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詞語積累手抄報
第一單元讀讀寫寫
寬闊 薄霧 籠罩 沸騰 奔騰 依舊 恢復 燦爛 竹竿 規律 縫隙 照耀 樹梢
靜寂 白茫茫 若隱若現 昂首東望 風平浪靜 水天相接 橫貫江面 齊頭并進
漫天卷地
第一單元讀讀記記
顫動 霎時 反差 花卉 漲潮 榕樹 鎮靜 梨黃 紫檀色 百合色 葡萄灰 茄子紫 金燦燦 笑盈盈 人聲鼎沸 山崩地裂 不容置疑 神秘莫測 神來之筆 千姿百態
人跡罕至 應接不暇 涓涓細流 簾簾飛瀑 滔滔江水 郁郁蒼蒼 恍恍惚惚
第二單元讀讀寫寫
均勻 重疊 空隙 葉柄 觸角 痕跡 逐漸 休想 住宅 隱蔽 隱藏 選擇 住址
洞穴 柔弱 搜索 傾斜 平坦
安
第二單元讀讀記記
蛟龍 慎重 寧靜 靜謐 豪放
據 鼓舞
考證 起源 召開 假說 震動
坐臥不寧 消磨時光 不可思議
扒土 寬敞 引人注意 毫不可惜 隨遇而無聊 偶然 嶄新 漂移 輕易 資料 證 精神大振 枉費心機 浩如煙海
迎接期末考試手抄報
人教版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復習建議 學習是一個“溫故而知新”的過程,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有效地復習能讓學生及時查漏補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語文能力得到新的發展。
要做好復習工作,首先要依據“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把握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總目標和階段目標,緊扣教材訓練重點,注重總結學習方法,重視知識、能力的遷移和運用,調動學生自主復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養成及時復習,循環鞏固的好習慣。 一、引導和自檢并重,學方法,巧練習 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貫穿整個小學語文學習的始終。
六年級仍然要重視拼音識字、寫字的復習和鞏固。借助學生在前階段學習中所獲得的遣詞造句的能力,來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找出自己的薄弱點,運用以往的學習方法,自己解決問題,老師加以督促和點撥,在兼顧能力培養的同時,從小處著眼,點滴滲透字詞句復習,力求省時高效,達到巧練的目的。
(一)選擇典型課文,回顧學習方法,強化知識能力的遷移和運用 課文是字詞句的載體,文中新舊知識交融,其中必有回生遺忘的內容。復習課上教師需要以敏銳的洞察力發現普遍問題,利用典型的課文內容,巧妙地調動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復習字詞的自主性,自檢以往的不足,及時采取措施指正。
如,復習中鞏固“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的意思”這一方法,選擇《索溪峪的“野”》一文,對于“野”在文中含義學生有爭議,教師可點撥運用“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的讀書方法思考,讓他們在再閱讀中明白這里的“野”指的是“純天然的自然美”,進一步明確在語境中體會詞義的方法。然后啟發學生運用這種方法,自己搜集閱讀資料,繼續進行這樣的理解詞語的練習,并互相交流學習所得。
因此,重視利用文本歸納學習方法,再引導遷移運用,學生會留下深刻的記憶。 (二)復習側重歸類總結,引導自檢 復習中,應注重全冊教材的知識點的歸類總結,使學生通過回顧整理,進一步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與區別,使原來分散學習的知識聯系融合起來,加深理解與溝通,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從而能靈活運用。
教師可以“出謀劃策”,動員大家分工合作,回顧整理本冊教材中的生字新詞、多音字、近義詞、好詞佳句、詩文名句等,根據平時課堂筆記、作業及相關資料確定復習難點,仿照平時的練習形式將基礎知識歸類,根據內容特點,如,生字可以以同音字、部首相同的字、形聲字等方式分類,詞語可以按意思的不同分為近義詞、反義詞、表達喜怒哀樂的詞語等類型,再根據不同類型編制復習題,大家集思廣益,互相補充交流,歸納匯總后,供全班同學復習使用。這樣的復習使學生成為主角,對字詞句進行總結性的梳理,提高了復習效率。
(三)了解學習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 平時的學習中,一定會遺留一些個別的知識難點,復習時,也不能忽視,應引導學生將平時的學習與復習結合起米,找出問題,加以辨別,讓學生獲得正確的知識。如,平時建立糾錯本,把自己容易錯的字詞記錄下來,期末復習時,將糾錯本中自己容易錯的字詞編成練習題,伙伴之間互相檢測,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經驗,在互動中查漏補缺。
二、把握教材特點,整合單元讀寫訓練點,抓聯系,靈活運用在本冊教材中,每組專題的導語對語文學習和讀 寫訓練的重點做了提示,并在編排上做到了整合,從導語到“回顧拓展”乃至全冊教材的內容都能夠統籌兼顧:“前面有布置,中間有練習、應用,后面有總結、拓展”。復習時,以這些訓練點為依據,引領學生關注導語,利用交流平臺進行總結回顧,歸納讀寫方法,讓學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習得兩方面有更大的收獲。
此時再結合課外閱讀和習作來鞏固,復習將會更加扎實有效。 (一)閱讀理解以課文為依托,加強單元訓練點的綜合聯系 每單元的閱讀教學,都利用導讀,提示學生在具體的課文中總結歸納讀寫訓練點,并通過閱讀來理解感悟,經歷的是“掌握方法—運用方法—深化理解—鞏固復習—靈活運用”的過程。
雖然每單元讀寫訓練都有側重點,但在具體的閱讀材料中,各種讀寫方法是綜合運用的。如果利用復習,整理、弄清知識的內在聯系與區別,并加強遷移運用,那么,這些方法就會在交流、應用中變成學生活的語文能力。
1.以課文為本,在復習中達到單元訓練點的融會貫通。教材中的課文都是很好的閱讀材料,利用這種優勢,進行閱讀復習。
如,變換課文類型,把略讀課文變成閱讀材料,結合讀寫訓練點和學生平時學習中的不足,有針對性地設計訓練內容,在練習中加強學生的理解詞句、總結課文主要內容和掌握表達方法等能力的培養。還可以選擇課文中體現多項訓練點的段落,有側重點地指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努力使學生在綜合運用中感受到整合知識的作用,使學習能力獲得和諧的發展。
