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現宋朝國事危亡,個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是“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七言律詩《過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苦辛,
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周星。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
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汗青。
===============================
如果說首聯是從縱的方面追述,那么,頜聯則是從橫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涼的自然景象喻國事的衰微,極深切地表現了他的哀慟。亡國孤臣有如無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無所依附,這際遇本來就夠慘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顯凄苦。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艱苦卓絕的斗爭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聯對仗工整,比喻貼切,形像鮮明,感情摯烈,讀之使人愴然!
詩人是在用這首詩感慨自己的遭遇.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他是用自己的汗水十年寒窗考上的文官,卻不得不指揮軍隊保護江山.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他能力有限,無法抵擋住敵人的進攻,致使江山淪陷.他一邊在抒發著自己的忠君情操.打算一死抱國,又一邊痛恨自己的能力不足,無法保護自己的國家.從惶恐灘頭說惶恐就可以看出,詩人為自己努力做出的結果是非常傷心的,而零丁洋里嘆零丁又道出了那時的人心不齊,想保護國家的人少之又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詩人沒有保護住國家,只要退而求其次,以自己的死來表明自己的忠心和傷悲,讓后世來尊敬他.
二、身世坎坷的人才能寫出好的作品嗎為什么
只要是人才就會有人賞識, 只是時間的問題。
不要談什么機遇不機遇, 機遇天天有,看你抓不抓的住啊~一生抓不住機遇的人就不是人才了— —(這也算“人才”了) 很有名的~~~那個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 多坎坷的人啊~ 1927年初,22歲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完全癱瘓,臥病在床,并且雙目失明。 正是在這一人生的艱難時刻,奧斯特洛夫斯基決意通過文學作品,來展現當時的時代面貌和個人的生活體驗。
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與病魔做斗爭的同時,創作了一篇關于科托夫騎兵旅成長壯大以及英勇征戰的中篇小說。兩個月后小說寫完了,他把小說封好讓妻子寄給敖德薩科托夫騎兵旅的戰友們,征求他們的意見,戰友們熱情地評價了這部小說,可萬萬沒想到,手稿在回寄途中被郵局弄丟了。
這意外的打擊對他來說,實在是太殘酷了,但這并沒有挫敗他的堅強意志,在參加斯維爾德洛夫共產主義函授大學學習的同時,他開始構思本書。 嘖嘖~~~~努力吧孩子。
三、描述自己身世坎坷的古詩是
李杜創作的根本區別在哪里呢?裴斐先生在《李白十論》一書中說:“李杜創作的最根本區別,簡單講來,乃在于對待主客觀的不同態度,用王國維的話說,李白屬于‘主觀詩人,杜甫屬于‘客觀詩人’,杜甫擅長客觀描寫,代表作是敘事詩,他的抒情詩也帶有客觀色彩;李白擅長自我抒情,絕大部分是抒情詩,他的敘事詩也帶有抒情色彩。
杜甫詩的社會內容是通過一幅真實的生動的社會生活圖畫直接呈現的。因而容易被人認識,李白詩歌形象主要是詩人自己,而不是客觀的社會生活,因而他的社會內容不容易被人認識。”
我很贊同這些觀點,不過需要進一步闡發。
四、【形容很有才華的人命運大多坎坷的詞句就是說一個人很有才,但命運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馮唐是一位頗負盛名的德才兼備的人才,在漢文帝時年齡已經較大了,但官職卑微,不受重用.到景帝時,略有升遷,但不久被免官閑居,后來漢武帝尋求賢才,聽到人們盛贊馮唐,就召見了他,但這時馮唐已九十余,不能復為官,這就是“馮唐易老”的故事.馮唐青壯年正逢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時期,政治上還較清明,兩位皇帝還比較勵精圖治,但馮唐一直沒得到重用,空有滿腹經綸,難遂報國之心,直到白發皓首,也沒得到施展的機會,難怪事隔700多年王勃年紀輕輕就發出“馮唐易老”的感嘆.李廣是漢武帝時的名將,漢朝對匈奴的戰爭大小七十余仗,他都參加了,而且英勇善戰,匈奴聞風喪膽,稱他為“飛將軍”.唐詩中“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一千古絕唱,可謂婦孺皆知.但就是這么一位令匈奴聞風喪膽的名將,最終也不得封侯之賞,而和他同時參加對匈奴作戰的將領中,才能和聲望遠遠比不上他卻被封侯的達數十人.“飛將軍”李廣最后在一次追擊匈奴的戰斗中迷失道路,引咎自殺.全軍將士痛哭失聲,“百姓聞之”“無老壯皆為垂涕”,這就是“李廣難封”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