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領字格是什么意思
領字格是詞句中一種特殊語句結構,領字就是一個去聲或者入聲的重讀音字。舉例而言,領字格多出現在五字句中,如王安石《桂枝香》中開始的“登臨縱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其中第二句的“正”便是領字,這樣的句子格式為上一下四。此外,八字句中領格必然為上一領下七的結構,第一個字為領字,如柳永《八聲甘州》的首句“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對”字領下面的“瀟瀟暮雨灑江天”是經典的一領七的八字句式。九字句領格則為上二領下七格式,如李煜《烏夜啼》“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等都是這種領格的經典句式。
所謂詞的領字,就是指在詞句的開頭,有一個或者兩個、三個在語氣上起停頓作用、但又不點斷句子的字。這樣的字,就是領字。 領字——于詞意轉折處,使上下句轉承結合,起過度或聯系作用的字。 一般領字大都用去聲字。因為詞是依附于音樂的抒情詩體,必須講究一個字的平仄陰陽,而去聲字尤居關鍵地位。清人萬樹《詞律·發凡》云:“名詞轉折跌蕩處多用去聲,何也?三聲之中,上、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則獨異。。。當用去者,非去則激不起。”去聲激厲勁足,其腔高,這也是合樂的需要。讀者如果細心,就會發現:長調詞特別講究鋪敘展衍,更講究藝術,為使詞不亢不碎,疏密有致,神韻天然,常用去聲字進行轉承。我們可以感受到:凡詞在對偶處,結構都比較密,讀時有一氣呵成之感。而用領格字處,都較疏,讀時便覺有自然的頓挫。有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之妙。使整個詞如織錦般,經緯錯落,花葉扶疏,渾然天成。極備聲情之美! 由此,我們歸納領字有三個主要作用; 1、承上啟下。常用其進行轉承。 2、使意境更進一層,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疏密有致。 3、頓挫分明,聲情并茂,鏗鏘有力!
二、詞的格律中什麼是領格字,雙調,變格
詩詞格律略談一詩詩之有格律,猶如人之有原則,人不能跨出原則,格律詩亦不能出其格律 。
這規矩仿佛封建社會女人要遵從的三從四德,使人生厭,但入鄉必隨俗,聞一多先生說舊體詩是帶著鎖鏈的跳舞,所以有意進入這個舞池的,就必須遵守舞會的舊矩,否則只好不客氣的逐出了。關于格律,本來照黛玉的說法“不過起承轉合虛實平仄相對之類”,可謂極精練的概括,但對眾多初學者而言,此說猶不免予人隔霧看花之感。
是以我不揣鄙陋作此文,以期稍解初學者之迷惑于萬一。格律詩分為絕句和律詩,又律詩實為絕句重疊而來----其關系猶如哥哥牽其弟之手,內容有別,形式一也。
故為著篇幅的關系,僅把絕句做一分析;又七絕格律稍復雜于五絕的格式,故若能把七絕格式掌握,就不難掌握五絕的格式了。下面舉唐代王翰的那首名作為例,并將其格律附于其右:蒲桃美酒夜光杯 平平仄仄仄平平欲飲琵琶馬上催 仄仄平平仄仄平醉臥沙場君莫笑 仄仄平平平仄仄古來征戰幾人回 仄平平仄仄平平不難看出,絕句采取的格式是循環往復的形式:首句和次句相對,次句和三句相粘,三句和四句又相對,簡單點說就是起承轉合了。
基本的句式也就兩種,一為平起平收(如上詩首句和末句),衍生出平起仄收(如姑蘇城外寒山寺);二為仄起平收(如上詩次句),衍生出仄起仄收(如上詩第三句)。講起舊體詩的格律,有一個廣為人知的規則: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由此可以看出二四六這三處平仄斟選的重要性。具體說就是,二字為平,四字必為仄六字為平;若二字為仄,則四字必為平六字為仄。
這兩點不難從上面這首詩里得到驗證。但既然說“一三五不論”,是否就意味著一三五處可隨意呢,從前朝大量的絕句作品來看,并不是這樣的。