2.以課文復習為基礎,精心選擇一些合適的短文作為補充,確定復習的目標,在注重綜合運用的同時,突出一個訓練點,設計主題性的復習課,引領學生圍繞訓練重點溫習積累的詞語、句子,調動起學生回憶、交流、想象的興趣,從而比較全面地考察學生的語言積累和閱讀能力。
摘錄筆記手抄報怎么做
●讀書筆記可按以下幾種方法寫作: 1、摘要筆記 是讀書時把一些與自己學習、工作、研究問題有關的語句、段落抄錄下來。
2、提綱筆記 是用綱要的形式把書的論點或主要依據,提綱挈領地記錄下來。 3、提要筆記 是綜合全文寫出要點,是完全用自己的語言十分扼要地寫出全書的內容。
4、心得筆記 是讀書之后寫出自己的認識、感想、體會和得到的啟發與收獲的一種筆記。 讀書筆記并不等于讀后感,貼這個出來是為了讓大家在完成作業時有靈活性! ●讀書筆記的指導 “讀書不做筆記,猶如雨點落入大海,無蹤無跡。”
做讀書筆記雖然費點時間,但是好處頗多:勤做讀書筆記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領會和記憶讀過的書的內容;勤做讀書筆記可以培養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勤做讀書筆記可以豐富知識,積累資料,便于經常復習,溫故知新;勤做讀書筆記可以提高寫作能力。 法則一:樹立榜樣,加強意識。
1、偉人的榜樣。 2、教師的榜樣。
要培養學生做好讀書筆記,教師應以身作則,做好示范,勤做讀書筆記。如:在教學工作中,我總是陪同學生一道預習課文,即在讀書過程中,先不做筆記,專心地看,遇到精彩處,有感悟處,疑問處,在書上畫畫寫采用批注式筆記,即在正文的空白處用簡短的文字做扼要的提示批注,并在正文中做上各種各樣的記號(如:重點詞用“△△△”,好句子用“”,中心句用“~~”,文章的段落劃分用“//”等),把自己在書中做的筆記給學生展示。
要求學生要愛惜書,在書中做筆記要清楚整齊,不要把書弄得很臟,不要涂劃得連原文都看不清楚了。符號不能作得過多,如果整頁整頁都圍上圈,劃上線,全都成了重點,就等于沒有了重點,符號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每一種符號所代表的意思,自己應該固定下來,不要隨意改動。 法則二:傳授方法,循循善誘 1、摘錄式。
這是小學中低段就應開始學習的一種讀書筆記方法,其目的在指導學生把課內外閱讀中的重點詞句,精彩的段落或名言、警句等摘錄下來,進行語言的積累。在摘錄的時候要忠實原文,注意不要斷章取義,不要改動字句和標點,每條摘錄筆記應當“少而精”。
“少”指字數較少,“精”指把握內容要點。一段話中,前后和中間不需要摘錄的文字,可以用省略號表示,每次讀書筆記都要注明是從哪本書里第幾頁抄錄的,作者是誰。
如果是在報紙、雜志上摘錄的,就要把報紙、雜志的名稱、日期寫上,還要注明文章的標題和作者。這樣便于以后使用時查對。
( ) 2、提要式。把文章讀懂,抓住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條理,給文章分段,小結文章的寫法,把有關內容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列成提綱寫筆記。
3、心得式。讀完一本好書或一篇好的文章,將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寫出來,這種讀書筆記就 心得式筆記,這是寫筆記的一種高級形式。
寫心得筆記,可以就整篇文章談感想,也可以就文章的某一點,比如,文章的重點句子,段落來寫體會。要緊扣原文,突出重點,不能脫離文章內容空談感想,要注意聯系實際,要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經常寫讀后感,可以提高閱讀和作文的能力;還可以增長知識,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 指導學生寫好讀書筆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生往往會把讀書筆記當作是簡單的抄寫練習,書寫很不規范,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在開始做讀書筆記時,教師應要求學生態度認真,書寫時字的左右上下都要有一定的距離,字要看得清楚,否則,做完后,連自己也不愿意看,沒有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要求學生把讀書筆記寫在本子的正面,一面寫一個內容。對學生的讀書筆記,到了一定的時間,如:期中或期末,應注意引導學生養成定期整理的習慣,可以另外拿一本筆記本來整理,在整理的過程中把平時分散、零碎的知識系統地整理起來,也可以用剪貼的方法來組織學生進行歸類整理筆記。
法則三:對癥下藥,便于習作 “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是中國的一句古語。可現在有很多孩子卻意識不到這一點,為了讓學生養成善于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在教學中,我把做讀書筆記的訓練總是和作文訓練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明白,要寫好作文,除了要善于積累生活素材,還要善于積累書面材料,勤做讀書筆記,這樣才能把作文寫好。
例如:在指導學生寫作文“一處秋天的寫景”的文章時,在學生找秋天的活動后,組織學生說說自己眼里的秋天是怎樣的?學生往往只是三言兩語就講完了,敘述不具體,原因是語言積累貧乏,為了較好地完成習作,教師應布置學生做讀書筆記,積累一些描寫秋天特點的語句,,要求學生做好筆記,在做課堂作文時,不許學生看作文書,允許看讀書筆記,要盡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這樣,學生為了寫好作文,都很認真地做讀書筆記。
在評價學生作文時,教師要常常對會用豐富詞句的學生,給予“語言生動感人”的評價,激發學生做讀書筆記的興趣。( ) 法則四:營造氛圍,開展競賽 興趣是最的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認識到了做讀書筆記的作用,并對它產生濃厚興趣的時候,才能激發他們做筆記的積極性。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營造氛圍,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氣氛中學做讀書筆記。 1、每天利用小黑板。
人教版語文七達標自測卷答案
七年級語文(人教版)上學期期末測試卷考試范圍:第一至六單元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20分一、積累與運用。
