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2年級的一句話論語: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學習過后時常溫習學過的知識,不也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到這里,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卻不生氣,不也稱得上是君子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了呢?"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孔子說:“廣泛地熟讀典籍,復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
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讀書,這是有害的。
”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孔子說 看見他的優點就像他學習,看見他的缺點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
路程又很遙遠。
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9、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孔子說:"(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ǎi)樹是最后凋謝的."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11、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能有什么因難呢?”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孔子說:“對于學習,知道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
1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孔子在河流上說:“流逝的時間就像這河流一樣,日夜不停。
” 14、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寐,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
孔子說:“我曾經整天都不吃飯,整夜都不睡覺,全部用來思考,(覺得)沒有好處,不如(把時間用來)學習。
”
15、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種。
與正直 的人交朋友,與守信的人 交朋友,與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是有 益的。
與諂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與兩面三刀的人交 朋友,與花言 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
16、子曰: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 17、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 1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孔子說:“不怕沒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 19、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干什么?
20、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
2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
孔子說:“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壞別人的事,而小人卻與之完全相反。
” 22、“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說:“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強施加在別人身上。”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小學2年級的一句話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