先看平起平收的類型,有: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如蒲桃一句;二平平平仄仄平平,如春城無處不飛花;三,仄平平仄仄平平,這一格式要特別注意前四字是“仄平平仄”,亦即首字為仄,則三字用平,這是古人極為常用的一種格式,如故園東望路漫漫(漫字古為平聲),古來征戰幾人回,悔教夫婿覓封侯,每逢佳節倍思親,獨憐幽草澗邊生,受降城外月如霜,等等,可以說在唐宋大半絕句中都能見到這種格式的使用,所以有志為格律詩者不可不留心此格。上面說的都是平起平收的句子,下面再看平起仄收的類型。
這類句子素來在押平聲韻的絕句的一三五七句處使用,主要有:一,平平仄仄平平仄,如紅顏未老恩先斷;二平平平仄平平仄,如姑蘇城外寒山寺;三,又是前四字運用“仄平平仄”格式的類型,仄平平仄平平仄,如洛陽親友如相問,舊時王謝堂前燕,錦江春色來天地等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有時平起的絕句第五字也作仄聲,如兒童相見不相識中的不字,卻嫌脂粉污顏色中的污(古為仄聲)字,等等,本都該作平聲的,那么是否出格了?若不算出格,又當如何處理?答復是:這種句子屬于拗句,本來詩貴順暢,既有拗句,必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故須補救之。方法是在下句對應第五字處換做平聲,上面兩句詩下句都是這樣處理的,分別是:問客從何處來,何作平;淡掃蛾眉朝至尊,朝作平。
還有更出名的例子,如: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上句碧處拗,下句天字救之,又如“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舟字救晚字之拗。
再簡要說說“仄起平收”的句子,主要有:仄(可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如月落烏啼霜滿天,雙袖龍鐘淚不干,惟見長江天際流;以仄(或平)仄平平仄仄平最為常見。對于“仄起仄收”的句子則有些特別,有:一,仄(可平)仄平(可仄)平平仄仄,這種類型特殊在第三字可仄,相對應后句三字為平聲,如:月殿影開聞夜漏 ,水精簾卷近秋河。
影聲仄,簾聲平,正好相對。又如: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二,仄(可平)仄平平仄平仄,這是一類特殊而常用的句式,例如,宮女如花滿春殿,行到庭前數花朵,日暮東風怨啼鳥等等,為詩者須靈活用之。
七絕中只有上述的平起和仄起兩種句式,把它們弄懂,對于五絕,很容易得出:平起的有:平平仄仄平,平(可仄)平平仄仄,或平平仄平仄(此句式一般首字不作仄聲,因不符合仄平平仄等格式;仄起的有:仄(可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變成拗句是仄(或平)仄仄平仄)等格式。具體例子很多讀者諸君不妨自己去找。
二詞有了格律詩的底子再去填詞,舞姿雖未必精妙絕倫,但步子卻不至亂了套。看一個簡單的例子,白樂天的《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兩句七言(一仄起一平起),兩句五言(兩仄起),一句三言。
想想前頭珠峰都上去過,還怕登什么廬山黃山嗎?所以只管把上面那些格式套著寫就成了。但有兩點要注意,一是首句白詞作“平平仄”,但后來詞家都作“平仄仄”,如劉賓客作“春去也”,溫飛卿作“梳洗罷”,皇甫崧作“蘭燼落”等;二是上面所談絕句的一種特別格式“仄(可平)仄平平仄平仄”卻絕對不能放入此詞,須知詩詞雖親如兄弟,但兩兄弟也很少有吃同一鍋飯菜的。
此句式在多數詞牌中都遵循此例,但有些詞牌里卻需要這種句。
三、看圖猜成語答案及圖和第四個字是領的相關成語
不得要領 要:古“腰”字;領:衣領。要領:比喻關鍵。抓不住要領或關鍵。
倒裳索領 索:搜尋、尋求。把衣裳倒過來尋找領口。比喻辦事抓不到要點。
翹足引領 踮塌鄶,伸長脖子。形容盼望殷切。
提綱挈領 綱:魚網的總繩;挈:提起。抓住網的總繩,提住衣的領子。比喻抓住要領,簡明扼要。
楚腰蠐領 指腰肢纖細,頸項潔白如蝤蠐。形容女子體態之美。
提綱舉領 比喻抓住要領,簡明扼要。同“提綱挈領”。
提綱振領 比喻抓住要領,簡明扼要。同“提綱挈領”。