(共23分)1.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3分)A.醞釀(niàng)黃暈(yūn)發髻(jì)貯蓄(xù)B.棲息(xī)狗蝎(xiē)肥碩(shuò)疊嶂(zhàng)C.清洌(liè)湛藍(zhàn)澄清(chéng)朗潤(rùn)D.寒顫(zhàn)咫尺(zhī)禱告(dǎo)駭人聽聞(hài)2.選出沒有語病的一項()(2分)A.學校門口有一個專賣汽水和飲料的小攤。B.增加質量是當前生產中的主要任務。
C.他們兩個一路同行,一直走到十字路口才互相告別、相互分手。D正月鬧元宵,沸騰的山城充滿了歡樂的氣氛。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1)一條浩浩蕩蕩的長江大河,有時流到很()的境界,平原無際,一瀉千里。(2)一堆堆烏云,像青色的火焰,在無底的大海上()。
(3)蘇州園林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講究遠景近景的層次。A寬敞閃爍映襯B寬敞閃爍對比C寬敞燃燒對比D寬闊燃燒映襯4.在下面橫線上填入適當的詞句,組成前后呼應的排比句。
(2分)在黑暗中尋覓到的光明,是永遠不會黯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貧瘠中創造出的豐饒,是永遠不會枯竭的。5.光明中學星期一有接待外賓的任務,七年級全體同學作為儀仗隊,要身穿校服列隊歡迎。
可早上七(1)班的小亮忘穿校服了。他要解決問題,該怎樣說才恰當?(3分)(1)向老師說明,自己回家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上八年級的表哥借校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默寫:(5分)(1)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們要虛心向發達國家學習,但發達國家有長處,也有短處,那么我們所持的正確態度應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論語〉十則》中的語句填寫)(2)《次北固山下》中有一個對偶句,蘊含新事物孕育于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這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奮著書。如果要送他一幅書法作品,用曹操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為內容就很合適。
(4)大自然美麗的湖光山色滌蕩了我們的心胸,讓我們心清如水;愉悅了百鳥的性情,使它們在山林間盡情歌唱。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寫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的詩句)(5)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對偶句,被譽為"千古奇偶"。
二、綜合性學習。(共5分)梔子飄香,榴花明艷……在充滿生機的初夏時節,為了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增添人文氣息,學校將開展“書香校園”的主題活動。
(1)請你為這一活動擬一條標語。(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下面要求策劃一個班級活動方案。
(3分)活動主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動目的(緊扣班級活動主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動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學校的文化長廊里有以下幾位文化名人的雕像,請你選擇其中一位,用一句簡練的話對他作介紹。(不能只引用名人的原話)(1分)孔子屈原李白蘇軾曹雪芹安徒生高爾基人物介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現代文閱讀。(共27分)(一)閱讀下文,完成7-10題。
(共12分)載人宇宙飛船是一種能保障宇航員在太空生活和工作以執行航天任務并安全返回地面的航天器。我國研制的載人宇宙飛船的主要用途是進行近地軌道飛行,試驗載人航天技術;考察軌道上失重和空間輻射等因素對人體的影響,發展航天醫學;對地球資源進行勘測,為經濟建設提供資料。
我國研制的“神舟”號載人宇宙飛船,由乘員返回艙、軌道艙、服務艙和應急裝置等部分組成。返回艙是飛船的核心部分,它是飛船上升和返回過程中宇航員乘坐的艙段,也是整個飛船的控制中心,不僅要求和其他艙段一樣能承受起飛、上升和軌道運行階段的各種應力和環境條件,而且還要求能經受再進入大氣層和返回地面階段的減速過程和氣動加速。
軌道艙是宇航員在軌道上的工作場所,里面裝有各種實驗儀器和設備。服務艙安裝推進系統、電源和氣源等設備,對飛船起服務保障作用。
應急救生裝置保障能在緊急情況下使宇宙員安全返回地面。此外,載人宇宙飛船還要采取如下措施以解決一些特殊問題。
一是環境控制措施,主要作用是調節艙內和航天服內的溫度、濕度和壓力,保證宇航員所需要的氧氣量、通風量、用水量,并吸收和處理廢物。二是人工控制措施,主要是在自動系統失靈的情況下,由人參與操作和控制飛船,處理應急狀態下的一些情況,免生意外。
三是安全返回措施,主要是確保宇航員安全返回。這除了設置可靠的防熱保護層保護返回艙不致被燒毀外,還要使返回過程中的制動過載。
古詩詞積累抄寫一張.以我快樂為中心.更求圖文并茂,豎版排列抄寫
一、美化與設計的步驟; 二、報頭、插圖與尾花的表現; 三、編輯抄寫描繪制作過程。
一、美化與設計 手抄報的美化與設計涉及的范圍主要有:版面設計與報頭、題花、插圖、尾花和花邊設計等。 1、版面設計 版面設計是出好手抄報的重要環節。
要設計好版面,須注意以下幾點: (1)明確本期手抄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選用有一定意義的報頭(即報名)。一般報頭應設計在最醒目的位置; (2)通讀所編輯或撰寫的文章并計算其字數,根據文章內容及篇幅的長短進行編輯(即排版)。
一般重要文章放在顯要位置(即頭版); (3)要注意長短文章穿插和橫排豎排相結合,使版面既工整又生動活潑; (4)排版還須注意:字的排列以橫為主以豎為輔,行距要大于字距,篇與篇之間要有空隙,篇與邊之間要有空隙,且與紙的四周要有3CM左右的空邊。另外,報面始終要保持干凈、整潔。
2、報頭 報頭起著開門見山的作用,必須緊密配合主題內容,形象生動地反映手抄報的主要思想。報名要取得有積極、健康、富有意義的名字。
