1.伯伯家養的鴿子,尖尖的嘴巴,紅紅的眼睛,漂亮極啦!2.“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啊!”慶齡邊說邊把手抽回來。”3.“不,媽媽。
如果我忘記了這件事,明天見到她時,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沒有忘記,我不能失信啊!”(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可千萬要記住喲!)第九課:古詩兩首多么優美的詩句!我不但能把它們背下來,還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呢!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逢佳節倍思親。
第十課:風箏同義詞: 快樂——快活 憧憬——向往反義詞: 快樂——悲傷 希望——失望 大驚失色——鎮定自若好句子:1.童年的時候,我們這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2.我們精心的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3.我們去放風箏,一個人用手托著,另一個人牽著線,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放”那線一緊一松,風箏就凌空飛起,漸漸高過了樹梢。4.風箏越飛越高,似乎飛到云彩上。
5.我們都哭了,在田野里四處尋找,找了半個下午,還是沒有蹤影。第十一課:秋天的雨同義詞: 溫柔——溫和 涼爽——涼快反義詞: 溫柔——粗暴 涼爽——悶熱好句子:1.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2.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3.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4.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第十二課:聽聽,秋的聲音同義詞: 叮嚀——叮囑 寬闊——遼闊反義詞: 遼闊——狹窄 綻開——凋謝 匆匆——緩慢聽聽秋的聲音:黃葉飄落“唰唰” 蟋蟀彈琴“口瞿口瞿” 大雁叮嚀“嘎嘎” 秋風歌吟“呼呼”第十三課:花鐘同義詞: 觀察——觀看 舒展——伸展反義詞: 艷麗——素。
如何培養學生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的能力
1、抓中心句理解課文。
很多課文往往會有蘊含文章主要內容的句子,我們通常把這類句子叫做“中心句”。閱讀教學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脈絡,準確地理解整篇課文的內容。例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首先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心句,抓住“那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這個中心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設計如下幾個問題:課文描寫了西沙群島什么風景?它是怎么的美?課文寫了西沙群島哪些地方的物產?有哪些物產?它們怎么樣?通過理解以上幾個問題,學生已初步懂得整篇課文都是圍繞著“風景優美,物產豐富”來寫的,用了先總后分的敘述方式。這對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起到了先導作用。
2、抓含義深刻的詞句理解課文。
課文中有很多含義深刻的詞句,如果不能正確理解這些詞句,就不能全面理解課文的內容。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要注意教給他們理解的方法,教會他們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人物當時的思想感情等來理解詞句。如理解《掌聲》中“猶豫”一詞時,引導學生從后面的“慢吞吞”體會出英子不愿意走上講臺,又從前文中“老師是剛調來的,還不知道英子的情況”明白英子不能不服從新老師的要求,因此拿不定主意。進而體會出英子內心十分痛苦、矛盾的心情。又如理解《矛和盾的集合》一文中“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個句子時,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用具體事例來說明,學生在舉例的同時加深了對文章這一表達中心的理解。可見,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是感悟文章中心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策略。
3、找出特殊作用的句子,如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這些特殊句往往是起到總結,引領的作用,使條理清晰。
過渡句在文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閱讀教學中突出過渡句的教學,也可幫助學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脈絡,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如學習《趙州橋》時,抓住 “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個過渡句,就可以讀懂上一段和本段的內容。
四、學生學習重點詞句教學的策略。
1、借助工具書、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
2、運用語言: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使用語言,可以創設語境造句或寫一段話;也可以運用關鍵詞串講課文的主要內容。
3、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關鍵語句的朗讀訓練。
當然,還有更多更好的培養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能力的方法,需要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努力去探索。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趙州橋的課文精彩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