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不是影像,想在讀者腦中勾勒出出極強的畫面感,最好的方法就是提煉特征,找出最引人注目的那一點,給人予強烈的沖擊,剩下的細枝末節就都不重要了。
比如:
侯營長有個桔皮大鼻子,鼻子上附帶一張臉,臉上應有盡有,并未給鼻子擠去眉眼,鼻尖生幾個酒刺,像未熟的草莓,高聲說笑,一望而知是位豪杰。
——錢鐘書《圍城》
雖然只刻畫了一個鼻子,但整個影像已然栩栩如生,臉上的其他器官都顯的不必要了。
寫景的也有:
秋涼的薄暮,小菜場上收了攤子,滿地的魚腥和青白色的蘆粟的皮與渣。
一個小孩騎了自行車沖過來,賣弄本領,大叫一聲,放松了扶手,搖擺著,輕倩地掠過。
在這一剎那,滿街的人都充滿了不可理喻的景仰之心。
人生最可愛的當兒便在那一撒手罷? ——張愛玲《更衣記》
一個騎車的孩子瞬間帶活了整個畫面。
或者抓住畫面的主要特征,用最直白的文字描寫:
抬起頭來看那南面的山,一條雪白,映著月光分外好看。
一層一層的山嶺卻不大分辨得出。
又有幾片白云夾在里面,所以看不出是云是山,及至定神看去,方才看出那是云那是山來。
雖然云也是白的,山也是白的;云也有亮光,山也有亮光,只因為月在云上,云在月下,所以云的亮光是從背面透過來的。
那山卻不然,山上的亮光是由月光照到山上,被那山上的雪反射過來,所以光是兩樣子的。
然只就稍近的地方如此,那山往東去,越望越遠,漸漸的天也是白的,山也是白的,就分辨不出甚么來了。
——劉鶚《老殘游記》
有時候描寫的對象并不十分出奇,也沒有明顯的特征,那么以情入景就是個好辦法:
一江秋水,依舊是澄藍澈底。
兩岸的秋山,依舊在裊娜迎人。
蒼江幾曲,就有幾簇葦叢,幾彎村落,在那里點綴。
你坐在輪船艙里,只須抬一抬頭,劈面就有江岸烏桕樹的紅葉和去天不遠的青山向你招呼。
——郁達夫《煙影》
其實文無定法,對于比較常見的情景可能適宜把它寫得美一些,出奇一些,而真正奇異詭譎的畫面卻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白描就夠了。
在生活中多觀察,體會,思考,寫字的時候將心底的那一份感覺翻出來,將感覺透過指尖傳達于文字,這樣畫面感往往也就油然而生了。
寫那些你熟悉的事吧
就好像我永遠無法忘記那天深夜
我抱著孩子回家
那天他出奇的不困倦,緊緊摟著我的脖子
走到門口的時候,我放他下來,他在我耳邊輕輕地說
“爸爸,后面有個妖怪。”
我知他貪玩,假裝回身逗他
卻看見他遠遠地站在路燈下,望著我說
“爸爸,門口那個是妖怪。”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怎樣才能寫出畫面感很強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