報頭一般由主題圖形,報頭文字和幾何形體色塊或花邊而定,或嚴肅或活潑、或方形或圓形、或素雅或重彩。 報頭設計應注意: (1)構圖要穩定,畫面結構要緊湊,報頭在設計與表現手法上力求簡煉,要反映手抄報的主題,起“一目了然”之效; (2)其字要大,字體或行或楷,或彩色或黑白; (3)其位置有幾種設計方案:一是排版設計為兩個版面的,應放在右上部;二是排版設計為整版的,則可或正中或左上或右上。
一般均設計在版面的上部,不宜放在其下端。 3、題頭 題頭(即題花)一般在文章前端或與文章題圖結合在一起。
設計題頭要注意以題目文字為主,字略大。裝飾圖形須根據文章內容及版面的需要而定。
文章標題字要書寫得小于報題的文字,要大于正文的文字。總之,要注意主次分明。
4、插圖與尾花 插圖是根據內容及版面裝飾的需要進行設計,好的插圖既可以美化版面又可以幫助讀者理解文章內容。插圖及尾花占的位置不宜太大,易顯得空且亂。
尾花大都是出于版面美化的需要而設計的,多以花草或幾何形圖案為主。插圖和尾花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的,并非多多益善,應得“畫龍點睛”之效。
5、花邊 花邊是手抄報中不可少的。有的報頭、題頭設計可用花邊;重要文章用花邊作外框;文章之間也可用花邊分隔;有的整個版面上下或左右也可用花邊隔開。
在花邊的運用中常用的多是直線或波狀線等。 二、報頭畫、插圖與尾花的表現手法 報頭畫、插圖與尾花的表現手法大致可分為線描畫法和色塊畫法兩種。
1、線描畫法 要求形象簡煉、概括,用線準確,主次分明。作畫時要注意一定的步驟: (1)一般扼要畫出主線----確定角度、方向和大小; (2)再畫出與圖相關的比例、結構及透視; (3)刻畫細部,結合形體結構、構圖、色調畫出線條的節奏變化; (4)最后進行整理,使畫面完整統一。
2、色塊畫法 除要求造型準確外,還須善于處理色塊的搭配和變化關系,而這些關系的處理要從對象的需要出發,使版面色彩豐富。作畫時,可先畫鉛筆稿(力求造型準確),再均勻平涂大色塊;后刻畫細部;最后進行修整,使之更加統一完美。
線描畫法與色塊畫法,通常是同時使用,可以是多色亦可單色。不管是線描還是色塊畫法,最好不要只用鉛筆去畫。
版面上的圖形或文字不能剪貼。 三、手抄報的編繪制作的步驟 編繪制作是落實由設想到具體著手完成的重要步驟。
其步驟有二:一是準備階段,另一是編制階段。 1、準備階段。
主要是各種材料、工具的準備。具體包括:擬定本期手抄報的報名;準備好一張白棒紙(大小視需要而定,有半開,四開,八開等,本次政教處舉辦的手抄報比賽是要求為《江西日報》大小,即半開);編輯、撰寫有關的文字材料(文章宜多準備些);書寫、繪圖工具等。
2、編制階段。 這個階段是手抄報制作的主要過程。
大致為:版面設計、抄寫過程、美化過程。 (1)版面設計:根據文章的長短進行排版,并畫好格子或格線(一般用鉛筆輕輕描出,手抄報制作完畢后可擦可不擦)。
(2)抄寫過程:指的是文章的書寫。手抄報的用紙多半是白色,故文字的書寫宜用碳素墨水;字體宜用行書和楷書,少用草書和篆書;字的個頭大小要適中(符合通常的閱讀習慣)。
字寫得不是很漂亮不要怕,關鍵在于書寫一定要工整。另外,文章或標題中不能出現錯別字。
(3)美化過程:文章抄寫完畢后,即可進行插圖、尾花、花邊的繪制(不宜先插圖后抄寫),將整個版面美化。這個過程是手抄報版面出效果的關鍵過程。
手抄報可以是黑白的,也可是彩色的。可以是綜合性的,也可以專題性的。
手抄報的制作設計與黑板報制作設計要求和步驟大體是相同的。
如何提高學生積累語言的幾點嘗試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擔負著的積累語言的任務,應包括語言材料、語言范例、語言知識三方面的積累。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知識,豐富學生詞匯,提高學生的語文感悟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知識的積累。
下面就此談一談我平時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擴大學生的閱讀學生學習的時間不能無限擴大,教師只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改變以往唯教材獨尊的想法,把學生當成主體,為學生而教,在課堂教學中把教材的學習和課外的閱讀緊密結合,才能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豐富閱讀,擴大語言的積累。在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感受能力,使得學生積累語言更主動健康。
1.在讀中品味,提高感受能力。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反復誦讀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思想感情,小組全班性的展開討論,各抒己見,互相學習,在學生,教師,書本三者之間產生共鳴。
2.比較品析。通過增加或者減少詞語,讓學生比較前后的不同句子表達上的優缺點,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
還可以用換詞的方法,在比較中體會用詞的準確性,從而促進學生對詞語句子感悟的精確,培養他們字斟句酌的品析習慣。3.想象延伸,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邊讀邊想,讓學生把抽象的語言文字通過聯想的方法把它變成生動連貫的畫面,把具體的場景活靈活想的再現眼前,把情景文字語言融為一體,在語言積累的同時提高其使用語言的能力。二、說話中積累,運用中提高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把握合理時機,設計靈活形式,讓學生練習說話,使學生把學到的語言材料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材料,并沉淀積累。
如教材中的略讀課文,文章語言文字優美,但不做重點講讀,我就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摘錄到摘抄本上,然后讓學生反復默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課文中的語言組織在一起,向同學介紹你最喜歡的地方。說前讓學生把說的內容列成提綱,介紹時盡量用上自己摘錄到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使學生在說中積累。
另外,復述是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有效方式。在教學中,以故事描述、導游介紹、即興表演等形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復述,在說話中沉淀積累。
如教學《秦兵馬俑》一文,讓學生當小導游介紹自己喜歡的兵馬俑,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積累了課文的語言。文中不少描寫山的比喻句、排比句,形象又具體,又為學生的寫作積累了豐富的語言。
