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戲劇”精彩的詞語有哪些
形容“戲劇”精彩的詞語有:惟妙惟肖、活靈活現、有聲有色、精彩絕倫、無與倫比、粉墨登場、鑼鼓喧天、字正腔圓、惟妙惟肖、動人心弦。
1. 惟妙惟肖 wéi miào wéi xiào
釋義: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造句:看著那些滑稽演員惟妙惟肖的動作,大家忍俊不禁。
2. 活靈活現 huó líng huó xiàn
釋義: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親眼看到一般。
造句:他模仿小品演員趙本山的語言和動作,學得活靈活現。
3. 有聲有色 yǒu shēng yǒu sè
釋義:形容說話或表演精彩生動。
造句:想不到他第一部小說就寫得有聲有色,深受讀者喜愛。
4. 精彩絕倫 jīng cǎi jué lún
釋義:形容精彩美妙到了極點。
造句:他的繪畫藝術真是前無古人,精彩絕倫。
5. 無與倫比 wú yǔ lún bǐ
釋義:指事物非常完美,沒有能跟它相比的。
造句:我國的民間刺繡,構想新奇,工藝精美,可謂無與倫比。
6. 粉墨登場 fěn mò dēng chǎng
釋義:原指演員化妝上臺演戲。比喻壞人經過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臺。
造句:梅蘭芳粉墨登場,一開口便是一段技巧高超的唱段,柔婉的嗓音訴說著凄美的愛情。
7. 鑼鼓喧天 luó gǔ xuān tiān
釋義:原指作戰時敲鑼擊鼓指揮進退,后多形容喜慶、歡樂的景象。表示聲音巨大,場面熱鬧。
造句:外面忽然鑼鼓喧天,所有人都爭先恐后地跑出去看熱鬧。
8. 字正腔圓 zì zhèng qiāng yuán
釋義:形容吐字準確,唱腔圓熟。
造句:優秀的播音員在主持節目時應字正腔圓。
9. 聲情并茂 shēng qíng bìng mào
釋義:指演唱、朗誦等的音色、唱腔和表達的感情都很動人。
造句:我們不數次都拜倒在他聲情并茂的表演中。
10. 動人心弦 dòng rén xīn xián
釋義:形容事物激動人心。
造句:音樂會中曲曲動人心弦的樂聲,使觀眾聽得如癡如醉。
二、介紹你所知道的某一劇種
淮劇,又名江淮戲,流行于江蘇、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區。
淮劇語言是以今建湖縣的方言為基調,經過戲曲化而形成的一種舞臺語言。清代中葉,在江蘇鹽阜(鹽城和阜寧)、清淮寶(淮安和寶應)一帶流行著一種由家民號子和田歌雷雷腔、栽秧調發展而成的說唱形式門嘆詞,形式為一人單唱或二人對唱,僅以竹板擊節。
后與蘇北民間酬神的香火戲結合,稱為江北小戲。之后,又受徽劇和京劇的影響,在唱腔、表演和劇目等方面逐漸豐富,形成淮劇。
淮劇語言 淮劇語言是以今建湖縣的方言為基調,經過戲曲化而形成的一種舞臺語言。建湖縣地處淮劇藝術發祥地的中段,歷史上的僮子、香火戲藝人大多出生于 此。
該地的語言與周圍地區相比,具有語調 工穩、四聲分明、五音齊全、富于韻味、發音純正、悅耳動聽等優點,為不同時期的淮劇藝人所采用。1961年,淮劇藝術考定委員會界定淮劇語言以建湖縣方言語音為基調,同時適當吸收周圍地區具有普遍意義的個別字音加以豐富。
淮劇語言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形成了20個韻部。其中四聲韻14個,即爬沙、婆娑、圖書、愁收、喬梢、開懷、齊西、談山、田仙、辰生、琴心、垂灰、常商、蓬松。
實際運用中,通常將“辰生”和“琴心”混合使用。14個四聲韻中,陰平、陽平字因在唱詞中專用于下句,故稱為下韻;上聲、去聲字專用于上句,則稱之為上韻。
此外,還有6個入聲韻,即霍托、活潑、六足、黑特、邋遢、鍋鐵。入聲不分上、下,習慣稱之為“一字韻”。
淮劇音樂 淮劇唱腔的曲體結構,系從原無伴奏高腔音樂系統演化為戲曲化、抒情性的板腔音樂體系。香火戲時期主要唱腔《香火調》、《淮蹦子》,分別源于我市境內門彈詞、“僮子腔”和清江、淮安、寶應地區的田歌、號子等。
由 于歷代藝人的不斷吸收創造,到30年代末,淮劇逐步形成《拉調》、《淮調》、《自由調》三大主調。圍繞三大主調而派生的曲牌有《葉子調》、《穿十字》、《南昌調》、《下河調》、《淮悲調》、《大悲調》等數十首。
與此同時,從民間小調中吸收并衍化成戲曲唱腔的還有《蘭橋調》、《八段錦》、《打菜臺》、《柳葉子調》、《拜年調》等160多首。這些曲調除部分民間小調外,其主調的調式、調性都較相近,結構形式亦完整統一。