黼衣方領 華貴的服飾。借指王公顯貴。
看家本領 指特別擅長的技能。
翹首引領 仰起頭,伸長脖子。形容盼望殷切。
攘袂引領 揎袖捋臂,伸長頭頸。形容激奮盼望貌。
頭梢自領 自己扯著頭發。比喻自討苦吃,自找麻煩。
頭稍自領 比喻自討苦吃,自找麻煩。同“頭梢自領”。
握綱提領 握:拿、抓。比喻抓住要領或簡明扼要地把內容提示出來。
振裘持領 比喻抓住事物的關鍵。
四、詩詞格律中的"領"是什么意思
領格字,簡稱"領字",是詞句中的某個單獨使用不能構成實意,必須帶動下文才能組成完整意義的詞,多為單字詞。
用于古典詞作中的特殊句式,一些詞牌格律中有此要求。
領格字以第一個詞領本句中其他詞組或兼領下一句或幾句,是詞句中的某個單獨使用不能構成實意,必須帶動下文才能組成完整意義的詞,多為單字詞。領格字大多為虛詞,常出現于詞意轉折處,起連結過渡作用。
領格字有改變句式結構的作用。以傳統詩歌中常見的五字、七字句舉例,通常的斷句為二三斷和二二三斷間或以二二一或二二二一的方式,符合一般詩歌的音律結構。但領格字往往會打破此結構,形成一二二、三四等斷句形式,形成特別的音律結構。這在律詩中是不合適的,但在詞作中卻得到了發展。除了因為吟誦風格而導致的詞牌格律的多樣,也不無詞作者身份背景廣闊的原因。自詩歌創作由集體創作進入個人創作后,詩歌逐漸演變為士大夫專享的文體,普通民眾少有創作的機會。而詞誕生之后,作為"詩余"的歧視使得它足以在底層民眾中廣為流傳,同時出現一大批的民間創作者。這些身份背景不同的詞作者在其各自不同的音樂習俗背景下創作,于是出現了音律各異結構不同的詞牌。
五、帶有要字的兩字詞語有多少啊
“要?”的詞語:
要挾 要塞 要求 要義 要素 要領 要沖 要害 要道 要津 要旨 要約 要是 要訣 要之
要妙 要不 要緊 要強 要脅 要務 要眇 要點 要離 要命 要么 要好 要須 要件 要荒
要隘 要諦 要服 要人 要盟 要路 要绖 要言 要略 要非 要當 要著 要得 要歸 要職
要聞 要覽 要事 要遮 要請 要飯 要譽 要會 要死 要擊 要地 要目 要功 要劇 要員
要子 要價 要蠻 要錢 要謊 要結 要徑 要勢 要期 要紹 要語 要質 要且 要術 要竅
要媱 要需 要知 要則 要市 要襋 要端 要圖 要章 要褭 要膂 要厄 要扼 要犯 要處
要便 要束 要誓 要臉 要覓 要必 要最 要自 要杜 要躬 要攬 要典 要指 要招 要靡
要策 要本 要時 要御 要途 要樞 要囚 要凡 要帶 要末 要刪 要執 要險 要顯 要祿
要劫 要錄 要致 要證 要射 要趣 要鬧 要辭 要概 要貴 要機 要重 要斬 要急 要極
要絕 要密 要切 要幸 要任 要賬 要月 要口 要近 要具 要壤 要索 要涂 要缺 要秩
要屈 要公 要節 要候 要官 要引 要舟 要鎮 要政 要位 要截 要福 要敵 要支 要實
要契 要局 要復 要募 要阸 要待 要家 要察
“?要”的詞語:
需要 重要 扼要 紀要 須要 主要 摘要 只要 津要 必要 索要 擇要 不要 險要 機要
綱要 記要 撮要 顯要 首要 典要 概要 體要 提要 緊要 清要 沖要 樞要 簡要 將要
切要 精要 六要 久要 想要 就要 勢要 政要 旨要 總要 大要 次要 輯要 偏要 快要
禪要 兵要 會要 權要 舉要 指要 務要 窾要 華要 事要 襟要 正要 核要 三要 至要
執要 蠶要 接要 練要 可要 世要 較要 鬲要 待要 深要 八要 法要 國要 關要 妨要
淺要 題要 朝要 貴要 凡要 道要 誓要 治要 遮要 自要 略要 蹊要 工要 徑要 綮要
相要 理要 討要 反要 握要 質要 宗要 隱要 本要 青要 款要 秘要 約要 真要 月要
著要 心要 適要 農要 期要 盟要 肯要 竅要 元要 玄要 節要 伸要 佩要 達要 端要
比要 符要 旁要 曲要 仙要 招要 中要 詳要 形要 細要 收要 親要 通要 尊要 殷要
倫要 日要 歸要 備要 得要 舊要 一要 賞要 刪要 四要 固要 畿要 黃要 辯要 粹要
從要 時要 識要 役要 征要 宦要 計要 近要 軍要 領要 辨要 守要 衿要 繁要 小要
責要 券要 微要 慢要 合要 密要 神要 錄要 急要 明要 崄要 負要 禁要 邊要 寵要
威要 省要 科要 恉要 折要 委要 諸要 穾要 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