指導學生靈活運用課文中的好詞佳句和成功片段是深化語言積累的有效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運用遷移的練習點,指導學生有機積累語言,沉淀語言素材。
如《荷花》一課,我先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理解課文,音樂、圖畫……已把孩子們帶進了荷花的美妙世界,在葉圣陶爺爺的語言世界里,還有更多的精彩在等著孩子們。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品讀著,賞析著,想象著,徜徉在葉老優美的語言中流連忘返。
“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
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我想,一池的荷花恐怕不僅僅只這三種姿態,想一想,還會有哪幾種呢?”孩子們的想象起飛了:“有的還是小花苞,非常小”“有的快脫落了,只剩兩三片花瓣”“有的全展開了,隨風飄動”……學生在不斷的、反復的語言運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語言積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鮮語匯,不斷豐富了自身語言,達到語言的再積累。
在習題評析時,對選材新穎、用詞準確、詞匯豐富的學生進行及時表揚,調動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積累語言的內動力。三、指導學生在運用語言中增強積累語言的樂趣1.鼓勵學生在習作中運用積累的語言。
對學生摘錄的優美詞句,要鼓勵學生在習作中運用。學生在習作中運用積累的語言常犯的毛病是堆砌詞句,這時學生最需要的是鼓勵和指導,而不是指責和嘲諷。
否則,學生就有可能從此失去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興趣。對學生習作中堆砌的詞句,哪些可保留,哪些要刪除,哪些應替換,教師應予以悉心指導。
學生會在教師的指導**會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累語言的樂趣。2.鼓勵學生在課外語言實踐中運用語言。
在語文活動課上,可用成語接龍方式,找近、反義詞方式,指定一個意思要求用各種形式表達的方式等,指導學生運用積累的語言,展現自己的語言能力。四、在交流中激發學生積累語言的樂趣學生在交流中不僅可以互相學習,更重要的是可在同學的贊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積累語言的樂趣。
成功交流的方法如下。1.園地交流法。
在學習園地上開辟“優美詞句賞析專欄”,選登同學摘錄的優美詞句。2.手抄報交流法。
把“優美詞句共賞析”作為手抄報的內容,交流手抄報時,也交流了優美詞句。3.讀書筆記交流法。
這是最廣泛也是最為有效的方法,同學間定期交換讀書筆記,把每個同學的讀書筆記作為全班同學的共同財富。學習語言重在積累,有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學生才能準確、生動、鮮明。
四大時態手抄報內容是寫作文和句子嗎
一、重視積累 打好基礎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百字新事”訓練讓語言積累、語感培養與思維發展直接源于生活,要求學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記錄當天發生在身邊的,或當天聽過、讀過、看過的新聞,做到語言精煉、流暢。百字新事與寫作日記有著本質區別,不求長,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寫”方面。
閱讀是一種特殊的生活,“剪報作文”訓練要求學生每天剪報一篇,旁加對文章的點評、心得、聯想,可從文章的主題與內容、情感出發,亦可從文章寫作方式方法入手。這項訓練既使學生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也為學生自主選擇讀寫材料、自主寫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并落實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
剪報作文與寫作讀后感有著本質區別,后者重在“感”,而剪報作文則重視了學生的評價能力,不僅在于對寫作內容的“感”,還在于對寫作的內容、過程與方法的“評”,體味文章成功之道,樹立自己的作文標準。 上兩者交替進行,讓學生直接或間接地從生活中吸收營養,也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
二、新聞引路 輕松入門 筆者認為,作文訓練應當經歷“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階段,因此而設計的“新聞引路”作文訓練序列(新聞寫作訓練—想象能力訓練—思維能力訓練—語言優化訓練—研究性作文訓練)中,“新聞寫作訓練”著重讓學生掌握作文特點和寫作方法,而想象、思維、語言優化、研究性作文訓練讓學生在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要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但小學到高中老師需不斷重復。
“新聞引路”以結構模式簡單規范(一般為倒金字塔式)且易于掌握的新聞(消息)寫作訓練幫助學生快速闖入作文王國,牢固把握作文內容與情感真、新,語言簡明精煉等特點,并從此成為習慣。 新聞寫作對真實性的嚴格要求可規范學生運用典型事例寫出真情實感;對新聞價值的嚴格要求可規范學生寫出新意并進而培養創新精神;準確、精煉、生動的新聞寫作語言要求為改變學生華而不實的“學生腔”提供了訓練機會;為把新聞寫真實、生動而去觀察、琢磨的新聞寫作過程對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和動機有很好幫助;散文式通訊和副刊文藝作品也為中學生學習文學語言找到了新天地。
語言是學生在潛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積累起來的,包括老師在內,其他人都幫不上忙,所以重視想象與思維能力的訓練成為最有效的作文教學內容,待學生有了一定語言積累再訓練語言優化。郭沫若曾說:“于無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與普通快速作文法相比,“新聞引路”作文訓練序列通過想象、思維和語言優化訓練求思維的廣度與深度、語言的精度,迅速化解新聞的規范模式,不會造成模式化的惡果。