淮劇的打擊樂是在《香火調》鑼鼓的基礎上,廣泛吸取了民間《麒麟鑼》、《花鼓鑼》等,經過衍變,形成了淮劇特有的鑼鼓譜。此外,以扁鼓、鐃鈸、堂鼓組合而成的打擊樂器配置,音色渾厚,色調明朗粗獷。
淮劇的唱腔音樂屬板腔體,以[淮調]、[拉調]、[自由調]為三大主調。[淮調]高亢激越,訴說性強,大多用于敘事。
拉調委婉細膩,線條清新,適用于抒情性的場景;[自由調]旋律流暢,可塑性大,具有綜合性的表現性能。圍繞三大主調而派生出來的一些曲調,如一字腔、葉字調、穿十字、南昌調、下河調、淮悲調、大悲調等,以及從民間小調演化的[藍橋調]、[八段錦]、[打菜苔]、[柳葉子調]、[拜年調]等,都有各自表現性能的輔助曲調。
各種曲調共一百多個,其主調的調式調性相近,基本為徵調式、商調式、羽調式三種類型,并均有完整的起、落板與丟、接板的結構形式,它們又和淮劇特有的伴唱鑼鼓相連。 在聲調的發展上,隨表現內容的不斷更新,淮劇的流派唱腔也出現了紛呈并茂的繁榮景象。
早在淮調和〔呵大咳〕形成階段(甚至在香火戲階段),因為語言等因素,主體曲調就有東、西路派系之分。東路唱腔富于旋律,音調純和;西路唱腔近似口語化,短促強硬。
建國后,流行在江南的淮劇以自由調為主體貫串發展,清新明快;而蘇北的淮劇,仍然保持以淮調、拉調為主要發展線路的做法,鄉土氣息甚濃。不少有成就的淮劇著名演員,從這些不同聲腔體系中創造新腔,如筱派(筱文艷)、馬派(馬麟童)的自由調,李派(李少林)的拉調(閃板),何派(何叫天)的拉調(疊句、連環句)等。
淮劇的伴奏樂器、管弦樂有二胡、三弦、揚琴、笛、嗩吶等,打擊樂器有扁鼓、蘇鑼、鐃鈸、堂鼓等。打擊樂在香火戲鑼鼓基礎上吸收麒麟鑼、鹽阜花鼓鑼等民間鑼鼓演變而成,現有[起板鑼鼓]、[十字鑼]、[藍橋鑼]、[磨坊鑼]、[散板鑼]、[摜板鑼]、[慌鑼]和配合身段表演的[清江譜]等。
淮劇表演上素稱能時、能古、能文、能武,由于曾與徽劇、京劇同臺演出,所以它較多地吸收了兩個劇種的表演程式,同時又保持了民間小戲和說唱藝術的某些特色,如以唱功見長等。武打受徽劇影響較深。
徐長山演《滾燈》,頭頂一疊碗(最上面一只碗盛油點燈)鉆桌上凳作劈叉、倒立、烏龍攪等動作;其它如耍盤子、耍火流星、耍手帕、踩木球等雜技,也大多從徽戲吸收而來。角色行當 淮劇的角色行當有生、旦、凈、丑,各行又有分支。
如生行分老 生、小生、紅生、武生,旦行分青衣、花衫、老旦、彩旦、閨門旦等。 早期的三可子,只有小生、小旦、小丑三個行當。
后來受徽劇、京劇影響,才逐漸有所發展,有大二三花臉,老少父母旦之說。但也并非全部嚴格分行。
如小生演員,也能唱老生、丑行。花旦演員,也能唱青衣、武旦。
很多演員都是一專多能,文武雙全。少數全能的演員,能擔任淮劇所有行當的角色。
三、形容川劇的句子有哪些
1, 川劇,顧名思義就是流行于四川一帶的地方戲。
2, 這幕川劇立意新穎,不落窠臼。
3, 變臉是川劇表演中的獨特技能之一.
4, 川劇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四川地方戲.
5, 第六節分析四川劇運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
6, 川劇能夠使游客越來越喜愛四川的獨特藝術.
7, 當然,川劇是所有娛樂活動的最重要的部分.
8, 舞者們頭戴傳統川劇的花翎,以優美的肢體語言表現了女子的俏皮、可愛、動感十足。
9, 之后,他對成都茶館里的川劇表演著了迷。
10, 川劇為古老的傳統劇目,它全國有名。四川當地民眾則對以民間傳說改編的花燈戲深愛有加。
11, 伴隨著有節奏的鑼鼓聲,昨日上午,川劇中的經典大幕高腔戲《蟠龍劍》在邛崍平樂古鎮大戲臺開演。
12, 啟動儀式上,青年川劇藝術家馮韻穎表演了精彩的長綢舞《花想容》,著名武術家王新功的弟子也帶來緊張刺激的自由搏擊表演。
13, 有的市民在早上聽了川劇藝術講座后,在下午繼續聽流沙河講五言律詩,流沙河長期為大家講解“古詩欣賞系列”。
14, 在模擬拍照區,還可以體驗川劇的“生、旦、凈、末、丑”五大角色,造型隨心變。
15, 此外,還更有風趣幽默的川劇方言諧劇“棒棒進城”、“拜新年”等展現巴蜀文化的特色。
16, 昨日,原成都市川劇玩友協會會長、老報人廖友朋在向記者普及川劇知識時,專門提醒記者。
17, 徽劇、漢劇、京劇、湘劇、桂劇、川劇、滇劇等均有演出,也流傳于同州梆子、晉劇、豫劇等梆子劇種。
18, 省川劇院即將迎來周末演出季。
19, 此外,京劇、川劇、婺劇、桂劇、湘劇、祁劇、贛劇等劇種中仍然保留著昆曲的部分劇目、聲腔和曲牌。
20, 說起川劇經典劇目他如數家珍,但《馬前潑水》《燕燕》等新排川劇也了如指掌。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形容劇種豐富經典的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