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父母對子女很嚴厲的詩句有哪些啊
1. 惟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____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三》
2. 但將千歲葉,常奉萬年杯。____趙彥昭《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應制》
3. 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____納蘭性德《蝶戀花?出塞》
4.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____鄭燮《新竹》
5. 平生多感激,忠義非外獎。____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6. 民感桑林雨,云施李靖龍。____趙汝愚《雨后送李將軍還祠偕同寅飲一杯亭》
7. 功名炊黍尋常夢,怪事書空感激人。____王遜《西夏重陽》
8.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____張籍《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9. 一生傲岸苦不諧,恩疏媒勞志多乖。____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10.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____陳壽《隆中對》
11.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____杜甫《端午日賜衣》
12. 橫戈從百戰,直為銜恩甚。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
13.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____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14.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____李白《行路難三首》
15. 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____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游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創作的一首五言古體詩。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全詩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并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此詩情感真摯自然,千百年來廣為傳誦。
二、寫父母對子女很嚴厲的詩句有哪些啊
幼學·家教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
《禮記·大學》儒家主張的治國,齊家,是有密切關系的兩件事,一個人的家教不好,而又能教人的,沒有這回事。 ●懷子三月,出居別宮。
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
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婦女懷胎三月,出居別的地方,眼不看邪惡的東西,耳不聽胡亂的東西,說話、飲食用禮義來節制。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專利:集中,散逸:分散。這是顏之推強調早期教育的重要。
●教婦初來,教兒嬰孩。 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要教導媳婦最好在初入門,要教好兒子最好在孩提時。
●天下之本在家。 漢·荀悅《申鑒·政體》天下的根基在于家庭。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唐·韓愈《師說》如果愛護自己的孩子,那就要選擇老師來教育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 清·梁啟超《論幼學》人生百年,建樹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宋·林逋《省心錄》孩提:幼兒。
善于教育兒女的人,必須從小做起。 ●強國之基在養蒙,兒童智慧須開爽,方能凌駕于人上。
清·林紓《閩中新樂府》養蒙:教育、啟蒙。 ●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
《大戴禮記·保傅》年輕時養成的習性如天然生成的一樣,一旦成為習慣就不易改變了。這里指出抓年輕時的教育對于后來的成長極為重要。
●人材之成,自兒童起。 清·陳宏謀《<養正遺規>序》起:開始 ●居身務其儉樸,教子要有義方. 清·朱柏廬《治家格言》居身:對自身生活行為的操守。
義方:道義和思想行為的一定標準。 ●愛子教之以義方。
《左傳·隱公三年》慈愛子女,要教育他們行事應遵守的規矩法度。 ●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
明·方孝孺《行善戒》猶:仍然。意指疼愛兒女但不能忽視教育。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戰國策·趙策》父母愛子女,就得替子女作長遠的打算。
●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資治通鑒》道:道義,正道。
適:正是。不從道義上愛護一個人,正是害了他。
●君子之于子,愛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導之以道而勿強。 《荀子·大略》君子對于自己的子女,喜愛他們而不表現在臉上,使喚他們而不優以辭色,用道理誘導他們而不強制壓服。
●賢人智士之于子孫也,厲之以志,弗厲以詐;勸之以正,弗勸以詐;示之以儉,弗示以奢;貽之以言,弗貽以財。 漢·王符《潛夫論·遏利》賢明的人和有識之士教育子孫,總是勉勵他們立志,而不是教以花言巧語;勸導他們正直,而不是從事奸詐;示范他們儉約,而不是示范以奢侈;贈送他們以訓誡,而不是贈送以財產。
●童蒙無先入之雜,以正導之而無不順受棗故養正當于蒙。 明·王延相《雅述·上篇》 蒙:無知。
童蒙,指兒童無知的時期。 ●今教童子棗則宜誘之歌詩以發其意志,導之習禮以肅其威儀,諷之讀書以開其知覺。
明·王守仁《訓蒙大意》諷:勸告。 ●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
明·王守仁《訓蒙大意》不能已:不會停止。 ●教子工夫,第一在齊家,第二在擇師。
明·陸世儀《思辨錄輯要》卷十齊:整治。 ●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師傅賢者,異日多賢;寬者,多至不肖。
清·張履祥《訓子語》童稚:年幼時期。異日:日后。
●至樂無如讀書,至安無如教子。 《史曲·愿體集》至:最。
●愛之必以其道。 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愛惜子女必須講究方法。
●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成:成才。
要想成就功業,必須家里有好的父兄,外有嚴格的師友。 ●教子須是以身率先。
明·陸世儀《思辨錄輯要》卷十教導兒子必須自己帶頭去做。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 清·張履祥《愿學記》人們都想教好子女,但不懂得從我做起,這真大惑不解了。
●子弟教不率從,必是教之不盡其道,為父兄師長者,但當反求諸已,未可全責子弟也。 清·張履祥《備忘一》率從:服從。
反求諸己:自己要反思。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韓非子·外儲說》做母親的欺騙兒子,做兒子的不相信自己的母親,這樣的家教還成什么樣子。 ●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威嚴:既有使人敬畏的氣魄而又嚴格要求。慈:仁愛。
畏慎:敬畏而謹慎。 ●人以孝悌忠信是教,家惟禮義廉恥是尚。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23回為人應教以孝悌忠信的道理,治家應崇尚禮義廉恥的風氣。 ●賢母使子賢也。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 賢良的母親會教育孩子學好。 ●子孫若賢,不待多富;若其不賢,則多以征怨。
漢·王符《潛夫論·遏利》子孫如果是有才德的,不須財富多;如果他們沒有才德,財富多了反而會招來怨恨。 ●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
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如果對子女偏頗寵愛,看來雖是優待他們,實際上是更危害他們。 ●無藥可延卿相壽,有錢難買子孫賢。
元·〈冤家債主·梆子》延:延長。卿:古代君對臣、長輩對晚輩的稱謂,朋友。