三、交給工具 四步成文 筆者認為:寫作是一個“發散思維--聚斂思維--線性思維”的雙重轉化過程。即從寫作目標出發,充分發揮觀察、感受能力,從生活和頭腦中聯系各種知識、事物等寫作內容是“發散思維”;選材、煉意、構思、謀篇,是連續不斷地對已有材料與觀點進行整理的“聚斂思維”過程;作者心里的東西變成文字,語言的“線性”特點(不同的字和話不能同時表達)就體現出來了。
基于此,筆者設計了4X積木式思維作文法。其基本步驟是:想(xiang)-選(xuan)-寫(xie)-修(xiu)。
這一方法符合新課標指出的“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 腦圖是英國托尼·巴贊博士開發的全新思維方法,其要點是把主題詞寫在中心;把任何有關論點寫上從中心點引出分支,不同類別另開分支并不斷連接下去。
4X積木式思維作文法中,腦圖被作為幫助學生思維的作文工具。步驟“想”展畫腦圖,實質是發散性思維,通過展開聯想引導線索、豐富內容,由一事物作為觸發點聯系熟悉的生活和知識領域,并引導學生遵從相似聯想、對比聯想、接近聯想等聯想三法則對事物進行聯想使文章內容全面、豐富;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結合連續思維使文章內容深刻。
步驟“選”完善腦圖,實質是“聚斂思維”,要求學生按照“合題意要求、正確或合理、獨到而新穎、利于發揮優勢”的原則考慮寫作內容寫與不寫、詳寫與略寫、先寫與后寫,對內容進行歸類。現代腦科學研究表明,大腦左半球負責加工線性信息,而右半球則負責加工形象性、結構性、層次性信息,腦圖的引入避免了傳統的列作文提綱的線性缺點,使作文選材、構思、立意過程呈發散性或聚斂性,更符合個人思維習慣,有利于調動大腦兩半球協調工作,提高寫作效率。
步驟“寫”即語言的“線性”表達,強調一氣呵成。步驟“修”教給學生修改方法,強調念作文,使學生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
四、先練后導 目標導學 原存并仍在大面積應用的“先導后練”作文教學模式(指導→寫作→批改→講評)中學生喪失主體地位,教師指導代替了學生思維。“新聞引路”序列作文訓練體系采用“先練后導”教學模式則省略了“作前指導”環節。
迎接期末考試手抄報
人教版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復習建議 學習是一個“溫故而知新”的過程,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有效地復習能讓學生及時查漏補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語文能力得到新的發展。
要做好復習工作,首先要依據“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把握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總目標和階段目標,緊扣教材訓練重點,注重總結學習方法,重視知識、能力的遷移和運用,調動學生自主復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養成及時復習,循環鞏固的好習慣。 一、引導和自檢并重,學方法,巧練習 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貫穿整個小學語文學習的始終。
六年級仍然要重視拼音識字、寫字的復習和鞏固。借助學生在前階段學習中所獲得的遣詞造句的能力,來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找出自己的薄弱點,運用以往的學習方法,自己解決問題,老師加以督促和點撥,在兼顧能力培養的同時,從小處著眼,點滴滲透字詞句復習,力求省時高效,達到巧練的目的。
(一)選擇典型課文,回顧學習方法,強化知識能力的遷移和運用 課文是字詞句的載體,文中新舊知識交融,其中必有回生遺忘的內容。復習課上教師需要以敏銳的洞察力發現普遍問題,利用典型的課文內容,巧妙地調動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復習字詞的自主性,自檢以往的不足,及時采取措施指正。
如,復習中鞏固“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的意思”這一方法,選擇《索溪峪的“野”》一文,對于“野”在文中含義學生有爭議,教師可點撥運用“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的讀書方法思考,讓他們在再閱讀中明白這里的“野”指的是“純天然的自然美”,進一步明確在語境中體會詞義的方法。然后啟發學生運用這種方法,自己搜集閱讀資料,繼續進行這樣的理解詞語的練習,并互相交流學習所得。
因此,重視利用文本歸納學習方法,再引導遷移運用,學生會留下深刻的記憶。 (二)復習側重歸類總結,引導自檢 復習中,應注重全冊教材的知識點的歸類總結,使學生通過回顧整理,進一步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與區別,使原來分散學習的知識聯系融合起來,加深理解與溝通,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從而能靈活運用。
教師可以“出謀劃策”,動員大家分工合作,回顧整理本冊教材中的生字新詞、多音字、近義詞、好詞佳句、詩文名句等,根據平時課堂筆記、作業及相關資料確定復習難點,仿照平時的練習形式將基礎知識歸類,根據內容特點,如,生字可以以同音字、部首相同的字、形聲字等方式分類,詞語可以按意思的不同分為近義詞、反義詞、表達喜怒哀樂的詞語等類型,再根據不同類型編制復習題,大家集思廣益,互相補充交流,歸納匯總后,供全班同學復習使用。這樣的復習使學生成為主角,對字詞句進行總結性的梳理,提高了復習效率。
(三)了解學習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 平時的學習中,一定會遺留一些個別的知識難點,復習時,也不能忽視,應引導學生將平時的學習與復習結合起米,找出問題,加以辨別,讓學生獲得正確的知識。如,平時建立糾錯本,把自己容易錯的字詞記錄下來,期末復習時,將糾錯本中自己容易錯的字詞編成練習題,伙伴之間互相檢測,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經驗,在互動中查漏補缺。
二、把握教材特點,整合單元讀寫訓練點,抓聯系,靈活運用在本冊教材中,每組專題的導語對語文學習和讀 寫訓練的重點做了提示,并在編排上做到了整合,從導語到“回顧拓展”乃至全冊教材的內容都能夠統籌兼顧:“前面有布置,中間有練習、應用,后面有總結、拓展”。復習時,以這些訓練點為依據,引領學生關注導語,利用交流平臺進行總結回顧,歸納讀寫方法,讓學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習得兩方面有更大的收獲。
此時再結合課外閱讀和習作來鞏固,復習將會更加扎實有效。 (一)閱讀理解以課文為依托,加強單元訓練點的綜合聯系 每單元的閱讀教學,都利用導讀,提示學生在具體的課文中總結歸納讀寫訓練點,并通過閱讀來理解感悟,經歷的是“掌握方法—運用方法—深化理解—鞏固復習—靈活運用”的過程。
雖然每單元讀寫訓練都有側重點,但在具體的閱讀材料中,各種讀寫方法是綜合運用的。如果利用復習,整理、弄清知識的內在聯系與區別,并加強遷移運用,那么,這些方法就會在交流、應用中變成學生活的語文能力。
1.以課文為本,在復習中達到單元訓練點的融會貫通。教材中的課文都是很好的閱讀材料,利用這種優勢,進行閱讀復習。
如,變換課文類型,把略讀課文變成閱讀材料,結合讀寫訓練點和學生平時學習中的不足,有針對性地設計訓練內容,在練習中加強學生的理解詞句、總結課文主要內容和掌握表達方法等能力的培養。還可以選擇課文中體現多項訓練點的段落,有側重點地指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努力使學生在綜合運用中感受到整合知識的作用,使學習能力獲得和諧的發展。
2.以課文復習為基礎,精心選擇一些合適的短文作為補充,確定復習的目標,在注重綜合運用的同時,突出一個訓練點,設計主題性的復習課,引領學生圍繞訓練重點溫習積累的詞語、句子,調動起學生回憶、交流、想象的興趣,從而比較全面地考察學生的語言積累和。
誰有詞語積累
怕不和口味,所以多找了幾個,你可以慢慢挑~~心情:喜喜形于色、喜上眉梢、喜不自勝、喜不自禁、喜眉笑眼、喜氣洋洋、喜笑顏開、笑逐顏開、心曠神怡、心滿意足、心情舒暢、心醉神迷、心花怒放、樂樂陶陶、其樂融融、樂以忘憂、樂不可支、欣喜若狂歡欣鼓舞、興高采烈、歡天喜地、欣喜若狂、歡欣踴躍、春風得意、眉飛色舞、眉開眼笑、忍俊不禁、喜出望外、喜氣洋洋、喜笑顏開、喜形于色、手舞足蹈、心花怒放、喜不自勝、樂不可支、興高采烈。
喜出望外。喜笑顏開。
欣喜若狂。心花怒放。
笑逐顏開。眉開眼笑。
手舞足蹈。眉飛色舞。
喜上眉梢。捧腹大笑。
笑容可掬。大喜過望。
歡天喜地。喜從天降心情不好的成語:愁眉苦臉、垂頭喪氣、沒精打采、悶悶不樂、多愁善感、愁眉不展、愁容滿面、心神不定,心曠神怡、悠然自得、心花怒放、歡天喜地、喜出望外、垂頭喪氣、驚恐萬狀、熱淚盈眶、若無其事、惱羞成怒、悲痛欲絕、喜形于色、神采奕奕、眉飛色舞、心驚膽寒、面如土色激動悲喜交集悲憤填膺百感交集感人肺腑動人心弦情不自禁心潮澎湃激昂慷慨慷慨激昂感激感激涕零感恩戴德謝天謝地沒齒不忘感同身受懊喪垂頭喪氣灰心喪氣心灰意冷心灰意懶萬念俱灰自暴自棄黯然銷魂大失所望悲痛、哀悼心如刀割切膚之痛哀毀骨立悲天憫人天氣:風刀霜劍,晴空萬里,風和日麗寒冬臘月,秋高氣爽,夏日可畏翻云覆雨風和日麗電閃雷鳴雷厲風行雷霆萬鈞春風化雨霧里看花風花雪月淚如雨下煙消云散雷打不動風卷殘云風餐露宿騰云駕霧電光火石風調雨順揮汗成雨暴風驟雨雨后春筍天寒地凍風和日麗月白清風月明星稀和風細雨秋高氣爽飛沙走石暴風驟雨天昏地暗傾盆大雨煙雨蒙蒙晴空萬里艷陽高照陰雨連綿風和日麗飛沙走石風雪交加春暖花開春暖花開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早春時節早春季節初春時節仲春時節仲春季節陽春時節正當春初已屆春殘殘冬已過冬殘春近冬去春來冬盡春來臘盡春回早春三月暮春三月陽春三月煙花三春時當三月時當暮春神態:煥發踔厲風發抖擻精神斗志昂揚發揚蹈厲奮袂而起精神抖擻精神煥發精采秀發炯炯有神慷慨陳詞慷慨悲歌龍馬精神容光煥發生氣勃勃生龍活虎仰首伸眉意氣風發朝氣蓬勃振奮人心威武金剛怒目龍行虎步龍驤虎視龍驤虎步雄姿英發雄赳赳,氣昂昂燕頷虎頸鷹揚虎視英姿颯爽風度不茍言笑落落大方溫文爾雅文質彬彬仙風道骨泱泱大風雍容雅步儀表堂堂正襟危坐委靡沒精打采泥塑木雕人困馬乏少氣無力師老兵疲睡眼惺忪心力交瘁形容枯槁衣不解帶有氣無力哭鬼哭狼嚎鬼哭神號嚎啕大哭呼天搶地泣下沾襟聲淚俱下病哭流涕啼饑號寒涕零如雨涕泗滂沱笑打哈哈撫掌大笑付之一笑哄堂大笑捧腹大笑破涕為笑忍俊不禁嘻皮笑臉喜笑顏開喜形于色啞然失笑嫣然一笑一顰一笑脅肩諂笑袖如充耳傳情眉來眼去情人眼里出西施溫情脈脈羞人答答姻視媚行造作矯揉造作拿糖作醋拿腔做勢尋死覓活沉默沉默寡言頓口無言緘口無言絕口不道其他楚楚可憐呆若木雞道貌岸然額手稱慶橫眉怒目聲音笑貌義形于色眾醉獨醒外貌:眉清目秀容光煥發美如冠玉出水芙蓉冰肌玉骨冰清玉潔明眸皓齒靡顏膩理閉月羞花沉魚落雁道貌岸然秀色可餐國色天香粉白黛黑傅粉施朱婀娜多姿衣冠楚楚亭亭玉立霧鬢風鬟鶴發童顏鶴發雞皮短小精悍面黃肌瘦面如土色面紅耳赤面有菜色蓬頭垢面蓬頭歷齒鳩形鵠面銅筋鐵骨腸肥腦滿瘦骨如柴大腹便便儀表堂堂玉樹臨風鶴發童顏表示人物外貌的:身材魁梧、亭亭玉立、老態龍鐘、西裝革履、婀娜多姿眉清目秀容光煥發美如冠玉出水芙蓉冰肌玉骨冰清玉潔明眸皓齒閉月羞花沉魚落雁道貌岸然秀色可餐國色天香粉白黛黑靡顏膩理傅粉施朱婀娜多姿衣冠楚楚亭亭玉立霧鬢風鬟鶴發童顏鶴發雞皮短小精悍面黃肌瘦面如土色面紅耳赤面有菜色蓬頭垢面囚首垢面蓬頭歷齒鳩形鵠面銅筋鐵骨腸肥腦滿骨瘦如柴藥店飛龍大腹便便神態:愁眉苦臉大驚失色漫不經心神采奕奕眉飛色舞昂首挺胸炯炯有神驚慌失措外貌:明眸皓齒美如冠玉容光煥發落落大方傾國傾城國色天香鶴發童顏眉清目秀和藹可親。
春景:春暖花開、春雨綿綿、桃紅李白、百花爭艷、春光明媚、桃紅柳綠、蜂飛蝶舞、春意盎然、萬紫千紅、萬物復蘇、含苞欲放、花枝招展山水:【奇山異水】不同一般的,奇異的山水。【剩山殘水】殘破的山河。
多形容亡國后的或經過變亂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來的事物。
【三山二水】三山:護國山,位于南京西南,以有三峰得名;二水:白鷺洲,位于長江之中,分江面為二。泛指南京的山水。
【巫山洛水】巫山:指楚王與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典故;洛水:洛水之濱。 指巫山神女和洛水女神。
借指男女幽會。【顯山露水】比喻出名,顯露才能。
【尋山問水】指游山玩水。【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嶺和水流。
【倚山傍水】倚:依靠;傍:臨近。 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嶺和水流【游山逛水】山、水:指風景;逛:閑游。
游覽、玩賞山水景物【依山臨水】靠著山,臨著水。形容景色優美的地方。
【游山翫水】見“游山玩水”。【游山玩水】游覽、玩賞山水景物。
【樂山樂水】樂:喜愛,愛好。有人喜愛山,有人喜愛水。
比喻各人的。
如何指導學生積累語言并運用于習作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擔負著的積累語言的任務,應包括語言材料、語言范例、語言知識三方面的積累。 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知識,豐富學生詞匯,提高學生的語文感悟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知識的積累。
下面就此談一談我平時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擴大學生的閱讀 學生學習的時間不能無限擴大,教師只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改變以往唯教材獨尊的想法,把學生當成主體,為學生而教,在課堂教學中把教材的學習和課外的閱讀緊密結合,才能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豐富閱讀,擴大語言的積累。 在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感受能力,使得學生積累語言更主動健康。
1.在讀中品味,提高感受能力。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反復誦讀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思想感情,小組全班性的展開討論,各抒己見,互相學習,在學生,教師,書本三者之間產生共鳴。
2.比較品析。通過增加或者減少詞語,讓學生比較前后的不同句子表達上的優缺點,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
還可以用換詞的方法,在比較中體會用詞的準確性,從而促進學生對詞語句子感悟的精確,培養他們字斟句酌的品析習慣。3.想象延伸,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邊讀邊想,讓學生把抽象的語言文字通過聯想的方法把它變成生動連貫的畫面,把具體的場景活靈活想的再現眼前,把情景文字語言融為一體,在語言積累的同時提高其使用語言的能力。 二、說話中積累,運用中提高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把握合理時機,設計靈活形式,讓學生練習說話,使學生把學到的語言材料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材料,并沉淀積累。
如教材中的略讀課文,文章語言文字優美,但不做重點講讀,我就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摘錄到摘抄本上,然后讓學生反復默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課文中的語言組織在一起,向同學介紹你最喜歡的地方。說前讓學生把說的內容列成提綱,介紹時盡量用上自己摘錄到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使學生在說中積累。
另外,復述是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有效方式。在教學中,以故事描述、導游介紹、即興表演等形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復述,在說話中沉淀積累。
如教學《秦兵馬俑》一文,讓學生當小導游介紹自己喜歡的兵馬俑,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積累了課文的語言。文中不少描寫山的比喻句、排比句,形象又具體,又為學生的寫作積累了豐富的語言。
指導學生靈活運用課文中的好詞佳句和成功片段是深化語言積累的有效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運用遷移的練習點,指導學生有機積累語言,沉淀語言素材。
如《荷花》一課,我先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理解課文,音樂、圖畫……已把孩子們帶進了荷花的美妙世界,在葉圣陶爺爺的語言世界里,還有更多的精彩在等著孩子們。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品讀著,賞析著,想象著,徜徉在葉老優美的語言中流連忘返。
“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
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我想,一池的荷花恐怕不僅僅只這三種姿態,想一想,還會有哪幾種呢?”孩子們的想象起飛了:“有的還是小花苞,非常小”“有的快脫落了,只剩兩三片花瓣”“有的全展開了,隨風飄動”……學生在不斷的、反復的語言運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語言積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鮮語匯,不斷豐富了自身語言,達到語言的再積累。
在習題評析時,對選材新穎、用詞準確、詞匯豐富的學生進行及時表揚,調動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積累語言的內動力。 三、指導學生在運用語言中增強積累語言的樂趣 1.鼓勵學生在習作中運用積累的語言。
對學生摘錄的優美詞句,要鼓勵學生在習作中運用。學生在習作中運用積累的語言常犯的毛病是堆砌詞句,這時學生最需要的是鼓勵和指導,而不是指責和嘲諷。
否則,學生就有可能從此失去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興趣。對學生習作中堆砌的詞句,哪些可保留,哪些要刪除,哪些應替換,教師應予以悉心指導。
學生會在教師的指導**會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累語言的樂趣。 2.鼓勵學生在課外語言實踐中運用語言。
在語文活動課上,可用成語接龍方式,找近、反義詞方式,指定一個意思要求用各種形式表達的方式等,指導學生運用積累的語言,展現自己的語言能力。 四、在交流中激發學生積累語言的樂趣 學生在交流中不僅可以互相學習,更重要的是可在同學的贊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積累語言的樂趣。
成功交流的方法如下。1.園地交流法。
在學習園地上開辟“優美詞句賞析專欄”,選登同學摘錄的優美詞句。2.手抄報交流法。
把“優美詞句共賞析”作為手抄報的內容,交流手抄報時,也交流了優美詞句。3.讀書筆記交流法。
這是最廣泛也是最為有效的方法,同學間定期交換讀書筆記,把每個同學的讀書筆記作為全班同學的共同財富。 學習語言重在積累,有了豐富的語言材。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弟三單元詞句積累手抄報上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